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社会生活
【学术笔谈】 占卜是在某些思想(中国古代诸如天命、阴阳、五行等)影响下用种种方法预测未知事物的预测术。印刷术流行之前,能传下来的占卜书籍非常稀少,因此敦煌占卜文书就成为了解唐五代占卜书籍,以及时人在社会生活中使用占卜术以预测吉凶情况的重要资料。 敦煌占卜文书数量很多,按号计算有300余件,超过了儒家经典,可......
-
〓 陶渊明的幽默
陶渊明代表了魏晋风度最后的遗响,他的谈谐和清谈相关,他的种种逸闻趣事和魏晋名士任诞、戏谑的人生态度异曲同工,他的诗歌中有谐趣之诗,陶渊明的这些幽默风趣,悄悄隐藏在他自然、隐逸的标签下,不经意间被我们所发现。这是一个更加生活化的诗人、充满温情的父亲,也是一个喜欢谈谐的朋友,是一个可以亲近的多面的陶渊明。此点值得我们深入探......
-
〓 《史记》古写本学术价值谫说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考察先秦秦汉历史的重要依据。从传本面貌看,现存的《史记》主要以刻本为主,北宋以前的古写本存世有限,目前调查所知大概有二十多件,其中汉简写本一件、敦煌写本五件、日本古写本十余件,另有古代日本学者注解《史记》的传抄本数件。此外,......
-
〓 尽美矣,又尽善也——颜真卿书法艺术与汉字规范的璧合
汉字是中国原创文化的典型代表,但中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却相对起步较晚,目前刚有一些起色,又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在字体美观与字形规范方面都需要经历一次由乱而治的整顿,以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 汉字的形体美化与字形规范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二者的和谐统一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颜真卿的实践与贡献。颜真卿开创颜体......
-
〓 热点观察:“丑书”作怪缘于对中国书法经典的漠视
创新不等于恶搞 突围不等于割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时代审美的承续标记,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活方式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显现。植根传统承续文脉,以文化人近年来,书法的发展和普及效果显而易见。......
-
〓 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数字时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文明正经历着空前的历史巨变。众所周知,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导致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
-
〓 朱熹评价屈原的三个维度
在楚辞学史上,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且引发了无数争议。朱熹对屈原的评价看似“矛盾”,但这些“矛盾”是朱熹从三个不同维度对屈原的不同评价叠加到一起后造成的误解。拆开来看,三个维度三层评价,逻辑清晰,辩证全面。朱熹的批评者因为不理解朱熹评屈的多维标准及其内在逻辑,未能认识到朱熹评屈的真正内涵与价值。 朱熹对屈......
-
〓 战国天道观的再认识
殷人宗天,举凡战争、收成、疾病等,事无巨细,都要卜问和祈求天上的帝。在殷人的心目中,上帝以自身的意志,主宰着自然界的风雨以及人世间的一切祸福吉凶。殷鉴之下,以小邦胜大邑成为天下共主的西周王朝“以德配天”,将“敬德”的人事努力,作为对殷商天道观的补充和修正。春秋时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巨大的政治动荡引发了思......
-
〓 在《诗》中发现诗:清代解《诗》学对古典诗学体系的拓展
《诗经》这部先秦典籍,古人既视之为“经”,又视之为“诗”,其在社会政治领域的文德教化和文化学术领域的诗学构建两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环绕在它头顶的“经”的光环过于耀眼,致使其“诗”的身份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闻一多《匡斋尺牍》中曾对此表达不满:“明明一部歌谣集,为什么没人认真的把它当文艺看呢!”经过漫长的......
-
〓 从老子走向黄老道家——文子思想简议
涡淮流域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老子身后,率先将老子思想发扬光大的是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文子。据传他姓辛,号计然,生卒年不详。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并说文子是“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关于文子的生平事迹,史籍所载甚略。至于文子是何地人,史籍亦无明确记载。据学者考证,文子当为陈蔡一带人,也即城......
-
〓 中国古代冰雪活动漫谈:“骑木而行”的中国古代雪上运动
滑雪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滑雪器具不断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动不再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与赛场成为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码。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东北约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东侧的1号岩棚内,发现了早期人类的滑雪岩......
-
〓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现象
古今字。清代学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着谓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结构上都有造字的相承关系。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用古字现象,已成为时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则风马牛不相及了。古今字从形体结......
-
〓 发掘语言宝藏的价值——我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意义
编者按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信息沟通的钥匙,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五大语系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以及难以计数的方言土语。然而与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很多语言和方言正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日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二期建设,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科学保护......
-
〓 徐志啸:中国文学史的百年爬梳
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还没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学史的专门著作,但已有了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学史的意识和概念,有了可称为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萌芽读本——或谓“中国文学史之纲”。这话怎讲?港台学者黄维梁在他的论文中理直气壮地提出,六朝时的刘勰,在其宏著《文心雕龙》的《时序》篇中,大胆涉及了文学史的早期意识,这篇《时序》,堪称为最......
-
〓 言不凿空 义无玄理——略说《仪礼》郑注
礼典的践行与演习,都远远早于礼书的撰作,甲骨金文的记载可以为证。礼崩乐坏之际,僭上已成风尚,守礼无所依凭。鲁哀公便借恤由之死,令孺悲向孔子学习士丧礼,于是士丧礼才被写成书本。自此之后,好古怀旧而又识礼的君子陆续将列士至于王朝的各种礼典书写下来,以为行礼、习礼的根据,因而在七十子后学之间传抄研习(沈文倬《略论礼典的实......
-
〓 嵌地名成语:地名文化的活化石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地名是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当地名嵌入成语内部,二者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解和研究地名文化的独特视角。地名和成语的融合 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街路巷名称、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地理实体名称等。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成语中,就包含了上述各类地名,江......
-
〓 孟浩然代表作里的“张丞相”到底是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689-740)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残卷)截取其前四句,题“洞庭湖作”,不署作者。宋蜀本《孟浩然集》题“临洞庭”。《文苑英华》卷二五○、卷三二○孟浩然名下并见收录,题“望洞庭湖上......
-
〓 诗学与心学的交会——论明代阳明学人的诗风
作为明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群体,阳明学人在诗学领域亦有成就。尤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阳明学人而言,诗学与心学之交会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也深刻地影响到他们的诗歌创作,并以不同的风格面相显现出来。性灵持守与旷达之度王阳明以“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为论学宗旨,强调“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传习录》下),这确实在一......
-
〓 儒家“创生”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创生”就是创造生命,是儒家生生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对儒家而言,创生不仅是自然权利,也是神圣责任,更是至上美德,展示了儒家创生理念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创生”是一种自然权利 创生作为一种自然权利,意味着生命物天生具有创生行为的自由。那么,创生何以成为一种自然权利?在儒家看来,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在于内......
-
〓 出土文献与《诗经》早期书写
随着出土材料的增多,早期中国经典书写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诗经》尤为学者所关注,其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出土《诗经》材料多;二是出土《诗经》显示出文本形态的多样性,尤其是异文丰富;三是《诗》基于讽诵所呈现出的文体特征。缘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文本缺乏稳定性。他们认为,单个诗歌文本是理念和表达之“共享整体”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