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论胡三省的宋室情怀与文化情结
此文为本科毕业论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摘要:胡三省在《通鉴音注》一书中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宋室情怀。对宋王朝称谓的亲切和对宋朝地名的沿用,可以看作是胡三省对宋王朝的深切怀念,而其义不臣元、隐居著书、对宋氏灭亡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看作是胡三省宋室情怀的最高展露。在这股情怀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情结的延续和反映。胡三省本此......
-
〓 宋代的户在财产关系中的民事主体性质
【作者简介】李如春,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5。所谓民事主体,在现代民法中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根据法律规定,“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对于不同文化与历史时期来说,民事主体这一概念的界定标准存在着相当大......
-
〓 宋代寺院所经营的工商业
一、概说宋以前寺院[1]的经济基础,以土地为主[2],因为那时土地就是代表财富,财富的主要基础在土地而不在工商业。到了宋代,寺院的经济基础可有些改变了。因为这时工商业比较以前发达,财富的基础,除了土地以外,工商业也是其中的主要分子。所以宋代的寺院,一方面固然依赖土地的收入[3],他方面又经营工商业,以维持它本身的存在。......
-
〓 古契丹族与特有的骑射武功共兴衰
公元l0世纪及以前,世居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两岸大草原上的古契丹族人,以牧放羊马、猎取野兽为主要生业。行路代步、山林打猎、出兵征战,都时刻离不开乘马,马是契丹人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因而骑术高超或低劣,则成为每个契丹人能力强弱的体现;娴熟而高超地操弓搭箭的射艺武功。又是契丹勇士的重要标志。骑射武功高强的契丹铁骑雄居......
-
〓 辽、金、元的经史翻译与历史认同思想
作者简介:吴凤霞,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河北廊坊065000)辽、金、元时期,以少数民族文字翻译汉文经史是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以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翻译的经史著作,不仅丰富了史书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思想的发展。一辽代以契丹文翻译的史书见于记载的有......
-
〓 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农业
【摘要】世居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建立金朝后,把发展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肇兴之地黑龙江流域金源内地为粮仓,特别重视黑龙江流域农业的发展。黑龙江流域出土大量全备的铁制农具,说明女真族已把黑龙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进宋朝的先进农耕技术,农业生产力空前发展。土地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超过金以前任何一个......
-
〓 唐宋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其效应
作者简介:林文勋(1966—),男,博士,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史和中国商品经济史研究。一秦商鞅变法首次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产权,但在中唐以前,这种私有产权受多种限制,国家干预较强。在中古田制下,土地主要是一种等级的体现,是政治要素,没有取得纯粹经济意义,这一点我们从均田制中可......
-
〓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
内容提要: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
-
〓 北宋的市籴与民间货币流通
北宋是一个市籴(广义上的和籴)十分兴盛的时代,政府在每年收籴粮草的同时,也将大量货币及其他轻货投放到民间市场。因此,市籴制度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对宋代财政与民间货币流通产生过重要影响。宋代市籴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先生所撰《宋代市籴制度的沿革》①,及8......
-
〓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研究辽、夏、金、元史的一个巨大障碍,乃是有关它们史料的散漫性。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阻断破坏了两宋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正面的主角,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的中国史进程。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史,感觉似乎有点陌生,但细想却......
-
〓 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无论是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还是从世界中世纪法制史来看,这种取消良贱制度的创举都是史无前例的,值得进行深入探讨。从古代法律的层面上讲,良贱是指两类人不同的法律地位,......
-
〓 宋朝买扑制度下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酒务坊场买扑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买扑制下的利益主体,官府与承买者、中央与地方、各官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共利和争利的关系。对官府而言,与承买者共利只是推行买扑制的基础,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目的,因而其争利活动难免失去理性,直至破坏了共利关系,影响到买扑制的正常进行,才有所收敛。官府买扑收益分配的每次变动都是官府内部争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
-
〓 敦煌学和西夏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展望
内容提要:敦煌是西夏时期的一个州,莫高窟在西夏有特殊地位,被誉为“圣宫”、“神山”,西夏洞窟与皇室有特殊关系。敦煌石室和黑水城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分别成为敦煌学和西夏学的重要学术资料基础。两种文书内容丰富,类型相近。但在释读文献方面黑水城文献比敦煌石室文献落后约半个世纪,整理出版也滞后很多。西夏学应利用敦煌学研究的方......
-
〓 宋代食盐消费需求分析
【内容摘要】盐在包括宋代在内的中国古代社会主要被当作调味用盐、腌制用盐和其它食品加工用盐来消费和使用,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农牧业、医药事业和日常卫生保健等。中国人的饮食口味向来偏咸,宋代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所以,全社会每年对盐的消费需求量很大,少则数亿斤,多则十多亿斤。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滞后,以及食......
-
〓 宋史研究创新的瓶颈、激励与组织
【核心提示】明清史很多重要问题要追溯到宋代,关心明清史的学者从学术脉络上与宋史密不可分,包括像民族、宗族、地方社会等问题,包括一些重大的议题,包括习用的词汇,不少从宋代出现或使用。明清史的研究,一方面从宋代的材料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还给宋史研究很多刺激,这种刺激也带动了宋史新材料的开辟。制度史研究是宋史研究的......
-
〓 “唐宋变革”论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唐宋变革”论这个相当古老的论题在我国学界第二次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近十年来,有关研究在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还存在若干有待厘清和深入研究的问题。甚至某些基础性的问题,诸如何谓“唐宋变革”、谁首先提出“唐宋变革”论、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之类,至今仍有进一步思索的余地。本文将......
-
〓 宋元时期吴淞江流域的稻作生态与水稻土形成
【内容提要】北宋初期,吴淞江流域仍有许多圩田内存在着大量的休耕地与不得耕种的积水田,水稻土的脱潜与剖面发育较慢。到了后期,吴淞江流域的水环境和农作技术都在推动着水稻土剖面的完全形成。宋初的丰水环境出现了变化,吴淞江的淤塞使这一地区的旱田化作用增加,脱潜化程度加强。与此同时,农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搁稻、施肥、翻青和开沟技......
-
〓 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内容提要】文章从公元11世纪后我国气候的显著变冷入手,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农业生产、土壤、植被的显著恶化,游牧民族与汉族力量对比的适应性变化,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适应性南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政府统治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挑战。作者认为,理解这一气候变化及其经济动态影响,乃是理解11世纪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
-
〓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富民问题断想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
〓 西夏的历史与文化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政权,自称大夏国,或称白高大夏国。同期及后来周边北方民族又译称党项为唐古、唐兀或唐古特。辽、宋、金人因其在三朝的西部,多称之为西夏,后世也多用此称。“党项”之名,始见于《隋书》。党项族的族源现今大多数人认为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源自古代鲜卑族。在南北朝和隋朝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