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海钩沉:马礼逊“越洋书箱”与十九世纪英国汉学
英国汉学“先锋人物”马礼逊可谓19世纪中英文化交流的领航员。他创建对华教会学校,在华创办中英文报纸,编纂、出版首部中英双语字典,出任伦敦语言学院首位汉语教师,创下了中英关系史上的数个“第一”。1823年12月,马礼逊乘“滑铁卢号”自广州返回伦敦,随行书箱里装满了他在华16年收藏的万卷汉籍。中西交通以来,西行汉籍数量如此......
-
〓 献言新时代的古籍规划出版工作
建议建设一个国家级长远工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海量存储的云端文献资源库,集存中华五六千年历史文献,暂名“中国国家历史文献资源库”。4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将为新时代的古籍工作开拓新境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且十分重要的贡献,......
-
〓 中国画里的冰雪世界——雪景山水画的古今之变
雪景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也许正是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无论在视觉体验还是情感寄寓上,它所传达出的荒寒与玄深似乎比其他时节题材的作品更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冲击力。《绘事发微》曰:“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玄......
-
〓 新年纳余庆 嘉节启新芳——古诗词里的春节习俗
“糖瓜祭灶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嬷嬷要件新棉袄,新媳妇光看不敢要”。这是故乡微山湖边过年时的一首民谣,其中透出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浓浓气息。其实,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并非只指夏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习惯上从腊月初八开始,包括祭灶、除夕、大年初一、人日,以及元宵节的吃元宵、闹花灯等。丰富......
-
〓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按照通行编撰体例,虽然“秋水”常被列为《庄子》“外篇”中,但历代笺注大家和诸多学者并没有因其非“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 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
-
〓 也说“衡阳雁”
“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
-
〓 《隋书·经籍志》所见文献析出现象
作为文献著录和考证的一个常用术语,文献析出亦即从母文献中分析出子文献,二者单独别行并流传于世。这种文献学现象在训诂学著作中较为常见。《洪范》之于《尚书》,《中庸》之于《礼记》,都是早期文献析出继而被单独作注的典型案例。两汉以来学术弥繁,文献析出于是更多,《隋志》往往著录之,其形态不拘一格,原因亦不尽相同,姚振宗《隋书经......
-
〓 王鍾陵:庄子学派“无为”观之发展
冯友兰说:“道家所说的‘无为’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一看法,不仅极为简单化,而且还相当不准确。然而,由于《新编》一书的影响,持此种观念者甚多。《庄子》一书由于篇幅大,有关“无为”观的内容相当丰富,但论者们却所知甚少;而庄子学派“无为”观的发展过程,更是历来不为人知。缘于此,故拙文特予申论。一《逍遥......
-
〓 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今人谈论儒学,往往喜用“内圣外王”一语,认为儒学即内圣外王之学。但需要说明的是,“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本是一个道家术语,其内涵和语义主要反映的是道家思想。这样,内圣外王如何由一个道家术语转变为儒家用语? 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语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内圣......
-
〓 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
磁州窑是创烧于北宋中期的民窑体系,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可知,磁州窑得名自磁州,并以磁州为中心辐射至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福建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较为集中,形成自宋代以来庞大的磁州......
-
〓 慎终追远的当代语境与转化
曾子的名言“慎终追远”,现在可以在许多殡仪馆和墓园中看到。但随着这句名言的过度流行,它就像很多口水化的成语一样,其真实含义反而越来越遭到遮蔽。 严格说来,“慎终”和“追远”是两个概念,慎终是针对丧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追远”是针对祭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远祖的纪念与缅怀。《礼记·昏义》有言:“夫礼,......
-
〓 二十四节气,是一张能“听到”的课程表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然而,若论及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传承与转化,我以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在天地时空中重建教育时空 ......
-
〓 虎跃开新——虎画·画虎
当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浓,我们都在为辞旧岁、祈平安、迎新年忙碌时,壬寅虎年到来了。虎,在传统吉祥文化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三,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古人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虽为百兽之尊,但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化身正义的神兽,是国泰民安的保护神,是祥瑞长寿的象征。虎的形象是中国传统文......
-
〓 寒山:触目皆在的痕迹——日本接受唐诗的一种别调
日本禅学研究大家柳田圣山说:“寒山的笑象征着禅的世界。”夏目漱石说:“有人被蜂蜇,是寒山还是拾得?”这匪夷所思的一问,却是深受日人喜爱的俳句,寒山在日本的独特地位可见一斑。事实上,近世以来的日本,寒山触目皆在,宗教、哲学、诗歌、绘画、小说、戏剧等都有其存在的痕迹。寒山实为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检视其传播......
-
〓 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时代培育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树立现代家庭文明新风尚,应该充分重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传承。优良家风的突出特质 家风是一个家庭......
-
〓 中国地理与民族格局中的“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域。因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自北向南流过,形成若干南北走向的天然河谷通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频繁迁徙流动的场所,也是沟通西北与西南民族的重要通道。此外,藏彝走廊是藏缅语民族活动的主要......
-
〓 语言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正面临如何开展语言资源开发应用等后续任务,需要科学的顶层规划,并确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有以下思路:社会化社会化是语保工程的重要定位之一,这种定位有其深刻的动因。社会效益在语保工程一期初露其一举多功之实效:党和政府“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在民族地......
-
〓 生生哲学的基本框架
中国哲学,可以说是参赞化育之学。参赞化育,即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化育的终极根据是天地,是宇宙,因此参赞化育就是效法、辅助天地或宇宙来化育万物和人类。在《易传》看来,天地或宇宙的功能就是生生,人效法、辅助天地或宇宙来化育万物和人类,本质上也是生生,是使万物和人类更具生命的活力和力量,是成就万物和人类的生生。《易传》讲......
-
〓 京剧的形成与北京历史文化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而清代后期京剧的形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京剧吸收、汇聚、熔铸了众多地方戏曲乃至其他各类艺术的精华,拥有丰富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拉开了近代戏曲之序幕。以往京剧研究和戏曲史著作对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的关系挖掘得非常充分,这固然在于四大徽班进京后的影响和作......
-
〓 赵孟頫对《楚辞》的图像呈现
宋室贵胄赵孟頫“以承平王孙而婴世变,黍离之悲,有不能忘情者,故深得骚人意度”(邵亨贞《蚁术词选》),以“香草美人”之法创作诗文,吟咏情性:用“春风不披拂”“含英在中林”的“青青蕙兰花”作比,抒写“胡能见幽心”的不遇之悲;借“美人在何许,忽若阻山阿。攀条弄白日,常恐岁蹉跎”之事象,寄托“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忧生之嗟;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