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雅芙蓉画中来
荷,亦称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华、花中君子等,因其高洁无瑕的精神品质和清新自然的审美特质,自古至今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以图像的形式描绘荷花的历史,甚至早于文字的记录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白陶封口鬶的封盖状似莲蓬,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莲花形状。其后,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其壶盖被铸造成莲瓣盛开的样子......
-
〓 “天人合一”中有关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我国的文字记载中很早就出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朴素观察,除了地理描述,还留下大量有关天、地、人生的哲学思考。在有关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天人合一”的思想。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就表现出强烈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倾向。学者高晨阳认为三家的思想可以分别概括为以天合人、以人合天、天人感应......
-
〓 中国地理与民族格局中的“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域。因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自北向南流过,形成若干南北走向的天然河谷通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频繁迁徙流动的场所,也是沟通西北与西南民族的重要通道。此外,藏彝走廊是藏缅语民族活动的主要......
-
〓 “土味”方言缘何成网红
——从“为家乡上分”短视频走红看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热点观察】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傈僳族是这样叫,乌鸦叫作阿南,青蛙叫作欧巴……” 近一段时间,短视频“我是云南的”火遍全网。该视频引发全国各地网友竞相模仿,大家纷纷在短视频中讲出家乡方言。那些短视频很简单,结构上主要由......
-
〓 希张横渠之正学——王船山对张载关学的继承与发展
【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 船山学是同“希张横渠之正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船山学一个重要的特质和价值取向。正是通过“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学术阐释、研修和创新,船山学上接孔孟道统之端绪,下开清代实学和近代新学之先河,实质上担纲了为中华学脉“续魂”和“固本培元”的工作,使中华正学的血脉得以更为畅通地绵延传承,为后人接......
-
〓 暗香盈袖 月满西楼——浅谈秋日园居的营造意趣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土地充满敬畏和依赖,并发展出丰富独特的基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艺术,园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北魏《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京城内外有上千处园林,形成了中国城市山林的基本格局。自此从皇室到民间造园之风日胜,逐渐形成了古人集耕读织绣,风水祭祀、医养生息等方方面面内容于一体的园居生活。古代住所一般分为宅与园两......
-
〓 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
如果从学术形态原始意义而言,儒学最初有三种形态:六经之学、诸子之学、传记之学。“六经”是儒家整理的三代先王治理国家的政典文献,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讲学记录,传记是历代儒家学者对六经的传述阐发。六经、诸子、传记区别明显,不仅文献形态不同,学术地位也有极大差别。一般而言,六经地位最高、时间最早,传记地位次之,诸子地......
-
〓 史海钩沉:徽商与清末屯溪地区的疠疫防治
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儒商,徽商不仅在经营过程中,大都能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道德规范来行事,而且在社会遭到重大灾难时,也能做到乐善好施、赈灾济困、扶危救难。他们设立善堂、善局等组织,捐资捐物,延医送药,成为明清时期地方救灾、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徽商积极参与地方救灾、防治疠疫的事例比比皆是,遗存的文献......
-
〓 《了凡四训》的善书特色与时代价值
《了凡四训》文字出自明代“通儒”、王阳明再传弟子袁了凡之手,由后人辑录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与“谦德之效”四篇哲文。清代以降,该书逐渐成为与“善书三圣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并驾齐驱的一部善书经典。所谓善书,又称劝善书,是传统社会中宣扬伦理道德、劝人断恶修善的......
-
〓 《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
主持人按语 中华民族在建设早期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建构着早期的精神文明。早期书写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宝贵文献。对这些文献,我们不仅需要从“信史”的角度进行考量,还需要从文化记忆和中华民族早期精神文明建构等角度进行多层面分析。本期推出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史记·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铜器铭文书写中所体现的生命......
-
〓 摩崖石刻上的唐诗
诗歌题刻于石,唐代已经形成风气,诗人也非常重视刻石,这是诗歌保存与传播的需要。中唐诗人羊士谔有一首诗的题目就说:“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英气,固多暇日,每游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疏为浮杯之胜,苔深树老,苍然遗躅,士谔谬因出守,得继兹赏,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说明赋诗以后当即刻石。古代石......
-
〓 “政均”:儒家的治国理念
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主张“均平”,为政者在施政时公正不偏,布政有均,将“政均”视为治国理政的理想境界。“政均”的治国理念与追求已深深浸润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之中,儒家的均衡治国思想与上古流传下来的中道传统有密切关联。均地之政 古人对于“政均”的追求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传统。《说文》:“均,平偏也,从土从匀。”......
-
〓 热点观察:“博物馆之城”应该怎样建
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老百姓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保藏、陈列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机构,博物馆对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推......
-
〓 走进经典的阶梯——朱子《小学》的当代蒙学教育价值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其内核之一则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一系列儒家经典。反思当前的蒙学教育实践,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等蒙学读物多为人们所熟悉,然而自民初以来,朱子辑录的《小学》这部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似乎被......
-
〓 书面语与口语的源与流——文与言判 雅俗殊形
语言因交际需要而产生,它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身体器官的进化、神经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语言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言在文先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语言起源于“以声音为......
-
〓 汉字文化热的喜与忧
编者按近日,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落下帷幕,掀起了关于汉字文化的又一次热潮。节目中的问题,比如“抬杠与哪个节日有关?”“以下哪个词牌名出自诗词,一剪梅、破阵子、清平乐?”,因知识性强又趣味横生,引起热议。从2013年兴起的《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2016、2017年推出的《汉字解密》《汉字风云会》,再到近两......
-
〓 文学争鸣:杜牧《清明》的确认与释疑
署名杜牧的《清明》,究竟属唐属宋,笔者2021年偶遇机缘参与讨论。迄今发表了两篇小文:《杜牧〈清明〉是宋诗吗》(《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13版,以下简称《杜牧〈清明〉》)、《文献辨伪的歧路与杜牧〈清明〉的追踪认证》(《江汉论坛》2022年第3期,以下简称《追踪认证》)。近来有幸读到谢海林教授对拙文《杜牧〈清......
-
〓 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里的中国典籍
意大利罗马,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典籍,除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两种丛书外,据该馆编中文典籍目录所列的书目及刊刻时间,共收藏有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也就是明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典籍五百多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明清通俗文学,其中又以明清白......
-
〓 中国园林中的语音符号
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词,音同义不同。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将语音和语义发生转用的修辞手法,称为“谐音”,是语音崇拜的一种表现。语音崇拜源于自然崇拜中对“人”自身的崇拜。古人认为,“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因而深信语......
-
〓 蚩尤的史迹、形象及其历史演化
蚩尤是我国上古时代九黎部族的首领,与炎黄二帝同时。关于蚩尤的记载其实很早就见诸《尚书》《逸周书》等诸多先秦重要典籍中。其事迹主要有两类:一是与炎黄部族相攻伐,参与上古部族集团战争;二是冶金作兵,后世奉之为“兵主”。 《逸周书∙尝麦解》记“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