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其一,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
-
〓 谁解其中味——关于《红楼梦》一首小诗之管见
作者简介:张义春(1961-),男,山西应县人,山西电大大同分校,副教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红楼梦》第一首标题诗。关于这首诗的注解,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分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虽有注解然语焉不详。(江西大学中文系编《〈红楼梦〉诗词译释》、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等),由于这......
-
〓 趣话羊
甲午马年即将过去,乙未羊年正向我们招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羊。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之久远、与人关系之密切,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因其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不似豺狼虎豹之凶猛令人毛骨悚然,于是便成最理想的狩猎目标之一。又因其食之者草,产出者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古......
-
〓 邓门问学记——追忆恩师邓绍基先生
邓绍基先生,摄于2010年 我是邓绍基先生的再传弟子。我的导师李玫老师是邓先生的学生。在我读硕士的时候,李玫老师曾经带我在所里见过邓先生,邓先生和蔼可亲,勉励我努力向学。我考上博士研究生后,2010年1月初的一天,李玫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让我联系邓先生,说邓先生找我,原来是邓先生问我能不能帮他找一篇他在20世纪60......
-
〓 诗:刻画林黛玉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
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写到林黛玉的有四十六个回目,其中一笔带过或仅以一小段文字作简单交代的约十个回目,以较多文字描写林黛玉为主角或林黛玉参与活动的约有三十六个回目。在这三十六个回目中,作者着重写了林黛玉的如下活动:黛玉进府,踏雪访宝钗,气铰香袋,大观园题诗,宝黛午间嬉戏,妒宝钗黛玉泼醋,题诗讽宝玉,看戏风波,葬花与......
-
〓 推动全民阅读:书香氤氲中国更美
开栏的话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扩大。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推动全民阅读”栏目,刊发相关报道,解读全民阅读活动现状,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撰写文章,为全民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春天来了,脚步匆匆。 还有两个多月,一个“节日”将如约而至——4月23日,我们的读书日。 ......
-
〓 推动全民阅读:儿童阅读应从纸本开始
王余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近十年来,读书成为一个广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不少学校与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颇受学生或读者的欢迎。我本人也身逢其会,参与其中。以我亲身的感受,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也被不断地提出。其中,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部分人认为,纸本阅......
-
〓 文学观象:活在当下的古典诗词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 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欣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核心阅读古典诗词是中国人经典的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古典诗词中能读出深蕴的情感,读出中国人的文化、价值与智慧,一部古典诗词的历史就是一......
-
〓 学术打假,为原创力提供空间
垂钓者人民视觉学术贵在创新。为名为利去抄袭、篡改论文,是对科学的背叛,也是研究者对存在价值的自我否定和毁坏,为人所不齿。解决屡禁不止的论文造假问题,不仅要靠严厉的事后惩治让造假者名誉扫地,更要从根本上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学术衡量标准,根除造假滋生的温床,给创新者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韩国论文检测系统将启用 本报驻韩国记者 ......
-
〓 节气·物候·大寒——寒气逆极周而待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即“中气”)。它一般都落在公历1月20日前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00°,今年的大寒交节时刻为1月20日23时27分。上次讲“小寒”时我们说过,按气象资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小寒前后温度最低,但这并不是说,小寒之后天气就显著回暖了,实际上,大寒期间的平均温度仅仅是比......
-
〓 书画创作要尊重艺术规律——兼评浮躁的“笔会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为我这样一名老文艺工作者的心头平添了许多暖意和底气。在中国美术史上,以文会友、以书画会友的雅集活动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一些传世作品由此产生,像人......
-
〓 雅趣说字:说“寒”“暑”
图1图2图3图4今夏虽说三伏已过,可酷暑依然未退。人们望眼欲穿,祈盼天降甘露,送来凉爽。据说,今夏各地高温迭现。不仅有上海、温州等地创高温天数历史新纪录,连地处海洋性气候的台北也刷新120年来36摄氏度天数达11天以上的最高纪录。这样的日子真像白居易所云:“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因此,处于酷暑难熬之中的人们开动脑筋......
-
〓 书店的灯光:灯,亮起来了……
“书店的灯光”,既来自我们喜爱的书店,也来自可以照亮内心的书香智慧。“书店的灯光”栏目开办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我们期待以一颗爱阅读、爱知识的心,继续搜寻遍布祖国乃至世界的温暖书乡。——编 者这里是广东清远市清新县浸潭镇郑屋村,村北边一半的建筑是几十年历史的黄泥屋,南边一半地势高些,建了崭新却简陋的水泥楼房,两边风格迥......
-
〓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答禄家族的“成人”家训
太阳汗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其领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在如此辽阔的疆域里,不仅大江南北的汉族人士结束了百年分离,得以广泛而深入地交流,而且大量出身于漠北、西域的人士迁入中原,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长城之外的移民虽多因征戍、经商而来,定居下来却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成为中华文明的皈依......
-
〓 “在他的时代,做好他应做的事”——怀念来新夏老师
我认识来新夏老师,是缘于几页林则徐的手迹。旧藏十余页没有落款的林公遗墨,虽有原藏者跋,称此为林文忠公真笔,但总还想找个权威再考证一下。来老师为林则徐研究专家,所撰林公年谱享誉学界。但我近年客居海外,一直无缘认识。2011年,韦力兄新出《书目答问汇补》,见书时才知来老师是合著者,于是便请韦兄引荐。是年夏正有津门行,8月1......
-
〓 校长说校训:胸怀祖国,睁大双眼拥抱世界
在这个全球共此凉热的开放时代,“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既是时代赋予北外人的新使命,也是这一代中国人必须去回答的时代命题“生于民族救亡的烽火,成于新中国创业的磨砺,兴于改革开放的春天,峥嵘岁月,英才辈出。”——2011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回信寄语中,作如是评价。也在这一年,在广泛征集专家、师生......
-
〓 争鸣与探讨:大量“学术垃圾”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CFP《光明日报》关于“学术垃圾”之议题的讨论引发学界和公众的持续关注,一时之间可谓各家争鸣,高潮迭起。确实,真理越辩越明,只有不断争鸣与探讨,我们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才会更深入。 几番论战之后,虽然大家各持立场,但似乎也达成了一点共识:每个学术人员都要经历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个学术训练的过程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学术垃圾”......
-
〓 文化素养岂能速成
暑假期间,各种披着“神奇效果”外衣的培训班粉墨登场。“一周写出好字”“三十小时抵上三年”“七天成诗人”“蒙眼能辨色”,这些速成班的广告语让人大跌眼镜。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大火”的“百变神医”“刘洪斌”们。“一天治好糖尿病”“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攻克癌症”“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似曾相识的夸张语言,似曾相识的神奇疗效......
-
〓 嵇文甫对高拱的开创性研究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嵇文甫(1895-1963)一生研究过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明代嘉、隆、万时期的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就是他发现的人物并作了开创性研究。他是研究高拱的第一人。其一,高拱学术,“尚通、尚实”。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适、冯友兰、容肇祖等著名学者在其相关著作中没......
-
〓 新闻随笔: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上各取所需
一波波新书推荐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似乎在宣告,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将来临。近年来,上海书展办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如今,书展尚未开张,一份列有948项活动的清单已经闪亮登场。上海书展为时不过一周,掐指一算,书展中的每一天都有百余项活动要开展,着实热闹。作家毕淑敏说,阅读总是孤独的。可在书展里,无论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