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期待慢阅读、深阅读回归
除了浮光掠影的娱乐消遣,我们更需要通过书籍涤荡灵魂、品味情感、拓展思想维度;除了纷繁的快餐读物,我们还需要历经时光淬砺的经典著作、闪现睿智火花的时代精品。 4月19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南开幕。这次博览会有15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在博览会上亮相的30多万种图书,汇聚成琳琅满目、墨香四溢的......
-
〓 学人随笔: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
-
〓 刘毓庆:天道视野下的现代城市命运
“天道”是中国先贤在把握宇宙万物变化中所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所代表的是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其要义有二,一是“天道循环”,二是“物极必反”。就天道循环言,《周易》中有一个字的表述叫“复”,复卦即是对这一循环的反映。《周易·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传》说:“无往不复。”万物便在这种循环往复中获得生生不息......
-
〓 由“出书为什么”到“没书可读”
偶翻旧报,看到耿宝文先生《出书为什么》一文,读后深有感触。也不禁沉思:在社会日趋文明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会“没书可读”。 书出得越来越快,不过都是跟风炒作、粗制滥造,都是些剪刀十浆糊;书的包装越来越精美,印刷越来越精良,不过都是“用身体写作”的、“美男作家”、“美女作家”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不想上床”、“......
-
〓 思想纵横:“儒行”的现代启示
“儒”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人们德行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儒为官,称为儒吏;以儒治兵,称为儒将;以儒经商,称为儒商;以儒行医,称为儒医……人们之所以喜欢在职业名称前面加上一个儒字,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渊博的代名词,更是德行高尚的同义语。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的《儒行》篇,集中记载儒者的德行,被称为儒者的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
〓 《红楼梦》“死活读不下去”,谁的“不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北京日报》6月24日) 虽然是“纯属吐槽,看看就好”,但......
-
〓 辣评:整齐不是唯一答案
提到中小学语文课堂,你会想到什么?孩子们整齐地朗读课文,每一个阴阳平仄都整齐划一,每一个抑扬顿挫都如出一辙?或许在过去很多年的教学中,很多人都对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也正是因为这样,最近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一席话才引发了关注:“我特别反对学生拿腔拿调地朗诵,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的表达习惯。”王旭明的体验与我们许多人......
-
〓 年画里的乡愁
绵竹年画 来源:百度图片临近大年,父亲去周边乡场上买回了一卷年画。我们弟兄仨打开那些粉笺土纸,争着看年画上的人物:手持双鞭,背后插着令旗,长髯飘飘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锦袍玉带,手持如意的则是和蔼的文官。有时候也有赵公镇宅、钟馗捉鬼这样的单幅年画;至于三猴烫猪、耗子嫁女这样的幽默画作,则最受我们小孩子的青睐。父亲让我们......
-
〓 读书论世:鹤梦不离云
《老生》: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宋 嵩制图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一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我总觉得,云是地的呼吸所形成的,人是从地缝里冒......
-
〓 古代“老同学”的恩恩怨怨
孙膑与庞涓同学是同师授业、携手并肩的人,古代称之为“同窗”。师出同门的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水平和能力有高低之分,有些同学能够在学有所成后并肩作战,互相促进,同窗之谊根深蒂固;而有些同学却成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人。从下面几对同学身上,我们或许能够感悟出一些真谛。苏秦和张仪鬼谷子先生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
-
〓 家风家教大家谈:“积学成宝酌理增才”
我很难具体说我家有多少条家训,因为父母和祖父母教我的东西有很多,都对我产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印象最深的,那就是父亲写在室内过门上方的两句话:“积学成宝,酌理增才。”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故事,讲解家庭和睦、耕读传家的道理,也就是从那时起,读书学习便成为我......
-
〓 新评弹:书生意气正当时
“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近日,这副对联在微博和微信上热传,不少网友为其中的书生情怀所感动。这副对联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时间久远,他只能依稀记得对联的创作时间是2003年左右。在陈正宏看来,这副对联是“急就章”,严格说来,从平仄......
-
〓 社会进步需要更多“读书的傻子”
近日,一段名为“汽车占自行车道,初中生拍照被骂”的视频备受网友关注。视频显示,在北京市海淀区双安商场附近的一处天桥下面,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遭到私家车上三女一男集体下车“围攻”,被骂“读书读傻了”。 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短时间内能引发舆论强烈回响,恐怕还是“读书读傻了”这句诟......
-
〓 光明时评:长鸣120年的甲午警钟
今天我们反思甲午之战,并非煽动仇恨,鼓荡复仇情绪,而是铭记我们这个民族用血泪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涵养和平理念,孕育理性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无论于民、于国、于内政、于外交,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居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
-
〓 智海观澜:清明联趣盎然
清明节,既指节气,又是节日。在浩瀚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二字的对联,别具智趣。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特采撷一些和“清明”有关的对联,与君共赏。 ●据传,明代一秀才路过天台山时,天色已晚,便投宿山间一茅屋,翌日起床时,发现所投宿的茅屋上一片白霜,触景生情,便吟诗道:“昨夜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但苦思不得下联......
-
〓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免费书摊”
在2013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一版读到“一位患尿毒症维族老师的免费书摊”的文章,文章讲到今年4月11日,乌鲁木齐团结路上出现了一个无人看管的书摊,这个书摊的主人是一名身患尿毒症的维吾尔族小学老师。几个月过去了,免费书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阅读,还有很多陌生人带书到这个书摊,免费书摊也从1个扩大到了11个......
-
〓 2010年散文随笔:执著于生活的真善美
置身于2010年中国散文随笔的艺术之林,我们毋庸讳言媒体时代和消费语境所带来的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喧嚣、虚浮与杂芜;但是更要看到,一大批有定见、有持守、有追求的作家,依旧坚定地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深情地仰望着精神的星空,用充盈着理想与使命的笔墨,虔诚而深切地叩问着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生,于是,他们那一系列从心底喷涌而出的作品......
-
〓 一身傲气若不屈?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邓艾的少年,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生存,邓艾不得不为大户人家放牛。不过,邓艾虽然贫穷,却喜爱读书识字。没有钱上学,母亲便亲自教他。邓艾学习很刻苦,常常是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拿着书本。牛放到哪座山,书就带到哪座山。众伙伴都笑他,欺负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邓艾养成了口吃的坏毛病。不过,邓艾虽然口吃......
-
〓 《论语》绎义·教育的境界:《论语·述而》阐释
《论语·述而》篇共计三十八章,主要述说孔子的志向、情操、好恶、仪容、行止。其重点是阐说孔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治学精神。其中二十七章属于“夫子之道”,其余十一章则是其弟子对先师精神风貌、圣人气象的片断性追忆。孔子作为一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风采,通过这些文字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在历史上矗立起一座令人“仰之弥高”的不......
-
〓 提案精选:抢救水下文物急需拓宽视野
CFPCFP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疆和3.2万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在其通道上遗留了数量庞大的水下古物和遗迹。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海域的“咸水区”,而忽略了“淡水区”和“深水区”。我国的内湖内河等亦存有大量跨越古今的文化遗产。 水下文化遗产是指至少100年以来,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