-
〓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作者究竟为谁?
近几年来,有这样两句诗,“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在网络上非常走红。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第一期开播。特邀嘉宾中,有一对来自四川金堂县转龙镇的夫妇周小林、殷洁,讲述了他们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1986年7月,周小林还是四川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历史学专业的......
-
〓 读书小雅:美食里的故乡情
阅读文人谈美食的文章,情趣盎然。他们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菜,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读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汪曾祺爱吃会吃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金庸赞誉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汪曾祺写吃,无论是日常菜馔,还是野味珍馐,文字......
-
〓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章开沅先生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述略
5月28日上午8时15分,先师章开沅先生在武汉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从此,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我们则失去了敬爱的导师和学术生涯的领路人。一代大师陨落,无疑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尽管也曾一度出任校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教书育人、笔耕不辍,以......
-
〓 文物医院里的神医妙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
文物医院,是人们对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昵称。这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为文物祛病延年、拯救生命。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的精心治疗,大量国宝重获新生。没有这些神医妙手,我们怎能在展厅里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春秋时期的蟠螭纹青铜鉴等国宝的真容?近日,记者走进故宫......
-
〓 “厚积厚发”的余凤高先生
上网查了一下,还是吃了一惊,知道他写的书很多,但还是没想到这么多: 《呻吟声中的思索——人类疾病的背景文化》《解剖刀下的风景——人体探索的背景文化》《病魔退却的历程——寻求治疗的背景文化》《瓢零的秋叶——肺结核文化史》《流行病——猖獗到颓败》《智慧的痛苦——精神病文化史》《瘟疫的文化史》《疾病阅读史》《他是谁·外......
-
〓 学人小传:嵇文甫
嵇文甫(1895—1963),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苏联留学,1928年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1948年参与筹建中原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船山......
-
〓 汪子嵩与老师冯友兰
2013年1月的几天,阳光不错,客厅里很是明亮,我就坐在汪子嵩先生的对面,不时地问一些问题,汪先生已是九十多岁高龄,但在回忆往事时常常能感到他似乎突然年轻起来,时光好像流转回去,让我了解到汪先生的很多往事。 抗战时期,汪子嵩是西南联大哲学系的学生,受教于汤用彤、贺麟、金岳霖、冯友兰、陈康等名师。然而,汪子......
-
〓 安特生笔下的中西关系:中国和欧洲的“纠缠史”
瑞典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于1914年应北洋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在刚刚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中,与担任所长的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一起组织地质调查,特别是寻找铁矿和煤矿。1916年以后,安特生转而专注于古生物化石的收......
-
〓 钱冠连:硬功夫、活脑筋、新句子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园,每天傍晚,常有一位老者,一身布衣,一双布鞋,慈眉善目,若有所思地在白云山麓漫步。偶有学生趁机走来,向他求教请益。这是很多学生“在广外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老者曾在中学从教多年,51岁才入广外,治学却博大精深,成为著名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便是钱冠连教授。思考着,思想着 钱老散步,爱低头寻思......
-
〓 兰成久抱离群恨,独立苍茫看落晖—国学大师刘文典与他笔下的日本(下)
提要: 刘文典主张等日本败后,中国政府一不向日本索要赔款,二不要求日本割地,“但是有一点却不可不据理力争,就是琉球这个小小的岛屿必然要归还中国,这件事千万不可放松,我希望政府和国民都要一致的坚决主张,务必要连最初丧失的琉球也都收回来”,“切不可视为一个无足重轻的小岛,稍有疏忽,贻国家后日无穷之害”。只可惜......
-
〓 学人小传: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1930年与友人合创中国民俗学会。1934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从事神话学、民俗学研究。1949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著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话说......
-
〓 “功勋外教”的七十余载中国情——追记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吴雪莉
教育家、“十大功勋外教”获得者、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吴雪莉,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7日凌晨4时在开封逝世,享年96岁。 噩耗传来,全校同哀。河南大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沉痛悼念吴雪莉先生”的官方消息后,一时间评论刷屏——“生于美国,把大半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张洋面孔,一颗中国心,一世河大情”“老师......
-
〓 温八叉与柳七郎:两位“异代同调”的词人
清人论词,每以“温柳”并称,如“阔步苏辛,细寻温柳”(洪昇《荪溪集诗余题辞》)、“笔花偶灿,温柳逊其鲜华”(徐翙凤《荫绿轩续集词跋》)等皆是。“温”即温庭筠,因八叉手即成八韵,故得绰号“温八叉”;“柳”即柳永,原名三变,排行老七,人称“柳七郎”。温八叉,柳七郎,一个是唐末花间派鼻祖,一个是北宋词坛的启山林手,虽相隔一百......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中山公园辟有茶座,为社会名流茗谈雅集之处。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马叙伦先生常光顾那里的川黔馆长美轩,觉得长美轩菜虽烧得好,汤却不甚佳,遂将自己所创的“三白汤”制作方法告诉厨师。长美轩仿制后命名为“马先生汤”,味极鲜美,食者甚众,以后便成为长美轩的名肴。所谓“三白”,即白菜、笋、豆腐,三种原料均为......
-
〓 走近文艺家·张幼麟:从“怕你会”到“生怕你不会”
年近70岁的他是京剧“张派”武生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他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其父张世麟的代表剧目《金翅大鹏》《马超》《武松》《雁荡山》等,并在传承中不断将“张派”艺术发扬光大。他的徒弟、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剧团和院校。他在传承路上保持初心,坚定前行。 日前,“这里有戏——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武......
-
〓 周恩来与严范孙、张伯苓的师生情
严范孙(左)和张伯苓南开中学时期的周恩来南开的诞生 1904年秋,天津建成一所“私立中学堂”,其创办人为天津名绅严范孙(名严修,字范孙)。严范孙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26岁入翰林院任编修,因此人称“严翰林”。光绪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这位严翰林不仅学识渊博,并且思想开明。甲午战败,对他震动极大。国家与......
-
〓 顾立雅与中国学人的交往
顾立雅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去世后,其弟子芮效卫(David T.Roy)在讣文中这样评价老师的一生:“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是早期中国文明研究的大师,美国汉学界公认的元老。他将芝加哥大学建设成为东亚研究的重镇。他在早期中......
-
〓 2021永远的怀念(七)
胡文彬(1939-2021) 2021年5月1日,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胡文彬,1939年10月26日出生于辽宁盖平县,祖籍山东黄县,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历任《新华文摘》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
-
〓 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冰心的岁月
激活内心的神圣——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作为新时期较早来访内地的香港编辑,彦火(本名潘耀明)与众多内地知名作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往。本期刊发他的一组人物随笔,分别记述其眼中的冰心、叶圣陶和艾青。三位现代文学大家在日常点滴中凝聚起来的大家风范,令作者感怀,也令读者倾心。古人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记沈从文最后的岁月
电影想象 一九八四年十月,凌子风执导的电影《边城》摄制完成。影片开始的镜头,是沈从文在书桌前,这是一九八三年八月在沈从文家里拍摄的。后来凌子风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影片在第九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荣誉奖。 很难说沈从文会完全满意这部影片,他直到去世也没有看过,张兆和说:“剧本结尾他不同意,说不是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