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典镜像中的知音——王阳明眼中的陶渊明
异代知音是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内容。与同代知音相比,异代知音更有一种多层面镜像投射的意味:历经千载,偶像已在诸多次被奉为经典的历程中,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理想化重塑;而眼下的心灵契合,又是一次以自我认识为中心的镜像投射。也就是说,当跨越时空的两个心灵发生契合,并非是相对于二者的平等真实的心灵契合,而是以引为知音之一端为中......
-
〓 书面语与口语的源与流——文与言判 雅俗殊形
语言因交际需要而产生,它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身体器官的进化、神经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语言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言在文先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语言起源于“以声音为......
-
〓 蛇形龙崇拜与二里头遗址夏都说
关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笔者在《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两书的部分章节中,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以及“夏社不可迁”的历史事件等方面论证了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期至晚期的王都。在时空问题之外,二里头遗址出土器物浓厚的蛇形龙崇拜的文化特征,可以作为二里头遗址乃夏朝王都说的佐证。一在......
-
〓 听唱《赤白桃李花》:日本文献所见唐代春日乐舞
承载“盛唐记忆”的乐舞,多以《霓裳羽衣曲》为代表,但在唐代,与之齐名的还有《赤白桃李花》。此曲不见于汉晋六朝乐府,似为唐代新制之乐,郑樵认为是“唐高祖时歌”。天宝十三载(754),唐玄宗将之改制为法曲,《唐会要》记载太乐署供奉曲名内即有《赤白桃李花》,入林钟角调。在中晚唐诗人的笔下,这是一首打上“明皇时曲”烙印的宫......
-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2022年11月18日,教育部联合国家语委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入手,对高等学校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意见》的出台,既为高等学校如何开展新时代语言文字......
-
〓 汉字文化热的喜与忧
编者按近日,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落下帷幕,掀起了关于汉字文化的又一次热潮。节目中的问题,比如“抬杠与哪个节日有关?”“以下哪个词牌名出自诗词,一剪梅、破阵子、清平乐?”,因知识性强又趣味横生,引起热议。从2013年兴起的《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2016、2017年推出的《汉字解密》《汉字风云会》,再到近两......
-
〓 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一格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
-
〓 作为开端的《论语》与《论语》的开端
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活,大抵可以说是失意栖遑的。不过,孔子失意之后的“退”,却开启了另一个更加恒久的开端。在距离四十不惑不远的年纪上,孔子从齐国返回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晚年自卫反鲁,“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说苑》)。孔子以自己所修的典籍教授弟子,而《论语......
-
〓 丝路农业交流与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
在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均来自域外;在主要油料作物中,芝麻、油菜籽、花生、向日葵等也来自域外;以香辣闻名的川湘菜系所用的辣椒等来自美洲。这些域外作物的传入大多经由丝绸之路,对中华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丝路农业交流发展阶段与主要内容近代以前,丝路中外农业交流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远......
-
〓 《诗经》中的玉
《诗经》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化经典。诚如宗白华所言:“《诗经》中的诗……它们不但是中国文化遗产里的宝贝,而且也是周代社会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全面的、极生动的具体的反映。”(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为文化的载体,《诗经》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宗周时代的玉礼风貌。经粗略统计,《诗经》中有涉玉诗......
-
〓 占尽东风第一鹞——南通板鹞的文化溯源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一根长线连接手心与遥远的天空,借由风筝,“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变得有迹可循。 “风筝”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里:“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可见鸣唱的“纸鸢”才叫“风筝”。 这种设计思路一直延续到宋代。宋人将安装在......
-
〓 清人视域中的“阙里”形象
阙里,又称阙党,旧指孔子所居之地。围绕阙里之由来、方位及其古今演变,历代多有讨论。黄立振辨析各说后指出,古阙里应在周鲁城北城墙圭门附近,而今孔子故宅前的阙里乃属后起,两者名同实异。(《阙里考略》)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解释其义有三:孔子故里,借指曲阜孔庙,借指儒学。《辞海》谓阙里“旧亦曾用作曲阜的别称”。在历史发......
-
〓 关于《周易》学派归属问题的新认识
长期以来,关于《周易》文本形成及其学派归属等问题,学术界多有分歧,尤其是关于《易传》的学派属性,更是天水违行,颇有争议,或延续汉唐之说,将《易传》作为反映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或强调《易传》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是道家,包括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应该说,这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但又各有所偏,各有所蔽,各有质疑和批......
-
〓 周敦颐为什么写《爱莲说》?
《爱莲说》是千古名篇1063年,北宋仁宗嘉祐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周敦颐在虔州雩都,今江西赣州的罗岩,刻下了《爱莲说》,并由“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江东钱拓上石”。到1179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朱熹曾经收到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送给他的《爱莲说》墨拓本。朱熹还曾写有《爱莲诗》:“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月......
-
〓 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
磁州窑是创烧于北宋中期的民窑体系,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可知,磁州窑得名自磁州,并以磁州为中心辐射至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福建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较为集中,形成自宋代以来庞大的磁州......
-
〓 界画,于界线内超越限定
编者按 界画是以建筑为主要描绘对象,以界尺为工具绘制的图画,在中国传统画史中又称为“屋木”或“楼观”,既是指一种绘画的题材,同时也是指一种绘画的技法。它最初运用于建筑图稿,后经众多画家的艺术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其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画科。由于时代背景、创作目的的不同和审美追求的差异,界画在表现形式......
-
〓 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情感的工具,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汉字、每一......
-
〓 迄今最早的《论语》文本——安大简《仲尼曰》的价值和意义
图一图二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安大简《仲尼曰》共有完简13支,简长43厘米、宽0.6厘米;两道编绳;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竹简保存完好,书法精美。简文内容为孔子的言论,共计25条,见于今本《论语》者有8条,另有一些可与《礼记》《大戴礼记》《孔丛子》等传世文献对照,但文字不尽相同。笔者推测,简本《仲尼......
-
〓 用心用情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2012年9月,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上所称的“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意义。截至202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已......
-
〓 走进经典的阶梯——朱子《小学》的当代蒙学教育价值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其内核之一则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一系列儒家经典。反思当前的蒙学教育实践,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等蒙学读物多为人们所熟悉,然而自民初以来,朱子辑录的《小学》这部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似乎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