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史心语:拓展大运河商业文化史研究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黄金水道,它极大带动了沿岸区域物资交流和商业流通的繁荣。与之相伴,运河税收日益增多,构成了古代王朝重要的税收来源。大运河的畅通,使沿岸区域逐渐形成了以大运河为商品流通主干线的城乡市场网络。大运河商业文化,就是经由大运河及其辐射区域内进行商业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从漕运与商业的关系入手研究大......
-
〓 陆机《文赋》之“物”的理论价值
按照机械“反映论”或“模仿说”的思路,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或模仿“现实”,此现实既可以作为具体的物象,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形态,还可以是柏拉图所谓的比表象更为真实的“理念”世界。总之,现实“物”作为被反映或被模仿的“对象”具有自在性,文学以准确反映或呈现其面貌、让物是其所是为旨归,从此意义上讲,“物”即“所指”本......
-
〓 作为“经”的《诗经》——从《毛诗传笺》谈汉代《诗经》诠释
学生常问:儒家何以兴盛?我回答:“有经学教材,是儒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经学,即儒家学派在经典的诠释中,注入了自己的学说、思想,为己所用的学问。 我以《毛诗传笺》中的《郑风·风雨》为例来说明之:“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
-
〓 中华文化的哲学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
-
〓 严谨、明晰、可读——专业化与大众化统一的法律语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而且潜藏着法治思维。可以说,法律语言建构了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方式,构筑了法治中国的底部基础。 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我们只能在语言中进行思维,我们的思......
-
〓 孔子诗学世界的中国智慧
“诗”作为经典文献,春秋晚期以“《诗》三百”的形态进入了孔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的思想视野。除孔子儒学之外,《墨子·公孟》亦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但墨子仅仅是引诗10余条,而孔子不仅引诗,而且与弟子教(学)诗、用诗、论诗,这些构成了孔子诗学世界的方方面面。孔子的诗学世界包含着“......
-
〓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
说起人本主义,学者们往往以西方来立论。他们从古希腊哲学谈起,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联,重点阐释自启蒙运动以来如卢梭、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等学者的人本主义观点,仿佛人本主义是西方学人、西方文化的专属品。人本主义是西方哲学、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吗?在笔者看来,人本主义并非是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而恰恰......
-
〓 西南茶马古道: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西南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通道,一千多年来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中外交通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国内部分通过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干线及众多分支将西藏与其他广大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汉藏民族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其国际部分则从西藏腹地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通往尼......
-
〓 诗酒风流的美学范式及其早期渊薮
何谓“诗酒风流”? 或曰:酒是诗媒,诗为酒华,故而生之。就二者的具象联系而言,此说不为无见。如若基于主体进行历史性理解,诗酒风流则是指藉由诗与酒的自然交融而呈现出的一种本体性超越境界,是人的一种审美化生存状态,是中国式浪漫主义的一种写照;它发端于《诗经》时代,成型于汉末魏晋,而光大于隋唐;从传世文献和典型人物看,《诗经......
-
〓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之际的冷思考
2021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自20世纪初,梁启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以来,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已是学界的主流意见,尽管还有不同的反对意见甚或是比较激烈的反对声音。然而不论肯定者还是否定者,大都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而且讨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直是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中的热......
-
〓 经师、人师: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又字石户,度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批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从祀文庙,从此,他们被举世公认为清初“三大儒”。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一顾炎武出身名门望族,高祖......
-
〓 研究心得:综合研究是先秦诸子研究创新之路
若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撰《别录》《七略》为起点,我国先秦诸子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此后的学者若在先秦诸子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取得突破,必须首先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进行创新。近代西学东渐以来,西方分科治学的方法传入我国,先秦诸子主要被划入哲学学科,开始了文史哲分科而治的格局。近二三十年间,学者重新注意到先秦诸子时代本......
-
〓 南北文化融合与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但以其凄婉的词风和真挚的情感在一般读者层面更受关注。王国维《人间词话》对纳兰性德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评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考虑到纳兰性德的家庭、所受教育、平时交游以及生平履历,王国维的话在微观上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但从宏......
-
〓 人工智能为“一带一路”搭建语言服务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语言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共建的关键,其中,语言智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广阔发展空间。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是加强语言沟通交流、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保障。据统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使用的民族语言有2400多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三分之一......
-
〓 “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如何认识和把握墨家哲学的精义与根本?这是推进墨学当代转化与创新发展所不得不要去厘清的基础问题。近代以来的治墨学者,在实现墨学研究由“绝”转“显”、由“衰”转“兴”的同时,对墨学基本精神究竟为何,形成了一些或褒或贬的体认和见解。一般地说,学者多以“兼爱”作为墨家思想的旗帜与纲领,将“非攻”“天志”等其余诸论视作“兼爱......
-
〓 以为民极:中华经学的责任担当
《周礼》本名《周官》,原有六篇,西汉武帝时期由河间献王从民间征得。这个民间本抄写于秦统一文字之前,与当时通行的“今文”有别,《周礼》因此被视为“古文”。《周礼》现存前五官都有一段序言性质的文字:“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段文字被宋儒称为《周礼》“二十字总纲”。在这二十字中,“以为民极”......
-
〓 十年考古 成就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后发展最快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考古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作了上百次批示。各级政府部门对考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媒体对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民众对考古的关注和热情也日益高涨。十年来,中国考古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古发掘......
-
〓 儒家经典的海外传播:《论语》外译简史(上)
《论语》是中国儒学的代表性著作,其在海外的译介沿着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展开。中国主动外译《论语》始于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于1898年翻译完成的《论语》英译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论语》已被翻译成30多种外国语言文字。《论语》的东方传播在东方,《论语》先后传入越南、古代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论......
-
〓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
商鞅“变法之令”奠定秦汉国家律令体系的基础,也使得法家学说从此在战国至秦代的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律是秦汉时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令与律并行,《史记·酷吏列传》记述杜周说:“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即言前帝王确定的著录成“律”,今帝王确定的条记称“令”。秦汉律令体例规范,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家......
-
〓 抗日战争中的少数民族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一起生息繁衍,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