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目录
吴承明序中文本序前言序章宋代的社会生活和地区差异一、考察的缘起——为何从空间说起1.绪言2.关于地域差异问题研究的认识3.比较与区分地文、生态系统二、宋代社会和长江下游地区1.社会动态2.时间、空间的区分3.若干史料提供的证言前篇宋代长江下游的经济状况一、宋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力1.宋代平均亩产稻米生产率2.长江下游地......
-
〓 唐宋时期湖州平原菱的种植与湿地农业开发
【内容摘要】唐宋时期江南地区湖州平原区中存在着大面积的湖沼湿地,菱是这个区域中典型水生植被之一。唐末至宋初人类活动对本地区湖沼湿地的干扰较少,湿地生境中存在着大面积菱的野生植物群落,宋以后随着太湖地区水体资源的开发与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加强,湖州平原中人工栽培菱的面积扩大,出现了众多的栽培菱品种。南宋时期人们利用许多技术措......
-
〓 宋代的茶叶“交引”和“茶引”
【内容提要】宋代的“交引”和“茶引”是不同茶叶制度下的产物,却常常被人们误认为同一事物。茶叶“交引”主要盛行于北宋前期,政府直接控制茶叶的生产与批发,“交引”作为取货凭证的“交钞”转变成有利可图的有价证券。北宋末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直接参与茶叶生产与批发的“实物禁榷制”,改为通过专卖税方式间接......
-
〓 宋代排水工程“福寿沟”的营造
福寿沟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功能正常,是因为历代官府都很重视这一水利工程,而且市民参与修缮的积极性也很高。清代同治八年,知府魏瀛就以“民修官助”的方式,成功地组织官民对福寿沟进行了一次彻底维修,并且绘制了《福寿沟图》,“以便观览由委,寻源旁沟可得”,其功劳惠及今人。赣州,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地处赣江的上游。赣州城始建于汉高......
-
〓 星占、历法与宋夏关系
【作者简介】韦兵(1969—),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内容提要】天文历法在宋与西夏的军事冲突、交聘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异常天象是上天意志的表达,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双方的军事决策与军事行动;历法颁赐是治权实现的重要标志,接受或拒绝宋的颁历是西夏承认或否认宋统治权力及衡量宋夏关系的一个重要......
-
〓 街:城市社会的舞台——唐宋城市变革中的线形空间
古典戏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草民(或民妇)当街拦官轿(甚至是御驾)申诉,其场面之凄惨,围观群众无不恻然动容,从而引出一桩千古奇冤的大案。那么,我们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拦轿的地点往往选择城市最主要的街道,二是当街拦轿产生的社会效应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甚至上动天听,直至历千百年演绎而久传不衰。......
-
〓 南宋田宅交易法初探
南宋商品经济的兴旺昌盛,给民事法律制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生机,一时间,民事法律规范的大量创制和普遍实施,前朝不可此拟。南宋田宅交易法律规范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史中占有显著地位。本文拟就南宋时期田宅交易法作如下探讨。一、南宋田宅买卖关系状况及法律调整南宋时,由于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官......
-
〓 略论南宋时期江西梯田的发展
熊四华,男,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梯田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地利用方式,它的出现与社会经济环境和农业技术的成熟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农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宋时期是梯田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南方山区的发展缓和了当时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学界专门对南宋梯田进行的......
-
〓 略论北宋黄河水患下的河北水环境变迁
【作者简介】郭志安(1973-),男,河北滦南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宋史研究【内容摘要】北宋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河北地区,在黄河水灾的不断冲击之下,其水文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除了大量的湖泊被淤填或冲毁外,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北境内的水道运输造成了严重损毁。这种局面的长期发展,导致河北境......
-
〓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前言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意春秋到战国、晋唐时期以及清末民初三个时段。春秋到战国,是礼崩与成文法典发生时期,成文法典从此以后逐渐......
-
〓 《宋人佚简》中一件商税文书的释读
【内容提要】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文公集》,乃是宋人用旧公文纸背面印刷而成。其原纸文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书名用珂罗版精印全部公之于世。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佚简》第5册中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宋代酒务文书,这些文书多以申闻状的形式呈现,其内容都是关于舒州在城酒务的一些记录,例如造酒耗用物料、作匠工食钱、酒课向各......
-
〓 宋诗视阈中的两浙地区农副业生产透视
【作者简介】蒋东玲,女,文学硕士,江西服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马群燕,女,岱东远程教育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基金项目】201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诗与宋代两浙地区经济民俗研究”(项目编号:JC1108)。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历来就有重农悯农、关注民生的传统,对于具有强烈社会责......
-
〓 论金代的禁榷制度
【作者简介】王德朋,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沈阳110036)【内容提要】禁榷是金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的禁榷商品包括盐、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等10种。针对这些商品,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同时,通过制定法律来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以维护国家对专卖商品的垄断......
-
〓 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提要】北宋时期(960—1127年)有记载的疫灾年份59个,疫灾频度为35.1%。其疫灾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整个北宋时期,疫灾频度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除960—969年上接五代疫灾周期和1120—1129年下接南宋疫灾周期外,其余时间可以划分出3个波长为50年的波动周期,第一波(970—1019......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前言
拙著《宋代商业史研究》(1968年始刊,1979年再版)的撰写,开始于刚考进东京大学新改制的研究生院之际。这是遵奉导师周藤吉之教授的指示,进行有关宋代商业及其社会实态复原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集中整理有关史料而取得的一项成果。这一时期,周藤先生就《宋史·食货志》各章中与农业有关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译注,通过绵密细致、网......
-
〓 宋元时期吴淞江圩田区的耕作制与农田景观
【内容摘要】宋元时期,吴淞江两岸一度盛行大圩,大圩内实行着水稻休耕制。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连作制后期开始盛行,农民收稻放水,冬季积水休闲。麦稻两熟或在高地,或在低地,其分布与水环境有关。麦稻与其它景物相配合,构成江南农田景观的基色。由于圩岸植树较多,树木与河道及作物相配合,也构成诗人笔下传统江南景观的特点。【关键词】吴......
-
〓 序章——宋代的社会经济和地域差异(一·下)
3.比较与区分地文、生态系统如本章前二节所描述的那样,在历史悠久、社会规模巨大的中国的社会史研究中,对其空间差异及推移的动态进行解释,一贯努力尝试有所突破。与近30年来的历史观念的变化相应的方法、手法、课题等方面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就研究所开拓的一般水平来看,历史学家应如何掌握差异的动态,进行推论和......
-
〓 元代主首的乡村管理职能及其演变
【原文出处】《文史》(京),2012.第1辑.153—168【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批准号08CZS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0031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0221060)之中期成果。元代的县级以下基层组织编制,乡村分为乡、都二级,而城市为隅坊......
-
〓 宋代食盐消费需求分析
【内容摘要】盐在包括宋代在内的中国古代社会主要被当作调味用盐、腌制用盐和其它食品加工用盐来消费和使用,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农牧业、医药事业和日常卫生保健等。中国人的饮食口味向来偏咸,宋代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所以,全社会每年对盐的消费需求量很大,少则数亿斤,多则十多亿斤。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滞后,以及食......
-
〓 从多元历史视野宏观中国现代化问题:蒙古西征与人类文明
【摘要】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一社会一政治精英”(儒生/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