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词本求忘机余事自高妙——苏轼“诗之余”词学观念及其词学史意义
词本隋唐宫廷娱乐之歌曲,至宋初仍然沿袭绮艳柔靡体格,以为宴赏游乐之具,而士人创作亦不免此风。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文化风气一变,文人士大夫以独立人格担荷斯文,其于诗文艺术的观念也发生重大变革,具体表现就是道艺分途。“道”成为士人主体精神的内在追求,而诗文艺术则成为其游心其间的悟道之梯。这一思潮对词的影响,就是“......
-
〓 肆行无碍凭来去——试论富贵闲人贾宝玉
一1贾宝玉以其深厚而丰富的人性美,成就了古今中外小说人物中绝对的唯一。他站在茫茫的宇宙间成为人类生命探索的一座不朽丰碑!这座丰碑从生活的真实与平凡里筑起,这丰碑里没有霸权与功业,没有伟人们的强悍与霸道,这丰碑里有的只是谦卑而开放的胸怀,一颗能与宇宙万物同呼吸的魂魄!有限的生命在真实与谦卑里得到了无限的扩展,生命的韵律将......
-
〓 庄子“心斋”“坐忘”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础领域,其修养过程是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内省过程,重要内涵是虚静空明,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以虚静空明的心情观照山川万物,方能感悟山川万物之性灵。摒除杂念、排除干扰、凝神静虑,进入虚静空明的状态,方能与山水之道相融通,达到创作的最佳境界。庄子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思想,对中国......
-
〓 国学漫谈:家和与人的成长
家庭是每个中国人的舞台,中国人对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期望从中获得人生的幸福。但是,无数的悲剧,其实也在家庭中发生。家和万事兴,只是齐家又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家和的过程,也是人的培养与成长的过程。 《左传》里讲述了一个著名的故事:郑伯的母亲生了他与弟弟共叔段,但生他时难产受惊吓,从此很讨厌这个长子,偏爱共......
-
〓 北宋两刘牧再考
内容提要: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
-
〓 禅艺合流与石涛画论的禅美学
导 论禅在中国流布的过程当中,与中国的人文传统逐渐融合,在艺术上,产生了“禅艺合流”的现象,绽放了文化史与宗教史的奇葩。尤其是禅的意境对于文人画、诗词、林园、音乐、茶道都曾产生本质底影响,本文特别就禅艺合流中的禅画与禅的意境美学的关系,予以阐述。本文的独特论点在于以禅艺合流的观点讨论了禅画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提出禅的符......
-
〓 面对权力、金钱、学术“通吃现象”如何重建高校科研学术秩序
CFP编者按 当几个大牌教授的科研经费腐败问题被披露之后,科研经费使用及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就被端到了公众的面前。其实,科研体制改革早已开始酝酿,一些重大科研计划正在开始调整实施管理方式,科技部已明确其司局不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和实施过程的具体管理工作,教育部开展了对75所直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工......
-
〓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元代地名误例”条的分析
一、元代基本行政区划与《元典章》蒙古至元八年(1271年),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朝之始。至元十三年灭南宋,三年后奄有全宋之地,完成了旷古未有的大一统。在同一过程中,因军事政治行动的需要,而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并渐渐变为相对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表明地方性的加强。元代中期,渐渐将地方一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一中书省和十行......
-
〓 生生之谓易:《周易》的三重奥义
《周易》内文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 黑格尔曾经说过:“《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作为形成于三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卜筮之书,“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的殿堂”,《周易》留给后世人诸多疑问,那么,在其中究竟隐藏着哪些奥义?生命之学 “生生......
-
〓 悲士不遇:黄仲则词中的“笑”与“狂”
【内容摘要】清朝乾隆年间四海升平的大环境里,在黄仲则词中却出现了少有的不和谐音符。黄词中多次出现“笑”与“狂”,怀才不遇,叹穷嗟困成了该时期黄词的主题。考察黄仲则的感情经历,凄苦异常,但清词丽句中同样有“笑”的出现。透过这些“笑”与“狂”,也让我们真切地走入到词人的真实情感世界中去,从而以另一种角度,在全面的视野下考察......
