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藏博物馆发现元至元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大都刻本《释量论》
西藏博物馆普查申报的元刻藏文译本《释量论》,是个十分耀眼的亮点。此书也译作《量释论》《量评释》,又称《广释量论本颂》,是印度因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是因明学大师法称,译者是俄·罗丹西绕。由忽必烈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发愿、皇室出资开版雕造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第一任帝师是八思巴,第二任帝师是八思巴的同父异母弟仁钦......
-
〓 什么是六艺?
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代所说,指古人所要学习的六中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另外一种是汉代的说法:汉儒以六经为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者,大艺也;礼、乐、射、御、书、数......
-
〓 赓续中华文明 谱写当代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以文铸魂,凝聚精神力量“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
〓 “石渠宝笈特展”书画选介:【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观众排队欣赏《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五玺全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供职于宋徽宗赵佶的翰林图画院。作者以长卷的形式描绘出北宋汴梁城的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市俗风貌。图中共计绘人物约600名,牲畜80余头,房舍30多栋,树木百......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立秋未觉凉,残暑日犹长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从立秋开始,农历年已行一半,秋季正式来临。 作为传统“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是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立秋之日会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西方属白,所以周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着白衣、佩白玉到西郊迎接秋气。唐宋时期,官方仍沿袭着太史官报秋,......
-
〓 武王伐纣——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
-
〓 “子部”包括哪些典籍?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
-
〓 宗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挑战
引言:宗教伦理是宗教信仰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在传统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伦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高考圈在本文将探讨宗教伦理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一、道德多样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化。宗教伦理面对着来自不同文化、宗教和世俗价值观的冲击。个......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莲鹤方壶(春秋)
资料图片 春秋后期青铜器,高122厘米,宽54厘米,重64公斤。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方壶形体巨大。壶上有冠盖,长颈,垂腹,圈足。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吭高歌的仙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腹部四角各攀附一飞龙。腹部......
-
〓 什么是会典?
会典之名始见于明代,意思是“典章会要”。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着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现存的会典有:《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历代第一部会典为《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召修,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
-
〓 四声八病——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诗歌的声律、病犯说是南朝齐时沈约等人最早开始研究的。《南史·陆厥传》云: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对......
-
〓 古史撷趣:老师工资叫“束脩”
工资一般都称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语出《南史·陶潜传》:“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陶潜派了一个仆人帮儿子打柴汲水。后来人们就把“薪水”引申为工资了。但老师的工资为何又称“束脩”呢?这要从“束脩”一词的本义说起。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古时候,肉属奢侈品,普通百姓吃一次......
-
〓 共和行政——诸侯释位,以间王政
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臣,不可“专利作威”,否则国人将“为王之患”,也未得结果。国人对厉王不满,“谤王”,厉王大怒,命卫国之巫监视国人,有“谤”者杀,致使诸侯怨恨不......
-
〓 科举四宴——鹿鸣琼林,鹰扬会武
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7年),一直沿袭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历时1300多年。为了笼络天下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为统治者效劳,古代科举制度还组织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参加由官方、朝廷主办的盛大庆祝宴会,以示恩典,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举四宴。由于科举制度......
-
〓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北京读者章连峰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时任......
-
〓 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我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明,衰落于清,1905年终废除,前后绵延达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两朝可谓是其鼎盛期。当时的读书人首先要接受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县试通过后,再接受由本府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后,取得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明清两朝的科举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其考试共分三......
-
〓 趣味国学:“我”在古代不是“我”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
-
〓 画坛“四僧”
清代宫廷画家中的王恽、王鉴、王时敏、王原祁被人称作“四王”,同一时期还有一些人的创作与“四王”的艺术追求截然不同,在艺术上主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情感,对振兴当时画坛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时称“四僧”的四位僧侣画家,朱耷、石涛、弘仁、髡残。四人都是明朝后裔,在政治上对清代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都擅长山水......
-
〓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作奔驰状,昂首嘶鸣,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展翅回首、注目惊视的飞鸟。鸟陷马蹄,表现出马行疾速,超越飞鸟。此马是东汉雕塑艺术的典范,不仅构......
-
〓 三礼——人伦有序,天下化成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皮锡瑞在其《经学通论》中有论述:“三礼之名,起于汉末,在汉初但曰礼而已,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汉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许慎卢植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