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献语言学的中国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要指示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我国现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过分强调了来自西方的所谓“科学主义”,而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于校正现行学科体系所存在的这一根本缺陷......
-
〓 读史札记:科举制与古代国家治理及其启示
在近代西方借鉴中国科举制建立文官制度之前,科举制是世界公认的先进选才制度。科举制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至为广泛和深刻,人们往往把唐以后的古代社会称为“科举社会”,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制度之一。科举制与古代国家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的一些经验与启示,至今仍值得深入总结和借鉴。 其一,科举选才......
-
〓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之际的冷思考
2021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自20世纪初,梁启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以来,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已是学界的主流意见,尽管还有不同的反对意见甚或是比较激烈的反对声音。然而不论肯定者还是否定者,大都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而且讨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直是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中的热......
-
〓 《诗》礼互动与诗礼传家
编者按本期的三篇文章,以文化传播学视角,从不同侧面讨论“诗礼文化生成、定型、流变与传承”这一重大问题。其中,王锷的《〈诗〉礼互动与诗礼传家》,主要从《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关系,来谈诗礼文化生成与定型的内在机制;从诗礼传家的社会教化功能,来谈诗礼文化流变与传承的基本途径。朱承的《乐诗之教》,重点从诗教与乐教的社会教化、王道......
-
〓 文学争鸣:元好问《迈陂塘·雁丘》作年及词心之再探讨
近期,《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刊载两篇文章《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元好问〈雁丘词〉确为写情之作》,予以讨论。问题似尚未解决,此词义旨何谓,实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词前有小序,叙述写作原委。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元好问十六岁,将殒命的双雁葬于汾水岸边,累石为塚。同行举子竞相赋诗,好问亦作《雁丘辞》,且......
-
〓 《国语》成编时间再探
《国语》保留了先秦时期的许多重要史料,《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史部杂史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发明,故如《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都将之归入经部《春秋》类。有了这样一些预设,在对《国语》的体例、作者等认定上遂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譬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汉书·艺文志》于《国语》下即......
-
〓 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
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对这两大古文明体系的宇宙论进行比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西文明的区别,从而充分认识中华文明自身的特征,有......
-
〓 从《潞河督运图》看古代漕运盛况
《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为绢本设色,高41.5厘米、长680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馆研究员王永谦在《清代乾隆中、晚期的潞河漕运——〈潞河督运图卷〉初步研究》一文中说:该图“主要反映了清乾隆时期潞河督运盛况,同时也反映出通州潞河沿岸商业繁荣景象”。冯应榴策划《潞河督运图》说到《潞河督运图》,首先要介绍......
-
〓 董仲舒的五行说和十月太阳历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等文章中,为了将五行和阴阳四季一年完美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五行每行平均配当“七十二日”的说法。这个“七十二日”的说法可能是受到了《管子》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十月太阳历。 《治水五行篇》的大意讲一年的最后一日为冬至。冬至又是一年之始。最先的七十二日正当木的时令,这个季......
-
〓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
商鞅“变法之令”奠定秦汉国家律令体系的基础,也使得法家学说从此在战国至秦代的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律是秦汉时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令与律并行,《史记·酷吏列传》记述杜周说:“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即言前帝王确定的著录成“律”,今帝王确定的条记称“令”。秦汉律令体例规范,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家......
-
〓 “以直报怨”辨正
“以直报怨”是一个常用成语,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段话中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历代学者普遍解释为:“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杨伯峻《论语译注》),“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
-
〓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引人瞩目......
-
〓 三星堆新出青铜顶尊人像告诉我们什么?
5月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星堆全球文化推介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举行。在推介会上,一件青铜顶尊人像显露真容,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该青铜顶尊人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3号器物坑,通体高1.15米,表现的是一人跪坐,作“拱手”状,脑袋上顶着一件青铜尊,青铜尊已经残破。鉴于一些媒......
-
〓 庄子“三言”新说
寓言、重言、卮言,是《庄子》的基本言说方式。《庄子·寓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一般说来,寓言,指虚拟人、物的言语;十九,指这类文字所占比重。重言,指年长者的言语。卮言的解释较多:有司马彪的“支离”说;郭象的“宥卮”说,成玄英的“无心”说,罗勉道的“卮酒交欢”说等。在当代学者中,以李炳海先......
-
〓 对学术热点的“冷思考”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一年一度的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早已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在辞旧迎新之际,系统回顾与总结一年来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现实焦点问题、深层理论问题,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学术动态、及时追踪理论前沿、深切感受时代脉搏,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意义。历年评选出的十大学术热点,则清晰记录了中国学术成长的轨......
-
〓 用融合思维让传统节日更炫酷
如果说近几年有哪一个概念能深度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那非“融合”莫属。融合,从顶层设计来讲是一种方略,在底层逻辑则是一种思维。在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它也可以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级算法。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上网课、开视频会议、直播带货,许多工作和生意搬到云端进行,这是媒体融合带来的线上生活新常态。在线下,人心融......
-
〓 《洛阳伽蓝记》作者意图的想象
现代文论美学曾风行反意图主义思潮,这股思潮不满传统作品批评对作者意图的重视,认为愈是远离作者意图,愈可能建立客观、公共的批评。然而,即使是著名的反意图主义者威姆萨特(W.k.Wimsatt)和比尔兹利(M.C.Beardsley)也公开承认,如果不涉及作者意图,就不会有作品诠释和评价问题。由于“诗言志”“以意逆志”等观......
-
〓 寒山:触目皆在的痕迹——日本接受唐诗的一种别调
日本禅学研究大家柳田圣山说:“寒山的笑象征着禅的世界。”夏目漱石说:“有人被蜂蜇,是寒山还是拾得?”这匪夷所思的一问,却是深受日人喜爱的俳句,寒山在日本的独特地位可见一斑。事实上,近世以来的日本,寒山触目皆在,宗教、哲学、诗歌、绘画、小说、戏剧等都有其存在的痕迹。寒山实为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检视其传播......
-
〓 浙派殿军郭麐的题画词
清代乾嘉道时期词人郭麐著有《灵芬馆词》,被严迪昌先生称为“浙派殿军”。在郭麐的四百余首词中,题画词所占比例较高,颇有韵致。一 题画词是题画文学的一种有韵之文。青木正儿在《题画文学及其发展》中指出中国的题画文学主要分为画赞、题画诗、题画记、画跋四类,并将题画词归入题画诗中。从文体上讲,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题画词作为......
-
〓 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