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国家标准局《古籍著录规则》,1987年)。有字的商周甲骨、青铜器、石刻等都不具备“古典装订形式”,也没有流通功能,因而不能算作古籍。最早的古籍形式应该是简帛,此后有纸写本、刻本、活字本、......
-
〓 唐诗中的楼兰
楼兰是历史上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故地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孔雀河东南,是出阳关、入西域的门户,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称为亚洲腹地的交通枢纽。令人困惑的是,曾经繁盛的楼兰国竟然在公元3—4世纪后悄然消失,有人说是战争的原因,有人说是水涝,有人说是干旱。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时发现了楼......
-
〓 《俺答汗进贡图长卷与表文》及其历史意义
回顾中国古代史,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中,1571年发生的蒙汉民族关系史上的“隆庆和议”,就是展现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极为生动的案例,谱写了一段反映民族团结的佳话。 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珍藏着一件反映“隆庆和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蒙汉合璧、......
-
〓 说《氓》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传世第一首弃妇诗,向为诗学家所重。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诗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农民,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难堪现实的诅咒和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以春秋史考之,这些结论恐怕都需重新斟酌。 诗歌的男主人公称“氓”。“氓”与“民”,上古读音均为“萌”。郭沫若先生曾称“民”是挖瞎了眼睛的......
-
〓 出土简帛记述的秦汉时代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编者按 《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竹木简牍和缣帛是中国古人在纸张普及之前采用的主要书写载体。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文明藉此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墨子·兼爱》说,虽然我们与古代的先圣六王并非“并世同时”之人,既不能亲耳听见他们的声音,也不能亲眼看见他们的容貌,但却能够获知他......
-
〓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别传》浅释
陈寅恪倾晚年心力考证钱柳因缘,为柳如是大唱颂歌,也是由于他的内心和柳如是及历代无数命运坎坷的才女相通——这世界过于寒冷,他们只有相互温暖。题目取自柳如是名篇《金明池·咏寒柳》,陈寅恪三部论文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和《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寒柳堂”“金明馆”均出自该词,可见他对此词的激赏。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开始......
-
〓 发挥媒体推普的示范效应
媒体肩负语言文化的宣传推广职责,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具有重要作用。示范引领是责任。媒体既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者,也是传播者,不仅影响社会生活中人们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也对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人民群众语言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自身传播优势,发挥强大示范引领作用,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
〓 南唐“四六”的逸情雅韵
迄今为止,南唐文学为世人所重者唯有李璟、李煜和冯延巳的淡雅歌词,其实,在那个与中原政权南北对峙的偏安之邦,“四六”骈辞或许更能代表其兼收并蓄的文化气质。南唐“四六”作家众多,风采韵致各不相同;他们融会南北文风,以“古文”气格行于“四六”之中,表疏章奏,颇造新局,为骈辞艺术的创变与发展贡献良多。 南唐“四六”独盛于......
-
〓 朱子四书学中的诗学
朱子的学问,综罗百代而广大精微。朱子在所耕耘之学问领域,既注重其独立性,又善于统贯综合之。就朱子《诗》学来看,学界常就《诗集传》展开研究,而对朱子《四书》经学中的诗学,则少有论述。然如将《诗集传》与《四书集注》稍加比照,即可发现同样的诗句在两种文本中往往呈现出不一样的意义。此同诗异训的现象表明,在《诗集传》之外,朱......
-
〓 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西汉文章的高古雄浑之风
汉代散文包括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但后世主要推重西汉散文,并将其视为具有典范意义的大汉文章。以韵散的标准来分类,汉代文学可略分为三类,一是诗,一是赋,一是散文。汉赋乃是一代之文学,是有汉一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在赋史上树立了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但西汉散文从数量、质量、文体样式、影响上皆度越汉赋,在汉代文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
-
〓 沈约《宋书》及其得失
东晋末年,雄才大略的北府兵后期将领刘裕对内平定了桓玄叛乱以及孙恩、卢循发动的民变;对外攻灭了鲜卑族所建立的南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和羌族所建立的后秦(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先后生擒南燕主慕容超和后秦主姚泓,建立了个人威望。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退位,以禅让的方式建立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南朝政权宋......
-
〓 今古之间:明代洛阳士人对文化传统的接续与建构
宋人邵雍有诗云:“洛阳自为都,二千有余年。举步图籍中,开目今古间。”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层累积淀了厚重灿烂的文化传统,诸如天下之中、河图洛书、会社遗绪、伊洛渊源,等等。对于区域社会发展而言,文化传统既是形塑地方文化特点、影响该区域民众尤其是士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可资发掘利用、增进区域认同的重要资源,某种意......
-
〓 酒名考古的现场与想象
一中国产酒的历史悠远久长,因酒而生而长的文化同样丰润华彩,但作为商品的酒名(下称酒名),却是中古近古的事(虽然当今的酒名多如牛毛无法统计)。中国第一部大型类书唐人欧阳询所编撰的《艺文类聚》七十二“食物部·酒”里,详尽记有酒的历史、酒的别名、酒事、酒诗等,但没有酒名。唐之前(或者说中国古今诗人)写酒诗最多的可能应数陶潜,......
-
〓 宗白华:写出活泼的人民性的作品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宗白华诞辰125周年】 读宗白华美学著作时,生命诗学和科学精神迎面而来、沁人心脾。前者从“流云”小诗走向“体验”美学、“散步”哲学,诗文分属不同文体但精神漫游者的底子较为恒定,都是镌刻在宗白华心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蕴于“心源”隐微处的,是其祖籍地江苏常熟、出生地安徽安庆的江南文化气脉,......
-
〓 辛弃疾《水龙吟》词“红巾翠袖”应作何解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词坛和整个中国词史上均堪称高峰。他的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为各种诗词选本所青睐,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该词写作者抗金复国抱负不得施展,借登临观览之际,抒发壮志难酬、英雄失意之悲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
〓 《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吗
《清明》是否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歧见纷纭。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声称,《清明》“应该是南宋后出现于民间,到《千家诗》方附会给杜牧”(《唐诗求是》)。2020年4月,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陈尚君重申旧说——“此诗写于宋代”(《〈全唐诗〉49403首,伪诗很多》,《南方人物周刊》第9期),理由有二:一是......
-
〓 尽览风华:紫禁城见证明清历史变迁
紫禁城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朝二十四帝,近五百年时间中以此为国家中枢之地,政之所出,号令天下。紫禁城从明朝“永乐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是我国明清两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风华历史的见证者。古代社会,都城是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皇宫是国家的中枢之地,建宫迁都是国之大政。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
-
〓 知己知彼,关爱特需老人——如何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有效沟通
近期热映的电影《妈妈!》生动讲述了世间最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也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一群体拉到了社会关注的镜头前。阿尔茨海默症也称智退症、失智症,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今年9月21日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的主题为“知己知彼,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在患病前期、早期......
-
〓 校勘工作中的“小疵”与“大体”
《韩非子》云:“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后世之人常把“求小疵”与“全大体”对立,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小疵”与“大体”作为关系和范畴,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它们也存在于古籍校勘工作中。对于校勘工作而言,“求小疵”乃职事所在,无可厚非,其与“全大体”相辅相成,本无抵牾。不过在实际校勘工作中,由于简化或悖离校勘......
-
〓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宋代文学研究
最近几十年,宋代文学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时代,如何继往开来,作出新成就,无疑是值得宋代文学研究者思考的问题。个案研究必须有整体思维指引宋代理学完成了融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整合,既有张载、二程、朱熹等理学家的创造之功,也是宋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成果,更是中国儒学面对佛教、道教走出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