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黄册填补空白
众所周知,赋役黄册制度是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与明朝统治相始终。可惜的是,数量巨大的明代黄册消失于朝代更迭中。现存的明代黄册文书,多是乡里保存的黄册底籍、草册及抄底等,而明代黄册原件难得一见。已知存世黄册遗存文书,都属于南方地区,北方黄册一件未见。幸运的是,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公文纸本古籍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发......
-
〓 国学漫谈:应对邻避主义的中国智慧
邻避主义(nimbyism)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一个显著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必然产生垃圾,但却没有谁愿意让垃圾紧邻自己的住所。垃圾清理企业的本位与责任,也许更聚焦于垃圾如何高效处理的技术问题;垃圾清理企业的选址则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邻避主义使得政府任何的努力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毫无疑问,政府与垃圾清理......
-
〓 黄朴民:汉武帝“建元改制”的风波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甲子日,汉景帝驾崩于当时的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一带)未央宫。当日,时年仅16岁的太子刘彻即位登基,是为汉武帝。他当上皇帝后,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皇后为皇太后,妻子馆陶长公主刘嫖之女陈氏阿娇为皇后。二月癸酉日,归葬孝景皇帝于阳陵,始建元年为“建元”,至此,西汉的皇权政治又揭开了......
-
〓 刘光胜:孔孟之间的学术连接
孔子、孟子是先秦儒学的奠基者,孔孟之道为后世所艳称,但孔孟之间也存在诸多思想差异。孔子单讲仁,孟子仁义礼智并举。在孔子那里,仁与人性未曾连接,而孟子却言性善,以仁规定人性的本质。孔子虽然讲天人合一,人的德性来自天,但天人如何交通的具体理路,孔子并没有明确地阐述。《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
-
〓 道家处世之道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关于处世之道的内容。刘歆指出,人际交往是“人道之本始,纪纲之大要”,有人际交往就会思考如何交往,因而古代众多思想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处世之道。其中,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态冷眼旁观,体会俗世种种,滋生出独特的处世智慧。道家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
-
〓 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
【特别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系统完整,就如何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了全面阐述。作为一名亲身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史学工作者,深感鼓舞,谨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一、史学与中国特色......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儒家智慧与世界难题
世界之大,问题很多,难题也很多。人类不断地用智慧解决这些难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解决这类问题的智慧,称为科学。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类处理这类问题的智慧,称为人文,或叫文化。以文化人,用文明转化人们的思想,化解人际矛盾,使之达到和谐。 西方人从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现象体会出......
-
〓 《论语》“忠”“恕”本义考
【内容提要】《论语》流传广而影响巨,但其中体现重要思想之“忠”、“恕”二字却始终未得确解,本文从文字学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诠释,与历来注释不同,对《说文解字》亦提出不同看法。对于准确理解把握孔子思想以及《论语》之相关内容将有重要启发。【关键词】《论语》;忠;恕【作者简介】毕宝魁,男,1952年生,辽宁铁岭人,现为辽宁大学文......
-
〓 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内容摘要】 孔子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需要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如何继承的问题上,首先应该确立历史地看待问题的理念,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和儒家的当代意义。在当今中国和世界环境中阐扬孔子的意义,应该把握三个不同层面:孔子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意......
-
〓 以孝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孝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与命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华。今天,我们追本溯源,以孝敬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 孝敬乃人伦之始、众德之本。孝最初起源于人类自然的血亲关系。周朝初期,随着个体家庭出现,周公把父子兄弟之间至爱、至诚的情感作为孝敬的依据,把孝敬美德称为上天规定的做人......
-
〓 周耿:道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
在道家人性论研究中,如何把握好道家人性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对于理顺道家人性论中诸概念及思想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恰当地运用材料、论证观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道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呢?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支配着万物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运动轨迹体现为:“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
-
〓 读史札记: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发领落卷”
清代的科场条例中有一项特殊的规定,称为“发领落卷”。“落卷”指各级考试未被录取士子(即落第者)之试卷;“发领落卷”即指乡会试发榜后,十日之内,允许落第士子领回自己的试卷阅看,以示公正。在古代,几乎历朝历代都会面对取士不公的指责。开科取士,总是考中者少,落第者多。每逢考毕,向隅而泣者众矣。“且孤寒下第,盘费几尽,欲归无路......
-
〓 子产与孔子
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轴心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从对中国文化长远的影响力看,孔子当之无愧是这一轴心期的领军人物。同样,作为与孔子同时代、比孔子稍早的政治家、思想家子产,也为轴心期的政治思想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在天人关系、治国方......
-
〓 曲水缘何能赋诗?——兼及山水诗的形成
一说起中古时期的“曲水赋诗”,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与特定环境相关的文化现象,即先秦的“登高赋诗”传统。“登高赋诗”本来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卿大夫在交接邻国时,登上高高的台阶、升堂入室开展外事活动的过程中,援引《诗经》诗句以应对酬酢、伸发志意、展示才学的一种特定礼仪,《诗经》毛《传》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可见“赋诗......
-
〓 简评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学说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人贵于物”的思想。所谓人贵于物,即是说人类有高于一般动物的价值。古代所谓“贵”,即是今天所谓“价值”。肯定人贵于物,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含有两层意义:一是指人类的价值,二是指个人价值。这两层意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肯定人类的价值必然也要肯定个人的价值;肯定个人的价值,更必须承认人类作为一......
-
〓 世外仙姝寂寞林——试论林黛玉的诗情人生
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女性形象,赢取了我们内心深处那最深挚与持久的怜惜,她长驻在我们的心中令我们无法忘怀。她是那么的楚楚动人,她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她的一颦一笑似乎都能触动我们心底的声音和渴望。她象是一个生命的精灵,打开了我们幽密的心思和生命的惆怅。她是女性柔美的极致,她的柔美走向了娇弱的病态,她的柔美中......
-
〓 乾嘉时期的一种学术时尚
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二年,毕沅任湖广总督,檄访三楚金石拓本,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是他的幕僚严观和马绍基。在探访考索三楚金石的过程中,严观作《湖北金石诗》一卷,以记录索访金石文物梗概,马绍基为每首诗写了案语。 《湖北金石诗》其中的部分内容可补正史之阙,如江陵出土的唐《金枝寺残碑》、襄阳的《李曾伯纪功铭》、应山的......
-
〓 庄子的魅力
对庄子的注意始于《史记》。据司马迁说,国王让人带了很多钱去请庄子做宰相,他居然说我宁愿在脏兮兮的小沟里自寻快活。这么个牛人,据说激动了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匠,其作被鲁迅盛赞“汪洋捭阖,仪态万方”,让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其影响下发展。就为这,有机会上大学时我特地选修了先秦的课程,直奔他而去。庄子的时代,各类......
-
〓 “类型学”视野下的宗族制度研究
“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路径”研究,将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展开。宏观层次的“中国路径”就是指中国文明的整体特征,对这一特征的概括方法,具有理论的、综合的特点,并蕴含着明确的现实关怀;其概括的准确性,既取决于研究者的知识背景和描述策略,也取决于研究者对中国文化各领域的了解程度。微观层次的“中国路径”,是指对中国文......
-
〓 学者论坛:孟子“老者”思想诠析
孟子像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在孟子的仁政学说中,“善养老者”是“安宅”“正路”的具体内容之一。孟子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其“老者”思想。在家庭层面,物质关心和精神关照相辅相成,为老者养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社会层面,重视学校教育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互结合,为老者养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