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研究辽、夏、金、元史的一个巨大障碍,乃是有关它们史料的散漫性。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阻断破坏了两宋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正面的主角,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的中国史进程。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史,感觉似乎有点陌生,但细想却......
-
〓 元代主首的乡村管理职能及其演变
【原文出处】《文史》(京),2012.第1辑.153—168【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批准号08CZS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0031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0221060)之中期成果。元代的县级以下基层组织编制,乡村分为乡、都二级,而城市为隅坊......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前言
拙著《宋代商业史研究》(1968年始刊,1979年再版)的撰写,开始于刚考进东京大学新改制的研究生院之际。这是遵奉导师周藤吉之教授的指示,进行有关宋代商业及其社会实态复原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集中整理有关史料而取得的一项成果。这一时期,周藤先生就《宋史·食货志》各章中与农业有关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译注,通过绵密细致、网......
-
〓 《窦默神道碑》考释
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15【题解】《窦默神道碑》,全称《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位于今邯郸市肥乡县·肥乡镇·城西村,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立。碑首饰龙纹,碑阳额题篆书“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3行15字;碑阴额题为楷书,字同。碑阳、碑阴均刻楷书24行,满行66字,总计约1......
-
〓 论宋代富民兴教化民与乡村社会秩序
【摘要】宋代乡村精英中的富民热衷兴办义学、义塾、书院等教育设施,并采取各种方式资助、参与兴学活动。富民通过兴办教育设施,来教化民众,对于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控制作用。【关键词】富民①;教化;乡村社会②秩序一、富民兴办教育事业的背景在宋代社会,富民兴办的教育设施遍布于各地,有的甚至相当普及。遍布于各地,其......
-
〓 宋朝买扑制度下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酒务坊场买扑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买扑制下的利益主体,官府与承买者、中央与地方、各官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共利和争利的关系。对官府而言,与承买者共利只是推行买扑制的基础,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目的,因而其争利活动难免失去理性,直至破坏了共利关系,影响到买扑制的正常进行,才有所收敛。官府买扑收益分配的每次变动都是官府内部争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
-
〓 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无论是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还是从世界中世纪法制史来看,这种取消良贱制度的创举都是史无前例的,值得进行深入探讨。从古代法律的层面上讲,良贱是指两类人不同的法律地位,......
-
〓 敦煌学和西夏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展望
内容提要:敦煌是西夏时期的一个州,莫高窟在西夏有特殊地位,被誉为“圣宫”、“神山”,西夏洞窟与皇室有特殊关系。敦煌石室和黑水城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分别成为敦煌学和西夏学的重要学术资料基础。两种文书内容丰富,类型相近。但在释读文献方面黑水城文献比敦煌石室文献落后约半个世纪,整理出版也滞后很多。西夏学应利用敦煌学研究的方......
-
〓 宋代寺院所经营的工商业
一、概说宋以前寺院[1]的经济基础,以土地为主[2],因为那时土地就是代表财富,财富的主要基础在土地而不在工商业。到了宋代,寺院的经济基础可有些改变了。因为这时工商业比较以前发达,财富的基础,除了土地以外,工商业也是其中的主要分子。所以宋代的寺院,一方面固然依赖土地的收入[3],他方面又经营工商业,以维持它本身的存在。......
-
〓 宋代食盐消费需求分析
【内容摘要】盐在包括宋代在内的中国古代社会主要被当作调味用盐、腌制用盐和其它食品加工用盐来消费和使用,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农牧业、医药事业和日常卫生保健等。中国人的饮食口味向来偏咸,宋代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所以,全社会每年对盐的消费需求量很大,少则数亿斤,多则十多亿斤。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滞后,以及食......
-
〓 宋史研究创新的瓶颈、激励与组织
【核心提示】明清史很多重要问题要追溯到宋代,关心明清史的学者从学术脉络上与宋史密不可分,包括像民族、宗族、地方社会等问题,包括一些重大的议题,包括习用的词汇,不少从宋代出现或使用。明清史的研究,一方面从宋代的材料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还给宋史研究很多刺激,这种刺激也带动了宋史新材料的开辟。制度史研究是宋史研究的......
