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平原:“五四”,永远的精神标杆
历史上很难见到像“五四”这样的“幸运儿”——时间不长、牺牲很小,但影响却极为深远。事件发生的当月,按理说,尘埃尚未落定,可已经有北大教务长顾孟余、学生领袖罗家伦以及著名政论家张东荪分别在《晨报》《每周评论》与《时事新报》上撰文,命名此“运动”,且表彰其“精神”。而从第二年起,北大学生就开始了关于五四运动的纪念、追怀与阐......
-
〓 搭建诗与远方的津梁——《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启示之二
修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固守心灵家园,有助于我们站到古人的肩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运用好新的传播方式,可以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诵得更远,跨越时空,传诵得更深,直指心灵。继成语大会、汉字大会之后,近期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年新春再度刷新了收视率。这项激烈而又不失温婉的全国性赛事,......
-
〓 光明论坛·温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去年的大会上,我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
-
〓 必也正名乎:从经济法角度思考姓名使用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姓名书写习惯往往就不甚明白,而中国人其实对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评审意见、申报材料、邮件单据等等各种法律文书上签名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惯例了,没有人对此凝神思索。对于眼前习惯的事情,缺乏敏感是人的本性,不足为怪。 1 中国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基本上包括姓......
-
〓 人民日报:教书治学不宜“龙虾三吃”
现在新出的各类学者讲义书中,往往是精益结成者少、仓促而成者多,前沿成果者少、陈词滥调者多,修订完善者少、照搬照挪者多每逛书店,总能看到讲堂录、讲稿、名师讲义之类的书,华丽地躺在推荐位置。有些确为学者讲稿,有些附以现场答问记录,还有些把学生作业收录在内。甚至,有些把发表过的文章或个人网文掐头去尾,汇编成册并冠以讲义之名出......
-
〓 快人快语:莫把“灵光”变“贼光”
艺术家韩美林给央视春晚节目组画了一只猴,没想惹出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韩氏之猴美不美。画史上从北宋易元吉以降,经释法常、朱瞻基到张大千,形成一路风雅之猴。倘若看惯了这些,再瞧那只据说创作灵感来源于民间艺术的韩氏之猴,难免觉得不美。可喜爱民间艺术的朋友不难发现,韩猴脱胎于河南淮阳民间工艺泥泥狗中的“人祖猴”,无......
-
〓 名著与旅游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留心,我们会发现文学作品里一些原型的点点滴滴就在我们周围,点缀在历史和旅途中。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哪一部没有生活中的影子?《红楼梦》就被“索隐派”的红楼专家断为“真事隐”“假语存”、“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用隐语的笔法记录了和曹雪芹家相关的一段康乾时期不为人知的历史。而《水浒传》根本就......
-
〓 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质量
国家社科基金对一批学术刊物的大力资助,为我国打造国际一流学术刊物、提升中国学术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改善了学术刊物办刊条件,对于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学术期刊的水平取决于所刊登文章的水平。要办好学术刊物,提高学术刊物的学术水准,关键在于发挥编辑部的主观能动性......
-
〓 中国古琴史话(十):清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古琴音乐的中心,逐步转向了同为江南古城之淮扬地区。各地的文人墨客也相继云集广陵,琴坛名家荟萃,人才辈出。一个新的琴派——“广陵派”亦终于形成,成为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为广泛的琴派之一,其琴乐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广陵派以清初扬州琴家徐常遇为开山鼻祖,他编有《澄鉴堂琴谱》。其后,扬州著名的琴家徐祺、徐俊父子......
-
〓 人民时评:致敬!“梦之队”的筑梦人
老师是引路人,是燃灯者,是一个用知识、用品格改变个体命运,并在这样的改变中汇聚起时代季风的伟大群体“你就写一个字,我为你的老师献首诗”,人民日报客户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媒体产品,再次刷屏,人们在指尖划动中追忆曾经的启蒙者。在重庆,三代师生站上同一个学校讲台的消息,感动无数网友,有人留言“长大后,我就成了最好的你”。教......
-
〓 莫砺锋: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家在南京城东,负郭而居,钟山风景区近在咫尺。每逢“长假”或“小长假”,中山陵、明孝陵等景点游人如织,有时竟像潮水一般从景区溢出,漫延到家门口的陋巷来。我和老伴都对“长假”引来的人潮心存馀悸,虽然元旦前夕就听说明孝陵蜡梅盛开,却不敢轻易前往。好不容易盼到长假结束,年轻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景区不再是人山人海了,但又......
-
〓 评论员随笔:让我们向着诗歌敞开
当越来越多人能通过诗歌与最纯粹、最厚重的心灵对话,感叹美、体验真,社会生活也才能进入不同的境界临睡前,留一盏台灯,万物静默如谜,而猫在打呼噜。这个时候,读一首好诗,就像把一枚海贝放在耳边,听得到人类智慧之海最深处的潮声。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美好的体验,几个推荐诗歌的微信公共号,从“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到“诗歌是一束光......
-
〓 文艺新视界:微阅读可以是深阅读吗
●对今天的文学来说,理想读者没有消失殆尽,但90年代培养起来的非理想读者,也越来越少了。读者去哪儿了?一个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被微阅读包围,并深陷其中。微阅读的增长,不只是传播工具进步带来的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是文化和文学的问题,甚至是社会学的问题●阅读的手段虽然变了,但阅读的目的并没有因此发生质的改变,阅读与我们的生命......
-
〓 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传承
在信息化时代以前,文化主要以理想文化(以典籍、图书为主)、物质文化(以物质产品和自然文化景观为主)、生活文化(以人类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体系及各类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为主)三种主要文化类型而得以传承。但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知识获取对以上三种文化类型的依赖程度都在不断降低,伴随着数字生活的数字文化的传播能力迅......
-
〓 高教论坛:大学在当代最根本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大学价值的认识在发生着变化,一些功利浮躁的价值观正在左右着大学作用的发挥,这需要我们以更加冷静严谨的态度,来全方位地探索分析大学在当代最根本的价值和最核心的竞争力。硬实力、软实力与大学功利化思潮 大学在现实中其功能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所大学的实力。大学的实力可细......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西北联大与大学精神
方光华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两个大学共同体。西北联大将现代大学制度系统地植入西北,为构建西北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西北联大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众多俊彦才杰,为战后中国西北开发和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积蓄了宝贵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西北联大对大学精神提出了独特的解读。 ......
-
〓 人才史话:难以超越拜为师
资料图片 如何对待强过自己的人才,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还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唐朝诗人崔颢,写有著名诗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严羽的《沧浪诗话》推其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后来,李白也曾想......
-
〓 人民论坛: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
-
〓 人民论坛:今天的孩子该比什么
有位家长曾略心酸地讲起一件事:每天下午放学去接孩子,总是要等到同学们都走空了,孩子才不紧不慢地出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孩子是嫌弃自己家里的车子不够高档,怕在“坐好车”的同学面前“跌份儿”。爱比较是孩子们的天性,关键看比什么。比志气,比学习,比刻苦,比特长,比才艺,比爱心,比体魄,等等,都是健康的比。然而,有的孩子在比谁的......
-
〓 人民时评:黄花菜能治中医的“抑郁”吗?
中医强筋壮骨,重要的是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培养懂得中医、认同中医的社会土壤“很简单,用黄花菜煮成水治抑郁就没问题……所有的抑郁症都没有了”——尽管国家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了,但“黄花菜”没凉,反而越炒越热。随着网络热议,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又一次踏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黄花菜又名忘忧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这在中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