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史的兴盛及其特征
编者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普通民众,妇女史、性别史、城市史、家庭史、儿童史等逐渐兴起。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情感成为认识和考察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视角,情感史研究于是获得迅速发展。有学者认为,对情感的研究“改变了历史书写的话语不再专注于理性角色的构造”,情感史代表了“历史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
-
〓 欧阳修、陆游的植物学专著
中国古代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发展到两宋时期,逐渐从原来的知识门类中分离形成“鸟兽草木”之学。这与知识的分化与书籍的增多有关,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以花卉谱录为代表的植物学专著大量涌现。梳理宋代的“草木”专书,至少可以得到41种这一领域的专著,并能从中发现欧阳修、陆游等士人在促进“草木”之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追求博物......
-
〓 另辟蹊径辨真伪——再谈岳飞写作《满江红》词的可能性
伴随着《满江红》电影的热映,岳飞《满江红》词真伪的问题被再度提起。迄今为止,无论是证实还是辨伪,都还没有发现岳飞写作《满江红》词的直接证据。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从各种角度进行考证。不仅是《满江红》词的作者,就连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乃至《金瓶梅》的作者,也众说纷纭,多是旁征博引,“围点打援”。这样的研究并非没有意义,也......
-
〓 口述史该怎么做?
近现代历史人物留下了大量的口述史料,为学者研究近现代历史提供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资料。但是这些口述史料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首先,是口述史料提供者的原因。有的历史人物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他们提供的回忆资料大多客观平实,虽间有与史料出入之处,但鲜有主观臆造的成分在内。如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他在接受......
-
〓 大湾观察:同气连枝 共迎新春
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传统小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是春节的前奏曲。“恭喜你,恭喜你,恭祝新年好风光……”超市开始循环播放这优美喜庆的旋律;金红耀眼,路旁的摊档挂满红彤彤、金灿灿的福字、灯笼、仿真鞭炮;幽香阵阵,花市里开始密密层层摆放水仙、年桔、桃花……这都是在欢喜地提醒人们,万众期待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
〓 南京大学召开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
以白先勇式的文艺复兴关照传统文化的青春化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于迪 记者 白雁)由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主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协办、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 “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于2021年11月20日、21日,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
-
〓 解衣般礴:庄子的写意精神
庄子曾用“解衣般礴”来描述一位画师的精神气质。一位国君召集画师们前来作画,大部分画师都神色庄重地润笔调墨,生怕怠慢了国君。唯有一位画师接到作画任务后,不慌不忙地返回住处,脱掉上衣盘腿而坐,国君要求作画的事情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国君却认为这位“解衣般礴”的才是真正的画家。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用......
-
〓 纳兰性德尊唐贬宋诗学思想及其时代意蕴
纳兰性德以翩翩公子的形象和凄清哀婉的词作,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其生平存诗三百五十余首,数量大抵与词作相埒,亦颇有可观之处。同时留有不少论诗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学宗尚。分析他的诗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立体地认识其人其诗,从而超越过去对这位满清贵胄情深不寿的刻板印象,同时亦对深入理解清初诗学发展演变轨迹有所......
-
〓 美学和文化视野中的“丑”
丑在文化中的位置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由美而来的)美感、(由悲而来的)悲感、(由丑而来的)喜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美是高......
-
〓 儒家经典的海外传播:《论语》外译简史(下)
英译简史20世纪50年代以后,《论语》英译者以西方学者和海内外华人学者为主;多角度研究和诠释《论语》,英译本呈多元化特征。其中西方学者、海外华裔学者以及中国香港刘殿爵的译本在海外影响较大。西方英译者除了汉学家身份外,同时又是其他领域的学者,如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等。他们重视翻译背后的中国文化研究,除了译文,还会提供有......
-
〓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引人瞩目......
-
〓 《了凡四训》的善书特色与时代价值
《了凡四训》文字出自明代“通儒”、王阳明再传弟子袁了凡之手,由后人辑录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与“谦德之效”四篇哲文。清代以降,该书逐渐成为与“善书三圣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并驾齐驱的一部善书经典。所谓善书,又称劝善书,是传统社会中宣扬伦理道德、劝人断恶修善的......
-
〓 青海新发现的元代金虎符及其历史意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今年在青海南部发现的元代金虎符向世人展示了历史上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区实行有效军政管理的事实,也反映了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边疆地区的历史。......
-
〓 体国经野:中国省制的由来与传承
省级政区既代表管理的行政范围,也彰显区域的发展特色,更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维系着你我的乡土认同。 《周礼》记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故行政区划属于体国经野之道。行省制度从金末滥觞、元朝正式开始推行而延续至今,塑造了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与区域发展格局,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省......
-
〓 秦文化的天下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蕴含了“天下一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等哲学思想。这一......
-
〓 激活口头文学的“产业芯”
我国拥有种类繁多、数量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包括神话、史诗、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和笑话等。这些文学资源产生于民众中,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及精神状态,靠口耳相传流传到今天。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受到重视,一部分口头文学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并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然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口头文学来说,被关注和保护的还只是不大......
-
〓 “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
传统中国画领域有句老话——“欲学作画先学做人”,这难免引起人发问,作画与做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实际上,不仅是绘画,在传统中国文艺领域,无论是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还是戏曲、曲艺、杂技等,都有“学艺先学做人”的教诲代代相传。以中国画论里“画品如人品”为例,这不仅是社会教育功能在艺术道德上的一种倡导,也是其作为美育的一......
-
〓 图式:四书学研究的“新面相”
图式诠释的理论特色 古人治学,“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为学问之必备,与“书”共同发挥应有之作用。“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用图说话可以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诠释方法和途径。历史地看,“图”的运用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形态多样,图像、图式、图表、图谱等均为其类,更宽泛去看,诸如箴铭、石刻、绘画、......
-
〓 驯化与农业起源
【光明学术笔谈】 农业产生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距今一万二千年到一万年间,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进化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的起源阶段。全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的高峰期在距今2.1万年到1.5万年期间。冰期结束以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体现在文化方面,如石器标准化、宗教仪式出现、社会网络系......
-
〓 墓道里的文学幽光
地处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因其在丝绸之路咽喉要冲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不仅保存了诸如汉晋简牍、敦煌遗书和黑水城文书等大宗中古至近古的文献资料,而且还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镇墓文、衣物疏和买地券等丧葬文书。这些中古时期的文字资料有着多方面的文献价值,近年来,学界利用它们进行宗教信仰、丧葬风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