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继承抗战家书的家国情怀
打开《抗战家书》,仰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重温拳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正的情感、完美的理想中,体会到先烈志士博大精深、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 这种情怀饱含了对祖国的炽热之爱。一封封源于心灵的家书,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奋起抗争、舍生取义、血沃中华的爱......
-
〓 文化评析:让孩子懂得战争,才能更深刻地热爱和平
“七七事变”过去八十年了。八十年后的今天,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战争?”我们和孩子们谈些什么?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说:“别以为对悲伤的理解是在你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你只能被逗乐。事实上,今天长大的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思考他周围世界的种种冲突,他们都应该读一读《安妮日记》。”逃避和回避并不能提供内心的庇护......
-
〓 光明论坛·温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来说明理想和方向的重要,“人不能没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
-
〓 文化评析:保护文物是不朽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现实载体,具有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朽价值。一提到西安,人们就会想到兵马俑;一提到北京,人们就会想到故宫、长城;一提到武汉,人们就会想......
-
〓 毛泽东诗词中的秋
《采桑子·重阳》词意图 傅抱石作“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主题。在诗句中每一触及节令之秋,诗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隐喻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感。唐代刘禹锡独辟蹊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开辟了昂扬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写秋景,继承了他的这种旷达情怀。尤其在毛泽东的诗词中......
-
〓 风雅踏青
不知不觉,严冬离去。春,已经静悄悄地回来了。大约是在爆竹中人们举杯欢送旧年的那一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或许是立春前后,伴随着漫天春雪的翩翩起舞。(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春天的第一位使者就是那枝头寒雪怒放的寒梅。(问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
-
〓 干部谈读书:朗读者,读出时代心声
前不久,我参加了《朗读者》的新书读者分享会,深感“朗读者”这个词,无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还是作为一本图书,都已超出本身的意义,具有了特别的力量。电视、书籍这两种不同的媒体,通过阅读、通过朗读者联系起来,将现代传媒与心灵需求结合,是一件应该点赞的事情。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电视的出现,让许多人在夜晚远离了书桌、疏远......
-
〓 雅趣说字:君
君 君 这也是个象形字,像君主高高在上端坐的样子。...
-
〓 愧对三峡
从孩提时代背诵《早发白帝城》就神往三峡之游,直到华发已生才得以了却这一夙愿,岂知一上路,竟然忧喜交加,不是三峡不美,而是环境污染给了三峡亘古未有的重创。随着游船的启航,江山依旧,风物已非的感觉愈来愈加强烈。江面最狭处只有一百多米,同行的往往有七八条游轮,吞吐烟雾,峡谷中浓烟滚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
-
〓 我们要给后代留下什么——对书画造假的忧虑
关于书画作品的作伪,古来有之。张大千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临摹石涛的作品,惟妙惟肖,真正是以假乱真。有一次,张大千和友人在美国参观一个展览,当他见到一幅署名“石涛”的画时,得意地对陪同参观的人说“这幅画是我画的”,同行友人大惊失色,把他拉到一边严肃地说,在美国这是犯法的,如果警察知道了,你将会有牢狱之灾。其实按照......
-
〓 光明论坛·温故: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论语》中“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表达了对干部任用的态度,同时对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提出了相应要求。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治国理政时较常引用的一句古语,“举直错枉”这句话颇耐人寻味。 “举直错诸枉”在《论语》中有两处论及。《论语·为政》篇载:哀公问曰:......
-
〓 桑永海:从“端午节”说到“诗人节”
1940年端午节,诗人光未然(张光年)朗诵了他的抒情长诗新作《屈原》:“汨罗啊/滚滚/将我这满腔的悲愤/埋葬/在你滚滚的江心吧!” 挺遥远了。那是1960年,我购得了光未然刚出版的诗集《五月花》。正是大跃进以后,全国一片饥馑的年代,那书页都是发黄的,又薄又糟,像马粪纸。《屈原》这首长诗,我就是从这个集子里......
-
〓 张海:书信结“砚”缘
我来了(书法) 费新我 费新我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其左手执笔习书,是20世纪以“左笔”蜚声中外的书法家。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与费老从通信到相识,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费老一共给我写了多少信已无法统计,尽管当初保管不当或多次搬家难免丢失,现仍存近两百封。这些信有用毛笔写的,也有用钢笔写的;有的长达数页,有的寥......
-
〓 黄朴民:一张试卷中的历史记忆
1982年,我很侥幸地考上了本科就读的母校杭州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研究方向,导师是黎子耀教授。 说“侥幸”,并非矫情,因为我入学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中国通史、历史文献等科目考出较高分数,政治一门更取得了76分的高分……好多考生都栽倒在这门科目面前,当年的及格线也就45分,可是......
-
〓 朱杰人:怎样读《四书章句集注》
钱穆先生说:“朱子学之有大影响于后代者,当以其所治之四书学为首”,“朱子乃集宋儒理学与自汉以下经学之大成而绾于一身,而集注则其最高之结晶品也。”(《朱子新学案·朱子之四书学》)清人谓朱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他是一个集大成而开世纪的人物。在他宏富的著作中,《四书章句集注》的地位十分重要,钱穆说是“最高之结晶品”,诚......
-
〓 光明时评:国学是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传统
据媒体报道,近日,武汉某驾校面向社会征集国学爱好者,一口气背诵三万字者,可减免3800元驾校学费,此举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其中不乏挑战成功者。 背诵国学经典可免学费,且不管它是不是商家营销的噱头,单说那些挑战成功者自信的表情,就是一道优雅风景。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确有些浮躁,可这埋没不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气......
-
〓 心灵有约:大寺院
这算得上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寺院了。 寺院若是老的,才有寺院的味道,即使再小再素朴。记得那年去过甘肃崆峒山的一个寺院,小小的院落,因了老老的土屋、一院子苍老的黄菊,就觉得那寺院是有味道的。菊花簌簌落着,菊瓣儿在地上打着漩儿。走远了,听得有木鱼的声音传出,才知里面是有僧人的。一直记得那个小寺院,就想,时间是会让......
-
〓 中国围棋史话(二):春秋至两汉:围棋逐渐普及
围棋诞生之后,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一直未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这一段时间围棋发展和流行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值得欣慰的是,从后人的一些记载以及民族学和民俗学的一些资料中,可以大略地勾画出一个轮廓。围棋在古代除了娱乐竞技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用,即“一枰之间,方罫之内,胜负视乎多寡,所以商度而计较者。......
-
〓 大家手笔:用本土理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是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论分析与阐释。基于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进行本土化理论创新,这无疑是值得推重和赞许的。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问题的研究,是从对考古资料进行历史学解读开始的。众所周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非仅......
-
〓 唐诗故事:太白醉草
清平调李白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国学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道的诗作之一。而且同李白其它名作不同的是,它是按帝王之命当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