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恽代英与他五四时期的朋友
【大家·同心同行】学人小传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学习。大学期间,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妇女时报》《光华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19年,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
-
〓 带着生命情感做学问——略谈聂石樵先生的学术
晚年的聂先生,常常谈起师大的一些往事。记得他曾经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教育部领导对师大学风的评价,有“师大博而厚,在厚积中创新”的说法。其实,聂先生就是这样的学者,或者说他正体现了这样的学风。代代学人,薪火不尽 先生讳石樵,1927年生,2018年逝世,山东蓬莱人,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2年全国院系......
-
〓 政治家的教育梦——孙中山关于教育的六次演说
据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一年(1905)严复因事赴伦敦,孙中山慕名来访。谈及改革之难在于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则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严复集》第五册155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思想家与实行家的救......
-
〓 文物医院里的神医妙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
文物医院,是人们对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昵称。这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为文物祛病延年、拯救生命。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的精心治疗,大量国宝重获新生。没有这些神医妙手,我们怎能在展厅里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春秋时期的蟠螭纹青铜鉴等国宝的真容?近日,记者走进故宫......
-
〓 学人追思·童庆炳:永在攀登的文艺理论家
童庆炳生前最后一张照片。资料图片 2015年6月14日下午,童庆炳先生虽已年届80,仍以多病之身奋力攀上了金山岭长城。这位一生热爱爬山、走路连年轻人也比不过的文艺理论家,身着白色短袖衬衣、灰色长裤,头戴灰色沿帽,斜背着小包,半立半倚在长城上,右手抬起直指远方,身后是翠绿的青山,头顶是明净如洗的蓝天,手指上方恰好飘......
-
〓 齐浣心:杜国庠和他的三位挚友
杜国庠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他还是我国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58年2月,他参加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大会并作为专家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对小组拟定的《整理和出版古籍计划草案》、古籍人才培养工作等发表了建议和意见。杜国庠学识渊博,学术研究涵盖哲学、古文献、佛学、逻辑学等方面......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傅斯年创史语所,郭廷以创近史所。王尔敏曰:傅斯年气魄宏大、勤能博学,有开拓精神,要求其追随者循其意志特识而做研究;郭廷以则醇厚朴讷,稳重踏实,疏淡放任,不加要约。 大约上世纪30年代中期,章太炎、黄季刚同来北平。谢国桢、刘盼遂等同宴之于同和居,以求教请益。主人特为在楼上辟一雅洁房间,预备了好饭菜。章太炎口......
-
〓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追忆翻译家、北大教授许渊冲
在北大,有一位可爱的老人,喜欢吃汉堡、喝可乐,喜欢从夜里“偷时间”,深夜是他工作的黄金时段。昨夜今晨,他还一直在看自己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早上5点多,他对保姆说,希望出门走走。保姆劝说先休息一会儿再出去,他这才上床休息。早上7点多,保姆去看他,发现许先生已经没有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他曾为之创造了无数美好的世界。他是杰出的......
-
〓 陈仲甫:来自独秀山的一块“硬料”
回眸百年,中共党史上有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放眼今朝,更有壮志凌云的时代新骄。风流并不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有一种情怀让人魂牵,总有一种胸怀让人梦绕。这里我们讲述的是陈独秀多彩故事,呈现的是他的家国情怀。如若从其生平中凝出一联,正可谓:“岱宗巅峰苍松劲,独秀山上顽石坚。”如若再从其历史存在中拟出横批,那就是:“百年独秀”。—......
-
〓 钱存训:穿过一个世纪的坚实脚步
70年前的信纸早已发脆,30年前的照片也已泛黄,唯有他的著述,一版又一版,不断更新。4月9日,学者钱存训以106岁高龄离世。日前,“穿过一个世纪的脚步——钱存训先生纪念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展览通过档案、信札、照片、手稿以及钱存训生前的多种著作,再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名誉馆长钱存训的生命......
-
〓 谦谦君子 卑自以牧——日记中所见朱自清先生的自省精神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最为知名的学人之一,其《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影响了无数的青少年;他任教于清华大学达23年之久,担任过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为老清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同时代人眼中,朱自清先生有“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见郭良夫编:《完美的人格——朱......
-
〓 瑞典汉学第二代杰出代表马悦然——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六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
-
〓 学人小传: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大学校长、华北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回忆录》《中国历史教程绪论》《文字改革文集》等。...
-
〓 陈寅恪与弟子程曦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的网站上,将历年在该所工作过的职员的名录都予以登录,哪怕只是在所中工作过很短时间的人也不曾遗漏。翻阅自1928年以来的人员名单,我发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顾颉刚、徐中舒、周一良、向达、胡厚宣……陈寅恪曾经的助手程曦也在其中。...
-
〓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称号的由来及“入围导师”
也许会有读者问道:今天再谈论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笔者认为,清华开办国学研究院,吴宓、陈寅恪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然愿意参与,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却是最早提议创办清华国学院者,他为何会如此?再联想到他在五四时期提出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不是很令人深思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之清华国学院“四大导......
-
〓 “活字典”刘盼遂教授
20世纪50年代初,古老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里,聚集着多位非常著名的学者。他们的专业素养一流,为人却很低调,从来不会“炒作”,只知道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学生们受益匪浅。不幸的是,1957年忽然来了一场现在已是人所共知的“阳谋”;更不幸的是,来北京师大“领导”这场运动的一个大人物,是现在也已人所共知的“整人”能手,......
-
〓 耿昇与他的“绝学”
从万明处听到耿昇先生病逝的消息,我心头一震,立即有一种永远失去而难以弥补的遗憾。这不是一般学人离世时常有的那种感觉,而是一种永远失去的遗憾。人们常以“及身而绝”来形容那些身怀绝技而不幸去世的学人所带走的“绝学”。如果浏览一遍耿昇先生的著译目录,我们很自然地会有这种感觉。我与耿昇先生的最初接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与......
-
〓 非遗“老手艺” 遇上“新匠人”—走近让非遗焕发青春活力的年轻人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守护非遗】 让经典流行于当下,而非束之于高阁,是传承的要义。 对于非遗,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尤其是脱离青年一代的视野。但现在,大家惊喜地发现,非遗这门“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苦学技艺,成......
-
〓 追思·章开沅:史学浩海的远航者 桂子山上的传灯人
“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5月28日,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章开沅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中西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倾尽心力,成就斐然。先生远航,风范......
-
〓 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100周年·赵仙泉:如何治学
武汉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吴林伯先生,是秉持“朴学”与“考据学”的当代重要学者之一。1984年9月10日,吴林伯先生召集我与方铭、陈桐生、陈洪波、曹耘、陶嘉珞六位新入学的研究生谈话,提出治学“十准则”“十注意”“八功夫”“五坚定”,作为我们这些研究生一生遵守的治学信条与规范。他的学术思想、治学原则与方法,至今仍然具有继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