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星堆:考古学揭示的古代区域性文明
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两个祭祀器物坑,揭示出一个前所未知的古代区域性文明,这成为20世纪最令人震惊的考古发现之一。2019年年底以来,在三星堆遗址的同一地点又发现了6个坑。这一事件自然备受瞩目,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人们都在追问新的发现和它们的意义,对三星堆这个区域性文明充满好奇。就考古学研究而言,6个坑出......
-
〓 易道与天文:文化蕴涵之探析
中国古代天文学,堪称古文明之肇基与渊薮。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观象授时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以前民用”,发展出包罗众多形态、记录丰富数据、具有精妙特色的以历法制定为核心的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古代天文学......
-
〓 重构华夏诸神谱系的多重维度
一历史文献的发达,是华夏文明迥异于其他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是世界文明历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绵延至今,历久弥新。我们在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历史文献中,已经隐隐约约窥见到了一个神秘而庞大的远古帝王谱系。其中最让我们所熟知的是炎帝和黄帝二神,其次是伏羲、盘古、西王......
-
〓 唐宋古文的小品化趋势
“小品”一词产生于魏晋时期,指佛经的略本,与详本“大品”相对,到明代晚期被应用于文学领域。小品文的审美特征大体表现为简短灵活、自然流畅,区别于传统古文“文以载道”的高古庄重文风。明人小品主要有两种风格类型,一是空灵闲适的抒情散文,一是“匕首”和“投枪”式的批判杂文(参见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实际上,小品化的风格趋......
-
〓 《十八学士图》辨析
宋徽宗酷嗜丹青,上行下效,宣和一朝臣工诸王,不乏善绘事者。有言宋钦宗亦工丹青之术,父子熏习,势所当然,人皆不以为忤。但翻检文献,所谓宋钦宗工绘事,证据仅有南宋赵彦卫所传之《十八学士图》一种而已,而此画实为伪作。 关于宋钦宗《十八学士图》,文献记载凡有两种,今皆已佚,一是钦宗仅题十八学士姓名的豫章本,二是钦宗绘图并......
-
〓 从官制变化看宋代制度文明
近年来,诸多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揭示了宋代文明达到的高度,但从官制角度讨论宋代文明的还比较少。笔者认为,复杂的官僚制度是宋代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之一,同时也为宋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由于北宋前期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导致其往往被贴上“紊乱”等标签。但是如果理顺北宋官制的由来,深入了解北宋前期官僚等级......
-
〓 儒家思想与晋商经营伦理
明清时期的晋商,位居国内十大商帮之首。在晋商的长期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伦理,而在此经营伦理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诚信为本的商业伦理在儒家思想中,诚信是道德规范、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安身立命之根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曾子也提出“为人谋......
-
〓 金文文学与殷周文质之变
殷周时代是我国上古文化制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铸就了青铜时代的辉煌。这一时期,文字发展成熟,除甲骨文外,现存约两万篇金文,记录了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制度文化的变迁。但历来金文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古文字学、历史学等领域,对其文学价值关注较少。实则金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诗经》《尚书》。于省吾曾言:“意在比类......
-
〓 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语言文字战线的时代使命,就是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语言之力。坚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扫盲识字教育、新文字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
-
〓 墓道里的文学幽光
地处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因其在丝绸之路咽喉要冲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不仅保存了诸如汉晋简牍、敦煌遗书和黑水城文书等大宗中古至近古的文献资料,而且还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镇墓文、衣物疏和买地券等丧葬文书。这些中古时期的文字资料有着多方面的文献价值,近年来,学界利用它们进行宗教信仰、丧葬风俗......
-
〓 从三星堆到金沙:展现中国上古精神世界的知识图景
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世人再次感受到中国考古学在新时代的巨大成就和感染力。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共享盛名的,还有坐落在今成都市城西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具有许多和三星堆文明相同的文化因素,共同形成了中国西南早期青铜文化的基本风貌。三星堆以其谲诡奇异的青铜面具与人像,高大的青铜神......
-
〓 也说中国文学的自觉
【文学争鸣】 开栏的话争鸣,素来是学术的正途。先秦经子中多有关于论辩的记载。《孟子》《庄子》中,孟轲与齐宣、梁惠之事、庄周与惠施的交谊和论辩都给人印象深刻。两汉的黄老与儒家、今文与古文之争,亦煊赫一时。及至后代,则争鸣日盛。这是典籍记载中的争鸣。后代研究中亦多有争鸣。即如《毛传》《郑笺》,亦有分歧;而《论语》《老》《庄......
-
〓 一点一画皆有规矩——汉字规范的表层与深层逻辑
图一 【汉字规范大家谈】 规范是汉字的常规属性,这是由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无论是历时的古今传承,还是共时的互为交流,不影响接受且共同认可是汉字的必备条件,而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规范。纵观汉字发展史,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汉字的不断自我规范史。那么,汉字的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表层和深层两......
-
〓 时代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时代
编者按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110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请三位学者撰写文章,阐发北大哲学系传统,畅谈哲学研究体会,探讨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向,以期引发读者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 110......
-
〓 中国早期的文学史意识
一般认为,文学史意识的产生,始自欧洲,随后是日本,日本系受欧洲影响而生;而最早的中国文学史文本,乃问世于19世纪末的欧洲(德国),继而,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出版了多部中国文学史。对此,学界一般无异议。但港台学者黄维梁等曾提出,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已产生了文学史的早期短篇文本——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笔者认为,这一......
-
〓 “计算古文字学”正在路上
尽管甲骨文常让人想到“古老”二字,但在甲骨文的研究历程中,各种前沿科技的运用屡见不鲜,并为甲骨学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甲骨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就是这样的例子。早在20世纪80年代,甲骨文字的计算机编码研究就已展开,通过创建专门的字库、设计专用的输入法,甲骨文得以进入数字空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三地的甲骨文数据库次......
-
〓 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君子、小人......
-
〓 为什么上大学
今年高考前夕,一段高三学生的演讲火遍全网,特别是其中一句“我就是一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拱了城里的白菜”更是引起巨大争议。对其同情、维护者有之,围攻、反对者亦有之。我无意加入这场争论,但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倒是引起我的浓厚兴趣:为什么要上大学?按照那位同学的说法,上大学是为了“改命”——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没有错,也是中......
-
〓 昆曲申遗成功20年 古老艺术充盈时代活力
今年是昆曲成功申遗20周年,就昆曲本身来讲,自申遗成功之后到今天的20年里,变化是巨大的。从事昆剧演出的剧团增加了很多,如永嘉昆剧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和台湾的台湾昆剧团、台北昆剧团、兰庭昆剧团,昆曲成了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以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国际曲社陶然分社、上海昆曲研习社为代表的各地曲社也产生了六七十个,而昆......
-
〓 诗分唐宋 词亦分唐宋——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的演变
“诗分唐宋”,是南宋以降古典诗学批评中讨论颇多的话题。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总结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意在强调唐诗、宋诗是两种各有所长的审美范式,虽与朝代有关,但可以超越朝代的时间限定,审美意义上的“唐诗”不一定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