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仁”思想的政治含义初探
内容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我国古代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仁”,认为“仁”者的本质是爱人,特别是宋明儒学强化了这种观点。不过,笔者认为,除了伦理含义外,“仁”还具有更深层的政治含义。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便是出于这种诉求提......
-
〓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这种认识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或文明属性的误判,影响了对中国美学和艺术多元性、丰富性的认知。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不仅是国......
-
〓 曹操东临“碣石”到底在哪?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东临碣石有遗篇”,提到了曹操登碣石所作《观沧海》。关于曹操《观沧海》中所说“东临碣石”之“碣石”的地点,有诸多说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注:“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北戴河以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词集》改注为:“据近年来考证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
-
〓 张庆松:先后之间看智慧
“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这是《管子·霸言》中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先与后,这对词语语义相反,大部分情况下代表着对行动时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而能否妥善处理先后问题,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行为者的成败命运。 尽管在汉语中“先”往往代表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先进”“先行者”“先见之明”等等,但具体到时机选择上,却......
-
〓 《周易》阴阳论的层级结构性质
内容提要:传统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论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对于该体系所具备确切内涵的各方面、以及由其所结成的整个架构的整体理论性质,却很少有人能深入体察。本文通过对《周易》阴阳论的细致分析,提出该理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宇宙论,实则是一个内在含括生命论、差异论与秩序论等三个主要方面,并以其中生命论为根基也是最终目的的层......
-
〓 任国征:民国小学春游作文的启示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游文章在我国具有悠长的历史,我国很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关于春游的壮丽华章。但阅读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一些春游的文言作文时,笔者深受震撼,也很受教育和启迪。 这四篇春游文章均出自当时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和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的小学生之手。分别是:1、《春郊游记》(卢焯坡,136字);2、《......
-
〓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
内容提要:《玉台新咏》是六朝时传下来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诗歌选集。至迟于宋代已有人说此书为徐陵所编,元明以来,此说遂被人们所公认。本文通过对徐陵《玉台新咏序》的细致解读,认为徐陵在《序》中实已指出此书是一个很受皇帝宠爱和很有才气的美丽妃子所编,并论证了徐陵此说不可能出于假托;再根据梁、陈二代的后妃情况,考证此书为陈后主妃子......
-
〓 贯通考察清代法律史刍议
法律制度史研究是历史研究中的基础。古人非常注重对于典章制度的研究,无论训诂还是治史、治事,胥以此为提纲挈领的工具。但是,制度史研究之难有两端:一是过去制度史多依官书政典等敷陈而来,往往流于对典章制度的简单叙述,深入制度内部的肌里与精髓的难度极大,故将制度的外在样式与内在特质结合起来臻于传统史学所谓“圆神方智”的......
-
〓 又见幽州台
编者按 清理古代文学遗产有两个取向:一是回到过去,还原文学活动实际;一是指向未来,阐发文学活动意义。温故知新,弄清古代作家生平行止、文献留存情况,有利于理解作品本意,有利于准确阐发作品现代价值。本期所刊就是两篇清理名作文献问题的文章。彭庆生先生就陈子昂名篇《登幽州台歌》几个问题展开辨析。盛唐之音第一项内涵......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三)
2015·4——2015·61、中国语文学第68辑时间:2015年4月出版单位:庆山:岭南中国语文学会内容简介:A Study on the poetics of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LEE, Chi-soo)A comparison of crea......
-
〓 清准贸易对清朝统一西北的历史作用述评
摘要:要实现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与分离部分之间的经济联系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贸易则是恢复经济联系的最基本纽带。清准贸易的建立和发展加强了准噶尔同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贸易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准噶尔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为清朝统一西北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清朝统一准噶尔绝不是单纯的政治......
-
〓 特别关注:《颜氏家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陶母退鱼《颜氏家训》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训历史悠久,《尚书·无逸》是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对他所进行的告诫,已初步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如果将它算作家训文献,那么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而《颜氏家训》的出现则是一个标志性的......
-
〓 “屈原否定论”辩论评议——兼论“屈原否定论”
上个世纪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最为激烈动荡的时期。因为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一百年”会如此频繁地经历文学思想的革故鼎新。在暴风骤雨般的思想争鸣中,各类文学现象都得以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文学研究方法与文学评论的也逐步多元化,纷繁的文学流派与文学团体也应运而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然而,多个声部的......
-
〓 李白笔下的胡姬
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西域的胡商(商胡)、胡僧及胡姬争相涌入长安,从事贸易、宗教、文化等活动,其中胡姬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鲜明生动。当时生活在长安的李白就在诗中多次写到胡姬,表达不加掩饰的好感: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三首》其二)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
-
〓 敦煌年谱
公元366年,僧人乐僧和法良游方到鸣沙山下,时近日落看到三危山的“ 佛光”,决意在此造窟修行,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窟。1524年,明帝国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关外,莫高窟“佛教屡遭毁坏,龛亦为沙所埋”。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光禄少卿汪隆奉命督修沙州(敦煌),并以诗纪颂莫高窟艺术。清嘉庆年间(1796—1821......
-
〓 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
内容提要:本文由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而引发出对禅宗南宗顿悟法门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如禅宗顿悟法门与经典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在五家禅分门以前,禅宗大师们都是很重视以经典来证释顿悟法门的,虽不必说“藉教悟宗”,但“藉教明宗”是不辩的事实。又如,自宗密以后,一般都比较注意马祖道一洪州宗与神会荷泽宗之间的差异,然......
-
〓 百年中国画的四次大争论
美术革命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20世纪上半叶(1901-1949),社会革命与时代的演化直接触动于中国画坛的是:清王朝的退席和皇家审美体系的解体;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以西方为模式的社会美育向中国画提出了新的课题;前朝“公车上书”的带头人康有为继续着文化的思考,于1917年发出了“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五)
2014·4——2014·6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5本第2分出版时间:2014年6月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容简介:马王堆《辟兵图》研究(黄儒宣) 武功、武学、武艺、武侠:明代士人的习武风尚与异类交游(王鸿泰) 长江图上的线索: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历史变迁(陈熙远) 2、《人社东华》电子......
-
〓 经籍训诂札记二则
【摘要】:《庄子·秋水》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名篇,文章运用古代汉语之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考释了《秋水》篇中“规规”的确切含义。既对成玄英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又对清人王先谦的训释做了申补。《论语》流传至今,有关其著作达千种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对《论语·微子》“何德之衰”的训诂不尽一致,且存在一些疑问。文章结合具体的......
-
〓 毛乐耕:杜牧《秋夕》新解
杜牧的七绝《秋夕》,是一首在解读上有点疑问的诗,许多唐诗选本都不选它,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对它的评价也不高。但古人编的两本著名的教材性诗歌选本,《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都选了它。在当代,这首诗仍常常被选家们编选给中小学生赏读,如叶嘉莹先生编选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版)中就有此诗。因此对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