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术笔谈:唐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语 本期主持: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 本期主题:古代敦煌民众的社会生活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敦煌文书是敦煌学研......
-
〓 海昏侯《诗》简与汉代《诗》本问题
朱凤瀚《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简〈诗〉初探》(《文物》2020年第6期)对海昏侯墓出土《诗》本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使我们对海昏侯《诗》简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1200枚《诗经》简,虽然多为残断简,但数量如此大的《诗》简对我们讨论汉代《诗经》学相关问题意义重大。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毛......
-
〓 从四大板块看史前中国文明的演进与互动
在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中,曾长期存在“中原中心论”的观点,研究者把关注的重心完全放在中原地区,似乎只有中原才有文明。这也是考古学家苏秉琦所批评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两个“怪圈”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更像是“满天星斗”“群星璀璨”。过去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良......
-
〓 “行藏只此验天心”——从《南岳倡酬集》看朱熹、张栻心性论的异同
乾道三年(1167年)九月初,朱熹在弟子林用中陪同下,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拜访张栻,讲学论道,诗文唱酬,游山泛舟,往来于州城与岳麓之间,盘桓两月之久;十一月,二人与林用中同游南岳衡山,往来七日,行程200余里,互相唱和,结集成《南岳倡酬集》(下称《倡酬集》)。宋诗本以“说理”为特征,理学家朱张二人的诗作更是如此。......
-
〓 《国语》成编时间再探
《国语》保留了先秦时期的许多重要史料,《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史部杂史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发明,故如《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都将之归入经部《春秋》类。有了这样一些预设,在对《国语》的体例、作者等认定上遂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譬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汉书·艺文志》于《国语》下即......
-
〓 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
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对这两大古文明体系的宇宙论进行比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西文明的区别,从而充分认识中华文明自身的特征,有......
-
〓 琵琶亭唱和
一曲琵琶万古情。琵琶亭因《琵琶行》而建,诗歌乃因诗迹而传。亭难自胜,因诗而显;诗不自美,借亭而彰。建亭时间最迟在北宋——仁宗朝宰相夏竦《题江州琵琶亭》云:“流光过眼如车毂,薄宦拘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掩泪湿青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二)讪笑司马涕泣多情,以宦途羁束而欲借声色自快。承此基调而......
-
〓 南北文化融合与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但以其凄婉的词风和真挚的情感在一般读者层面更受关注。王国维《人间词话》对纳兰性德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评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考虑到纳兰性德的家庭、所受教育、平时交游以及生平履历,王国维的话在微观上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但从宏......
-
〓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
商鞅“变法之令”奠定秦汉国家律令体系的基础,也使得法家学说从此在战国至秦代的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律是秦汉时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令与律并行,《史记·酷吏列传》记述杜周说:“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即言前帝王确定的著录成“律”,今帝王确定的条记称“令”。秦汉律令体例规范,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家......
-
〓 早于孔子出现的儒者
儒者群体的诞生,甚至儒的概念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如何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儒家学派的起源由来已久,并非等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振臂一呼就能够立马产生出来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儒者,但绝不是第一个儒者,孔子还不能是商周中国之儒的全部,或者,我们不能在孔子与早期儒者之间直接画等号。儒者队伍的形成,应该在孔子之前就已......
-
〓 礼乐相须与文化精神
“礼乐相须”出自宋代郑樵《通志》:“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通志·乐略·乐府总序》)今天我们谈两个字:“礼”和“乐”,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的精神建构中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今天我们主要也是从精神层面来讲这两个字的。大礼与天地同节 《礼记·乐记》曰:“大礼与天地同节。”谓礼之极致与天地有相同的节序......
-
〓 “以直报怨”辨正
“以直报怨”是一个常用成语,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段话中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历代学者普遍解释为:“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杨伯峻《论语译注》),“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
-
〓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引人瞩目......
-
〓 三星堆新出青铜顶尊人像告诉我们什么?
5月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星堆全球文化推介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举行。在推介会上,一件青铜顶尊人像显露真容,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该青铜顶尊人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3号器物坑,通体高1.15米,表现的是一人跪坐,作“拱手”状,脑袋上顶着一件青铜尊,青铜尊已经残破。鉴于一些媒......
-
〓 对学术热点的“冷思考”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一年一度的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早已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在辞旧迎新之际,系统回顾与总结一年来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现实焦点问题、深层理论问题,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学术动态、及时追踪理论前沿、深切感受时代脉搏,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意义。历年评选出的十大学术热点,则清晰记录了中国学术成长的轨......
-
〓 用融合思维让传统节日更炫酷
如果说近几年有哪一个概念能深度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那非“融合”莫属。融合,从顶层设计来讲是一种方略,在底层逻辑则是一种思维。在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它也可以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级算法。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上网课、开视频会议、直播带货,许多工作和生意搬到云端进行,这是媒体融合带来的线上生活新常态。在线下,人心融......
-
〓 筚路蓝缕 成就辉煌 履行使命 再展宏图——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学意义与今后发展方向进行的深刻阐释,必将对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将成为中国考古......
-
〓 寒山:触目皆在的痕迹——日本接受唐诗的一种别调
日本禅学研究大家柳田圣山说:“寒山的笑象征着禅的世界。”夏目漱石说:“有人被蜂蜇,是寒山还是拾得?”这匪夷所思的一问,却是深受日人喜爱的俳句,寒山在日本的独特地位可见一斑。事实上,近世以来的日本,寒山触目皆在,宗教、哲学、诗歌、绘画、小说、戏剧等都有其存在的痕迹。寒山实为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检视其传播......
-
〓 大湾观察:同气连枝 共迎新春
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传统小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是春节的前奏曲。“恭喜你,恭喜你,恭祝新年好风光……”超市开始循环播放这优美喜庆的旋律;金红耀眼,路旁的摊档挂满红彤彤、金灿灿的福字、灯笼、仿真鞭炮;幽香阵阵,花市里开始密密层层摆放水仙、年桔、桃花……这都是在欢喜地提醒人们,万众期待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
〓 “两创”的实践指向:打造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八年前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何以德立人、以德兴国、将道德建设贯穿社会发展各领域,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重要的时代课题。中华美德若要深入人心,形成自觉践行能力,进而塑造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扎根于民众日常生活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