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代拾遗:古人如何测风量雨
乾隆测雨台在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但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却是自古就有的人类科学活动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就有文字记载气象方面的观测资料,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也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古代最原始测风器主要用于测量风向。用布帛之类挂在竿上,后来改用鸡毛做成条形或扇形的羽葆,风吹羽葆扬,与羽葆指向相反的......
-
〓 盘庚迁殷——力排众议,万世之基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仲丁以后,王室多次迁都。如禀甲迁于相(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河南温县东)等。据说在盘庚以前,先后迁了五次。如此频繁迁都的原因,由于史料缺乏,无法确切......
-
〓 什么是“北斗七星”及“魁星”?
北斗七星在现代天文学上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文曲星)、玉衡、开阳(武曲星)、摇光。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魁,后三颗星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其中,玉衡最亮,天权最暗。《史记·天官书》中称:北斗为帝车之象,天枢为七......
-
〓 【校训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乃师大启功先生拟。启功先生曾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习校训,理解如此”。北师大校训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八个字,生动、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使这一校训亦具备了大师级的......
-
〓 现存最早的“袖珍本”四书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介绍说: 巾箱是古代装头巾用的小箱子。凡书的版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面(形容其小的程度),可称为巾箱本。语见宋戴埴《鼠璞》。 袖珍本,小型书本。因版式较小,可藏于袖中,便于携带,故名,其实和巾箱本是......
-
〓 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
-
〓 “艳阳天”是指夏天吗?
炎炎夏日,全国人民都在与酷暑做斗争。许多记者在报道中总喜欢用“艳阳高照”来形容高温天气。某晚报8月21日的新闻标题《重拾夏日艳阳天》,让人哭笑不得。“艳阳”多指春天的太阳,实与夏日没有关联。用“骄阳似火”或“烈日当空”来指夏日的天气更为妥当。 “艳阳”指明媚的风光,多指春天。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五首》中......
-
〓 国学小知识:状元是怎么来的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科举考试选状元开......
-
〓 吕传彬:画中“十八描”
十八描,是指中国人物画中衣纹的十八种线条描绘方法,在唐代以前就散见于各类书籍当中。然而到了明朝,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阿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才正式将历代衣服描法归类为十八种。所有描法的名称,大都依线条的形状,也就是象形的方法来命名。现择其要者简述于下: 高古游丝描:此是最古老的工笔人......
-
〓 舜举印章:文人石印的传世珍品
印章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上溯到商周时期。我国早期印章材料的质地较多,以铜质为主,常见的还有铁、铅、金、银、玉、牙骨等,现在流行的石质印章,在历史的不同阶段虽偶有发现,其存世的早期文人石质印章十分稀少。 印文为“舜举印章”的石质印章,其印面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上部是一个狮钮,印文具有浓......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极乐世界图轴》(清)
清朝乾隆年间制作,丝质,苏州织造,纵448厘米,宽196.3厘米,系清宫旧藏。彩织《极乐世界图轴》,是一幅根据佛教经变故事画,用彩色丝织成的,内容出自“西方净土变”。 拓展阅读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从本幅到装池的上下边绶带部分,均为通幅贯梭织成。全幅用十九种不同颜色的彩色纬丝同时织制。制作这样内容......
-
〓 敦煌曲子词——缠绵坦率,幽思洋溢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之中沉埋千年之久的二万五千卷珍贵古文献,拂去历史的尘埃,重见天日。其中一小部分为民间词抄本,创作年代始自唐,直至五代,大约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按照当时的称呼,我们把它叫做曲子词。因为是在敦煌发现的,因此冠以“敦煌曲子词”之名。现存的敦煌曲子词大约一千首。除少数可考知作......
-
〓 周公东征——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周武王在克商朝后二年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旦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
-
〓 古老时尚里的靴子和手套
甘肃玉门出土的四坝文化人形陶器 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出土的战国皮手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纺织品手套新疆出土的织锦手套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的辛店文化陶靴【守望家园】近些年常往西北行走,有一物偶尔会在眼前晃荡,一只靴子,陶靴,是古物。它摆在展览橱窗里,可觉得它是那么熟识。这哪里是古物,它分明就是现实生活中女子们脚下的时尚风......
-
〓 什么叫“骚体诗”?—— 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骚体诗,就是指《离骚》一类的诗。骚体,亦称楚辞体,在《汉书•艺文志》属“诗赋”一类。它起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屈原创立的。屈原以及其他诗人用这种文体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这也就是骚体诗的基本特征。这种“骚体诗”,较之于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究竟有些什......
-
〓 古籍普查新发现:明初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的新发现
《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签题《积善堂记》),绢本,纵31厘米,横1964厘米。“积善堂”为孙敬奉亲之所。孙敬,字克恭,明永乐初以庠生登成均,任兵部司务,擢兵部武库清吏司员外郎。孙敬念其祖、父两代积累之勤而不敢或忘,乃名其堂曰积善。永乐十四年(1416)翰林侍讲曾棨为题《积善堂记》,自永乐、宣德直至洪熙朝,......
-
〓 “化装师”不宜写成“化妆师”
《光明日报》曾刊发《追求唯美与诗境》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与北影制片厂的化妆师王希忠协商一致,主角,神仙精怪,帝王将相都需要造型……”句中“化妆师”应为“化装师”。 “化装”指演戏时装扮,有时也指为了某种原因装扮。如: (1)演员已经化装好了,正在等待上场。 (2)他化装成外地游客去了解......
-
〓 什么是名家?
名家称呼的由来《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家其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名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末,郑国大夫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刘向序《邓析书》......
-
〓 数字经济助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魏梦佳)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城市地标鼓楼和钟楼前后纵置、静静伫立。步入鼓楼,正在展出的数字互动体验展“时间的故事”,通过光影秀、交互体验等方式诠释古人的宇宙观、时空观,让参观者身临其境领略古老建筑与数字创意碰撞出的时尚火花。今日之中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以大众更可近可感的数字化形态呈现,焕......
-
〓 人民时评: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前不久,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