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人物志·崔振宽:寄情山水间 问道笔墨中
已近鲐背之年的画家崔振宽,鹤发童颜,少言寡语,可一聊到绘画,谈兴便立刻浓了起来,满脸的沟壑也一下子平了许多。他的画室在唐人折柳赠别的灞河之畔。我们曾在那里多次深谈。在一次次交谈中,崔振宽的形象渐渐立体饱满起来。 1935年,崔振宽出生在中国山水画的发源地和创作重镇——西安。上初中时,他就在《陕西文艺》《西北妇女画......
-
〓 他的胸中有世界——一个编外学生对蔡鸿生先生的纪念
学人小传蔡鸿生(1933—2021),广东汕头人,历史学家。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历史学专业,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该校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大观园》月刊主编。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重点探讨唐代粟特、突厥文化,俄罗斯馆与中俄关系,岭南佛门僧尼史事,广州与海洋文明,历史研究的学理和方法等领域。著有《俄......
-
〓 祖冲之“大明历”开辟历法新纪元 曾被批“大逆不道”
连环画《祖冲之》中的“水碓磨”指南车祖冲之像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师呢。而他的一系列成就,也要归功于南北朝时南京城的空前繁荣。他是数学家︱︱第一个把圆周率推到小数......
-
〓 2021永远的怀念(一)
亲人之外,我们记住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是谁,而是因为他做过一些事,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或精神或实际地有益于我们。从美好的层面讲,我们之所以成为今日之我们,世界能够成为今日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卓越者的形塑的。没人能挣脱时间的枷锁,卓越者也会老去。有一种说法,说当所有人都记不起丝毫,一个人才会真正“死去”,从时空......
-
〓 陈望道: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先驱
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是现代进步思潮的先驱者和语文现代化的倡行者。130年前(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民族危难之际,自幼立志,为救国救民、振兴民族而奋斗终生。自戊戌变法时代开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救国必须启智,启智必须兴教,语言文字是教育的基础。自切音字运动以来,几代知识分子接续努力,为中国......
-
〓 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坚守在边远、贫困、艰苦地区的教师们因奋斗而“最美”,被他们温暖守护的学生们的未来,也因奋进而闪光。张杰、王秀秀夫妇:走了几万里只为“一个都不能少”张杰是河南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毕业时,他和女友王秀秀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山西省临县,成为林家坪镇......
-
〓 曹雪芹的胖瘦问题:红学微读系列(其一)
吃鸡蛋,到底该不该惦念着下这个蛋的那只老母鸡的模样?一般的鸡蛋也就算了,不值当,麻烦且无聊。但如果鸡蛋特别特别的好,好到国人持续围观、不停点赞,那就有一点必要了!曹雪芹彩塑像,据说由曹雪芹的弟子关德荣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制作。“莫言来了!”2013年的8月,北京顺义新国展,置身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会场。人多,也不......
-
〓 从多产译者到语言学家——王力与商务的大半个世纪
1930年在法国时的王力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商务印书馆与上万名作者有过合作,为众多文人学者提供了著书立说的机会,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加入了写作行列,成为20世纪中国文人学者的“孵化器”。语言学家王力是十分幸运的一位,1928至1949年间,他在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下不但顺利在法国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成为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
〓 我眼中的名人·应天齐:无字青砖问古城
2014年的初秋,青弋江畔老旧的芜湖古城迎来了数千位特殊的造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息。等待改造的古城区已是一片瓦砾,来客也心绪万端,然而他们都有条不紊地捡拾起废墟中的城砖,签上名,摞到一旁空地上整齐堆放的箱子中。 伫立在废墟中央的,正是这场“行为艺术”的策划者应天齐。 一年之后,......
-
〓 游走在两种语言文化间——记法兰西学院新任通讯院士、北大教授董强
董强 本报记者 刘博超摄/光明图片近日,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得到法国法兰西学院任命,正式成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学院“综合学科”类终身通讯院士,他也是200余年来首位进入道德与政治学院的华人和最年轻的通讯院士。法兰西学院与英国皇家学院并立,是全球声名卓著的学术机构。16岁开始学法语,董强33年来不仅将自己的人生和学术深深......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经济学家鲍莫尔认为将经济学的抽象研究结果应用于复杂的现实问题,要务必慎重。并戏言,在完成对研究结果的检验之前,这样的政策建议或许得贴上个标签:“这项政策可能会被证明对经济的良好运行有害。” ◎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陆宗达说训诂学“这门学问拿来养病最好了,磨性子,用这个字串那个字,用那个字联......
