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代送僧诗的文化审美——以贾岛诗为例
摘要:唐代送僧诗是唐诗送别、留别题材诗作中独具艺术特色和文化审美意义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委婉、含蓄的方式抒写离别之时的留恋、感伤;具有佛教意蕴的诗歌语象的生成和广泛运用;多元的时间构成模式在抒情达意中的运用,使其与一般的文人间送别、留别诗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诗中传达出唐代文人对追求功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僧人超......
-
〓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十六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的船 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
-
〓 鲁王与朱舜水敕书真迹在日发现
2013年9月2日下午,由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日本三地学者组成的“德川博物馆儒学关系史料调查团”,于地处茨城县水户市的德川博物馆内,发现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写给朱舜水的敕书真迹。此幅敕书的原文虽已附载于1982年朱谦之编校的《朱舜水集》之《安南供役纪事》后,但对其真实性,学术界历来有所怀疑。 清顺治二年(1......
-
〓 论版本研究对古籍数字化的学术支撑
古籍数字化就是基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古籍文献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及加工,是当前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不仅可以方便学者检索、使用古籍,而且对于......
-
〓 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历史学
【特别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发展的光辉前景,也指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克服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足的途径和办法,给予广大哲学社会......
-
〓 马执斌:李白的咏月诗为何这么多?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中说:“在李白的作品中,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差不多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笔者根据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诗篇有340首,在其全部诗作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李白之所以喜爱月亮,大概有三种原因:其一是性格品质决......
-
〓 国学漫谈·关键词: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复杂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与西方文体相对稳固的板块结构大不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体,理应彰显本国的特色。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审视文体,无疑是新颖的研究视角。下面就以唐宋文体为中心言之。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
-
〓 张京华:湘学的源头与湖南的贡献
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影响整个东亚五国近千年的宋明理学的开山人物,是继屈原之后,王夫之、曾国藩之前,湖南本土人杰中的佼佼者。周敦颐是湖南永州道县人,宋代为道州营道县营乐里,世称“濂溪故里”。周敦颐本人又曾在今湖南境内任桂阳县令、永州通判、邵州知州、郴州知府,至今......
-
〓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的“多面性”解析
曹操高陵出土石牌等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发掘以来,社会各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关注此事的学人仍有一些不解之惑,并主要集中于2号墓表现出的“多面性”或者说是“两面(重)性”的问题,如墓葬规模是帝陵或是王陵?埋葬礼俗是厚葬或是薄葬?墓葬特征体现出的是汉家礼俗或是魏晋文化?本文围绕这些问题略作解析。 安阳西高穴发现......
-
〓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CFP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
-
〓 怨怒激越亦温柔——清代儒家《诗》教之情感论
自孔子提出“温柔敦厚”的《诗》教准则之后,《礼记·中庸》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当是对传统儒家《诗》教情感要求的最佳阐释。后世也多主张用《诗》教来规范、约束人的情感,使之归为中和。到了清代,不少诗学家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和顺以发情,微婉以讽事,比兴以定则”(沈德潜《归愚文钞·施觉庵考功诗序》)......
-
〓 “儒”为学派义钩沉
《孟子》有两章提到“儒”字:“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滕文公上》5·5)“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尽心下》14·26)前者是引夷子之语,后者是孟子自道。“儒”之一字,孟子如何理解?又有何......
-
〓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内容提要:关于研究《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分而言之,当有源头和流变两个问题。就其源头问题而言,是图之原貌究竟是何许样子?这是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的课题。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 ? 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
-
〓 浅析从“上善若水”到“为政者品质”
内容摘要:《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它把丰富的哲学内容、政治内容人生价值内容都归于一个最高的范畴“道”。“道”表面上以天道自然为宗,但深究其本意,则与儒家思想一样都是关注现实人生的;“水”是老子之学的主题特征之一,集“道”的所有特征于一身(水“几于道”)。老子将具备天性物性的“水”,与万物之灵——人的心灵相结合,提出了人在......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对先秦散文史框架的冲击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和《清华简》相继面世,一大批不为人知的先秦散文重见天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文献学术资料面世,都会带来一场文化学术思想的深刻变革。世纪之交的出土文献都集中在先秦,而且是以散文文献为主,这使先秦散文史研究迎来重大学术机遇。 此前文学史家讲先秦散......
-
〓 前近代儒学之开启——陆象山心学管窥
绪言儒学始于周公,成于孔子,拓于孟荀,凝于汉儒,自此而拟定儒学之内容与形态:自内容上说,儒学有内圣之学(道德心性学)与外王之学(政治实践学)两面;自形态上说,儒学有理论儒学与制度儒学两种,理论儒学中又可分子学形态之儒学与经学形态之儒学两类。两汉三国以降,儒学在内容上难有新的创造,在形态上也纯为古文经学和制度儒学,几百年......
-
〓 新知新觉: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重道尚义 慎战重战 贵谋尚计 造势任势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文化。这一战略文化力斥强权与霸道,以重道尚义为价值取向,提出“慎战”与“重战”交互为用的国防理念,主张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讲求谋略,强调实力是制胜的基础。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核心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平主义情......
-
〓 老庄语言观对当代新闻传播学的启示
有关老庄思想的研究已是汗牛充栋,但老庄思想中所蕴藏的传播理念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字面意义来看,老庄思想所崇尚的虚静无为、返璞归真等理念似与传播学并无什么关联,而庄子对名家的批评更是公开挑衅语言传播的价值,但深入研究,老庄思想尤其是老庄语言观,对加强传播效果、重塑传播意念还是多有裨益。老庄思想对传播宗旨、语言......
-
〓 中国佛学与经营之道
中国化的佛教,其理论导向,与其说是出世主义的,毋宁说是入世主义的。准确一点说,中国佛教主张以出世的心态入世,即世间而出世间。这意味着,成佛的过程比成佛的结果更为重要。成佛的过程不一定在寺庙中实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亦可以实现。对于经营者来说,在经营实践中亦可以实现:用成佛的心态参与经营实践。对于经营者,中国佛教理......
-
〓 明月·大江——苏轼诗词的永恒主题
内容提要:明月、大江是苏轼文学中经常描写的物质意象,它们是作者主观世界的外在显现。分别反映着作者婉约的一面和豪放的一面,寄托着作者极具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试图从苏轼的明月、大江诗词中,来了解苏轼一生曲折起伏的思想,从而多角度地认识这位文学巨匠。关键词:苏轼;明月;大江;婉约;豪放“一门父子三词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