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儒学研究新动向——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背景分析
近年来,国内儒学研究成为显学中的显学,与此同时,西方儒学界亦表现出一系列节点式新动向。这些动向相互交织,构成了第七届儒学大会的思想背景。朝向德性的转向 美国布法罗州立大学余纪元教授在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s of Virtue(《德性之镜......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六经”的价值伦理
面向世界的儒学——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前瞻·编者按· 由国家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The 7th Session of the World Confucian Conference)将于2015年9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省曲阜举行。届时,在这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上,将有......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五
南朝乐府·吴声歌子夜歌(之一)落日出门前,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子夜歌(之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国学《子夜歌》是吴声歌中的一个曲调,约产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83)。之所以称之为“子夜”,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晋代有位女子名叫子夜,《子夜歌》是她......
-
〓 国学争鸣:回归中国本乎情理
研究中国文学史,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产品,用中国的视角、价值、方法等,这本是情理中的事。为什么会被人反对呢?无疑这里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即“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本位立场”的价值观冲突。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作为文化主流支配着世界。中国学人自“五四”始,即以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事......
-
〓 顾农:略谈道家四书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儒家最为重要,孔孟之道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周边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思想中可以同儒家思想并驾齐驱的,只有道家,此外还有后来由域外传来却很快就本土化了的佛教。儒、道、释(佛)三家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以下思想界的基本框架......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文心雕龙》练字论浅说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体大思精,集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和鉴赏于一身。《练字》属于《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十四篇,从全书的理论框架上来看,它并不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正因为此,在以往的龙学研究中我们很少对它做深入的探究,仅仅把它视为刘勰对文学创作中用字方法的一种总结。然而,通过分......
-
〓 哲人王与太阳王: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的相互想象
康熙像路易十四像 美好的社会和良善的政治永远是人类社会向往的理想之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了这样一种人,“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这样的人才能从事哲学的学习。他们“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不会被事物的多样性搞得迷失了方向”。只有这样的人,人们才肯把......
-
〓 《史记》点校拾遗
【内容摘要】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目前最为通行的《史记》读本,堪称古籍整理的典范之作,但仍难免疏误。本文以点校本为据,刺取12例,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标点、校勘等问题试作校理,略加考辨,求正于方家,希望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部典范之作进行古籍研究和整理工作。【关 键 词】《史记》;标点;校勘【作者简介】谢秉洪(1964-),......
-
〓 刘志琴: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现代知识分子的前身,它从先秦至清末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阶层已不复存在,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仍然为现代人所向往,人们常用“最后的士大夫”来标榜某个现代学者,可见士大夫的魅力至今不衰。 然而“士大夫”已是远去的历史,尤其经过极左思潮的扫荡,认为士大......
-
〓 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
按:本文是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对邬国平、樊荣先生商榷的答复。2004年,章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通过对徐陵《〈玉台新咏〉序》的解读,论证此《序》明确宣告《玉台新咏》为宫中的一个宠妃所“撰录”;论证徐陵不可能自己编了此书却假托为王妃所“撰录”;再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及刘克庄《后村诗......
-
〓 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
内容提要:黄宗羲宗承王阳明,曾师从刘蕺山,但在很多方面他超出了师承的范围,其经学思想就是一例。黄宗羲在主持甬上讲经会、讲授蕺山之学的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经学思想。其中,有很多见解属创见性的观点,诸如把经书客体化、对象化,作为整体来研读,否决理学对经义的独占,批评义理阐释的功利主义,强调经学的事功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在......
-
〓 认识与应对“汉字危机”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电子时代,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纸上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导致人们书写能力的退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等现象。书写能力退化只是“汉字危机”之表层,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汉字灵魂的丧失,汉字躯壳化现象值得警惕。加强汉......
-
〓 梁宗岱译作中的“乡音”
内容提要:一个人的译作或多或少都受到译者本人的“乡音”(母语)的影响,对译作者在译作中的 “乡音”探讨有助于对其译作的研究和欣赏。本文就梁宗岱的真正的乡音来源以及其乡音在译作中的体现进行讨论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梁宗岱;译作;“乡音”作者简介:程家惠,男,汉族,1962年生,广西百色人,右江民族医学......
-
〓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本义辨析
【内容摘要】《论语》中载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一语,后世对其解释纷纭,无论是批评还是维护,都未能说到关键处。本文对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进行考察,然后指出其针对的具体对象以及“女子与小人”所代表的具体类型,指出孔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关 键 词】孔子;女子与小人;嫔妃姬妾;宦竖;两类人【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
-
〓 国学漫谈:编写“简帛学百年研究论著目录”的设想
在长达两千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主要靠简帛记载自己的历史,传递华夏文明。直到东汉魏晋以后纸逐渐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简帛才退出了历史舞台。百年以来,地不爱宝,大量的简帛重现于世,以此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简帛学”既是中国特有的学科,也是国际显学之一。东到日本,西及欧美,以中华本土为主,研究论著如雨后春笋......
-
〓 先秦儒家禅让思想的演变
一、禅让史实与禅让观念唐虞之世,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都是通过禅让。不但儒家确信如此,[1]墨家、道家也都承认禅让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墨子》书中说: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岛成。(《尚贤上》)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
-
〓 方铭:诗道与诗教
习近平主席指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于诗文之中蕴涵向善之道,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一个悠久的传统。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广大的生命力和辐射力......
-
〓 超越“以史证诗”
陈寅恪有“以史证诗”之法,其门人王永兴归纳此法云:“以宋贤治史之法治诗。”即注意“时间、空间、人事相结合之法”。而用此法证诗的典范之作是《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曾直呼白居易之诗“诚足当诗史”,此笺证稿充分地展示了以史证诗的具体操作过程,及作者对“诗史”的认识。 王永兴说:“古今史家以时间、空间之法考证史实......
-
〓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对《太极图》的作者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本文从比较《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对“五行”思想的不同表达入手,指出二者所论的“五行”思想分别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本文较深入的比较了这两种“五行”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而指出:基于这一矛盾可以初步判断,《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决非一人所做。关键词:周敦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