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趣:思“花朝”
小蓟上的云粉蝶。 李元胜/摄影“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春和民气乐,几日是花朝”。品着早春茶,读着宋代诗人李曾伯的诗句,不由得想起,花朝节快到了。然而,仲春二月,谁都知道有个令人兴奋的“龙抬头”,但不一定知道古代还有个芳香四溢的花朝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诗中提到的“花朝......
-
〓 三藏
《西游记》第十二回说道:玄奘法师正与众僧讲经说法,那菩萨在下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向菩萨讨教。菩萨道:“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于是勾引得玄奘翻山越岭、艰苦......
-
〓 清康熙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本品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承矮圈足,窄小整齐,外壁满施豇豆红釉,腹部刻团螭龙暗纹三组,图案紧凑自然。圈足内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青花发色深沉。 太白尊又名“鸡罩尊”,为康熙时期官窑典型器形,规格基本一致。《匋雅》中有云“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具备,惟红......
-
〓 什么是“三通”?
一般将《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政书合称“三通”、“前三通”。《通典》《通典》,唐杜佑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编成,历时三十馀年。本书记录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于唐代叙述尤详。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
-
〓 瓷画上娃娃为何都“大头”
婴戏图是历代瓷绘艺人都喜欢的题材。唐铜官窑瓷绘上有持莲童子,宋金磁州窑瓷画上的婴戏题材更为丰富,有童子钓鱼、赶鸭、放风筝等。明青花瓷器中,有庭院婴戏和郊外婴戏。永乐、宣德时期,孩童圆脸、前额大;空白期(指明代正统至景泰时期,官窑停烧,民窑产量很少,有些文献称黑暗期)到成化时期,小孩前额有飘起的刘海;晚明时期,孩......
-
〓 韩孟诗派——笔补造化天无功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也是诗歌发史上早期典型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此派较为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古人评价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韩愈、孟郊的......
-
〓 宗法制
概述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
〓 漫话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对其起源形式,存在着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武帝采纳方士谬忌的奏请,在甘泉宫中设立“泰一神祀”,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地在灯火中祭祀,从此形成了......
-
〓 “艳阳天”是指夏天吗?
炎炎夏日,全国人民都在与酷暑做斗争。许多记者在报道中总喜欢用“艳阳高照”来形容高温天气。某晚报8月21日的新闻标题《重拾夏日艳阳天》,让人哭笑不得。“艳阳”多指春天的太阳,实与夏日没有关联。用“骄阳似火”或“烈日当空”来指夏日的天气更为妥当。 “艳阳”指明媚的风光,多指春天。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五首》中......
-
〓 刘昌宇:秋的别称
秋季有三个月,分别称为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合称三秋。其中七月又称为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称为正秋、中秋、桂秋;九月称为晚秋、凉秋、暮秋。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按照五行之说,秋在五行中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汉书·五行志》:“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
-
〓 三曹——文坛领袖,文风各异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因他们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三曹都生活于汉末动乱年代,不同程度参与了频繁、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现实主义传统。但由于他们的经历等的差别,文学的成就的不同,风格也有差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评论......
-
〓 中国各一级行政区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
-
〓 王立新|历史上的神医华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尽管《三国演义》中的华佗,跟历史上实际的华佗有一些事实上的出入,但华佗作为神医的美名,却主要是通过《三国演义》传播出来的,所以,后世的中国人在这一点上都得感谢罗贯中这位湖海散人。华佗确实是位了不起的医生,《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有他的传记,《后汉书》的传记在《方术传》里,《三国志》的传记在《方技传》中。华佗“年且百岁......
-
〓 明代书院的四次“灭顶之灾”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思想控制愈来愈加强,特别是到严嵩当政,宦官魏忠贤专权,特务遍地,牢房私设,不许自由讲学。所以从嘉靖、万历以后,连续四次禁毁书院,政治对书院的干预达到了顶峰。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斥责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请求皇帝“戒谕以正人心”。嘉靖一方面......
-
〓 经学今古文之争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当时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
-
〓 “解元”漫谈
明代唐伯虎经常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钤盖这枚“南京解元”印章。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了“解xiè元”。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称解元,由所......
-
〓 马陵之战——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
-
〓 农历马年为何“闰九月”?
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在人们美好的新年祝福声中,农历马年开始了。很多人都知道马年是个闰年,有个“闰九月”。那么,马年为何是“闰九月”呢?天文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马年农历九月没有“中气”所致。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我国农历规定大月......
-
〓 北京的旧城门——内七外九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
-
〓 《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何青翰:思考现代与传统的并行
作为一本自创刊起就将“与大时代同频共振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作为办刊使命的学术刊物,《探索与争鸣》长期以来以发现和扶持青年学人为己任。2013年底,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启动实施了包括“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在内的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目前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