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谈:古建筑认养值得探索
近日,媒体刊播深圳市龙岗区两栋老旧文物建筑墙体开裂仍租住给多户人家,并有一家废品收购公司驻扎其中的消息,再度引发公众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关注。随着文物普查的日渐深入,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大大增加,许多原本湮没在民居中的不可移动文物被重新发现。虽然政府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毕竟财力有限,许多古建......
-
〓 起锚,书籍向大众漂流
鸟巢书屋一对新人在图书馆里拍婚纱照。位于杭州浣纱路上的老杭州图书馆改造完成后,以“杭图生活主题分馆”的新身份,向公众开放。在图书馆里,你可以拍婚纱照,可以交流烘焙手艺,可以制作手工模型……生活味道浓厚。徐 晖摄砖读空间 范继文摄一次采访,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东亚部主任考恩先生问我:“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好吧,这个问......
-
〓 文化评析:高考一时,知识无涯
6月7日,全国再一次进入高考时刻。一般在这几天里,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帮助学生们的好人好事,老师、网友对各省作文题的点评、仿作,名人们讲述当年的高考记忆,连准考证丢失的假消息都会年复一年地出现……可以说,在这段时间,不仅是考生,整个社会都进入高考模式,有人提供支持,有人围观热闹,有人追忆情怀,有人对高考改革提出种种可能。高......
-
〓 北窗听雪
深冬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寂静的书房,窗外是落雪的声音,更觉得屋内的静,只有昏黄的灯光罩在摊开的书页上,连续几天夜间,都在读书,颈椎早就僵直得一转动就咯吱咯吱响,连肩膀连隐隐作疼,还是目不转睛地读着。这其实就是生活的常态。世上的书太多太多了,是人生有涯,是读不完的,就是选了再选,精简再精简,也是读不完了,金克木说书读完了,......
-
〓 光明时评:“状元热”为何不降反升
每年的高考成绩一公布,“高考状元”就成为镁光灯追逐的焦点,“高考状元”这些被媒体热捧的“学霸们”成了“全民英雄”。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明确要求各地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难见成效。 诚然,在高考中能拔得头筹,说明考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社会予以适当关注也可以理解。但在教育部的禁令下,“状元热”只升不降,这其......
-
〓 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走过文化自弃、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今天“并肩而立”地去纪念中外两位伟大的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原力觉醒”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是在400年后。去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一场......
-
〓 教授就该给本科生上课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特别想重温一段国学大师陈寅恪讲学魅力的历史。1926年,年仅36岁的陈寅恪登上清华的课堂。陈寅恪上课时能把无聊的课程讲得极为有趣,他上课时,不光学生兴致盎然,就连朱自清、吴宓、冯友兰等名教授都来听讲。当着那么多的大学者,陈寅恪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讲话,是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观点,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有机统一的深刻思想,......
-
〓 《伊索寓言》中的猴故事
猴子与海豚出海航行的人喜欢带着一些动物,以供旅行中消遣。有个海员带着一只猴子航海,当到达雅典阿提卡的苏尼翁海峡时,一场风暴突然袭来,船被狂风巨浪打翻了,大家都纷纷跳入水中逃生,猴子也机灵地跳入水中。海豚看见了它,以为是人,立即钻到它底下,把它托起来,安全地送往岸边。到达雅典海港珀赖欧斯时,海豚问那猴子是不是雅典人。他回......
-
〓 小知识:庙会
庙会,又叫“庙市”或“节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看作国家大事。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
-
〓 杀鸡儆猴
从前一个耍猴人对付一只不听话的猴子,就猴子身边杀了一只公鸡,猴子吓坏了,从此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古代的历史上,“杀鸡骇猴”式的故事非常多。比如: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命他们带兵攻打晋、燕联军。田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田......
-
〓 干部谈读书:英雄史诗当代代相传
要提倡重新阅读民族的英雄经典,继承中华民族尊崇英雄的优秀传统,并以传统经典为借鉴,创作出当代的英雄精品,提振起当代的英雄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杰出人物。不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也不说大禹治水、神农尝草,单是一部《三国演义》,就足以展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英雄群像。即便在银河般灿烂的世界历......
-
〓 赵昌平:寒夜忆璇琮师
2016年1月23日,著名文史学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因病逝世。本报特约三位学者撰文,以寄哀思。今天——1月23日是上海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这寒冷之于我,不仅由于气温骤降到了十数年来沪上少见的零下六度,更因为彻骨的北风,同时吹送来一个钻心的噩耗——下午,傅璇琮先生在京仙逝!从1986年初识先生起,直至现今,我对先生......
-
〓 重读《白鹿原》
《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也是当代一部既赢得评论界惊叹,又同时广受读者称赞的宏篇巨著。10多年前,我曾读过一次《白鹿原》,但目光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最近先生辞世后,我重读这部巨著,沉浸在他厚重、磅礴、深邃的才情里,对《白鹿原》不禁又有了新的认识。陈忠实的才情无疑令人惊叹。他以象征的手法,“通过一个初级......
-
〓 曹丽萍:认识阅读
阅读是什么? 怎么认识当前的阅读状况?如果我们对人类的阅读史做个大致的梳理,也许对这些问题能有新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到今天为止的阅读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次变革,即从精英阅读到大众阅读,从传统阅读到电子阅读的发展历程,这两次变革的一个共同点都是由技术引起、发酵,最后深刻改变了社会的文化面貌。 读书曾经是身......
-
〓 伟男子与楚霸王之间
吾读《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并《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三余次,胸中常有兴奋与惋惜之意,更有钦羡、崇敬与庆幸之情。难抑心中冲动,遂有笔墨涂于此,借以直抒胸臆耳。项羽乃自古及今为人所称羡之英雄、伟男子,何也?概因其见游会稽之始皇之威仪而曰“彼可取而代也”,因其“力拔山兮气盖世”也。项羽初起时二十四岁,戎马八年,“身七十余战,所......
-
〓 中西歧异:再审终极问题
一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了些什么,他说:终极问题可以解决,而且,“解决”是人类理智的最终胜利。那时候的霍金热情洋溢,陶醉在奥秘的掌握里。很多年过去了,与霍金一同兴奋的人们却得到这样的消息,他放弃对终极理论的寻求。“我们不是能从宇宙之外观察宇宙的天使”,理由也简单,听起来却刺耳。霍金和相信他的人何时成了“天使”,他们把自......
-
〓 文史遗痕·王鼎钧:想起那些抗战戏剧
纪念抗战胜利70年,我想起那鼎盛一时的话剧。话剧有娱乐作用,有宣传作用,有组织作用,用今天的新词来说,它是抗敌制胜的软实力。今天纪念抗战,不能不强调它的贡献。 谈到抗战时期的戏剧运动,史家重视大都会大剧院演出的大剧团的多幕大戏,像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都是代表。抗战时期我没到过大都市,没有机会......
-
〓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代表:实现中国梦,精神要先立起来
人物素描:郭红松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
-
〓 人民时评:新教材如何回答“吕叔湘之问”
期待翻开新课本的孩子们,能够在教学改革的新风中爱上中国文化、培养伴随一生的读书乐趣临近开学,有关新教材的讨论格外引人注目。从9月1日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 “粤教版” “苏教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德育、历史和语文3个科目最终将实行统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