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界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
9月27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王学典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会场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正大规模地朝着本土化转向。从官方到民间,儒学以各种形式“热”遍中国大地。国际儒学研究亦呈现出诸多新气象,“儒耶对话”、“儒学......
-
〓 《世说》学论纲
作者简介:刘强(1970-),男,河南正阳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讲师。何谓“《世说》学”?作为一个有效性尚未得到确认的学术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本文首先面对、并且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以下试从称名、分类、形态及系统、历史分期、现状及......
-
〓 文论天地·“三知”: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三个支点
我们不仅要对本民族文化根基抱有信心,也要积极影响世界。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大国,中国有必要在自知和自信的基础上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等普遍价值,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样式传播给全世界全人类,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欢迎中国,也让更多民族和国家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动摇西方经济霸......
-
〓 张载如何“继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使命意识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在表达其学术使命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是使命意识的哲学内涵,“为生民立命”是使命意识的政治内涵,“为万世开太平”是使命意识的社会内涵的话,那么,“为往圣继绝学”则是张载使命意识的文化、学术内涵。要理解“为往圣继绝学”的意蕴,首先要了解“往圣”与“绝学”两个词的......
-
〓 从《晋书》看唐代的《世说新语》接受
内容提要:唐修《晋书》采用《世说》入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其褒贬毁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入手,在取舍与剪裁、统整与编排、订补与训释、赞润与篡改等四个方面,详细梳理《晋书》对《世说》的采撰实况,认为唐代史臣基本上是把《世说》作为一般史料来看待和处理的,其采撰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恰好说......
-
〓 凤凰与长生鸟
我在本文标题中用连词连接起了两种鸟名,这需要预先作一点解释。这个连词意味着的比较是一种计谋,对此,我得据实向你们交代:在通常听我的课的巴黎大学学生中,既有欧洲人,也有中国人。为了在第一种人面前表现得有学问,只要谈论中国文化就行了;而为了给第二种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得在欧洲文化中寻找比较点。我今天将施用同样的计谋:想到要在......
-
〓 新发现严复手批“编订名词馆”一部原稿本
严复像 编者按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黄兴涛教授在第二届闽都文化论坛披露了他所发现的严复在100年前主持清末学部“编订名词馆”时所留下的一部珍贵的原稿本。该稿本题为《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原稿系清末与林纾合译过《黑奴吁天录》的魏易所编纂。作为总纂的严复在其中作了大量批改,仅所贴批条就有42张。批条长短不一,......
-
〓 黄德宽: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
清华简《说命》(局部)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表征,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汉字研究既是汉语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的重大课题。 汉字研究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他撰写的《说文解字》是传统文字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
〓 愁多焉得玉无痕——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1如果没有爱情人类将不得健康繁衍,世间没有什么感情比爱情更具有魔力!爱情的力量埋藏在每个人生命的最深处,它的能量巨大,它是生命最根本的力量。爱情的因缘是生命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完全陌生的两个人在爱情中能体验到最深挚的爱,这种爱超越一切,竟可成为自我存在的归宿和意义。也许正是在爱情中人们才可通过对方找到完全的自我,通过对......
-
〓 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佛教界首次倡议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佛教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价值取向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佛教思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品格,表明其符合工业化、后工业化、信息时代的世界需要;我们的“论坛”的成功举办,可能预示着佛教......
-
〓 《离骚》写作年代新探
明代陈洪绶《屈子行吟图》(局部) 资料图片关于《离骚》写作年代问题,宋代以前基本是清楚的。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均明确记载:屈原放逐,著(乃赋)《离骚》。刘向《新序》更是明确指出:“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子兰、司马......
-
〓 国学如何走向开放与自由
一 我们都知道,孔子曾经向着“德之不修”和“学之不讲”的状况,表达出特别深切的忧虑。而如果再参照他那个年代“礼崩乐坏”的现实,我们就不难由此体会出,对于学术话语的“讲说”或“讲谈”,至少从孔子的角度来看,一旦这样的“讲说”或“讲谈”被冷落了下来,载有文化精义的经典就要被束之高阁了,而文化的内在运脉也便要渐渐式微了......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八)
2016·3——2016·81、『海上花列伝』语汇例釈时间:2016年5月作者:宫田一郎 编出版单位:东京:汲古书院内容简介:はしがき/目次/凡例本文(『海上花列伝』语汇例釈)/语汇索引(本书所掲见出语一覧)参考·文献一覧/あとがき(瀬戸口律子)【引例作品一覧】海上花列伝/禅真逸史/初刻伯案惊奇/二刻伯案惊奇/二刻醒生......
-
〓 身体之为“窍”:宋明儒学中的身体本体论建构
内容摘要:在先秦儒学与医学之中,身体之“窍”(七窍/九窍)被视为“精神”的“孔窍”、“门户”与“通道”,它们内根于“五脏”,外联于天地之气。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对“卫生”,抑或对“修身”均意味重要。其中,耳、目、口三窍尤为儒家修身所注重。阴阳五行理论兴起后,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得到彰显。在承......
-
〓 晚清史家改造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成就
内容提要:纪事本末体史书,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裁。这种史书体裁因“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利于彰显历史发展的大势,受到史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与编年体、纪传体、典志体相颉颃的四大史书体裁之一。晚清时期,由于西方侵入造成的严峻形势,要求史家因时变革,敢于创新体例,撰写符合时代需要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
〓 绘宗十二忌
一曰布置迫塞凡画山水,必先置绢素于明净之室,伺神闲意定,然后入思。小幅巨轴,随意经营。若障过数幅,壁过十丈,先以竹竿引炭煤朽布,山势高低、树木大小、楼阁人物一一位置得所,则立于数十步之外审而观之。自见其可,却将淡墨笔约具取定之式,谓之小落笔;然后肆意挥洒,无不得宜。此宋元君盘礴睥睨之法,意在笔先之谓。亦须上下空阔,四傍......
-
〓 中国饮食美学史
中国饮食美学史历史悠久。仿佛江河由亘古的高原直泻而下,奔腾呼啸,泥沙混杂,渐渐澄净,向悠远、无限的远方延伸。它呈象淳厚,延揽古今,储藏在历史人文的深厚积淀中。 中国饮食美学史的存在意义,既在科学和文化研究的范围内,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和意义,也在科学和文化研究的范围外,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从前一方面说,科学......
-
〓 汉赋功能的多样化
汉赋作为两汉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承担的功能极为多样,大体上可分为政治、祭祀、娱乐、抒怀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汉赋的政治功能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宣化、讽谏、颂美、招贤等。汉代是一个经学兴盛的时代,人们多从经学的角度来认识汉赋,认为《诗经》是汉赋的源头,汉赋是诗的流变。在汉代人看来,《诗经》主要在于歌颂帝王的功德,进行政治的讽刺,......
-
〓 “魔镜”的幻像:一个晚清故事的知识考古
公使团在进京路上丁韪良像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 在中国工作、生活将近60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讲了一个离奇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1816年,英国使团来华,英王送给嘉庆皇帝的礼品中有一只威力巨大的凸透镜。使团甫离京师,清廷即急召朝臣会商对......
-
〓 朱熹对《大学》的改造与发挥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继承北宋程夫子兄弟(程颐、程颢)的意见,给予特别的重视,把它选出来,与《礼记》中的另一篇《中庸》都给予单列的待遇,再加上《论语》和《孟子》,并称“四书”,指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朱熹不单是把《大学》从《礼记》里挑出来而已,还大力加以改造。《大学》原来可以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