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里的中国典籍
意大利罗马,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典籍,除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两种丛书外,据该馆编中文典籍目录所列的书目及刊刻时间,共收藏有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也就是明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典籍五百多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明清通俗文学,其中又以明清白......
-
〓 新时期以来唐诗研究的热点
唐诗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唐诗研究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至今,以唐诗研究为主题的论文有11000余篇,1996年至今,相关硕博论文有2900余篇,邻近学科涉及唐诗的论文约8000篇,合计超过20000篇。另据尚永亮《近20年唐诗研究述论》统计,1978-2018年唐诗研究的成......
-
〓 语言论坛:地名何以成为“话题王”
继央视“中国地名大会”把地名带火后,今年4月30日民政部又发布了“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征集活动启事。紧接着,今年全国新高考II卷作文题,“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进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让地名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地名何以成为“话题王”?我们来说说古今地名......
-
〓 农耕文化与共同体建设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农耕文化蕴含的伦理价值与生态智慧对社会的存续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整合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它构成了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乡村共同体的内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
-
〓 热点观察:“博物馆之城”应该怎样建
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老百姓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保藏、陈列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机构,博物馆对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推......
-
〓 呵护汉字 传承文明
世界文字类型丰富多样,或古老,或年轻,或自源,或他源,其中汉字无疑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之一。汉字是几大古老文字中唯一毫不间断、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
-
〓 史海钩沉:徽商与清末屯溪地区的疠疫防治
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儒商,徽商不仅在经营过程中,大都能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道德规范来行事,而且在社会遭到重大灾难时,也能做到乐善好施、赈灾济困、扶危救难。他们设立善堂、善局等组织,捐资捐物,延医送药,成为明清时期地方救灾、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徽商积极参与地方救灾、防治疠疫的事例比比皆是,遗存的文献......
-
〓 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情感的工具,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汉字、每一......
-
〓 丝路农业交流与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
在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均来自域外;在主要油料作物中,芝麻、油菜籽、花生、向日葵等也来自域外;以香辣闻名的川湘菜系所用的辣椒等来自美洲。这些域外作物的传入大多经由丝绸之路,对中华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丝路农业交流发展阶段与主要内容近代以前,丝路中外农业交流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远......
-
〓 “倚杖听江声”——杖与苏轼的身心依托
“杖”在苏轼作品中出现70余处,如“倚杖听江声”“竹杖芒鞋轻胜马”等,多写其拄杖而行,并集于贬谪黄州后。但前人对此探究较少,下面则对苏轼拄杖背后的深意予以揭示。 “杖”的图案最早现于甲骨文。《说文》曰:“杖,持也”,段玉裁注:“凡可持及人持之皆曰杖”,即由表动作的“持”可引申为名词的手杖。杖的最初作用乃助力行走,......
-
〓 宋元明三代的建阳坊刻小说
作为宋元明三代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僻处东南边隅、闽北丛山深处,却长期为古代小说之编刊中心,不仅刊刻小说数量多,而且现存不少刊本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比如宋代罗烨《醉翁谈录》、元刊全相平话五种等,皆为海内外孤本,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对于建刻小说单篇文献的重要性,海内外学人已多有论述,在此基础......
-
〓 占尽东风第一鹞——南通板鹞的文化溯源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一根长线连接手心与遥远的天空,借由风筝,“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变得有迹可循。 “风筝”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里:“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可见鸣唱的“纸鸢”才叫“风筝”。 这种设计思路一直延续到宋代。宋人将安装在......
-
〓 陶渊明的文学创新
思想上很有独特见解的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也颇有创新,主要表现为两条:革新了题材,改换了笔墨。题材的革新主要表现在陶渊明引进了田园生活,为诗歌王国开辟了一片很大的领土;他又改造了赠答诗、咏史诗和玄言诗,多方面地焕然一新。在先前的民歌中,民间的歌手也曾歌咏过农耕生活,但远不充分,大约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没有必......
-
〓 建设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离不开考古学的支撑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发表了重要讲话。时隔仅一年多的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又发来贺信,再次高度肯定了100年来考古学的重大成就与意义......
-
〓 界画,于界线内超越限定
编者按 界画是以建筑为主要描绘对象,以界尺为工具绘制的图画,在中国传统画史中又称为“屋木”或“楼观”,既是指一种绘画的题材,同时也是指一种绘画的技法。它最初运用于建筑图稿,后经众多画家的艺术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其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画科。由于时代背景、创作目的的不同和审美追求的差异,界画在表现形式......
-
〓 以人为主体:中华文明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
●中华文明历时数千年而绵延不绝,比较它和世界上其他各种文明,包括那些早已中断的古老文明,就知识体系而言,中华文明所独具的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特质值得深入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用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一元世界取代了先前巫术下人神分裂的二元世界。●从《春秋》《左传》《世本》到《史记》,这些宏大严谨的......
-
〓 发展新“汉俳” 开拓新诗境
俳句发端于我国汉代长短句。汉代自由雄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开张之气,在这种长短随意、灵活生动的文体中得到生动而鲜活地体现。后来,这种简短、灵便而又饱含诗意的样式,在日本得以发展成独立的“和俳”诗歌体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这一富有生机的文学样式流传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根据西方权威性著作《诗与诗学百科全书》中记载,在......
-
〓 对学术热点的“冷思考”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一年一度的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早已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在辞旧迎新之际,系统回顾与总结一年来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现实焦点问题、深层理论问题,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学术动态、及时追踪理论前沿、深切感受时代脉搏,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意义。历年评选出的十大学术热点,则清晰记录了中国学术成长的轨......
-
〓 楚辞学极简史
自楚辞诞生以后,由于屈原本人的崇高人格和以身投江殉理想的伟大壮举,以及其所创作的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在当时和后代,形成了二股潮流:一股是在汉代形成小高潮、后代也有延续的文人模拟楚辞体式所创作的诗歌,即拟骚诗;另一股则是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直至现代)的研究屈原与楚辞的潮流,即楚辞学。从徐志啸教授对楚辞学四个发展阶......
-
〓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文化传承 人才为本
4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引起相关各界热议。《意见》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确立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对古籍的存藏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利用各环节作出全面决策,体现古籍工作的顶层设计,既有很强的指导性,又实在而具有操作性,确实是新时代古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