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淮盐与江淮盐商的文学及学术活动
以唐代地理言之,江淮盐商指生活在扬州广陵郡和楚州淮阴郡的盐商。两郡东临大海,生产俗称“淮盐”的海盐。唐代名臣李吉甫曾任淮南节度使,驻扬州。宋代姜夔《扬州慢》有“淮左名都”句,“淮左”指淮南,与“江左”指江南同义。“名都”指扬州。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刘晏以淮盐为“漕佣”(《旧唐书·食货志》),为后世重点征榷淮......
-
〓 儒家思想与晋商经营伦理
明清时期的晋商,位居国内十大商帮之首。在晋商的长期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伦理,而在此经营伦理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诚信为本的商业伦理在儒家思想中,诚信是道德规范、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安身立命之根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曾子也提出“为人谋......
-
〓 探寻“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文化记忆
——来自西南联大历史展陈场馆的调研报告编者按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组建82周年校庆纪念日。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因结茅立舍、弦歌不辍、人才辈出而享誉中外的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永恒丰碑,更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作为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记忆之所”和“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校史馆,发挥了珍藏这段历史......
-
〓 谈谈“奔月、奔梦”的读音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小学语文教材也多有收录。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收录李商隐《嫦娥》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千里梦圆在今朝》提到“嫦娥奔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奔”bēn的义项①“奔走;急跑:~驰|狂~”后新增了“嫦娥~月”例。不少人认为,“嫦娥奔月”中的“月”是嫦娥的目的地,“奔”对应于《现代汉语词典》“奔”bè......
-
〓 研究心得·张晋藩:简谈知史爱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我仅就知史爱国谈一点感悟。晚......
-
〓 用儒学智慧助力世界和平
20世纪80年代,在讨论“面向21世纪”的国际会议上,有西方学者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致力于社会和谐、天下大同。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减少纷争、消弭战乱,需要借鉴中国儒学智慧。“和而不同”与相互尊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 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
杜甫《江村》诗格图 古人教人作诗,总结了不少格法。相关概念,20世纪很少提及因而已相当陌生,近些年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诗格诗法与诗妙的关系,古人争论已久,近来又被拿来讨论。在我看来,古人的讨论是就诗歌创作说,今天的讨论应该主要就诗歌的解读与品鉴说。已有讨论,主要在理论层面,落实在作品解读上的,几乎没有。理论的讨论相对......
-
〓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
一部中华工匠史就是一部中华工匠的精神史诗。中华工匠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品格。根于工正,持中守正 “巫史同工”是史前工匠文化的重要特征。史前匠人以虔诚的宗教信仰谱写了一部巫史文明,他们敬畏自然与神灵,用制器尚象的朴素理念为人类早期的器物生产提供造物原则,通过泥土和火焰的碰撞创烧了史前陶......
-
〓 守望家园:清明节的传承密码
清明节成熟于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古书记载,因这一时节气清景明,故称“清明”。清明节有哪些特别之处? 相较于其他节日,清明节有两个特别之处: 一是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唯有清明被列入了中国传统节日。这是纯属偶然,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无论如何,其地位都非同一般。 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 灿烂金石 清夺湘流——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石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摩崖石刻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湖南摩崖石刻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石刻文物与沿江分布的丹霞地貌的水石环境融为一体。湖南浯溪为湘江支流,在永州城北一百余里,祁阳县南五里,自双井发源,经漫郎宅,过渡香桥,汇入湘江。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
-
〓 碑志上的小说:出土文献与《集异记·裴珙》互证
唐人传奇渊源于汉魏六朝杂传,深受史家“实录”笔法的影响,不少人物事件都于史有据,故其本事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宋代便有学者提出《莺莺传》之张生为元稹自寓,近人陈寅恪、刘开荣等以“诗史互证”之法,进一步从唐代社会重“婚仕”的角度加以有力论证;卞孝萱先生考索《补江总白猿传》反映初唐政坛倾轧、《霍小玉传》关涉牛李党争等,亦......
-
〓 法律视域下秦汉寡妻之财产权——以简牍资料为中心
■本期主题:简牍中的古代经济社会与日常生活编者按简牍是书写于竹木之上的古代文书档案、图书典籍或往来书信等,作为传世文献的重要补充,是认识和了解古代社会发展与古人生活的重要窗口。近些年来,各地出土的简牍资料数量多、地域广、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先秦直至魏晋的各个历史时期。简牍整理与研究日益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取......
-
〓 徐志啸:中国文学史的百年爬梳
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还没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学史的专门著作,但已有了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学史的意识和概念,有了可称为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萌芽读本——或谓“中国文学史之纲”。这话怎讲?港台学者黄维梁在他的论文中理直气壮地提出,六朝时的刘勰,在其宏著《文心雕龙》的《时序》篇中,大胆涉及了文学史的早期意识,这篇《时序》,堪称为最......
-
〓 太虚境在有无间——丰子恺《红楼杂咏》漫谈
1970年,丰子恺创作了组诗《红楼杂咏》,包括三首《调笑转踏》及三十一首七言绝句,分咏红楼人物,反映出丰氏对《红楼梦》一书的理解。三首《调笑转踏》依次吟咏宝玉、黛玉、宝钗三位主角,而其余三十一首绝句则分别吟咏一位人物。三十四首诗作中,除七绝其三十一标有“石狮”字样,其余各首皆无题目,然熟悉《红楼》者并不难猜出所咏何......
-
〓 文明互动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古代东西方诸文明的桥梁。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国与远至地中海和印度洋的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和民族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地区也因此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不论是欧亚大陆公元前两千纪印欧民族的南下与东进,还是以斯基泰人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民族的迁徙,都带来了游牧文......
-
〓 干旱区传统灌溉技术与古代农业空间格局拓展
【光明学术笔谈】 一般而言,农业生产需要依赖三大自然条件,即光热、土壤与水分。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改造农业生产中水分条件的办法——灌溉。都江堰、郑国渠等位于“胡焕庸线”右侧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著名灌溉工程以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为主要功能,而西北部广袤干旱区的水利工程更是事关农业的生死存亡。具有鲜明特征的干旱区传......
-
〓 极简陶渊明接受史
越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接受史总是越丰富,头绪纷繁,资料庞杂而且数量巨大,如果陷入其中,就难以自拔,容易作漫长的博而寡要的综述。这时的救偏之策之一也许是在通观全局之后,先就此中若干紧要的节点做出简要说明,清理出线索来,然后再来细细理会。这里拟就中国文学史上的陶渊明(365-427)的接受史做一极简的叙述。一伟大的诗人陶......
-
〓 时代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时代
编者按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110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请三位学者撰写文章,阐发北大哲学系传统,畅谈哲学研究体会,探讨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向,以期引发读者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 110......
-
〓 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自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学术界对简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王国维把简牍列为中国近代考古四大新发现之一(即殷墟甲骨、汉晋木简、敦煌写经、内阁档案)。简帛出土方百余年岁月,历经兵燹、盗掠和人为破坏,损失不可估量。但先辈学者不遗余力的保护,使得很多宝贵的简帛得以幸存。简帛书研究对中国学术史......
-
〓 如何推进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没有哪种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有着三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字传承历史,拥有如此卷帙浩繁的书面语文献。这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汉语研究乃至全人类语言研究的宝库。作为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开展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为最终撰写一部面向世界、能够详尽反映汉语语法......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