-
〓 走近文艺家·马赛: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必须奋力向前
他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广场专家组组长,带队完成天安门广场“红飘带”景观雕塑及游行活动中“开天辟地”等11辆彩车的设计工作;2021年带队完成北京冬奥会“鸟巢”中心区及延庆、张家口赛区场外火炬台设计等。作为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教授,他在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中竭尽所能,也将教书育人理念融化在实战中。......
-
〓 千山脚下的费老师——忆费振刚先生晚年生活片段
怎么也没有料到,疫情一年多来的第一次远行,竟然是去送别自己心爱的老师!昨天(3月22日)上午,惊闻老师仙逝,顿觉茫然自失。一整天,不断有师友打来电话,哀悼先生的离去。今天(23日),赶赴鞍山之前,匆匆翻看了一眼老照片,过往的一幕幕重又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不觉悲从中来。在旅途的短暂闲暇中,思绪万千,忆及二十余年来在老师......
-
〓 再读王国维与陈寅恪——摘自刘梦溪著《王国维与陈寅恪》
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和学术人物,对王国维、陈寅恪两位学术大师用力尤勤。日前,刘先生将自己三十年来研究王陈的文章都为一集,以《王国维与陈寅恪》为书名出版。本书写法带有学术传记的特点,有传,有论,有释,对王陈两位大师人生的一些重要方面,特别是其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有独到论述。 王国维为何放弃......
-
〓 师友梁启超迎新世运开新潮流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倒袁运动和护法战争的积极参与者。虽然生前身后一直争议不断,仍然不妨碍人们从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去怀念他。因为他用他的赤诚和灵动酿成了一种潮流,推动了大局,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在发生。像春风在......
-
〓 翘楚·姚建萍的人生“针”法
2012年,姚建萍(左前)领衔带领团队创作苏绣巨作《春早江南》,作品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门口。“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笔下的太湖静谧而深远。太湖之滨,时近春分,料峭微寒。苏州镇湖的新盛茶园,一位柔弱的江南女子,一袭朴素的蓝绒长衣,伫立于茶山山腰的石径之上,远远眺望那“三万六千顷”的浩渺......
-
〓 剪纸艺人的冬奥情缘
1月14日,农历腊月十二,行走在河北张家口蔚县的街头,只见许多商户和大楼已经张灯结彩。连日来,当地气温已接近零下20摄氏度,小城蔚县的年味却愈加浓厚。 “这里的刻画需要再仔细一些”,在蔚县职教中心综合楼一楼的剪纸工作室内,55岁的剪纸艺人高佃亮正细心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创作。 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流传着我国......
-
〓 历史上真实的“曹丹姝”
前度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清平乐》,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剧中女主角曹丹姝喜欢戎装骑射,在外撒野。她女扮男装在应天府书院门前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她仰慕宋仁宗赵祯,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在她未出生时爷爷便为其订立了婚约,洞房花烛让夫婿李植......
-
〓 孙正容:被遗忘的历史学家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史学家是最富充实光辉的群体之一。他们以自己的学识与人格,推进史学创新,践行史学精神。这其中,有一类史学家的经历颇为特殊。他们既授课于中学,又传道于大学。在栖身中学与大学之间,一方面孜孜于普及历史知识,一方面又致力于史学研究,在历史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津梁作用。史学家孙正容先生就是其中的......
-
〓 旧书单:无法忘却的记忆
巴金画像 年初,我的新书《那一张旧书单》出版。此书题目取自我的一篇长文,其中通过一篇篇书单记忆,阐释一个观点。那就是作为一个文化人,他生活中的首选词汇,一定是“书单”。从帝王到平民,从学者到学生,从作家到出版人,他们在书单面前,都表现出空前的一致性。所以每当谈到书单时,我记忆的闸门就会自然打开,许多美好的故事,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