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年纳余庆 嘉节启新芳——古诗词里的春节习俗
“糖瓜祭灶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嬷嬷要件新棉袄,新媳妇光看不敢要”。这是故乡微山湖边过年时的一首民谣,其中透出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浓浓气息。其实,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并非只指夏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习惯上从腊月初八开始,包括祭灶、除夕、大年初一、人日,以及元宵节的吃元宵、闹花灯等。丰富......
-
〓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按照通行编撰体例,虽然“秋水”常被列为《庄子》“外篇”中,但历代笺注大家和诸多学者并没有因其非“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 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
-
〓 也说“衡阳雁”
“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
-
〓 陈鼓应:庄子“齐物论”与中国文化精神之重建
2018年,我在接受澳门科技大学赵海霞女士访问时,谈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及对中西文化、对老庄思想的基本认识。我的学术研究是从西方哲学起步的,从尼采到老庄,进而建构起自己的学术体系。我对西方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及其主体思想有着很大的距离感,对老庄思想却情有独钟,从1967年开始注解《老子》《庄子》至今,我研究老庄已有五十余年。......
-
〓 陶渊明的幽默
陶渊明代表了魏晋风度最后的遗响,他的谈谐和清谈相关,他的种种逸闻趣事和魏晋名士任诞、戏谑的人生态度异曲同工,他的诗歌中有谐趣之诗,陶渊明的这些幽默风趣,悄悄隐藏在他自然、隐逸的标签下,不经意间被我们所发现。这是一个更加生活化的诗人、充满温情的父亲,也是一个喜欢谈谐的朋友,是一个可以亲近的多面的陶渊明。此点值得我们深入探......
-
〓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之际的冷思考
2021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自20世纪初,梁启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以来,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已是学界的主流意见,尽管还有不同的反对意见甚或是比较激烈的反对声音。然而不论肯定者还是否定者,大都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而且讨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直是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中的热......
-
〓 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
磁州窑是创烧于北宋中期的民窑体系,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可知,磁州窑得名自磁州,并以磁州为中心辐射至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福建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较为集中,形成自宋代以来庞大的磁州......
-
〓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记载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
-
〓 新兴程度副词“十足”试析
关于现代汉语的“十足”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形容词。1.成色纯,~的黄金。2.十分充足,~的理由。神气~,干劲~。”例如:(1)在演对手戏时,二人游刃有余,“笑果”都很十足。这里的“十足”是形容词,因为它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 但是,我们在实际语言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十足”充当状语的用例。......
-
〓 谁成就了盛唐书法气象——兼议孙过庭、张怀瓘的理论贡献
中国书法五千年,无论由简入繁——从刻画符号到大篆石鼓,还是由繁复简——由篆向隶,又从章草向楷书进化,基础理论总是若隐若现,且须臾难离。初唐四家楷风严谨,李邕变右军笔法独树一帜,以至颜筋柳骨,书法成了盛唐气象重要标志,其中,孙过庭、张怀瓘的理论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但是,纵览唐代书史,难觅孙过庭、张怀瓘的踪影。孙过庭......
-
〓 企业家张謇的民办教育理念
在近代轻工业和教育史上,清末民初的张謇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名字,他前半生命途多舛,41岁中状元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企业和教育。张謇先创办大生纱厂,随后在办企业的同时竭诚兴办教育,开启了他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宏伟事业。他以大生纱厂为本,一生兴办二十多个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卓越代表;继筹建民办通州师......
-
〓 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
学界关于唐代“新乐府”与“新乐府运动”尚有诸多争议。如裴斐、罗宗强、周明、王启兴、王运熙、黄耀堃等学者或从“运动”概念,或从“新乐府”概念的角度,质疑新乐府运动的存在。与之相反,卞孝萱、朱炯远、蹇长春、邱燮友、何诗海、朱安群、赵乐等学者则予以肯定。葛晓音关于广义、狭义新乐府概念的说法最为包容,对新乐府运动的说法也比......
-
〓 郡制推行:秦统一研究的新视角
【光明学术笔谈】 秦并天下,成就帝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秦统一的过程、意义与原因,也一直是战国秦汉史、中国古代政治史、古代军事史等研究的基本论题,中国通史与断代史著作都会涉及。史学研究之进步,依靠新材料与新方法。在考古资料不断涌现的今日,秦统一研究还应重视理论方法的再思考。 秦郡的功能与意义。秦统......
-
〓 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时代培育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树立现代家庭文明新风尚,应该充分重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传承。优良家风的突出特质 家风是一个家庭......
-
〓 王子今:丝路西来的“驴”
“驴”作为西域畜产,因匈奴曾经控制西域,被中原人视为匈奴“奇畜”(《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草原民族大致在战国时期已经将有关“驴”的动物学知识与畜牧业经验,传播到中原北边的秦国、赵国、燕国地方。张骞“凿空”(《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交通动力的引进,如《盐铁论·力耕》所谓“骡驴馲駞,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
-
〓 上图藏《八大家文抄自怡集》的文术观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散文之经典作家,其定名成于明人茅坤选编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以下简称茅《钞》)。万历七年,茅《钞》在杭州刊行,此后家弦户诵,渐重于世。茅《钞》的流播助推了选评唐宋八大家文章的风气,各种同类型选本前后涌溢。这些选本在编选旨趣、选文好尚以及文道观念上虽有所区别,然其讨论,大抵不出道与文两大范畴。上海......
-
〓 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
上古时期的长江依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在1万年前就孕育了东亚稻作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物质条件;中古时期的长江与黄河一起哺育了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和北方粟(麦)作文化两大亚文化圈,稻作与粟(麦)作亚文化圈之间的差异支撑了东亚文化圈的内部大循环,持续稳定地推进农耕文明形态达到人类社会的极高水准,中华文化所固有的......
-
〓 赵孟頫对《楚辞》的图像呈现
宋室贵胄赵孟頫“以承平王孙而婴世变,黍离之悲,有不能忘情者,故深得骚人意度”(邵亨贞《蚁术词选》),以“香草美人”之法创作诗文,吟咏情性:用“春风不披拂”“含英在中林”的“青青蕙兰花”作比,抒写“胡能见幽心”的不遇之悲;借“美人在何许,忽若阻山阿。攀条弄白日,常恐岁蹉跎”之事象,寄托“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忧生之嗟;假......
-
〓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的边塞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不仅在统兵治边上才能卓著,而且在诗词文赋方面才华奇绝。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戎马倥偬之余范仲淹所写的《渔家傲·秋思》和《苏幕遮·怀旧》等边塞诗词,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
-
〓 清代新疆方志中的唐音回响
新疆方志编撰历史久远,唐代就有《西州都督府图经》问世。至于清代,方志的“资政、教化、存史”功能在治理边疆中进一步凸显。学者们意识到方志除记录地方历史掌故之外,尚有彰明教化、巩固边防之用。成书于嘉庆十二年(1807)的《三州辑略》就承载了这一社会历史功能。编者和瑛作序云:“史馆铭勋,儒林作传,以国书等其韵,辨舌齿于微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