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
内容提要:中国佛学的本体观念与世界上大多数哲学都不相同, 它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它以缘生为理论基础,否定外在的本体,并以性空为实相,顺化而为实相非相的本体论。建立在缘生基础上的因果论,多因多果以及因果无限延续,不仅凸现了非本体的倾向,而且置因果必然性于条件偶然性的架构之中。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之辩,进一步说明非本体论超......
-
〓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
-
〓 “年谱长编”的“长编”是什么意思?
“长编”本是有逊于正式专著、有待于继续提炼的初稿。民国前从未见古人在编撰年谱时用“长编”作书名。近三十年来,忽然一下子涌现了一批数量惊人的年谱长编,我见到过的就有六十来种。这些撰著者和出版者,似乎全然不知“长编”一词的本意。“长编”在现在的意思和做法都有了很大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变化。在很多人因为对某一词语模糊理解......
-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闽都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文化外延可概括为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和闽东地区使用福州方言的族群所创造的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区域文化。其文化内涵可以概括为以闽越文化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由理学、闽学、侯官新学一脉相承的区域文化。其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儒雅、重文、开放、求变。闽都文化的......
-
〓 “治史如断狱”——历史考据学与律学渊源的知识史考察
著名学者杨鸿烈在《袁枚评传》中指出:“数学与法学,可说是有清一代科学方法的总源头。清代最大多数的汉学家不是深懂得勾股开方,就是擅长刑律。数学之为科学方法,可毋庸多说;而法律的本身最是讲究条理的明晰,而在审判案件应用它的时候,又最注重搜集及调查证据”。过去学术界论述乾嘉考据学时往往也会提及这些学者在历算学、音律学......
-
〓 专家论坛:唐宋时期经济增长的大国效应
唐朝繁荣的海运场景。资料图片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典范。这一时期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辽阔,由此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和经济规模。这些规模因素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大国效应。初始条件:人口众多和土地辽阔从唐宋时期的初始状况看,人口众多和......
-
〓 国学漫谈:“慎终追远”新思考
《论语·学而》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意味晚辈、后生对逝者的敬重,“追远”意味人对自我生命和价值的敬重,“慎终追远”体现了“孝道”理念下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情结和生命敬畏意识。当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相对地看作为文化生命的延续的话,那么,贡献并缔造了中国文化优秀基因的传统文化不应被遗忘于历史的故......
-
〓 上世纪世界文学之最
20世纪已经翻了过去,成了历史;在这个一百年里,到底什么是文学之最?根据“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的排榜,销量超过3000万册的小说,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哈泼·李的《杀死一只反舌鸟》和杰奎·苏珊的《娃娃谷》。这三部小说中,在香港,名气最大的恐怕是《飘》,虽然也不是因为小说本身,而是因为根据它而改拍的荷里活经典电影《......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四):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2〕,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宜未雨而绸缪〔4〕,毋临渴而掘井。自奉〔5〕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6〕。器具质〔7〕而洁,瓦缶〔8〕胜金玉。饮食约〔9〕而精,园蔬愈珍馐〔10〕。勿营华屋,勿谋良......
-
〓 赋《诗》:“德”与“礼”的双重言说
翻阅有关春秋时代的典籍,各类文本中被反复征引的典籍中,频率最高的是《诗经》。 对春秋时代社会经验的记录,最重要的典籍是《左传》和《国语》。从史料看,春秋之时除周王朝外,鲁国和晋国是当时的文化大国。我们不妨以有关晋国的记载为例,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诗经》在当时的普及程度。《左传》所载晋国的公卿大夫中在......
-
〓 热点研究:中华文化的“传统”与“自信”
无论是否按照“轴心文明”的观点看,古典的华夏文明都是一种自足的文明形态。在现代世界,今日的中华文明仍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仅从主流的哲学形上思维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三大明显特征: 其一,与基督教的一神论文化传统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元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找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途径,在人的世界里寻找解决人......
-
〓 美的历史意蕴
华夏民族拓殖东亚揭开了五帝三王时代的历史序幕。“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些外来殖民者的政治组织力远在蒙昧的土著居民之上,故能反客为主君临四夷,施行种族隔离之贵族专政长达两千年之久。彼时之贵族身著裳裙,长袖翩翩,依类象形之文字也和其服饰一样婀娜多姿。他们言辞简约,谈吐委婉,而书体之笔画亦朴拙婉转有如其人。上流社......
-
〓 成果选登:汉唐环塔里木墓葬文化与国家认同
环塔里木地区的古代墓葬遗址多分布在当时相对分散的绿洲上,主要有吐鲁番盆地的苏贝希墓地、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群,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察吾乎墓地、群巴克墓地、库车友谊路砖石墓,西部天山的下坂地墓地、香宝宝墓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扎滚鲁克墓群、尼雅汉晋墓群、山普拉墓地、伊玛目·木沙·喀孜木麻扎墓群,塔里木盆地东部......
-
〓 钱钟书宋诗研究对治学的启示
《宋诗选注》是集中展现钱钟书宋诗研究成就的代表作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文化昆仑”,他的学问海涵地负,莫究涯涘,有“钱学”之专称。钱先生治学强调“打通”古今中外、新旧雅俗,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体现得最为充分。其中,宋诗研究丰富多彩,展示出“钱氏宋诗学”博通精思的特点。 ......
-
〓 清史稿·阎若璩传
阎若璩,字百诗,太原人。世业盐筴,侨寓淮安。父修龄,以诗名家。若璩幼多病,读书闇记不出声,年十五,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弘景、皇甫谧语题其柱云:“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其立志如此。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伪。沉潜三十馀年,乃尽得其症结......
-
〓 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
摘要:一些学者认为严复虽然是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的理解还不到位。然而,从严复抓住“个人与群”的关键问题,并道出“两害相权,己轻群重”的至理名言来看,他不仅从文化层面深刻理解了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而且对它在中国社会传播的问题与危害有了警觉与担忧。无论是引进还是批判西方自由主义,严复皆......
-
〓 孟凡港:流散日本的中国古代石刻
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献形式,因其突出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而受到中外文物收藏者与文博机构的珍视。正因此故,自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古代石刻同其他文物一同流出国境。正如罗振玉所言:“尝闻我关津税吏言:古物之由中州运往商埠者,岁价恒数百万,而金石刻为大端。”(罗振玉《海外贞珉录·序》)其中,日本......
-
〓 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
从军行中国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度。在古代广袤的北方草原上,数千年来一直活跃着多个游牧民族政权。他们无论南下还是西迁,都会给中原乃至世界带来震荡,由此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进程。刘迎胜教授认为:“中国南方民族一般只形成分散的、实力有限的地域性集团,很少对中国历史的全局发生影响。而北方草原民族则不同,他们常常形......
-
〓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
张炎以一曲《南浦·春水》,获得了“张春水”的美称,而作为这一作品本身,也一向被视为是诗人早期“寄情山水,流连风月”[1]的代表。但在不同的版本之间,这首词的面目并不一样。有的本子(下称“通行本”)这样写: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
-
〓 古籍数字化工程必须尽快实施国家整体调控
我国的历代典籍整理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几乎与新中国同步:1958年,即成立由齐燕铭任组长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革后改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83年教育部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林为主任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中国大陆高校古籍整理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