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画外之象”与“味外之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通过水与墨的完美融合,根据不同比例的调配,呈现出浓、淡、干、湿、焦的氤氲效果。水墨之浓淡决定了画面的层次,虽无多种颜色,亦呈现出多样的色阶变化。浓墨使山体浑厚苍劲,淡墨令水面澄澈透明,艺通大道,变化万千。水墨画通过化繁为简,以有限的笔墨,阐释出中国美学无穷的意境空间。 ......
-
〓 国潮:雅韵美学的青春气息
时光荏苒,春光明媚。中华大地正悄然兴起一股国潮。 飘逸娴雅的汉服,衣袂曼舞于都市街头和小城古镇;韵致婉约的古风歌曲,飘荡于繁华街市与清雅茶屋;古雅时尚兼具的虚拟偶像洛天依,翩然现身央视晚会;尘封已久的文物摇身一变,成为盲盒潮玩;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更是把中华文化与神州美景演绎成绚丽多姿的影像,让全世界为之惊艳。 ......
-
〓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阐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也体现了其文章审美的观念。 所谓总集,是相对于别集而言的。从曹魏、西晋时起,图书分类法由七分法逐渐演变为四分法,即分为经、子、史、集四大类。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收录史书;子部书比较驳杂,以阐发思想见......
-
〓 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
几千年前,中华大地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众多的文明雏形,考古学家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满天星斗。其中,能延续并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主体的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绝不是偶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中下游地区绝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疏......
-
〓 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孔子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记载反映其思想成果和人生风仪的《论语》,不过是他和弟子日常言行的对话记录。这部对中华文化浩瀚长河起到挖掘河床、疏浚河道作用的早期元典,虽然并非文学类著述,但它于不经意间谈“诗”说“文”的布局落子,却如经天日月,不仅强光聚焦文学源头《诗经》,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学开场大戏的精妙绝伦,而且......
-
〓 大数据里的唐宋诗词世界
人们习惯用史料来描述文学史的高峰状态,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或可尝试用大数据来显示和验证,并透视数据背后的文学史意义,进而反思数据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唐宋诗词世界华茂繁荣,大数据可带我们领略其中新的风采。唐宋诗词的多个“第一”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座高峰。据统计,东汉到隋末近六百年,诗歌总共才五千......
-
〓 方法·视域·材料:历史比较法与百年方音演变研究
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和方言历史演变的重要方法。如果从18世纪下半叶算起,历史比较法在语言学上的应用已有200多年。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引入此法,使其在汉语通语和方言历史研究方面发挥作用。从研究视域来看,该方法既可运用于宏观尺度的上古汉语构拟,又可运用于中观尺度的中古《切韵》《广韵》音系的探讨,还可运用于微观尺度的近现代......
-
〓 国家认同:历史教育的基本诉求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的国家的心灵性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家认同不仅未遭削弱,反而日显重要,因为国家仍是国际生活的基本单元,人们仍惯于用民族国家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认同尤显重要,对于我国统一安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
-
〓 中国古代冰雪活动漫谈:“骑木而行”的中国古代雪上运动
滑雪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滑雪器具不断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动不再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与赛场成为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码。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东北约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东侧的1号岩棚内,发现了早期人类的滑雪岩......
-
〓 语言论坛:走出两个误区,讲好汉字故事
在文字类型学上,汉字迥异于在世界上占据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过汉字关”的问题,汉字也被认为是汉语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其中最具影响的两个论点分别是“汉字繁难论”和“汉字落后论”。这两个说法不仅在国外汉语学习者中流播甚广,甚至也得到一些国内学者和教师的附和。因此,有必要从......
-
〓 语言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要素
好奇心之于创新、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本能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好奇心包括知觉性好奇心和认知性好奇心。知觉性好奇心是一种促使个体通过感官刺激寻找新异信息的驱动力,认知性好奇心是一种......
-
〓 多媒体阅读的“喜”与“忧”,和融合出版的“锚点论”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手段如何变化,出版行业始终是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因此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这一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而出版的终端消费者——读者,也正是以对内容的选择、吸收、消化为目的,内容既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是阅读者所期待、追求的目标。■全媒体时代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
-
〓 “著于竹帛”:书写与汉字形体的嬗变
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但是,语言以声音为媒介,通过口耳相传,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文字通过对语言的记录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从而为人类的文明承传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化解了各个地区的方言分歧,长期负担着......
-
〓 日本汉诗:夏目漱石和良宽
日本汉诗是指日本人根据汉语诗歌的规则而创作的诗的总称。在明治之前,日本文学是用双语(日语和汉语)写作的,日语中的“诗歌”一词,即指汉诗与和歌。因此,汉诗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松浦友久、石川忠久等汉学家看来,所谓汉诗,应以历史和跨文化的眼光观之,这样才能领会汉诗所具有的持久不衰的生命力,才能理解东亚诸国从“......
-
〓 “诗书画印”融入冰雪天地——冬奥设计里的中国故事
萨马兰奇曾说过:“一所花费几千万元盖起来的体育馆如果没有奥运景观,那它就不是奥运场馆。”历届奥运会的形象景观视觉呈现,都是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景观为基础,传递举办国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具有高度的识别性,不仅能充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起到激励运动员和增加赛时气氛的效果,更要完美展现举办国和举办地的国家形象与精神内涵。 ......
-
〓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近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召开专家论证会,确认了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的江村大墓及其陵园就是汉文帝霸陵。同时,也纠正了以往把白鹿原凤凰嘴一带当成霸陵所在地的“传统”说法。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陕西江村大墓重要考古成果。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和最近十......
-
〓 《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编者按 围绕《红楼梦》研究而崛起的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也正是在学术范式转换、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艺思想碰撞的年代里,红学取得了蓬勃发展。“说不尽的红楼梦”滋养了一代代研究者,也催生了丰富的研究路径。本期我们以三篇文章向读者展示红楼研究路径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Mimesi......
-
〓 “文人论兵”与宋代兵学新气象
作为封建社会中期的重要学术形态,宋代兵学既是一个高峰,也是一个转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是中国传统兵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兵学高潮。“右文政治”,与辽、夏、金、元等紧张对峙的军事形势,理学的兴起,等等,都与宋代兵学发展密切相关。在诸多影响因素之中,最具根本性的是“右文政治”。 宋代立国......
-
〓 全球史视野下中俄茶叶之路的变迁
17至20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联通欧亚大陆的又一贸易通道,但以往讨论多限于对中俄茶叶贸易和路线的线性描述,而忽视了它们发生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空范围内,即全球史的时空范围:东西方在此相遇、碰撞、融合,茶叶的流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具体结果便体现为茶路的变迁。笔者尝试将中俄茶叶之路......
-
〓 李攀龙“胡宽营新丰”式的拟古乐府
后七子李攀龙论诗专主模拟,其《沧溟先生集》收录“古乐府”两卷,绝大部分是拟古题之作。中国现当代几部文学史对其“胡宽营新丰”式的模拟之作评价不高。事实上,“胡宽营新丰”只是模拟方法,既求形似,更求神似。 其《拟古乐府序》:“胡宽营新丰,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鹜于通途,亦兢识其家。此善用其拟者也。至伯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