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唐诗与古琴艺术漫谈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的一座宝库,也是我国艺术史中的一座丰碑。在拥有数以万计的唐代诗歌中,有着相当数量的诗篇内容涉及音乐的方面,使其以唐代“音乐诗”的独特风貌而与其他“山水诗”、“边塞诗”、“题画诗”等各领风骚,它不仅数量多,而且作者众,殊多佳作,为后人用以研究唐代及唐代以前的音乐流下了一部宏著的资料巨库。仅以古琴为......
-
〓 企业儒学的探索
《孔子圣迹图·杏坛礼乐》 资料图片企业儒学,是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它将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的治理哲学,以儒学之道驾驭现代管理科学之术,不但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而且为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开拓了新的途径。服膺儒学的当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尊敬儒家先师孔子,承担儒家历史使命,践行儒家管理理念,秉承儒......
-
〓 《世说》学论纲
作者简介:刘强(1970-),男,河南正阳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讲师。何谓“《世说》学”?作为一个有效性尚未得到确认的学术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本文首先面对、并且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以下试从称名、分类、形态及系统、历史分期、现状及......
-
〓 张载如何“继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使命意识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在表达其学术使命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是使命意识的哲学内涵,“为生民立命”是使命意识的政治内涵,“为万世开太平”是使命意识的社会内涵的话,那么,“为往圣继绝学”则是张载使命意识的文化、学术内涵。要理解“为往圣继绝学”的意蕴,首先要了解“往圣”与“绝学”两个词的......
-
〓 戴叔伦若干诗作辨伪补正
内容提要:戴叔伦是中唐著名诗人,现存诗集系明人编订,窜伪者甚多。今人岑钟勉、傅璇琮、富寿荪、蒋寅等学者先后对此作了专门考订,共考证出戴集中非戴所作及与他人重出的诗作近百首。本文在前人考订的基础上,对前人未发现的戴叔伦集中的伪作及重出作品或已发现非戴所作但未考明出处的若干诗作进行了考订辨正。关键词:戴叔伦;诗歌;辨伪作者......
-
〓 傅刚:先秦文献的传世
先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先秦文献因时期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夏商年代邈远,仅据《尚书》以及尚有争论的《诗经》中的《商颂》,或可略见一二。至于西周以至战国末,又可分西周、春秋及战国三个时期,各时期不同,其文献特征亦不同。对于先秦文献的传世与传播,本文仅作略谈。先秦文献传于后世者,可据《汉书·艺文志》著录,略见大概。至于先秦......
-
〓 新发现严复手批“编订名词馆”一部原稿本
严复像 编者按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黄兴涛教授在第二届闽都文化论坛披露了他所发现的严复在100年前主持清末学部“编订名词馆”时所留下的一部珍贵的原稿本。该稿本题为《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原稿系清末与林纾合译过《黑奴吁天录》的魏易所编纂。作为总纂的严复在其中作了大量批改,仅所贴批条就有42张。批条长短不一,......
-
〓 日本近期汉学会议信息(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東アジアをむすぶ漢籍文化--敦煌から正倉院、そして金沢文庫へ」国際シンポジウム-1時間:2012年11月2至3日(週五至週六)地點: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講堂(千葉県佐倉市城内町117番地)主辦單位: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內容簡介:議程11月2日10:30【基調報告:東アジアをむすぶ漢籍文化】司会:静永健敦煌と繋がる日本......
-
〓 《三国》刘蜀后期人物三论
长期以来,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除曹操之外,人们主要致力于对刘蜀集团人物的研究;而在刘蜀集团人物中,研究最多的则是诸葛亮、关羽、刘备、张飞等创业和立国阶段的人物。这与《演义》的整体构思相合,因而是合理的。不过,对刘蜀后期人物关注过少,毕竟还是一个缺点。本文特拈出其中几个重要人物,略加论析。一、阿斗——庸主的典......
-
〓 多一些辩证思维——古代小说作家生平研究刍议
内容提要:研究古代小说作家生平籍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辩证思维。根据作品中的地理描写来考证作者籍贯,必须注意作者籍贯与其实际生活地区常常并不一致;有些地理错误,系因照顾情节需要所致;部分地理错误属于传抄、刊刻之误,与作者本人无关,更不能作为判断作者籍贯的依据。作品使用方言的问题非常复杂,根据方言来判断作者是非常困难的,......
-
〓 晦涩词句中的科学观——关于“老子”第一章的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松雪书“道德经”)一般研究“老子”的著作,大多认为其第一章是“老子”哲学的总纲,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产生天地万物的“道”是该哲学的核心。由此可见这第一章的重要性。但恰恰在这一章的解读上,出现......
-
〓 近代苏州戏剧的新变
自明代中后期至近代上海开埠,苏州一直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文化的发达,直接促进了苏州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明清两代,在苏州诞生的昆剧风靡海内,出现了众多的创作者和演员。然而,时至近代,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特别是毗邻的上海迅速崛起并日渐在各方面超越苏州,作为昔日昆剧中心的苏州地位边缘化日益明显,......
-
〓 儒学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抄孔氏本郑氏注〈论语〉》残片 图片由作者提供德国国家图书馆藏《毛诗·小雅》(《采薇》与《出车》)残片 图片由作者提供儒学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特别是儒学在西域段的传播,是与汉民族在西域的屯田和移民分不开的。《汉书》卷九四上《匈奴传》:“其明年,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六
北朝乐府·梁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之一)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之四)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折杨柳歌辞》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表现北方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反映其惜别、乡愁和异地感受。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
-
〓 乾嘉时期的一种学术时尚
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二年,毕沅任湖广总督,檄访三楚金石拓本,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是他的幕僚严观和马绍基。在探访考索三楚金石的过程中,严观作《湖北金石诗》一卷,以记录索访金石文物梗概,马绍基为每首诗写了案语。 《湖北金石诗》其中的部分内容可补正史之阙,如江陵出土的唐《金枝寺残碑》、襄阳的《李曾伯纪功铭》、应山的......
-
〓 张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一、人类认识自己的历程人是什么?人自从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自我反思,思则得知人与人既具差......
-
〓 古画品录
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
-
〓 治史心语:我国村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我国传统村落的存在形式,自农业文明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它是中华民族先民由采集与渔猎的游弋生产生活方式,进化到农耕文明定居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各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单元;是中国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时空坐落。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研......
-
〓 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科学活动中所必需的精神气质,不少学者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精神,将其视为西方的专利。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以下试以中医学为例略作剖析。愚意以为,中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规范,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思维方式、学术术语等方面大相......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出生于世家,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尚书户部郎中曾致尧之孙,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