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风家教大家谈:优良家风传递始于童蒙
故乡绍兴,文风鼎盛。举目所见,充满励志的话语。如望族家门的楹联“承祖父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贤唯读唯耕”,“诗书传家远,礼义日月长”。踏进学校,最醒目的横幅是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四壁有众多条幅:“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充满哲理的格言,闪耀着理性的光......
-
〓 文化评析:从村上春树没获诺奖说起
对那些实至名归的大师级学者或作家而言,其所追求的境界和呈现的成果,是其生命活力的勃发和人生价值的体现。至于奖项之类,哪怕是诺奖,对他们而言,只是锦上添花的饰物而已。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日前揭晓,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获此殊荣。瑞典文学院将她形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
-
〓 细检红楼:贾府节庆论·节日篇
贾府的法定假日,有两类,一类是节日,一类是生日。规格不同,路线不同,主角不同,气场不同。做贾府节庆论,必要分节日篇和生日篇,才好分解。八十回石头记,只有过年,过端午,过中秋,三大节庆。端午中秋只有一遭,年却过了两遍。第三十一回过端午,王夫人治席宴请薛家母女,纯是小宴,最高领袖贾母不曾与会,规格不高。适逢宝玉踢打袭人、王......
-
〓 时光流逝,诗意留存——观央视纪录片《传承》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的古国,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生存和发展历程中,形成、积累和延续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体现为“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载体,为文明的传承、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来......
-
〓 艺边杂谈:让观众成为历史的目击者
图为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海报。从9月1日开始,一部名为《燃烧的影像》的纪录电影在全国的一些城市低调点映;9月18日,这部电影在全国正式公映,慢慢引发了影坛不小的震动——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后,最终从284部影片......
-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能带来幸福和快乐。其次,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其三,......
-
〓 思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 2013年6月19日亲爱的2013届同学们: 毕业了,祝贺你们!祝福你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牵挂。我是77级的大学生,当年,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你们却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挤在699万就业大军中,为生计、为理想苦苦寻求。此时此刻,我很想像杜甫那......
-
〓 郭丹:怎样读《左传》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大概成书于战国中前期。西汉时期,《左传》曾立为学官,后几经废立,成为“十三经”中的一部。作为儒家经典中的一部,过去常把它看成是经书。它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又是一部重要的史书。经书也好,史书也好,《左传》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众多价值观的经典 ......
-
〓 消费观察:让传统在时尚中传承
对大部分国人而言,距离最近的有关中国国服形象的记忆,大概是在13年前——2001年于上海举行的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身着“中式唐装”在上海科技馆前集体亮相。随后,唐装在海内外华人中迅速流行开来,掀起了一股“唐装热”。不过,关于国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未见定论:中国要不要有自己的国服?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国服?按......
-
〓 美玉成蝉声自远——玉雕中的“蝉意”
和田白玉蝉挂件和田青玉蝉挂件和田糖白玉俏色巧雕金蝉玉牌 盛夏炎暑,蝉声悠悠。古人以为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有“饱而不食者蝉也”之说。正因为这份脱俗,蝉在古人心中代表着高雅,是清高、廉洁的代名词。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在玉器雕刻领域,蝉也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据考证,最早在新石......
-
〓 无法割舍的情感基因
过年的感觉真好!这感觉飞越千山万水,穿过时光隧道,将我们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联结在一起。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刻,过年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我们这些远在海外的华人心底涌起。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亲情交融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情感与文化的“身份证”。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置身于怎样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都......
-
〓 讷言者慧于心
宗璞忆父亲冯友兰,提起冯老的口吃与他的学术成就一样有名。冯先生说“顾颉刚”的名字时,“咕叽咕叽”良久而念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也必“摸索摸索”许久。冯先生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讲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学而时......
-
〓 文化评析:作家能否“大学造”
“大学造作家”,既是对“文学创作能力培养”的尝试,也是对“由高校承担起作家培养责任”这一理念的尝试。这种培养,概括起来说,大抵离不开两个字:“术”与“道”。 关于作家能否“大学造”?相关争议一直没有停歇过。日前,北师大文学院新增“文学创作”硕士专业方向,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导师,又重新激......
-
〓 定陵:长明灯祭
明朝在位最久的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一起安葬在定陵。这定陵从万历皇帝22岁的时候开始建,一直到他28岁的时候才建成。据说用了800万两银子,工程质量极佳。 地宫深处,品字形的三个汉白玉石宝座前,各放置了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缸内满置香油,油中漂一根长芯,浮一柄铜瓢。铜瓢和灯芯有铜管与油相通,点燃那长芯,地......
-
〓 国学给思想一个跳板
青春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美丽又精彩,生活是个圆,圆里的故事精彩又耀眼,人生是个圆,圆里的故事芬芳又芜杂。踏着青春的脚步,摇着青春的风铃,吼着青春的号子。青春拥有梦想,豪情演绎青春。驰骋在青春的竞技场,漫步于人生的芳草地,行行浸润多彩的年华!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对生活是如此的乐观,我会说:和国学网对话,如醉如痴!五千年华夏文......
-
〓 古时候的年终奖
过年了,在正常薪水之外,再给员工或者下属发点儿红包和礼品,作为年终奖励。这个规矩,老早就有……文武百官的年终奖政府不同于企业,企业怕员工跳槽,政府却不怕官吏辞职,毕竟饭碗不同,在政府上班,端的是铁饭碗,收入稳定,还有夜草可以偷吃,从古至今,挤破头往里进的人多,两袖清风拂袖而去炒领导鱿鱼的少。大概因为这个缘故,过去政府给......
-
〓 “兔话语”中的科学之光
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兔话语”;某些“兔话语”至今仍闪射着绚丽的科学之光,对今人贴近自然、开阔视野、启迪科学思维,仍是一种宝贵的可开发资源。《尔雅》《说文》中的“兔特征”《尔雅》是中华第一部辞典,《说文》是中华第一部字典,这两部经典工具书是怎样认知、表述“兔特征”的?“兔”字最早的书面诠释见《尔雅·释兽》:......
-
〓 《老子》中的有与无
“有”、“无”是老子哲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说这二者与“道”是并列的。无独有偶和“道”一样,历来对“有”“无”的诠识总是飘浮不定、公婆异说的。从古到今关于对“有”“无”的认识,有如下几个方面:(1)体用说:认为“无”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存在的依据,兼涵万有,包容一切,“无”也就是全。将“无”比喻为根干,将有比喻为枝叶......
-
〓 人才史话:一时之誉难辨才
资料图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白居易因主持正义而遭当权者忌恨和打压,被贬为江州司马。放逐途中,有感于好友元稹《放言》五首所表达出来的悲愤情怀,遂......
-
〓 家风家教大家谈: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家风
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相当重要。父母说一句话,孩子记一辈子,会影响终生。 从小,我父母就对我讲,“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句话,我一辈子都受益,也一直在努力这样去做。从1956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开始,我就将对无线电的兴趣变成了我一生的事业。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