-
〓 新加坡的早期汉文化(上)
自明末清初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内的原因和东南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要,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持续向东南亚国家移民的浪潮。从1801年到1900年的一百年间,移居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华人将近200万人。大批中国居民移居东南亚,不仅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且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东南亚的......
-
〓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云:“方立(按:当为宋葛立方)有《归愚集》,已著录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惟晏殊晏几道。”可见,晏氏父子之词在宋时已经大有名气。而世人对二晏词的研究,也是精彩纷呈。对于晏几道对晏殊词的因革问题,前贤已有相当精辟之论,如叶嘉莹先生《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的地位》(收入《灵谿词说》)、《大晏词的......
-
〓 深切怀念周叔迦先生
周叔迦先生是现代中国著名的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教文化学家。先生原于同济大学学工科,后潜心佛乘,深入教海,学识淹博,著作宏富,既学贯古今,更会通华梵,对中国佛学研究、佛教教育,以及佛教文化的积累、整理和建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此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之际,缅怀先生的风范,总结先生的业绩,弘扬先生的精神,对推进佛教文化和精......
-
〓 iPad时代的少儿阅读:淡化“经典”放任自流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iPad应用越来越顺手,kindle使用更加规范,年轻父母们的内心却愈加纠结。电子书时代已经不请自来,如何引导家中小儿女的阅读行为,这是个让人困惑的问题。 “经典”依赖症——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首先纠结的是如何言传身教。一方面,年轻爸妈们已经习惯于在各种移动终端上猛发微信狂刷微博,偶尔......
-
〓 荀子与法家传统兼谈秦国的统治思想
自古研究荀子之思想者,多走两条路:一,把荀子放入儒家的各学派中纵向的对比;二,把荀子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与其他各派加以横向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荀子思想各个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借鉴这两条路数,但力图把荀子放入先秦法家的序列中,从这一角度探求其与法家的关系及其对秦帝国统治思想的影响,进而突出荀子在先秦思想史......
-
〓 杜甫与李贺的“咏马诗”比较
内容摘要:和唐人诗文中频繁出现马意象一样,杜甫和李贺的咏物诗中也经常腾跃马的姿影,但由于两人的生活阅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马意象的寓意也多有不同。诗人的美学取向受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二人处在盛唐和中唐两个不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美学取向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二人都有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的仕途,因......
-
〓 意大利汉学的演进历程及典型特征——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要例举
意大利的汉学研究,按威尼斯大学汉学家兰侨蒂(Lionello Lanciotti)的话来说,“它在欧洲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之所以说是最古老的,因为它在西方起步最早,可以推溯到明末清初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和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
-
〓 清代台湾的民间械斗与官方治理探究
【内容摘要】在清代台湾民间械斗中,分类械斗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是台湾移民化社会进程中相应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历史根源性应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主要出发点来考虑。械斗给台湾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械斗频繁发生的地区,民众起义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基于台湾移民社会的特殊性,清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多次进行镇压。清......
-
〓 尘封的珍贵遗产——略谈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别集的整理研究及其价值意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存在的确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始终是充满活力的中华多民族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清一代二百六十余年,是中国古代民族迁化演生、分布情势的定型期,是各民族文化在广域间深度交流互动的新的高峰期,促动着中华文明的成熟。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蓬勃遽兴,超越前代,其文学创作对清代文学的繁......
-
〓 “东西”词源的一个可能
摘要:物称“东西”,由来已久,其词源亦已有10数种说法。然而各说法均无坚实文献证据。本文指出:常见于五代两宋的“动使”一词与“东西”词义相近,读音相仿,兴替时间相接,很可能是“东西”的一词的先源。一、“东西”词源诸说缺乏坚实证据把“物”称作“东西”,历史可以说非常久远。关于这个意义的“东西”一词的词源问题,近十几年来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