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闺亦有竹林期——绘画中的女性园林生活
女织图(中国画) 仇英(款)竹林仕女图(中国画)佚名斗草图(中国画)仇英(款)闱中雅会图(中国画)佚名古代仕女画多以山水园林作为背景,借清幽的环境衬托人物内心,个中原因不难猜测——与活跃在庙堂之间的男子不同,女子通常燕居于后庭花园之中。古代宅园布局对称、庄严工整的前部厅堂属于男性世界,曲折玲珑、宁静雅致的后部庭园则是女......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六经”的价值伦理
面向世界的儒学——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前瞻·编者按· 由国家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The 7th Session of the World Confucian Conference)将于2015年9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省曲阜举行。届时,在这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上,将有......
-
〓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位列古代四大名“注”之首,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裴注产生以来就有学者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或阐释,主要涉及裴注的具体史事内容考证,裴注所引史料、体例、种类考辨,注史体例评价,裴松之及其思想综合研究等,可谓硕果累累,但多属于静态性描述或评价。实际上......
-
〓 鸡文化与田园诗歌
鸡和鸡鸣,是中国农耕时代田园生活的典型写照。它既是宇宙与大自然的一种生气、灵气,又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老子,最向往的理想社会就是:“民各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无欲无争,只听见鸡啼狗叫,没有战争......
-
〓 顾农:略谈道家四书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儒家最为重要,孔孟之道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周边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思想中可以同儒家思想并驾齐驱的,只有道家,此外还有后来由域外传来却很快就本土化了的佛教。儒、道、释(佛)三家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以下思想界的基本框架......
-
〓 唐君毅美学观的价值境界
20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不仅在哲学和文化学方面建树非凡,而且对美学也有系统独到的建构。唐君毅先生注重美学价值境界的考量,采取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传统的研究路径,深入地揭示出美学价值境界的人文底蕴。 美的价值,即美对于人的意义。美的价值因为体现人的根本诉求,寄托着人对美的价值理想。在中西美......
-
〓 刘志琴: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现代知识分子的前身,它从先秦至清末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阶层已不复存在,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仍然为现代人所向往,人们常用“最后的士大夫”来标榜某个现代学者,可见士大夫的魅力至今不衰。 然而“士大夫”已是远去的历史,尤其经过极左思潮的扫荡,认为士大......
-
〓 秦人追梦900年
从被周武王流放到秦帝国成立,秦人经历了长达900年的追求强国梦的历史。秦人的强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烈、最成功的强国梦,对当今我们奋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强国梦的征程,最具深省和现实的启迪。“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秦史是一部最佳教材。撰写好、讲析好这部追梦史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界的重大任务。一当代考古的大量新......
-
〓 留住“读书的声音”——关于中华吟诵传承与推广的调研与思考
图1 直接采录吟诵传人的地区分布(人数)图2 直接采录吟诵传人的年龄分布图3 直接采录吟诵传人的私塾学习情况(人数)图4 吟诵影音的文体分布情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自古读书皆吟诵,以前所谓“读书声”,今天称为“吟诵”。千年以来,吟诵在学堂里和文人之间代代相传。而近百年来随着教育......
-
〓 深度关度:摆正“教学中心地位”高校必须彻底去行政化
CFP 编者按 教学是高校的正业和本业,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但它又那么沉重,因为现实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教学压根儿就没在高校占据中心位置,而且越是重点大学,教学就越靠边儿站。本文作者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创收轻教学、重外延建设轻内涵发展”等问题中抽离出来,从学术与行政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考察和探......
-
〓 新细分市场崛起:日历书出版现状及主要特征
正是出版人的不断探索,才将以前用来查看日期并且逐渐被电子设备淘汰的日历做成了畅销书,开启了一个新的图书细分市场。在由《故宫日历》引发的这一轮日历书热中,有人说2016年市场上的日历书约有50种,也有人说大概有80种;有人认为2016年是日历书出版的元年,也有人担忧未来日历书市场是否会出现崩盘。近几年到底有多少种......
-
〓 方铭:诗道与诗教
习近平主席指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于诗文之中蕴涵向善之道,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一个悠久的传统。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广大的生命力和辐射力......
-
〓 超越“以史证诗”
陈寅恪有“以史证诗”之法,其门人王永兴归纳此法云:“以宋贤治史之法治诗。”即注意“时间、空间、人事相结合之法”。而用此法证诗的典范之作是《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曾直呼白居易之诗“诚足当诗史”,此笺证稿充分地展示了以史证诗的具体操作过程,及作者对“诗史”的认识。 王永兴说:“古今史家以时间、空间之法考证史实......
-
〓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对《太极图》的作者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本文从比较《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对“五行”思想的不同表达入手,指出二者所论的“五行”思想分别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本文较深入的比较了这两种“五行”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而指出:基于这一矛盾可以初步判断,《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决非一人所做。关键词:周敦颐;......
-
〓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中国近代佛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受西方文化猛烈冲击,以及欧洲学术界对佛教研究相当热门的环境下展开和振兴起来的。它在清末民初思想界中曾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可以说,不了解中国近代佛教的情况,是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近代哲学思想的全貌及其......
-
〓 大吉羊与大吉祥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许多以羊为造型元素的艺术品。羊的造型常蕴含着古代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深刻内涵,以及吉祥的象征意味,值得人们探索与品鉴。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集载体一队金羊和银羊,相向行进,头上的大角向后弯曲,闪烁着金银光泽的身躯肥腴壮美,分外富丽——这种装饰华美的西戎贵族礼仪性木车的原大复制模型,正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
-
〓 唐代三首咏庐山瀑布诗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六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作。全诗以飞动的气势,夸张的言辞,出人意表的想象,把巍峨峻秀、紫烟缭绕的香炉蜂和那下挂千丈、喷雪溅珠的黄崖瀑描画得神彩飞动、瑰丽壮观,成为歌咏庐山瀑布的绝唱。苏轼曾对这首诗推祟备至,称之为:“帝遣银河一派垂,千古唯有谪仙词”。值得玩味的是:歌咏庐山瀑布的诗,古往今来不下千百篇,就拿唐代来......
-
〓 传统儒家伦理对现行法治的影响——也议“亲亲相隐”的是与非
内容提要:以渔业行政执法案例,分析阐述了“亲亲相隐”等儒家伦理对现行法治的影响。在公平、公正的法律条件下,“亲亲相隐”决非美德,而如果面对的是有待完善的“不良法律”,“亲亲相隐”也未必就是腐败,而属权变。我国目前法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有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负面影响有关。融合东、西方两种文化智慧......
-
〓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双运”是就大乘佛教的教义和宗旨来讲的,而“福慧并修”则是从修道者的修行方向和方法来讲的。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因观......
-
〓 艺术“俗”化,经典式微——对后经典艺术时代的思索
摘要:经典的存在需要特定的社会语境,人类社会的绝对不发达和相对不发达是“经典”得以存在的社会条件。而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在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使“经典”的语境消失了。艺术走向生活的结果是——艺术经典时代的终结。那么,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又是哪些直接原因造成了艺术后经典时代的来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