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高校汉学教学情况简介
一、开设中国文史哲及汉语课程的日本国立、公立大学1、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三大汉学研究重镇之一(另外两个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民间团体东洋文库),1941年11月根据天皇的命令成立,专门研究中国重要的地志、社会民俗等。1948年4月,原外务省东方文化学院并入其中,建立了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等分学科研究部。......
-
〓 简述20世纪的“重写中国历史”——关于“重写历史”话题的随笔
在目前看来,20世纪的中国史学是值得不断关注的一个重大话题。因为此阶段的无论历史本身还是历史研究的剧变都持续了整整一百年。而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是历史学界内还是界外,“重写中国历史”成了一种强势的呼声。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重写中国历史”话题的简单梳理,认识历史研究中不断之变迁,更重要的是使“重写历史”成为大家反思的......
-
〓 面对权力、金钱、学术“通吃现象”如何重建高校科研学术秩序
CFP编者按 当几个大牌教授的科研经费腐败问题被披露之后,科研经费使用及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就被端到了公众的面前。其实,科研体制改革早已开始酝酿,一些重大科研计划正在开始调整实施管理方式,科技部已明确其司局不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和实施过程的具体管理工作,教育部开展了对75所直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工......
-
〓 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作者与流传之探索
摘要:对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的作者等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书目著录的分析、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著录内容的比较,可知十二卷本的作者当为吕本中,而三十卷本是在十二卷本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十二卷本可能亡于宋元之际。对《春秋集解》作者问题的考辨,实可上溯到朱彝尊对其作者的质疑。关键词:《春秋集解》;吕本中;......
-
〓 尘封的珍贵遗产——略谈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别集的整理研究及其价值意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存在的确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始终是充满活力的中华多民族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清一代二百六十余年,是中国古代民族迁化演生、分布情势的定型期,是各民族文化在广域间深度交流互动的新的高峰期,促动着中华文明的成熟。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蓬勃遽兴,超越前代,其文学创作对清代文学的繁......
-
〓 沈佺期狱中诗论析
内容提要:沈佺期的七首狱中诗作于武周长安四年(704年)被诬下狱时,因为有深切、痛苦的生命体验,所以比起他的那些形式绮靡华艳、内容空洞无物的应制诗来,感情较为真挚充沛,语言也平易自然。关键词:沈佺期;狱中诗;内容;艺术特色作者简介:李亚琦,安徽大学中文系2004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沈佺期(约656-......
-
〓 论高拱的地位
关于明代嘉、隆、万时期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的地位问题,史学界有着截然相反的判定:有学者认为“徐阶起草遗诏,高拱全盘否定,这就势必毁掉以平反冤狱为前导的改革。高拱把兴利除弊的正确政策,说成是为先帝抹黑,以此迫使徐阶罢相。在嘉靖秽政之后要更化改制,必须力纠前朝弊政,这是革新的起点,但高拱没......
-
〓 王阳明思想新论
《王阳明先生真像》 资料图片一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对于人生论极具启发意义,他把人视为一个向未来敞开、不断超越自己的存在。人存在的意义价值是在和他面对的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人和世界不只是知识的共同体,更是意义和价值的共同体。人是世界和人自己的诠释者、证明者,人是诠释性存在,人在世界中展开自己、同时展开世界,世界不是待理性......
-
〓 中国诗歌中的“鸡鸣”情结
中国诗歌是一套由众多意象组接而成的复系统。由于文化、文学等因素的积淀,每一个意象都具有其特定的意指。中国诗歌又是以抒情为主, 所以意象的运用也便表达出一定的情感。“ 鸡鸣” 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以声传情的意象。雄鸡为司晨之禽, 其鸣能够报晓。在“欢娱嫌夜短” 的欢爱男女的眼中, 报晓之鸡便成了可憎之物。南朝乐府《读曲歌》......
-
〓 徐梓: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CFP9岁女童在北京农村学国学遭老师虐打施刑,此事日前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国学班乱象的冰山一角。“黑私塾”缺乏教育资质,国学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孩子兴趣遭忽视全然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打着国学的幌子拼命敛财……几多乱象,几多担忧。如何监管治理这些“变味”的国学?规范办学之路在何方?国学“热”中亟......
-
〓 北宋两刘牧再考
内容提要: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
-
〓 学侣与政敌——嵇文甫先生论张居正与高拱之关系
内容提要:著名史学家嵇文甫先生提出明嘉、隆、万时期重臣高拱与张居正既是学侣又是政敌的论断。一方面高、张有其相似相同的从政经历、改革志向和学术思想,先后主持和领导了“隆(庆)万(历)大改革”运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激烈的权力之争,由于高的性格缺弱和张的性格优长,最终导致张胜高败的结局。尽管如此,学术上张居正渊源于高拱,政治......
-
〓 特别关注:从《抗倭英雄戚继光》说到历史上的戚继光
鸳鸯阵示意图 资料图片 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正在央视热播,引起人们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关注。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从少年时代便立下了报效国家的理想,并且一生追求自己的梦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动画版戚继光播映后,曾在青少年及广大观众中引起极大反响,这次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更引起广泛关......
-
〓 金代的立法活动与民族融合趋势
金章宗崇尚汉文化,书法作品深受宗徽宗瘦金体影响金代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几个高峰之一,其中金朝在继承和发展华夏文化上的成就要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清代史家赵翼称:“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金代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与其迅速而深入的民族融合有重要的关系。民族......
-
〓 黄庭坚祖籍在浙江浦江
北宋黄庭坚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名人,其诗书文词,俱臻绝妙。黄庭坚籍贯在江西分宁(今修水),此地宋代以来,人才辈出,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赞叹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然而据黄庭坚在《叔父和叔墓碣》《故给事中黄公行状》两篇文章中说,其六世祖黄赡系自浙江金华迁至分宁双井,在1988年修水出土的《宋故徐纯中墓志铭》中,黄庭坚甚......
-
〓 移风易俗:汉代乐府的文化建构
汉代乐府是汉代的国家机构,承担着国家文化建设的任务。汉代乐府学是适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文化建设,在汉代礼乐文化建构中逐渐发生的。故它在乐府的“诗”“乐”关系这一基本理论范畴方面,继承先秦儒家乐学“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礼记·乐记》)的政治价值取向,鲜明地强调移风易俗的社会功用。第一,汉武帝......
-
〓 现代性的发育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同盟会会员合影 论及辛亥革命,人们对它发生的背景、经过和伟大意义等津津乐道,而对于革命本身蕴含的现代性及其发育过程则鲜有探究。酝酿和发生辛亥革命的20世纪初期,是中国处于内外危机深重,国人强烈追求救亡和变革的时代;也是积数十年西风美雨冲刷洗礼,社会开始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刻。这一切使得这场革命中传统和现代性......
-
〓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无数道德榜样和典范事例,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大学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
-
〓 走向象征化的皇权
二十余年前,我先后发表了《论宋代相权》[1]和《论宋代皇权》[2]两篇文章, 在质疑通说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的新皇权论。二十年来,对于皇权和相权的问题,间见论述。其中也包括对我的观点的质疑与批评。对此,不断有朋友希望我对这些批评做一些回应,可是我一直没有在国内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比较全面的意见。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被......
-
〓 马执斌:秦朝速亡的教训
两千多年前,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呑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盘算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传至二世,便被风起云涌的农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