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中国社会史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七十多年的社会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阶段:解放前是一个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一个阶段,80年代以后是一个阶段。1926—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我十六七岁,已稍稍懂事。这是一次革命高潮,在革命高潮......
-
〓 生活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
编者按本期发表的三篇文章,各有特色。赵辉的《生活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采用了文学社会学的视角。文学社会学认为:一个文学作品,当它具有了某种声誉,因而有了一定的价格时,也就具有了交换价值,其作者就可以凭借它去换取想要得到的东西。赵辉对古代文学的交换价值所做的区分和说明,把这一理路中国化、具体化了。罗军凤的《乾隆题画诗对......
-
〓 浅析先秦人性思想三重性
古今中外对人性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各种观点是百家争鸣,竞相争妍。但又都不能让人完全信服,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尤为重视对人性的探索,诸子的人性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蕴义极其深刻,观点各异。但就其主要思想观点而论,先秦时期各家都是想通过对人性的认识,使人有规律、有秩序、有道德、有理想、有目的的生活,去恶存善、改恶为善;孜孜......
-
〓 诗歌声律化由谁开启——魏之三祖“宰割辞调”的诗歌史意义
《文心雕龙》书影 资料图片编者按《文心雕龙》论文体,在《明诗》篇后特又设《乐府》篇,以示“诗与歌别”。在古代,诗评家们往往把乐府当作另一种诗歌,单独品评,于是有了乐府诗学。本期选取的三篇论文都以乐府诗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古人如何论述乐府。郭丽副教授阐发了曹魏三祖创作乐府“宰割辞调”,使歌辞“音靡节平”,从而开启了绮靡诗风......
-
〓 儒家关于“意志无力”问题的主要线索
内容摘要:“意志无力”是一个西方哲学的概念,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在儒学史上,孔子首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孟子将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在宋明儒学阶段,朱熹和王阳明分别依着其“道问学”和“尊德性”的理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到了现代新儒学阶段,牟宗三继承孟子和王阳明的理论成就,以“心”“理”统一的“良知”继......
-
〓 浅析《诗经·齐风》与东西周地域文化
内容提要:《诗经》中的国风是产生于周代各诸侯国地域的文学作品。不论从其生产的地域范围,还是诗歌本身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都代表着所产生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格。其不仅具有周代诗歌的一些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本文以《齐风》为例,粗浅地解读《齐风》的思想内容与齐地的地域特征,以便更好的把握《齐风》的特质。关键字:......
-
〓 《文心雕龙》与乐府诗学
魏晋以来,乐府诗创作进入有主名时代,人们越来越把乐府诗当作诗之一体进行批评,于是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乐府诗学”。《文心雕龙》专列《乐府》篇,是为“乐府诗学”开山之作(吴相洲《乐府学概论》)。王小盾先生《〈文心雕龙·乐府〉三论》,论述“乐府”三种内涵:一、“声依永,律和声”,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二、是介于诗、赋之间的一种......
-
〓 儒学的现代意义
主持人开场语: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我们该怎样看待儒学?特别是在复兴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学能发挥哪些积极的作用?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是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儒学研究,近年来多次到国外讲学。在这里我们请他讲一讲儒学的现代价值,听一听儒学能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哪些有益......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支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开辟了新的传播阵地。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这是体系构建的理论......
-
〓 学术的高度决定了艺术的高度——谈饶宗颐的绘画
荷花(水墨)巨幅2011年饶宗颐(国家博物馆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香港大学荣休教授饶宗颐先生。李克强总理祝贺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称赞饶宗颐先生近百岁高龄仍心系国家发展,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骄傲。 李克强总理指出,文化......
-
〓 《论语》第一章正解
《论语》开卷第一章记载了孔子的三句话,其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究竟何所指?多数注解者则倾向于把它解为三层含义:孔子说,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时常加以温习,不是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求学,不是也很快乐吗?当政者不知道我,我并不......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别集
词别集1、《握兰集》《金荃集》晚唐温庭筠著。温庭筠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温庭筠诗集》。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色彩浓艳,情思婉约,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表现出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又为五代西蜀花间词派所推崇,因而被称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
-
〓 刘伯山:文书整理的“两尊重”原则
徽州文书的发现曾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之后的第五大发现。它是历代徽人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和记录。其研究价值,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麦克德谟特在《徽州原始资料——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史的关键》一文中所指出的:“徽州文书是研究中国封......
-
〓 怎一个“梦”字了得
一部中国文学史,无时代无梦,无体裁无梦;而论及写“梦”之大师,非汤显祖(号若士)莫属。“临川四梦”,梦中多“梦”:《南柯记》四十四出,“梦”了三十三出;《邯郸记》三十出,“梦”了二十六出;《紫钗记》第四十九出“晓窗圆梦”,虽是“小梦”则事关死生;《还魂记》(即《牡丹亭》)则是《庄子·齐物论》所言之“大梦”,其《惊梦》《......
-
〓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要】古文《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文《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通过对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说明古文《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文献,因而对其学术价值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关键词】比较研究;真古文献;学术价值;重新......
-
〓 华夏文明资源与甘肃地域文化特征
玉门关遗址 甘肃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巴蜀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地域性特征 甘肃在古时为雍、梁二州之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郡,西部属月氏,汉时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
-
〓 “本腔”考
“本腔”一词,在《陶庵梦忆》中提到:“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8页)在“本腔”注中,校注者仅以“昆剧”“昆腔”释之(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光明讲坛:《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
王汝梅 1935年6月生,山东省兖州市人。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明清小说的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金瓶梅探索》、《中国小说理论史》、《解读金瓶梅》、《臬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袩烘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等。《金瓶梅》 上海古......
-
〓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红楼梦》
清代女性社会对于《红楼梦》的接受主要体现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四个方面,其中又以“题咏”为主要的表现方式。晚清女性红楼题咏中所展示的种种生活、社会、情感、文学形态的表现,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红楼梦》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颓废、诲淫元素,或许折射出一种中国式的旧时代世纪末情绪,而其间亦不免酝酿着某种新时代创世纪的潜在意......
-
〓 清代文武品官岁俸简表
品级文官岁俸武官岁俸一品180两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524两二品155两正二品67两,加支444两 从二品53两,加支324两三品130两正三品39两,加支204两四品105两正四品27两,加支114两五品80两正五品18两,加支72两六品60两正六品14两,加支35两七品45两正七品12两,加支23两八品40......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