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晕”是指冷月还是指残烛——兼谈高考语文答案的严谨性
2013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第二大题中的诗词鉴赏题型为阅读两首诗回答问题。其中之一是金朝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此诗如下: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试卷第一题是关于诗中诗人的心境,答案说“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第二题是关于第一......
-
〓 国学博士论坛:君统、宗统与家国关系
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彭永捷 通讯评委: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沈长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钱 杭 与现代社会国与家在概念与功能上的简单二分不同,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基本社会单位的。家族比家庭复杂得多,它除了兼有家庭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家庭所没有的事业性质,承担着家庭所不能担负的社会功能,比家庭更强调延续性,等等。古......
-
〓 李白的访道人生及其死因诌议
内容摘要:李白因其一生的诗歌成就而使世人往往忽略了其道学身份。实质上,正是李白一生的道学追求、道学信仰和道学思想才造就了李白的诗歌成就。本文避开了富有学术争议的话题,如李白生卒系年、地理位置、确切的游踪、死亡原因等问题,而从另一个维度探讨了李白,大致勾勒出其一生与道学的因缘关系,以及炼丹对其晚年健康状况的影响等方面的内......
-
〓 《金史》中的服饰史料
《金史》是关于金朝的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奉敕修撰。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后附《金国语解》1卷。《金史》纂修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中统二年(1261),议修辽、金二史。灭宋后,又议修辽、金、宋三史。但终因体例无法确定而不能成书。元顺......
-
〓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
《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下册,吕思勉编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儒学的三个阶段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儒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即通常所谓“原始儒学阶段”,这是儒学创立与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儒家主张“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强调“正名”,带有明显的“德性色彩”。二是秦汉以来以至近代,这是“帝制中国时代”,是儒学走向民间,与社会密切结合的时期,可称之为“儒学发展阶......
-
〓 略论《蒙古—卫拉特法典》中的生态法规
摘要:《蒙古—卫拉特法典》是十七世纪蒙古族的一部重要法律典籍,是古代蒙古族三大法律文献之一。本文试图对《法典》中关于草原、牲畜两方面的生态法条进行梳理和阐释,这不仅能展示十七世纪蒙古族生态法规,亦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有启发意义。关键词:《蒙古—卫拉特法典》;蒙古族;生态法规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
〓 从周礼到汉礼
——以《白虎通义》为中心看儒学意识形态的因与果
学界一般认为,《白虎通义》一书是统一今文经学的成果,也是汉代具有宪章性质的文献。其实,《白虎通》不仅重新树立和整合了西周以降混乱的政治秩序,更为以后近两千年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明确了合法的意识形态阐释,确保了传统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因而是中国思想史和制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一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西周中期以后,随着西周......
-
〓 顾农:略谈道家四书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儒家最为重要,孔孟之道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周边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思想中可以同儒家思想并驾齐驱的,只有道家,此外还有后来由域外传来却很快就本土化了的佛教。儒、道、释(佛)三家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以下思想界的基本框架......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文心雕龙》练字论浅说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体大思精,集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和鉴赏于一身。《练字》属于《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十四篇,从全书的理论框架上来看,它并不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正因为此,在以往的龙学研究中我们很少对它做深入的探究,仅仅把它视为刘勰对文学创作中用字方法的一种总结。然而,通过分......
-
〓 哲人王与太阳王: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的相互想象
康熙像路易十四像 美好的社会和良善的政治永远是人类社会向往的理想之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了这样一种人,“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这样的人才能从事哲学的学习。他们“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不会被事物的多样性搞得迷失了方向”。只有这样的人,人们才肯把......
-
〓 刘志琴: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现代知识分子的前身,它从先秦至清末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阶层已不复存在,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仍然为现代人所向往,人们常用“最后的士大夫”来标榜某个现代学者,可见士大夫的魅力至今不衰。 然而“士大夫”已是远去的历史,尤其经过极左思潮的扫荡,认为士大......
-
〓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广弘明集》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作者一百三十余人。《广弘明集》的版本,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十卷本,一为四十卷本。宋、元和明吴惟明刊本(吴本即《四部丛刊》所据印之本)等单刻本,宋、金、元入《大藏经》本,如北宋《开宝藏》、南宋《资......
-
〓 秦人追梦900年
从被周武王流放到秦帝国成立,秦人经历了长达900年的追求强国梦的历史。秦人的强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烈、最成功的强国梦,对当今我们奋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强国梦的征程,最具深省和现实的启迪。“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秦史是一部最佳教材。撰写好、讲析好这部追梦史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界的重大任务。一当代考古的大量新......
-
〓 学者论坛:孟子“老者”思想诠析
孟子像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在孟子的仁政学说中,“善养老者”是“安宅”“正路”的具体内容之一。孟子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其“老者”思想。在家庭层面,物质关心和精神关照相辅相成,为老者养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社会层面,重视学校教育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互结合,为老者养老......
-
〓 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
内容提要:黄宗羲宗承王阳明,曾师从刘蕺山,但在很多方面他超出了师承的范围,其经学思想就是一例。黄宗羲在主持甬上讲经会、讲授蕺山之学的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经学思想。其中,有很多见解属创见性的观点,诸如把经书客体化、对象化,作为整体来研读,否决理学对经义的独占,批评义理阐释的功利主义,强调经学的事功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在......
-
〓 认识与应对“汉字危机”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电子时代,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纸上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导致人们书写能力的退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等现象。书写能力退化只是“汉字危机”之表层,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汉字灵魂的丧失,汉字躯壳化现象值得警惕。加强汉......
-
〓 明清白话小说功能略谈
《红楼梦》《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最流行的三部小说,恰好代表了中国古代三种主要小说类型。《阅微草堂笔记》代表着笔记小说这种体式最古的小说类型,《聊斋志异》可视为唐代产生的传奇小说的流变,而《红楼梦》则是宋元以降兴起的白话小说的代表。清代读者将三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同置于书案,反映出中国传统小说体系的独特性。笔记......
-
〓 梁宗岱译作中的“乡音”
内容提要:一个人的译作或多或少都受到译者本人的“乡音”(母语)的影响,对译作者在译作中的 “乡音”探讨有助于对其译作的研究和欣赏。本文就梁宗岱的真正的乡音来源以及其乡音在译作中的体现进行讨论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梁宗岱;译作;“乡音”作者简介:程家惠,男,汉族,1962年生,广西百色人,右江民族医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