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
磁州窑是创烧于北宋中期的民窑体系,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可知,磁州窑得名自磁州,并以磁州为中心辐射至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福建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较为集中,形成自宋代以来庞大的磁州......
-
〓 嘤其鸣兮 求其友声——刘禹锡晚年的唱和诗
编者按诗歌酬唱,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之一。孔子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其中“群”即指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提高写诗做人的双重修养。唱和诗的源头可追溯到《诗经》,最早的唱和诗诞生在汉代,唐代则是唱和诗发展的高峰。徐昌盛的文章考察了魏晋时期唱和诗的兴盛,指出曹魏和西晋时期,环境和平,人才会聚,产生了多次风......
-
〓 走进金文世界 寻找法律起源
今年通过的《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被称为“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精神、深具中国特色”的法典。那么,中国传统法律究竟蕴藏哪些中国智慧,正等待着我们深入探究、思辨、阐释与实践呢?此问的某部分解答可以在近日国家博物馆“宅兹......
-
〓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记载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
-
〓 儒家经典的海外传播:《论语》外译简史(上)
《论语》是中国儒学的代表性著作,其在海外的译介沿着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展开。中国主动外译《论语》始于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于1898年翻译完成的《论语》英译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论语》已被翻译成30多种外国语言文字。《论语》的东方传播在东方,《论语》先后传入越南、古代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论......
-
〓 沈约的文学主张与齐梁诗风新变
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辞宗”(《南史·任昉传》)。他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写作,在新体诗的形成与齐梁诗风的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沈约的文学主张 沈约的文学主张,主要可概括为三方面,现论之如下。 其一,文章“三易”说。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有“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
-
〓 豪放词风的形成
宋词风格多样,简而言之,则分婉约与豪放两体,明代张綖《诗余图谱》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论词者向来都以婉约为正,豪放为变,而变者则自东坡始,宋人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而贺铸则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者,似乎已毋庸置疑,然细观苏轼之前......
-
〓 唐高宗与景教徒
唐代传入中国的景教,原为流行于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的基督教派别之一。其创立者聂斯托里(约380—451年)因主张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离说而于431年被判为异端,其信徒迁入波斯境内活动,以医学、天文等技术服务于波斯宫廷。贞观九年(635年),景教由中亚进入长安,受到唐太宗的优礼相待;而入华景教徒亦极力施展其长技效力皇室,创......
-
〓 读史札记:中国古代帝陵的保护传统
清代学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中记述了自传说时代以来三百余位帝王陵墓的大致方位。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三皇五帝陵”之外,目前经过考古证实的最早陵墓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王陵,自秦汉以降随着文献记载的丰富,陵墓的信息更加明确。帝王陵墓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着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礼仪制度、社会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
-
〓 言不凿空 义无玄理——略说《仪礼》郑注
礼典的践行与演习,都远远早于礼书的撰作,甲骨金文的记载可以为证。礼崩乐坏之际,僭上已成风尚,守礼无所依凭。鲁哀公便借恤由之死,令孺悲向孔子学习士丧礼,于是士丧礼才被写成书本。自此之后,好古怀旧而又识礼的君子陆续将列士至于王朝的各种礼典书写下来,以为行礼、习礼的根据,因而在七十子后学之间传抄研习(沈文倬《略论礼典的实......
-
〓 《虞山诗约》与虞山诗派的确立
虞山诗派为清代重要地域文学流派,对清代诗学影响深远。虞山诗派产生于明清易代之际,是明清诗学转变的大关捩。对其开派,人们多据明末清初曹溶的《杂忆平生诗友十四绝句》其九“情芽本易惹闲愁,剪翠雕红未肯休。别体江湖成日下,西昆翻讶少风流”诗自注:“虞山诗派,沿袭不已。”后来乾隆年间沈德潜编钦定《国朝诗别裁集》,亦沿用“虞山......
-
〓 语言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正面临如何开展语言资源开发应用等后续任务,需要科学的顶层规划,并确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有以下思路:社会化社会化是语保工程的重要定位之一,这种定位有其深刻的动因。社会效益在语保工程一期初露其一举多功之实效:党和政府“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在民族地......
-
〓 百年美国红学之路——范式、意义、不足与启思
编者按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在海外收获大批拥趸,极大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日前辞世的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史景迁就因为对《红楼梦》的兴趣走入汉学研究,以博士毕业论文《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开始了学术生涯。本期专题推出文章回顾百年美国红学之路。研究之外,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态远非一途。《广东戏在东南亚的“在......
-
〓 论《诗品》对《诗经》传统的接受
清人章学诚评论《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非常精确地揭示了《诗品》与《诗经》的关联。虽然《诗品》主要品评的是汉魏至齐梁间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成就,但离开了《诗经》的传统,就无从谈起。那么,钟嵘《诗品》到底是如何接受和发扬《诗经》传统的呢? 首先,钟嵘在突出五言诗体制优势的同时,并未否定《诗经》的典范价值。他在《诗品》......
-
〓 楚辞学极简史
自楚辞诞生以后,由于屈原本人的崇高人格和以身投江殉理想的伟大壮举,以及其所创作的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在当时和后代,形成了二股潮流:一股是在汉代形成小高潮、后代也有延续的文人模拟楚辞体式所创作的诗歌,即拟骚诗;另一股则是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直至现代)的研究屈原与楚辞的潮流,即楚辞学。从徐志啸教授对楚辞学四个发展阶......
-
〓 中华传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特殊的地域,吸收了东传的佛教等外来文化后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因此,敦煌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研究敦煌文化,不仅要聚焦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地位,还要关注敦煌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河西史地、五凉文化。一 ......
-
〓 明代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手段及其影响
财政问题困扰了有明一代,各个时期努力寻找各自的解决之道。洪武时期,主要通过将民田大规模转化为官田来增加财政收入,官田的征税额是民田的10倍左右。到永乐时期,除了继续增加官田以外,又发明了官俸折钞这种节流财政来暗地增加财政支出能力,其秘密隐含在用成本极低的纸钞代替俸给本色米,实质是降低官吏俸禄以节省财政支出。宣德中期......
-
〓 希张横渠之正学——王船山对张载关学的继承与发展
【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 船山学是同“希张横渠之正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船山学一个重要的特质和价值取向。正是通过“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学术阐释、研修和创新,船山学上接孔孟道统之端绪,下开清代实学和近代新学之先河,实质上担纲了为中华学脉“续魂”和“固本培元”的工作,使中华正学的血脉得以更为畅通地绵延传承,为后人接......
-
〓 清代新疆方志中的唐音回响
新疆方志编撰历史久远,唐代就有《西州都督府图经》问世。至于清代,方志的“资政、教化、存史”功能在治理边疆中进一步凸显。学者们意识到方志除记录地方历史掌故之外,尚有彰明教化、巩固边防之用。成书于嘉庆十二年(1807)的《三州辑略》就承载了这一社会历史功能。编者和瑛作序云:“史馆铭勋,儒林作传,以国书等其韵,辨舌齿于微茫;......
-
〓 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