-
〓 “唐宋变革”论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唐宋变革”论这个相当古老的论题在我国学界第二次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近十年来,有关研究在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还存在若干有待厘清和深入研究的问题。甚至某些基础性的问题,诸如何谓“唐宋变革”、谁首先提出“唐宋变革”论、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之类,至今仍有进一步思索的余地。本文将......
-
〓 宋元时期吴淞江流域的稻作生态与水稻土形成
【内容提要】北宋初期,吴淞江流域仍有许多圩田内存在着大量的休耕地与不得耕种的积水田,水稻土的脱潜与剖面发育较慢。到了后期,吴淞江流域的水环境和农作技术都在推动着水稻土剖面的完全形成。宋初的丰水环境出现了变化,吴淞江的淤塞使这一地区的旱田化作用增加,脱潜化程度加强。与此同时,农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搁稻、施肥、翻青和开沟技......
-
〓 辽、金、元的经史翻译与历史认同思想
作者简介:吴凤霞,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河北廊坊065000)辽、金、元时期,以少数民族文字翻译汉文经史是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以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翻译的经史著作,不仅丰富了史书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思想的发展。一辽代以契丹文翻译的史书见于记载的有......
-
〓 序章——宋代的社会经济和地域差异(一·下)
3.比较与区分地文、生态系统如本章前二节所描述的那样,在历史悠久、社会规模巨大的中国的社会史研究中,对其空间差异及推移的动态进行解释,一贯努力尝试有所突破。与近30年来的历史观念的变化相应的方法、手法、课题等方面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就研究所开拓的一般水平来看,历史学家应如何掌握差异的动态,进行推论和......
-
〓 南宋推行朱熹社仓法给人的启示
【摘要】历史上的社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着重讨论的是朱熹倡导的社仓。朱熹为倡导社仓付出了很大精力,留下了不少有关文字。在他和他的弟子的倡导下,南宋时期各地社仓有显著的发展。历来史家对此多有赞扬。人们对朱熹社仓的历史作用往往评价过高,更忽略了南宋各地社仓发展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朱熹社仓,在南宋数量很少......
-
〓 翻车在社会生产生活其他方面的广泛应用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九)
除了大田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外,社会生产和生活还有许多方面离不开水车,江南水乡尤其如此。兹略举数端如下:水产养殖和捕捞车水种藕: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合翻泥种藕花。[1]车水养鱼:清波溜溜入新渠,邻曲来观乐有余。试手便同三日雨,满陂已活十千鱼。[2]车池取鱼:霜清枫叶照溪赤,风起寒鸦半天黒。鱼......
-
〓 天人不许离而为二——张载四句教的价值理想世界
两宋道学家焕然大明中华文化的道统,正如《道学传》所言:“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孟孔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子者与”。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后,道统不明,儒学幽沉,宋儒拂拭厚重的历史尘埃,使中华道统大明......
-
〓 侈糜、奢华与支配——围绕十三世纪蒙古游牧帝国服饰偏好与政治风俗的札记
【内容摘要】作为蒙元帝国时代的一种物品,纳石失不单单是一种用来制作服饰的布料,它本身还体现了其极尽奢华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政治支配。这是一种与游牧社会相匹配的生活奢侈品的分配,由此物品的分配而在那个时代建构起了一个世界性的庞大集团,这个庞大集团得以凝聚的基础象征性地体现在作为这一帝国再分配政治基础的奢侈品上面。通过这种特殊......
-
〓 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内容提要】文章从公元11世纪后我国气候的显著变冷入手,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农业生产、土壤、植被的显著恶化,游牧民族与汉族力量对比的适应性变化,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适应性南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政府统治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挑战。作者认为,理解这一气候变化及其经济动态影响,乃是理解11世纪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