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契丹族与特有的骑射武功共兴衰
公元l0世纪及以前,世居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两岸大草原上的古契丹族人,以牧放羊马、猎取野兽为主要生业。行路代步、山林打猎、出兵征战,都时刻离不开乘马,马是契丹人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因而骑术高超或低劣,则成为每个契丹人能力强弱的体现;娴熟而高超地操弓搭箭的射艺武功。又是契丹勇士的重要标志。骑射武功高强的契丹铁骑雄居......
-
〓 宋元时期吴淞江圩田区的耕作制与农田景观
【内容摘要】宋元时期,吴淞江两岸一度盛行大圩,大圩内实行着水稻休耕制。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连作制后期开始盛行,农民收稻放水,冬季积水休闲。麦稻两熟或在高地,或在低地,其分布与水环境有关。麦稻与其它景物相配合,构成江南农田景观的基色。由于圩岸植树较多,树木与河道及作物相配合,也构成诗人笔下传统江南景观的特点。【关键词】吴......
-
〓 唐宋转折视野之下的赋役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包伟民,195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时期,赋役制度演变的轨迹比较清晰:唐代建中元年(780)推行新制,废止此前“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改行“惟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新法[1],实可为其中关键性的转折。建中以后,从两宋到明清,赋役制度的种种变革,“都是在这一新的赋税原则范围内进行的,......
-
〓 辽、金、元的经史翻译与历史认同思想
作者简介:吴凤霞,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河北廊坊065000)辽、金、元时期,以少数民族文字翻译汉文经史是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以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翻译的经史著作,不仅丰富了史书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思想的发展。一辽代以契丹文翻译的史书见于记载的有......
-
〓 西夏佛教与儒学的地位
西夏王朝位于宋、辽、金、回鹘、吐蕃各政权之间。西夏以武力为基础,辅以外交手段,在四面邻敌的环境中,竟能纵横捭阖,有国近两个世纪,除其注重军事,发展经济外,佛教和儒学的地位、关系干系重大,值得关注。西夏佛教的地位西夏信仰多种、多元,既用儒学,又尊崇佛教,也容纳道教,同时还延续原始宗教。在宋、辽、夏、金诸王朝中,儒学引领着......
-
〓 西夏的历史与文化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政权,自称大夏国,或称白高大夏国。同期及后来周边北方民族又译称党项为唐古、唐兀或唐古特。辽、宋、金人因其在三朝的西部,多称之为西夏,后世也多用此称。“党项”之名,始见于《隋书》。党项族的族源现今大多数人认为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源自古代鲜卑族。在南北朝和隋朝之......
-
〓 从多元历史视野宏观中国现代化问题:蒙古西征与人类文明
【摘要】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一社会一政治精英”(儒生/士......
-
〓 试论西夏的户籍文书
【作者简介】赵彦龙,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账籍文书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政务文书,从战国、秦朝的计书,两汉的计簿,一直到明清的黄册,这些文书都详细记载了全国各户的人口、地亩、徭役等情况,因而是历代王朝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命脉。西夏仿中原账籍制度,也建立了账籍文书的造籍、上报和管理。......
-
〓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市布局,城市建筑等;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诸如居民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城市管理制度等;三是精神空间,诸如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心理,城市观念等。可以说,我们关......
-
〓 街:城市社会的舞台——唐宋城市变革中的线形空间
古典戏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草民(或民妇)当街拦官轿(甚至是御驾)申诉,其场面之凄惨,围观群众无不恻然动容,从而引出一桩千古奇冤的大案。那么,我们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拦轿的地点往往选择城市最主要的街道,二是当街拦轿产生的社会效应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甚至上动天听,直至历千百年演绎而久传不衰。......
-
〓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
内容提要: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
-
〓 宋元合伙制的发展——《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第三章
第三章宋元合伙制的发展学术界关注宋元时期的合伙制问题较早的是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其《合本组织的发达》一文[1]对宋元以后工商业高利贷经营中的合本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勾画。日野開三郎、草野靖撰写了《关于唐宋时代的合本》一文,重点探讨的是宋代的“合本”问题[2]。其后今堀诚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及近代合伙制问题,其中对宋代合......
-
〓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前言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意春秋到战国、晋唐时期以及清末民初三个时段。春秋到战国,是礼崩与成文法典发生时期,成文法典从此以后逐渐......
-
〓 元昊和宋
当女真崛起之前,最为宋患之异族有二,一曰契丹,一曰西夏,三国鼎立于当时之东亚。以国力较,则契丹为最强,而宋夏皆次之。宋自澶渊之盟,岁输币于契丹,以求取两国间之和平。西夏当宋真仁之际,虽极桀骜,然始终服事于契丹,鲜有违叛。是故契丹之于宋夏,亦类突厥之于周齐,左提右挈,影响甚大,今欲求宋夏二国间之关系,而不参以契丹之史,则......
-
〓 唐宋变革中的道德至上倾向——唐宋变革笔谈(五)
作者简介:严耀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44)“由唐朝中期开始的社会变革,到……宋朝完全定型”【1】。确实在唐、宋之间,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如农业生产的品类与手段、经济制度、群体结构、行政体系等等。其变化的强度虽比不上春秋战国那个时候,但已是秦横扫六合以后最引人注目的了【2】。那么,这个变革会......
-
〓 两宋时期留居杭州的穆斯林蕃商胡贾
【内容提要】宋代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这时杭州经济繁荣,海上贸易兴盛,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大食等地穆斯林使节、商旅因此进入杭州贸易者日益增多。他们中有从海道东航而来的,也有自传统陆路贡道由北南下的。至南宋建都杭州,大食诸国蕃客前来入贡觐见、互市贸易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居于杭城“蕃坊”内,有着较高的社......
-
〓 《宋人佚简》中一件商税文书的释读
【内容提要】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文公集》,乃是宋人用旧公文纸背面印刷而成。其原纸文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书名用珂罗版精印全部公之于世。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佚简》第5册中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宋代酒务文书,这些文书多以申闻状的形式呈现,其内容都是关于舒州在城酒务的一些记录,例如造酒耗用物料、作匠工食钱、酒课向各......
-
〓 序章——宋代的社会经济和地域差异(一·下)
3.比较与区分地文、生态系统如本章前二节所描述的那样,在历史悠久、社会规模巨大的中国的社会史研究中,对其空间差异及推移的动态进行解释,一贯努力尝试有所突破。与近30年来的历史观念的变化相应的方法、手法、课题等方面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就研究所开拓的一般水平来看,历史学家应如何掌握差异的动态,进行推论和......
-
〓 北宋三司使渊源初探
杨兴1高杨2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北宋三司使总管一国之财政,是最高财政长官。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关于三司的来源,学界一般认为起源于唐末,但并无更精确之说。因此探讨北宋三司使的渊......
-
〓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研究辽、夏、金、元史的一个巨大障碍,乃是有关它们史料的散漫性。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阻断破坏了两宋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正面的主角,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的中国史进程。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史,感觉似乎有点陌生,但细想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