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聚焦:传统经典如何走进当代生活
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但近百年来,传统经典已慢慢淡出了许多中国人的精神视野。如何让传统经典重新走进当代生活,走进人们的心中,成为滋养精神成长、涵化行为养成的丰美精神食粮,切实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对传统经典缺乏阅读和了解 为......
-
〓 塾师诗联趣话
传说郑板桥任知县时,当地一塾师前来申诉,说教书一年,才得到8吊钱酬金,还被东家辞退了。郑板桥为试试这位先生的学识,指着灯笼出了个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亮东南西北”。先生稍一思索说:“一学年,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见该先生文思敏捷,就将其留在县衙做了个小吏。 某塾师遇到一个刻......
-
〓 行与思:以平常心看待高考状元
日前,随着各地陆续公布考生高考分数及录取分数线,大家在关注状元,一些地方又在“炒作”状元。关注状元的心理可以理解,毕竟能够在选拔人才的考试竞争中胜出,总是有其过人之处,也值得尊重。但是,我们不能迷信、神话状元,也没必要过分渲染他们,甚至不厌其烦地报道其生活、学习的种种细节。有的媒体一味介绍状元的学习方法多么独到、生活方......
-
〓 高校特招农村生喜中有忧
4月15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学子的自主招生计划。其中,清华的“自强计划”最高可降60分录取,北大“筑梦计划”的招生线则最低可降至当地一本线。名校牵头,定向招生,无疑给了农村考生更多“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过,人们在点赞的同时,也对如何落实好这一政策表达了担忧:会不会出现有“门路”的城市学生“化......
-
〓 半日闲谭:总有“凉友”送清风
天气入伏,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这个时候,自然是躲在空调房里最为舒适惬意。“甜”外思“苦”,难免生出“没有空调的时候人是怎么过的”这样的感慨来。其实没有空调,还有一位节能环保的“夏日之友”,至今日依然兢兢业业地在不少人手中服役,它就是——扇子。扇子,其名似乎有点通俗,宋人有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恰是古人赠......
-
〓 光明论坛·温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中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
〓 名家看两会·牟钟鉴:中华文化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经历了百余年西方文化冲击后,迎来了复苏的春天,日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历扬弃之后的一次螺旋式升华,如凤凰涅槃,浴火再生,是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更新与昌盛,必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我们正在经历着中华传统文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
-
〓 录取通知书附赠名著,这个好
清华大学首批录取通知书7月16日送达“准新生”手里,随通知书一起寄到的还有校长邱勇送出的礼物——《平凡的世界》。(据7月17日《京华时报》报道) 眼下正值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清华大学首批录取通知书附赠名著《平凡的世界》,既新颖别致、匠心独运,又散发浓浓的书香味,令人温馨和感动。 小小录取通知书承载着......
-
〓 黄朴民:再读《史记》
编者按:这一年 且读且思且陶醉 时值2014年末,我们邀请学界和出版界的三位读书人来谈书论学。 读书这件事,似乎无法用时间的刻度去衡量。2000多年前写就的《史记》,黄朴民今天读来仍不觉其“旧”;两部“编年事辑”都是新书,刘石却从中读出了“古士君子之高致美行”;于殿利则在亚述文明和当代出版中自由穿行。 ......
-
〓 浅谈语言之于“意境”的重要作用
何谓“意境”(或者说“境界”)?古今文学大家对其做出了千姿百态的描述。不管持何种观点,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和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为人所推崇,研究者甚多。毫无疑问的被作为评价一般抒情性作品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近代意境说的集大成者王静安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第一则中就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
〓 阮直:现代化就是让多数人惰性化?
作了几十年的编辑,突然发现自己会写的字越来越少了。那天老婆发短信,问我“襄樊”的“襄’字怎么写,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说你转到拼音键不就完事了,可她又不习惯打拼音。便有了讽刺我:“你也算个编辑?”近些年由于我完全依赖键盘的字母书写汉字,别说复杂的字,就连一些常用的字不借助拼音输入法有时也想不起来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给人们......
-
〓 名家看两会:让中国故事赢得世界掌声
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参加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该看到,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相比还不相称,中外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不均衡。面对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只有保持文化定力,坚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文化自信,积极主动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才能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对外国人来说,学......
-
〓 文创产业功夫在诗外
前些天,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段动画: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等与自己后宫和大臣联络……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故宫的守正出奇,但这更“潮”的创意还是让一众网友直呼“萌化了”。600岁的故宫,正在与互联网进一步亲密接触,不断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文创产业怎么搞?故宫的做法颇有可取之处。故宫,作为中国......
-
〓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提高编辑含量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的热词,对于出版业来讲,同样也存在如何从供给角度来深化改革的问题。我认为,要做好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这篇文章,关键是要提高出版物的编辑含量。持续向社会提供质量上乘的精神食粮,多出好书,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让编辑们以“宁静致远”的心境,对内容资源注入更多的编辑含量,是多出好书的必要条件。只有当编辑们专心......
-
〓 陈平原:关于“教”与“育”的思考
前些天接受专访,被问及是否“读书无用”,我当即回答:此乃伪命题。但如今谈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可就没那么乐观了。 长期在大学教书,且不时走南闯北,我深知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不太理想。面对如此令人尴尬的话题,无论政治家、企业家、学问人、媒体人,还是众多学生家长,谁都能说上几句。比如,当下中国,大学校园里人满为患,......
-
〓 凤冠霞帔本是贵族妇女礼服
□栏目主持梁巍□讲解嘉宾曹丽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霞帔原是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朝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在制度上对霞帔作了详细规定,一品至九品,各不相同。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在人生最幸福......
-
〓 文化评析:迎接《四世同堂》“归来”
《四世同堂》在美国佚失的原稿找到了。据《光明日报》报道,老舍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四世同堂》在美佚失的英文原稿被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赵武平找齐、译出,全文将刊登在2017年第一期《收获》上,这将是老舍先生这部巨著第一次以原初的面目示人。原稿的重获,拼接出了一部巨著的原貌。这是在老舍先生离开50年之后,后人通过不懈的追寻......
-
〓 老学长情牵母校后辈人饮水思源清华毕业生为杨绛贺寿
本报北京7月18日电(记者邓晖)“吃一碗长寿面,为老学长贺寿,也为你们的未来祝福!”——7月17日,清华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陈吉宁向3302名即将奔赴祖国各地的毕业生发出倡议。当天,恰好是该校老学长杨绛先生102岁的生日。 杨绛与清华同龄,其“三进清华”和钱钟书与清华的渊源更是被传为佳话。这......
-
〓 马执斌:诸葛亮绘图安南夷
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大概没有人反对﹔说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并且善于运用自己的绘画艺术,为自己制订的政治路线服务,大概就有人怀疑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诸葛亮,虽然不像小说《 三国演义 》所描写的那样,是一位料事如神的奇才和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但也确实是世间罕有、才华卓越的战略家和实干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
-
〓 诗说节气:大暑
日子走着走着就到了大暑节气,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就是百姓常说的盛夏季节。文人著文时常会在他们的文字中,出现一些诸如酷暑难捱、热气炙人、炎热难耐、炎暑逼人、骄阳灼人、烈日炎炎等文绉绉的书面语,意思都是言天气之炎热。 古时没有风扇空调,炎炎夏日,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