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万水千流 写自在之心——浅谈中国画画水理法
【学人谈】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与水是中国画永恒的母题。中国山水画中的延绵群山皆有法度,“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山体的远近大小,为我们明辨出严格的主次结构。山如此,水亦然。《荀子·宥坐》中,孔子以水描述他理想中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宋代杨士贤绘《赤壁图》,明代陈洪绶画《黄流巨津图》,都为抒己怀。《道德经》......
-
〓 尊严、幸福与人的伦理性自觉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新词汇,如“内卷”“躺平”“宠物人”等。这个现象作为对人们的心理、价值取向的反映,折射出一定的伦理性隐忧。 “内卷”一般是由人在职场或者社会生活中无理性的、扭曲的竞争所致;“躺平”一般指人在现实中由于改变生存境遇的无力感或者无理想,进而放弃追求的一种选择;“宠物人”一般是指那些毫无责任意识......
-
〓 吴敬梓的“声教”思想与《儒林外史》中的情感场域
从本世纪初才引发广泛关注的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来看,在吴敬梓的《诗》教观中,有着很明显的推重“声教”之思想倾向。 古人认为,《诗经》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合乐的历史阶段,其中,《礼记》与《吕氏春秋》《诗大序》等还把《诗》之合乐提升到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高度。吴敬梓不仅引《诗大序》肯定了这种观念,他甚至在......
-
〓 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时间”界限
传统史学以叙事为历史的呈现与构成方式,历史叙事的本义指向叙事的历史。模糊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界限,是西方对叙事史学解构的主要达成路径,这种认识在国内史学界并未引发更多反馈,其对国内学术研究产生影响,叙事学理论是重要媒介。将历史叙事等同于文学叙事,是基于西方历史文本得出的认知,是一种缺少宏观观察的当下考量:倒置了历史......
-
〓 汉语规范化的一次成功实践——《语法修辞讲话》的观点、特色与价值
1951年6月6日到12月15日,《人民日报》连载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翌年出版单行本,此后有多个版本面世。《讲话》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由专家实施的汉语规范化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普及语言知识、指导语言运用、提高语言能力、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动语文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 新时代语言规范:稳定与发展的平衡
主持人语20世纪50年代,《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掀起了汉语规范化热潮,社会上普遍树立了规范意识。规范就是使语言符合一定的标准,使语言表达通顺、连贯、得体。从此,我国大学的中国文学系改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系,普遍开设现代汉语课,现代汉语学科开始迅速发展。不忘本来初心,借鉴吸收外来,守正整合创新,更好面对未来。今天我们纪念《语......
-
〓 豪放词风的形成
宋词风格多样,简而言之,则分婉约与豪放两体,明代张綖《诗余图谱》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论词者向来都以婉约为正,豪放为变,而变者则自东坡始,宋人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而贺铸则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者,似乎已毋庸置疑,然细观苏轼之前......
-
〓 中华文化公开课:董子其人其学
今天我讲董仲舒,主要讲三个问题。生平考证我们看看董仲舒是哪里人。《史记·儒林列传》里讲董仲舒是广川人。广川在历史上有个演变过程。最早的时候广川是个国,有我们现在半个省那么大,后来改称广川郡,像地级市一样,再后来是广川县,现在是广川镇。广川镇在河北景县,景县的人认为董仲舒是广川人。紧挨着景县的枣强县则认为董仲舒是枣强人,......
-
〓 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朱光潜诞辰125周年】 今年是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辰125周年。以往的朱光潜研究,多将目光集中在他营构的美学峰峦及其审美胜景上。其实,作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著名学人,他对中外文学不仅喜爱之至,而且钻研至深。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在北京地安门慈慧殿3号连续数年每月举办一次“读诗会”,使之......
-
〓 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位城市学家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以首都北京为例,全市现有7项世界文化遗产、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43片历史文化街区、500余处历史建筑(群)、200......
-
〓 “慎终追远”及其现代价值
编者按 “慎终追远”是中华传统美德。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重举行逝者的丧礼,按时举行祭礼追思祖先,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归于淳朴厚道。当代慎终追远传统面临何种困境,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一传统,不仅是弥合中老年人和青少年之间情感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政治治理、文化与民俗建设的重要内容......
-
〓 塞北诗人江南风——萨都剌诗歌的南方书写
宋代文学与江南的关系相当密切,而元代文人笔下的江南也值得我们探究。有元一代多民族交往交流密切,查洪德先生认为元代文化精神的最大特点是“大”:气象宏大、大气包容。虽然多种文化在元代有冲突,但还是以和谐为主,笔者认同这个看法。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雁门人,有诗集《雁门集》,留存无碑传,其生卒年有争议,泰定四年(1327)......
-
〓 用融合思维让传统节日更炫酷
如果说近几年有哪一个概念能深度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那非“融合”莫属。融合,从顶层设计来讲是一种方略,在底层逻辑则是一种思维。在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它也可以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级算法。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上网课、开视频会议、直播带货,许多工作和生意搬到云端进行,这是媒体融合带来的线上生活新常态。在线下,人心融......
-
〓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宋代香事中的文人意趣
香事在我国由来已久。北宋丁谓在《天香传》中说:“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早在先秦时期,兰、蕙、艾等草本植物中因含有芳香气味,被人们称为“香草”而佩戴于身,用于驱虫辟邪或保持清洁。汉武帝时,中外往来逐渐增多,番邦的贡品当中开始出现月氏香、茵樨香等树脂类香料。隋唐时期,香料仍作为一种奢侈之物为上流......
-
〓 中国古代的理想城市什么样?
【考古中国】 1.北京中轴线的理念从哪里来? 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以长达7.8公里的南北向带状空间组合体,作为统领全城建筑和控制社会秩序的主线,凝聚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营造技术的集大成者,明清北京城具备了此前数千年中国营造城市的所有理念。其总体上方正规矩、重城相套、中轴对称,采用四合院式建......
-
〓 企业家张謇的民办教育理念
在近代轻工业和教育史上,清末民初的张謇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名字,他前半生命途多舛,41岁中状元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企业和教育。张謇先创办大生纱厂,随后在办企业的同时竭诚兴办教育,开启了他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宏伟事业。他以大生纱厂为本,一生兴办二十多个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卓越代表;继筹建民办通州师......
-
〓 生态美学立论的深厚渊源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生态美学立论的重要渊源之一。我国生态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明晰自身发展的悠久历史、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构建更加完善、更具包容性的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立足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
-
〓 文字游戏的“古为今用”
文学的娱乐作用,很大部分是通过文字游戏表现出来的。同世界上的其他文字相比,汉字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它的方块结构最适合文字游戏。溯其源头,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就已经种下了“游戏”的基因,比如“父”字,《说文》说它是“又(手)举杖”,而“母”字则是“象乳形”。另外,后人对文字的别解,也富含游戏成分,比如“天字......
-
〓 古籍选本的多重社会作用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既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见证,也是当时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博大精深,内容无比丰富。仅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即收录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另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二者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这虽被称为古来......
-
〓 简牍材料所见两千年前敦煌地区大风与沙尘暴
【光明学术笔谈】传世史籍中有两千多年前我国西北地区出现“黄沙”“雨尘”等的记载,《汉书·五行志》是这样描述沙尘暴席卷西汉都城长安一带的:“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汉成帝建始元年,出现了异常天象,《汉书·成帝纪》记载:“夏四月,黄雾四塞。”现在看来,当时的这场“异象”其实就是强风夹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