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八
【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隐逸是元人小令的主调之一。至于隐逸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在元蒙统治者种族歧视和蔑视儒学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的排斥下,终生困顿,绝望于仕途从而走上隐逸之路,如杰出的散曲作家马致远就是如此;第二种......
-
〓 植根经典文化沃土挖掘校训育人价值
CFP山东济南90后大学毕业生在校训前拍毕业照CFP 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校训”,可谓林林总总,尽管算不上“繁花似锦”,也难称得上“群星璀璨”,但就总体而言,挖掘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价值,是中国大学校训的鲜明特性。中国大学校训多源于传统经典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经典文化的沃土并获得丰厚滋养,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
-
〓 汉赋研究基本课题的回顾与前瞻
内容提要:汉赋研究有十个基本课题,本文对它们的研究历史和现代进展状况逐一进行分析与评介,并提出个人观点。近年的汉赋研究呈现出求深、求细、求新的特色,龚克昌师《全汉赋评注》、费振刚等《全汉赋校注》的出版也使新世纪的汉赋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有大量艰巨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关键词:汉赋研究;基本课题;评介;展望汉......
-
〓 百年佛学刊物回顾
百年来,关于佛教出版物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在这些众多的佛教出版物中,除了大德讲经说法和古籍再印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研究性的佛学刊物,其具体数字是多少,至今还不能完全统计出来。台湾著名学者释东初法师曾在其著的《中国佛教近代史》中谈到本世纪上半叶佛教出版物情况:“我国佛教发行各种刊物,首推民国元年之《佛学丛......
-
〓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中国古代“天下”语义的变化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认真考察其间的演变、拓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能够提供有益启发。地域空间概念的天下 从先秦到明清,“天下”一词有一个一以贯之......
-
〓 《红楼梦》为何用中秋节开篇——曹雪芹笔下的中秋礼数、民俗和佳肴
《红楼梦》第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清)孙温绘《红楼梦》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清)孙温绘(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又是一年中秋节。八月十五,三秋之半,这一晚,天上的月亮格外圆,印衬着人间团团圆圆、丰收美满。 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文学巨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集大......
-
〓 国学争鸣:还是简称“文心学”为妥
吴中胜教授《还是简称“龙学”好》(《光明日报》2016年8月1日第16版,以下简称“吴文”)一文,全盘否认拙文《“〈文心雕龙〉之学”当称“文心学”的几条理由》(2015年8月于云南大学召开的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上所作大会交流论文),谨就吴文之驳议,逐一回应之。其一,关于“前两条不是指向事情本身,也不是讨论‘名’......
-
〓 新加坡的早期汉文化(下)
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为主的汉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加坡的儒家思想是由早期移民带入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变迁而重塑自己,形成了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也是汉文化之所以能在新加坡立足、扎根、发展的关键。一、以汉文化在新加坡传播过程中,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伦理观念,以服务于当地的华人为主要目的,以增强针......
-
〓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七七事变是日本有预谋发动的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80年来历史的真相早已揭晓,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提出七七事变是日本没有预谋的“偶发事件说”、是中方挑动的“中方责任说”等。这些奇谈怪论,目的是为了掩饰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历史真相是: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有计划有预谋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灭亡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自1......
-
〓 西方儒学研究新动向——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背景分析
近年来,国内儒学研究成为显学中的显学,与此同时,西方儒学界亦表现出一系列节点式新动向。这些动向相互交织,构成了第七届儒学大会的思想背景。朝向德性的转向 美国布法罗州立大学余纪元教授在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s of Virtue(《德性之镜......
-
〓 深度关注:什么样的大学才能培养出领袖人才
耶鲁校徽耶鲁大学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前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教育人们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集中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面,而非狭窄的、职业性的教育,以便使他们具备领导才能和服务意识。”北大校徽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大学要“以人为本”。北大原校长许智宏说......
-
〓 马执斌:杜甫的一首反腐诗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橫吹好,泓下亦龙吟。 这首题为《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的五律是诗圣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本该引起人们重视,却又长久被人们忽视的杰作。历来杜诗的选本很多,可选这首诗的版本较少。多家注释《杜工部诗集》的前贤都没......
-
〓 从巅峰跌入深渊的拐点——唐德宗三分成德方案辨析
内容提要●三分成德方案是在唐廷河北用兵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背景下提出的,反映了唐德宗对河北战场形势判断过于乐观的心态。●三分成德方案的政治蕴涵体现了唐德宗战后安排的政治意图和解决河朔藩镇问题的处理原则:第一,彻底肢解成德镇;第二,竭力防制幽州镇;第三,尽量牵制新藩镇。●三分成德方案无疑反映了唐廷尤其是唐德宗强烈的抑藩削藩的......
-
〓 云空未必空——试论妙玉悲剧命运的内涵
一人类生命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从粗浅的外在物质世界走向了生命内里的精神领域,又从精神领域迈向对生命内部更深的探索,如果这样的探索强悍而有力,那么个体生命将走向一个拥有更细密与无穷能量的灵性世界,真正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将会在你手中,但这些还都不是生命的至境。步入生命的至境将不再有任何手段可以到达,亦没有导师可以指引,它......
-
〓 国学漫谈:敦煌学与巴蜀
敦煌学的兴起,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清代嘉道以来徐松、龚自珍开创的“西北学”的延续和发展,它不仅仅是新材料的发现,更主要的是中国的学术风气因之一变。从此,中国的学者认识到,研究中国学问不能只翻阅四部书,要关心中外交流及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国的学术开始走进国际学术语境。所以,敦煌学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韵味的......
-
〓 王岳川:《大学》的精神生态价值
王岳川王维诗二首 王岳川书修齐治平 王岳川书 在中国历史上,对儒家思想有三种不同态度:一是仰视——对其加以神秘化神学化,将儒家抬到近似“神”的地位;二是俯视——对其贬抑打压,将儒家看成“吃人”文化而大加挞伐;三是平视——运用理性对儒家的当代价值加以正确地阐释。如今年五四,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同大学生对话时说:“古人说......
-
〓 “传爰书”赘语——读《张汤传》后
司马迁将张汤置于《酷吏列传》,似乎有些欠妥。试比较一下唐代的来俊臣、周兴辈及其后至近现代的同类,终觉有“隔”,非可以同一类而语也。班固的《汉书》就给张汤立了专传,未列入《酷吏传》中,应属“班马异同”之“异”了[1]。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对照一下《史》《汉》中的张汤传文字,看如何?我这里要说的是张汤幼时的一桩趣事(......
-
〓 上世纪初中国文化建设风景及对今日的启示——文化的“三圈层”与其建设的“三阶段”
文化建设,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作适应时代的更新与再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新民族文化精神。1840年鸦片后西势东来,中国由此被逼上现代化轨道。“文化”现代化也提上议事日程。“文化”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其实,对“文化”宜作纵与横两方面分析。“纵”的方面看,中国文化(也包括世界文化),经过从“自然文化”、“农业文化”向“工业文......
-
〓 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
从军行中国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度。在古代广袤的北方草原上,数千年来一直活跃着多个游牧民族政权。他们无论南下还是西迁,都会给中原乃至世界带来震荡,由此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进程。刘迎胜教授认为:“中国南方民族一般只形成分散的、实力有限的地域性集团,很少对中国历史的全局发生影响。而北方草原民族则不同,他们常常形......
-
〓 诗三百与孔子删诗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