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积明:晚清西学书目编撰的文化企图
西学进入中国,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要不断应对和解决“怎样传入”“谁来传入”“如何接引”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正是这一系列“理论旅行”的环节,决定了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面貌。 在晚清接引西学的诸多渠道中,西学书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中国素有目录学之传统,从来之学问家,皆以书目为学问之门径、书海之舟揖。......
-
〓 “合院”:熙熙家园,融融天地——中国古建筑智慧掠影
CFP 人生活在地球上,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在自然中生存,最直接、最普遍的反映就是人的居所。“宅”为人居之器,“居”则承生活之理。建屋造宅,安居生息,自穴巢而“室”、而“家”、而“厦”、而“宫”,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故而中国建筑呈现出独特的传统风格:合院为宅,但中置天井,上通天,下接......
-
〓 比隆周汉文系天下——论萧统的文化理想及“文选学”系统重构
《昭明文选》 资料图片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文选》时有哪些考虑?他的这一举动究竟受到何种理念的驱动与支撑?这些深层次问题,攸关《文选》编纂认知,影响到“文选学”研究的全局,是“文选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需要予以认真审视与思考。一 萧统主编《文选》的时间,主要是在受梁武帝重托、以太子身份实际主持朝政期......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三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元代统治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缺文化素养、文化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代统治者。作为整体文化水准极为低下的元蒙新贵,他们就无法超越野蛮部落时代的历史视野,对儒......
-
〓 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简介:曹峰(1965—),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先秦秦汉思想史,Email:caofeng@sdu.edu.cn。一笔者在对马王堆帛书《经法》展开研究过程中,发现“道”、“名”、“法”是其中三大主要概念,用它可以概括《经法》的逻辑结构。但过去的研究只重“道”、“法”而忽视“名”,或者说只讲“道”、......
-
〓 慈善文化研究:儒家慈善文化的历史建构
编者按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之健康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建设提供支撑。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悠久而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正有待于我们去加以深入发掘、系统研究,并在中西比较的视野里,开展多元对话。从本期开始,本刊选登几篇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源流、特征、价值的文章,以期......
-
〓 论“爱敬”是“仁”的核心
【摘要】因为对亲人的爱敬是仁的根基,爱敬是仁的内容,爱敬是仁的表达方式,人人相互爱敬又是仁的最高目标,所以我们说爱敬是仁的核心。【关键词】仁;爱敬【Title】To the “love” is the core of “benevolence”【Author】Xiao M......
-
〓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广弘明集》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作者一百三十余人。《广弘明集》的版本,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十卷本,一为四十卷本。宋、元和明吴惟明刊本(吴本即《四部丛刊》所据印之本)等单刻本,宋、金、元入《大藏经》本,如北宋《开宝藏》、南宋《资......
-
〓 光明书话:红楼女性聚饮时的琴歌酒赋
螃蟹宴全景图 选自(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钟鸣鼎食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一衣一带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
-
〓 杨丹荷:尧舜禹儒家典范时代与孔子的政治理想(续)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效仿德治典范尧舜禹,开创天下为公、大道之行的安民、利民和谐幸福大同社会。 《礼记·礼运》记载: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
〓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关于古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份简短书目
和做中国史研究的朋友谈到英国学者米勒的《罗马世界的皇帝》(FergusMillar,1977),大家觉得很多涉及古代帝国和君主制度的问题,由细节上考察起来,给人的印象与教科书笼统的描写很不一样。米勒这部书对罗马皇帝的活动刻画精细,但是也有一些遗漏,譬如对行省贵族的情况和军队的情况谈得比较少。所以在前述书之外,这......
-
〓 黜庶之途亦风流——南朝诗人阴铿的双重人格论
内容摘要:梁陈之际的诗人阴铿,生年和卒年本传均不载。寒门出身的他,一生都在践行着家门重兴的黜庶使命。其诗歌的创作成就斐然,以陈代第一流诗人的座次直接浇沃了后世的诗风。盛唐的李杜和宋代的苏轼这样的大家亦是倍飨其甘。而其人格中显示出来的太多的矛盾性却很少有人触及。本文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及作品本身的探微中得到一些其本体性格的......
-
〓 杨庆中:“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一 “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何所指,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可知“和”是指多样性,“同”是指单一性。“和而不同”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也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是中国古人在反思宇宙......
-
〓 执守与拓展——关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文革”十年之后,书坛凋零,懂书法的行家寥寥无几,但同时又因为开放的形势,人们的视野突然扩大,形形色色的洋东西涌进中国。不少书法界的朋友不甘寂寞,竞趋新异,各种各样的姿态层出不穷,风生水起。旧弊未除,新弊复作。对这一突然冒出来的热潮,老先生们尤其是陆维钊、沙孟海两位老先生,内心非常着急......
-
〓 民间历史文献与近代乡村社会史研究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政治变革与乡村社会问题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早在20世纪40、50年代,费孝通、闻均天、傅衣凌、陈翰笙等学者就对中国乡村社会组织和经济问题做了开创性的研究。至20世纪70、80年代,学者对近代政治变革的关注,逐渐转向制度史的研究,以揭示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传统......
-
〓 孔子治国理政思想的总纲
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散见于《论语》各篇,看似杂乱无章、缺乏内在关联,然稍加条贯分析,其实也有其内在逻辑和体系建构可言。细读《论语》我们发现,“富民教民”和“尊五美屏四恶”的思想应是孔子治国理政思想的总纲,是我们理解其整个思想架构的锁钥。以下我们将围绕这个总纲,试勾勒出孔子治国理政思想的全貌。读《论语》,孔子告诉我们,为政......
-
〓 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
编者按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阶段性成果——“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隆重推出,把《系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系年》是清华简的一部分,是一部完整的、未见记载的先秦史书,无论是从史料学还是史学史上,都是十分重大的发现。作为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史书,《系年》给我们的新知是大量......
-
〓 中国书法简史(六):西汉隶书
第二章汉代书法第二节西汉隶书西汉初期,是隶书的蜕变期。存留作品主要有两类:石刻和简牍帛书。石刻存世有《杨量买山地记》、《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等。其结构与简牍相近,已是隶体,但多数笔划无波磔,可能是制作方式造成的,显得很古朴。后来评价,多据此认为它们是“体兼篆隶”。简牍帛书有: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遣策》、3号......
-
〓 哈佛藏黄册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若干典籍因种种原因流失海外,其中不乏善本和精品之作。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即是闻名于世的收藏我国域外汉籍的重要机构。长期工作于此的学者沈津最先发现了该馆所藏的汉籍精品之一,即公文纸印本《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直音篇》(以下简称《韵学集成》等)以及公文纸抄本《明文记类》和《观象玩占》(《书林物语》,......
-
〓 中国工笔山水画的意境再造
中国山水画不主张只描绘客观的景致,而是要求表现作者主观的情与景的交融,正如近代国画大黄宾虹先生所论:“天地万物,均有不齐,常待人力补充之”,以达一种理想意境,即意境、情趣等寓主观于客观的艺术效果。晋代自顾恺之的山水、人物分科以来,山水画就有了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到了唐代又分为工笔山水和写意山水。工笔山水以创青绿金碧山水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