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
-
〓 马知遥:别让非遗受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行十余年来,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但怪现象也屡见不鲜。遍及大小城市的“算命先生”竟也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开始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民间庙会和广场文化中,甚至有的地方还专门划出地盘给他们摆摊设点。 有一些受到保护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根本就没有按照“非遗法”的相关规定实施自己的责任和义......
-
〓 评判民国学术的维度与态度
如何评判民国学术,已成为近期思想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论著、通俗读物、影视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热”从学术圈走向社会大众。熟悉现当代中国学术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如何评判民国、民国学术有过不少争论,却鲜有理性的剖析与总结。笔者以为,思想文化界只有清楚了解有关民国......
-
〓 李慧:莫让过多利益挟持“申遗”
日前,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泡菜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获成功。然而,世界教科文组织对此给予否定,并表示被列为申遗候补名单的只有越冬泡菜文化,不包括泡菜这一食物,同时提醒韩国政府“如果韩国国内继续报道关于泡菜申遗已成功的新闻,今后的申遗将变得更加困难”。 泡菜申遗,在坊间引起不少议论,我们不难从中看......
-
〓 大家手笔:做学问不能太功利
中国人做学问,一向注重经世致用。这无可非议,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好传统。但对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理论而言,很多研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显得比较“玄远”,因而也就被一些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放弃了。当前,学术研究中存在功利色彩较浓、学风比较浮躁的问题,不愿沉下心来搞基础研究的现象就显得更为突出。......
-
〓 西北灵魂大漠情——读胡正伟
艺术作品是神圣的,只有作品本身才是一个画家的最好表达,放眼当代画坛的画家作品,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而作为当代画家,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感染当代人的心灵?我以为,洋溢着大灵魂生命激情的作品一定可以。 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凝聚了民族与西方,整合了人物与山水,交融了浪漫与豪迈,宁夏画家胡正伟用自己的......
-
〓 马长军:书店应考虑小众化服务
电子书越来越流行,而已经被网络电商闹得手足无措的传统书店面临的局面越来越不容乐观,尤其是坐等顾客的经营方式肯定需要改革了。我甚至认为,电子书即便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图书,但抢占阅读市场主导地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何况地球资源有限,电子化或者数字化也是大势所趋,靠买纸质图书的书店恐怕的确是没有前途了。所以,我想,传统书......
-
〓 赵畅:从一些教师“不读书”说起
据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前不久邀请多位中学特级教师开了一场小型阅读研讨会。这场研讨会本来是围绕中学生阅读而展开的,但随着讨论的进行,“教师不读书”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由此,笔者想起了前些年媒体上的一条新闻:京城一重点中学做了一次测试,让该校所有40岁以下的高中教师限时做一套所教学科的高考试题,结果约10%的应考教师竟然......
-
〓 李冬木:哈佛的校门及其他
2008年,我到哈佛大学燕京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一次例行的午餐讲演会后闲聊时,不知哪位在书架上翻看旧报,忽然呼道:“看哎,这是写哈佛校门的”!几个便凑过去。一看正是刊登张梦阳先生《哈佛的校门》一文的《中华读书报》“家园”版,我立时笑了,告诉同行:“一年前我就读过,不仅报上读过,而且在发表以前就在邮件里先睹为快了。......
-
〓 文化评析:期待慢阅读、深阅读回归
除了浮光掠影的娱乐消遣,我们更需要通过书籍涤荡灵魂、品味情感、拓展思想维度;除了纷繁的快餐读物,我们还需要历经时光淬砺的经典著作、闪现睿智火花的时代精品。 4月19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南开幕。这次博览会有15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在博览会上亮相的30多万种图书,汇聚成琳琅满目、墨香四溢的......
-
〓 点将台·老鲍谭古:仁厚之人,恻隐之心
《论语·子罕》有这样的记载: 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齐衰,古代用麻布做的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只要见到他们,即使是少年,孔子也一定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等他们经过;如果他们在那里站立,孔子经过他们面前的时候,一定是“趋”——像在长辈或上......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④:珍重其传统郑重其传承
既要警惕不让文化根脉在我们这两三代人致富的路上断掉,更要警惕打着“传承”的旗号谋取私利、玩弄历史与传统的行为说到文化遗产的传承,我曾“意外”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当年我们十万知青挥别大上海,掉头西出阳关五千里,到戈壁滩扎根垦荒。一次听人聊天,说是林则徐当年因禁烟得罪了西方列强,吓坏了朝廷,堂堂一代救国爱民英豪竟被流放......
-
〓 谣言与政治——读《皇帝与秀才——皇权游戏中的文人悲剧》
摘要:史景迁的《皇帝与秀才》一书从浩瀚的清代宫廷档案、谕旨、奏折等史料中,为我们勾勒出雍正朝著名的曾静案。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史景迁独特的历史讲述方式,他借着大清皇帝和犯逆秀才各自表露的心思,追寻到曾静案演变过程的部分踪迹,让我们对那个时期的社会氛围有了一个细致的了解。作为一位美国的历史学家,史景迁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
-
〓 由“出书为什么”到“没书可读”
偶翻旧报,看到耿宝文先生《出书为什么》一文,读后深有感触。也不禁沉思:在社会日趋文明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会“没书可读”。 书出得越来越快,不过都是跟风炒作、粗制滥造,都是些剪刀十浆糊;书的包装越来越精美,印刷越来越精良,不过都是“用身体写作”的、“美男作家”、“美女作家”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不想上床”、“......
-
〓 谢冕:窗子如花开向春天
那时,所有的窗子都是封闭的。封闭的窗子,使人们看不到外边的风景,看不到星星,看不到月亮,当然也看不到阳光。房屋、树木、人,还有思想和艺术,所有的一切都被这无边的暗黑笼罩着、吞噬着,留给我们的只是无边的暗黑。我们被这无边的暗黑所囚,我们与世隔绝。于是开始无望地等待,而等待也是无边的,也是暗黑的。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有人......
-
〓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九
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一、意境的类别王国维吸收西方文艺学观点,写了部《人间词话》。在《人间词......
-
〓 年画里的乡愁
绵竹年画 来源:百度图片临近大年,父亲去周边乡场上买回了一卷年画。我们弟兄仨打开那些粉笺土纸,争着看年画上的人物:手持双鞭,背后插着令旗,长髯飘飘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锦袍玉带,手持如意的则是和蔼的文官。有时候也有赵公镇宅、钟馗捉鬼这样的单幅年画;至于三猴烫猪、耗子嫁女这样的幽默画作,则最受我们小孩子的青睐。父亲让我们......
-
〓 读书论世:鹤梦不离云
《老生》: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宋 嵩制图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一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我总觉得,云是地的呼吸所形成的,人是从地缝里冒......
-
〓 宋明昌:中国出版传承中华文明
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表演。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重大技术创造,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依赖于文字、纸张和印刷术的中国出版,对记录、传播、发扬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记录和创造了人类文明 中国文......
-
〓 古代“老同学”的恩恩怨怨
孙膑与庞涓同学是同师授业、携手并肩的人,古代称之为“同窗”。师出同门的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水平和能力有高低之分,有些同学能够在学有所成后并肩作战,互相促进,同窗之谊根深蒂固;而有些同学却成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人。从下面几对同学身上,我们或许能够感悟出一些真谛。苏秦和张仪鬼谷子先生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