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短促,何以长存——《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及深层意蕴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在跨越千年历史长河、经受风霜岁月洗礼后,沉淀为横纵古今、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正如钟嵘在《诗品》中发出感慨,“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击节称赞,“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胡应麟更是在《诗薮》......
-
〓 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学界振奋之余,也面临一个自己长期争论、公众万分关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高级政治—文化体的出现与中国文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甚至发问:良渚文化是不是中国文明?大一统“怪圈”的错误认识这样的疑惑源于对中国文明形成的错误理解,苏秉琦先生将这种认知称作大一统“怪圈”。......
-
〓 献言新时代的古籍规划出版工作
建议建设一个国家级长远工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海量存储的云端文献资源库,集存中华五六千年历史文献,暂名“中国国家历史文献资源库”。4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将为新时代的古籍工作开拓新境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且十分重要的贡献,......
-
〓 新年纳余庆 嘉节启新芳——古诗词里的春节习俗
“糖瓜祭灶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嬷嬷要件新棉袄,新媳妇光看不敢要”。这是故乡微山湖边过年时的一首民谣,其中透出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浓浓气息。其实,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并非只指夏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习惯上从腊月初八开始,包括祭灶、除夕、大年初一、人日,以及元宵节的吃元宵、闹花灯等。丰富......
-
〓 辛丑话牛:“牛”字里的意趣
把“牛”等12种动物跟纪年法匹配,始于汉代,有两千年历史了,可谓一种古老的中华文化。“牛”字也在发展演化中包孕了丰富而有趣的含义。“牛”指人固执或执着。例如田汉话剧《关汉卿》中说:“他的牛脾气您还不知道。”其中的“牛脾气”指固执的性格。老舍的《骆驼祥子》里,虎妞对祥子说:“我真疼你,你也别不知好歹!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
-
〓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文化传承 人才为本
4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引起相关各界热议。《意见》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确立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对古籍的存藏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利用各环节作出全面决策,体现古籍工作的顶层设计,既有很强的指导性,又实在而具有操作性,确实是新时代古籍......
-
〓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指导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总纲领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总纲领 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 “拟《史记》”批评与《史记》的经典化
“拟史”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以“史”的视角观照其他作家作品,表现为将作家作品比拟为史传进行阐释与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拟史”批评中,“拟《史记》”批评由于其发生的频繁性、广泛性,已经从一种文学现象上升为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拟史”批评根源于儒家文化深刻的宗经重史思想。司马迁在《......
-
〓 迄今最早的《论语》文本——安大简《仲尼曰》的价值和意义
图一图二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安大简《仲尼曰》共有完简13支,简长43厘米、宽0.6厘米;两道编绳;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竹简保存完好,书法精美。简文内容为孔子的言论,共计25条,见于今本《论语》者有8条,另有一些可与《礼记》《大戴礼记》《孔丛子》等传世文献对照,但文字不尽相同。笔者推测,简本《仲尼......
-
〓 也说“衡阳雁”
“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
-
〓 治史心语:拓展大运河商业文化史研究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黄金水道,它极大带动了沿岸区域物资交流和商业流通的繁荣。与之相伴,运河税收日益增多,构成了古代王朝重要的税收来源。大运河的畅通,使沿岸区域逐渐形成了以大运河为商品流通主干线的城乡市场网络。大运河商业文化,就是经由大运河及其辐射区域内进行商业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从漕运与商业的关系入手研究大......
-
〓 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
近年来,诸子学尤其是近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升温,成为哲学、文学和史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与肇始于乾嘉学派的诸子学一脉相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近代开始,梁启超等人便将二者视为“清代学术”的不同阶段,直至当下,学术界一直侧重强调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传承关系,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够。事实上,......
-
〓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65周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20周年,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华大地上存续了几千年的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助推保障作用。新的征程上,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
-
〓 学术笔谈:唐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语 本期主持: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 本期主题:古代敦煌民众的社会生活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敦煌文书是敦煌学研......
-
〓 当金刚飞天从浮雕上走下——龙门石窟舞乐图像的历史回响
从2020年国庆期间洛阳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复原25套古代装束而举办的“洛水霓裳”装束复原秀,到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灵感来自河南博物馆13件隋代三彩乐舞俑的舞蹈《唐宫夜宴》;从依据宋代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而编创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到央视“古韵新声·清明”特别节目中源出隋代画师展子虔《游春图》的舞蹈《游春......
-
〓 海昏侯《诗》简与汉代《诗》本问题
朱凤瀚《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简〈诗〉初探》(《文物》2020年第6期)对海昏侯墓出土《诗》本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使我们对海昏侯《诗》简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1200枚《诗经》简,虽然多为残断简,但数量如此大的《诗》简对我们讨论汉代《诗经》学相关问题意义重大。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毛......
-
〓 从四大板块看史前中国文明的演进与互动
在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中,曾长期存在“中原中心论”的观点,研究者把关注的重心完全放在中原地区,似乎只有中原才有文明。这也是考古学家苏秉琦所批评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两个“怪圈”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更像是“满天星斗”“群星璀璨”。过去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良......
-
〓 “行藏只此验天心”——从《南岳倡酬集》看朱熹、张栻心性论的异同
乾道三年(1167年)九月初,朱熹在弟子林用中陪同下,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拜访张栻,讲学论道,诗文唱酬,游山泛舟,往来于州城与岳麓之间,盘桓两月之久;十一月,二人与林用中同游南岳衡山,往来七日,行程200余里,互相唱和,结集成《南岳倡酬集》(下称《倡酬集》)。宋诗本以“说理”为特征,理学家朱张二人的诗作更是如此。......
-
〓 琵琶亭唱和
一曲琵琶万古情。琵琶亭因《琵琶行》而建,诗歌乃因诗迹而传。亭难自胜,因诗而显;诗不自美,借亭而彰。建亭时间最迟在北宋——仁宗朝宰相夏竦《题江州琵琶亭》云:“流光过眼如车毂,薄宦拘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掩泪湿青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二)讪笑司马涕泣多情,以宦途羁束而欲借声色自快。承此基调而......
-
〓 南北文化融合与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但以其凄婉的词风和真挚的情感在一般读者层面更受关注。王国维《人间词话》对纳兰性德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评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考虑到纳兰性德的家庭、所受教育、平时交游以及生平履历,王国维的话在微观上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但从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