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唐代文学研究论文要目索引(1949—2000)
通论(黄文吉)唐代的文学革命,黄锦堂,建设,10卷8期,页29-31,1962年1月唐代文学,刘中龢,新文艺,196期,页14-28,1972年7月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傅乐成,国立编译馆馆刊,1卷4期,页1-22,1972年12月;中国文化论文选,页313-352,1979年9月唐代文学的认识,刘中龢,青溪,100期,......
-
〓 古代中国与波斯的文明交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说明两国在居鲁士时期或已有直接联系。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中国与波斯首次建立直接......
-
〓 抬头不见低头见
通用俗语中,“低头不见抬头见”(说法一)与“抬头不见低头见”(说法二)只是“抬头”和“低头”的序位不同,都表示“人们见面机会很多或不可避免”的意思。异形同意的俗语很常见,以往较少注意到不同俗语形式之间的差异。 当今完善的大型语料库和检索手段为辨异比较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利用读秀网查阅22部较常见的俗语或惯......
-
〓 韩国阳明学的发展
朝鲜时期对阳明学的认知开始很早,按照朴祥编写《辨王阳明守仁传习录》的时间推断,应该是在中宗十六年(1521年)。此时王阳明才50岁,距离其代表作《传习录》首次在中国刊行(1518年)才过去三年而已。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朝鲜学界有不少响应阳明学,或至少是对阳明学抱有好感的学者,而且这些学者大都是这一时期在学界和政......
-
〓 杨建民:胡适鲁迅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借重与援手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两位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人物,开始了各自的中国古典文学专题研究。他们是——胡适,鲁迅。在胡适,上海亚东图书馆(按:出版机构)重新点校的多种古典小说出版,邀约其写序,这给了他潜心研读、考索以契机;古典小说研究于鲁迅,大约主要是由于到大学授课,需有独自专业,边研读边写讲义,这就有了后来结集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
-
〓 王笑菁: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原则”
一项活动,若能使参与者感到快乐与深度满足感,就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倾向性和主动选择性,并给予其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在这样的活动中,参与者也常表现出不怕吃苦、主动参与、乐于付出等优良品质,有利于该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是一大重要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课是使施教者和受教者都......
-
〓 甲午文学变局
“甲午”作为清末时期“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因军事、政治事件而被赋予了诸多历史含义的时间概念,其影响所及在器物、制度层面之外,还有文学。“甲午”对于清代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由它引发了一次中国文学内部的结构性调整——以中学为主体资源、兼及吸收外来思想的革新。一个迥异于古代诗文传统的文学......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六
汉魏乐府·相和歌辞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
-
〓 莫高窟壁画的平面造型艺术
敦煌壁画的平面艺术,是敦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宗教绘画,敦煌绘画在平面造型艺术上囊括了佛教史迹画、飞天神道画、生产生活画、建筑画、供养画、本生故事画(说法图)、经变化画,以及事物图案、藏经洞遗画等15个主要类型,统计命名的达700多幅,绘画技法有74种之多。通过这些内容宏富的壁画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传......
-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对古琴美学思想影响深远。《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对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的儒家礼乐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见《骈拇》、《马蹄》等篇)。但庄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有声之乐,而是提出“中......
-
〓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发的思考
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题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
〓 灵和主义
“灵和”是一个长期被道教界、道教研究者遗忘甚或忽略的术语。而实际上,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灵和”思想,可统称之为道教“灵和主义”。 关于道教“灵和主义”的概念意涵,下文拟以道教基本经典《道德经》为中心进行阐释。 其一,道教“灵和主义”是一种态度,主张柔和......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坛:以儒家元典思想涵养核心价值观
儒家元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
-
〓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辨析
内容摘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是当前中国哲学界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众多争论中,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间的区别。作为当前争论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具有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论根源以及历史根源。其中,当代中国哲学未能承担起为化解时代问题提供意义诠释基础的责任是......
-
〓 读史札记: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发领落卷”
清代的科场条例中有一项特殊的规定,称为“发领落卷”。“落卷”指各级考试未被录取士子(即落第者)之试卷;“发领落卷”即指乡会试发榜后,十日之内,允许落第士子领回自己的试卷阅看,以示公正。在古代,几乎历朝历代都会面对取士不公的指责。开科取士,总是考中者少,落第者多。每逢考毕,向隅而泣者众矣。“且孤寒下第,盘费几尽,欲归无路......
-
〓 《仪礼》中的服饰史料
《仪礼》原名《礼》,系记载古代礼制的著作,今本通行十七篇。汉人以其所讲为士所必习的礼节,称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晋人认为其所讲的并非礼的意义,而是具体的礼节形式,故称之为《仪礼》,与《礼记》、《周礼》合称“三礼”。历朝礼典的制定,大多以《仪礼》为重要依据,对后世社会生活影响至深。《仪礼》主要记载周......
-
〓 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
描绘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贸易场景的敦煌壁画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的中国瓷器克孜尔石窟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今年6月22日批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空间跨度约5000公里,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
-
〓 口语入《花间集》的意义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面,忍泪佯代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没人知。这是《花间集》头牌诗人之一(另一为温庭筠)的韦庄《女冠子》两首的第一首。韦庄两首《女冠子》都写梦,第一首以女性角度,写女性梦中思人,第二首以男性角度,写男性梦中怀人。两首相得益彰,成为词中并蒂莲。自诞生起,历代传颂,尤其......
-
〓 日本近期学术会议信息(2012年5月——8月)
1、日本現代中国学会関東部会2012年度春季修士論文報告会時間:2012年5月12日(週五)地點:法政大学市ヶ谷校舎58年館2階キャリア情報ルーム(東京都千代田区富士見2-17-1)主辦單位:日本現代中国学会関東部会內容簡介:議程9:30-10:20司会:阿古智子(早稲田大学)中国東北における寒冷地稲作の形成過程(李海......
-
〓 庄子的魅力
对庄子的注意始于《史记》。据司马迁说,国王让人带了很多钱去请庄子做宰相,他居然说我宁愿在脏兮兮的小沟里自寻快活。这么个牛人,据说激动了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匠,其作被鲁迅盛赞“汪洋捭阖,仪态万方”,让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其影响下发展。就为这,有机会上大学时我特地选修了先秦的课程,直奔他而去。庄子的时代,各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