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悄然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怎样愉悦地度过晚岁,特别是官员退休后应当怎样过好平常的日子?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据说王安石晚年定居金陵,经常与一位姓张的老人在街头相遇,彼此闲聊,海阔天空,谈得很是尽兴。一日,姓张的老人对王安石说:“相公,你为官多年,与我等仅有一字之别。我被人唤作‘张公’,而您则被人唤作‘相公’。”王安石闻之大笑。他经常骑驴出行,由一个士卒牵引,走累了,或坐于松石之上,或息于田家农舍,或歇缓在寺院庙宇。囊中有饼当餐,也时有农家热情款待,王安石从来不假装客套,应声入座,不拘而食。
早几年,我认识一位离休老人,他走路步履矫健,溜直的身板,耳聪目明,说话嗓门洪亮,其实他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每天上午,在采购完几种蔬菜后,他总会在市场的一个角落与一位年纪相仿的老人不约而遇。两个人在一方石台子上铺好棋盘,车来马去地“杀”将起来。这位老人姓张,跟他下棋的那位老人姓刘。他们分别被对方称作“张悔棋”和“刘老慢”。
很少人会想到,这两位老人都曾经是这个拥有百万人口城市的风云人物,“张悔棋”是市长,“刘老慢”则当了18年交警大队队长。这两位老人好像忘了曾经担任过指挥千军万马、一呼百应的职务。眼下,他们是一种平民的心态,安于过老百姓的生活。两个老人衣着朴素,饮食简单,住在居民小区里,上银行取工资或买紧俏商品时,跟老头老太太一起排队;嫌打的太贵,就坐着人力三轮车满街转,但凡近路,多是安步当车;在街上逛饿了,看见卖烤红薯的,买上一个当街边走边吃。
我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这其中不仅仅有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所渲染的老人智慧,还有广泛的人文关怀。例如,对官员退休后的田园之乐,历代都有过精彩的唱颂。
南宋人陆游壮岁曾在多地为官,晚年退休,家居山阴,生活清贫,对人生感悟颇为深沉。他年轻时也曾慷慨豪放,很在意自己的功名,留下了许多悲壮激愤的诗词,而晚岁乡居20余年的诗作,则表现了更具启示性的哲思与人生态度。他的“岁晚喜东归,扫尽市朝陈迹。拣得烂山环处,钓一潭澄碧。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家在万里云外,有沙鸥相识”一词,道出了一位官员兼诗人出世后的闲适与舒爽。为人豪放的辛弃疾,在《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中写道:“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古代大凡淡泊出世者,一般都能“扫尽市朝陈迹”,融入百姓之中。其实人就该这样,当官的时候,像个“官”的样子,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些好事实事;退下来就做个平平常常的百姓,忘记往日的风光,别再端着官架子放不下来。
(作者:高深 为杂文家,原鲁迅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