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语:人工智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从1月11日到30日,历经20多天的鏖战,4名顶尖德州扑克选手还是输了,击败他们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人工智能“Libratus”。人们心情复杂地见证了人工智能的不断成长。作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人工智能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它让人类的能力得以延展,并变得更加强大。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数字......
-
〓 继承鲁迅思想找准文化坐标
今天,我们要顺着鲁迅的脉络,继续思考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既了解自己的传统,又能够站在人类认识的最前沿,了解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审时度势,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征而泽被世界的新价值。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和逝世80周年。作为20世纪中国最值得谈论的作家之一,鲁迅是近代中国一个禁得住反复咀嚼......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从曾国藩和霍光谈家教
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塾师秀才。曾国藩幼从父学,自小就深受两位先辈的道德教化。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曾玉屏年少时好游玩,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辈们讥讽他浮薄,将成为“败家子”。后来,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责”,“终身未明而起”......
-
〓 我们的端午·寻访体验式民俗:让端午节俗嵌入百姓生活
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逐渐形成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优良家风传递始于童蒙
故乡绍兴,文风鼎盛。举目所见,充满励志的话语。如望族家门的楹联“承祖父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贤唯读唯耕”,“诗书传家远,礼义日月长”。踏进学校,最醒目的横幅是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四壁有众多条幅:“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充满哲理的格言,闪耀着理性的光......
-
〓 文化评析:从村上春树没获诺奖说起
对那些实至名归的大师级学者或作家而言,其所追求的境界和呈现的成果,是其生命活力的勃发和人生价值的体现。至于奖项之类,哪怕是诺奖,对他们而言,只是锦上添花的饰物而已。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日前揭晓,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获此殊荣。瑞典文学院将她形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
-
〓 戏曲批评应尊重戏曲美学
“戏曲化”的戏曲批评,应该以深厚的戏曲史论学养为根基,以较强的戏曲鉴赏能力为储备,以对戏曲创作及舞台规律的稔熟把握为保障,是在坚持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融艺术品鉴和理论提升于一体的审美判断。日前,文化部艺术司召集境内外专家,就2016年中国戏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当下的戏曲批评不能令......
-
〓 时光流逝,诗意留存——观央视纪录片《传承》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的古国,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生存和发展历程中,形成、积累和延续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体现为“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载体,为文明的传承、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来......
-
〓 艺边杂谈:让观众成为历史的目击者
图为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海报。从9月1日开始,一部名为《燃烧的影像》的纪录电影在全国的一些城市低调点映;9月18日,这部电影在全国正式公映,慢慢引发了影坛不小的震动——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后,最终从284部影片......
-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能带来幸福和快乐。其次,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其三,......
-
〓 郭丹:怎样读《左传》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大概成书于战国中前期。西汉时期,《左传》曾立为学官,后几经废立,成为“十三经”中的一部。作为儒家经典中的一部,过去常把它看成是经书。它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又是一部重要的史书。经书也好,史书也好,《左传》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众多价值观的经典 ......
-
〓 一线视角:古村若不存,乡愁何处寻
保护传统村落,本质上是在转型期为传统文化留下容身之地,为乡村发展找到融合之道“古村落正在拨打120!”这并非危言耸听。前不久,记者到江西、福建、陕西等地探访10余个古村落,发现古村保护危机与生机并存:有的山水环抱、重焕活力,也有的门庭冷落、坍塌颓败;一些地方,村民自发性的抢救保护让人心生敬意,但一些“建设性破坏”“规划......
-
〓 无法割舍的情感基因
过年的感觉真好!这感觉飞越千山万水,穿过时光隧道,将我们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联结在一起。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刻,过年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我们这些远在海外的华人心底涌起。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亲情交融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情感与文化的“身份证”。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置身于怎样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都......
-
〓 讷言者慧于心
宗璞忆父亲冯友兰,提起冯老的口吃与他的学术成就一样有名。冯先生说“顾颉刚”的名字时,“咕叽咕叽”良久而念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也必“摸索摸索”许久。冯先生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讲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学而时......
-
〓 文化评析:作家能否“大学造”
“大学造作家”,既是对“文学创作能力培养”的尝试,也是对“由高校承担起作家培养责任”这一理念的尝试。这种培养,概括起来说,大抵离不开两个字:“术”与“道”。 关于作家能否“大学造”?相关争议一直没有停歇过。日前,北师大文学院新增“文学创作”硕士专业方向,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导师,又重新激......
-
〓 国学给思想一个跳板
青春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美丽又精彩,生活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精彩又耀眼,人生是个圆,圆里的故事芬芳又芜杂。踏着青春的脚步,摇着青春的风铃,吼着青春的号子。青春拥有梦想,豪情演绎青春。驰骋在青春的竞技场,漫步于人生的芳草地,行行浸润多彩的年华!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对生活是如此的乐观,我会说:和国学网对话,如醉如痴!五千年华夏文......
-
〓 古时候的年终奖
过年了,在正常薪水之外,再给员工或者下属发点儿红包和礼品,作为年终奖励。这个规矩,老早就有……文武百官的年终奖政府不同于企业,企业怕员工跳槽,政府却不怕官吏辞职,毕竟饭碗不同,在政府上班,端的是铁饭碗,收入稳定,还有夜草可以偷吃,从古至今,挤破头往里进的人多,两袖清风拂袖而去炒领导鱿鱼的少。大概因为这个缘故,过去政府给......
-
〓 “兔话语”中的科学之光
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兔话语”;某些“兔话语”至今仍闪射着绚丽的科学之光,对今人贴近自然、开阔视野、启迪科学思维,仍是一种宝贵的可开发资源。《尔雅》《说文》中的“兔特征”《尔雅》是中华第一部辞典,《说文》是中华第一部字典,这两部经典工具书是怎样认知、表述“兔特征”的?“兔”字最早的书面诠释见《尔雅·释兽》:......
-
〓 《老子》中的有与无
“有”、“无”是老子哲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说这二者与“道”是并列的。无独有偶和“道”一样,历来对“有”“无”的诠识总是飘浮不定、公婆异说的。从古到今关于对“有”“无”的认识,有如下几个方面:(1)体用说:认为“无”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存在的依据,兼涵万有,包容一切,“无”也就是全。将“无”比喻为根干,将有比喻为枝叶......
-
〓 人才史话:一时之誉难辨才
资料图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白居易因主持正义而遭当权者忌恨和打压,被贬为江州司马。放逐途中,有感于好友元稹《放言》五首所表达出来的悲愤情怀,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