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宋变革中的道德至上倾向——唐宋变革笔谈(五)
作者简介:严耀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44)“由唐朝中期开始的社会变革,到……宋朝完全定型”【1】。确实在唐、宋之间,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如农业生产的品类与手段、经济制度、群体结构、行政体系等等。其变化的强度虽比不上春秋战国那个时候,但已是秦横扫六合以后最引人注目的了【2】。那么,这个变革会......
-
〓 天人不许离而为二——张载四句教的价值理想世界
两宋道学家焕然大明中华文化的道统,正如《道学传》所言:“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孟孔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子者与”。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后,道统不明,儒学幽沉,宋儒拂拭厚重的历史尘埃,使中华道统大明......
-
〓 元初铁骑征高丽、日本
13世纪初蒙古兴起于北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其后,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进行了征西域,攻打金朝,讨伐南宋,东征高丽、日本等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战争。1211年成吉思汗开始南下征伐金朝。1212年金朝北边千户契丹人耶律留哥率众降附成吉思汗。1214年金朝命辽东宣抚蒲鲜万奴率重兵攻打耶律留哥,......
-
〓 北宋的市籴与民间货币流通
北宋是一个市籴(广义上的和籴)十分兴盛的时代,政府在每年收籴粮草的同时,也将大量货币及其他轻货投放到民间市场。因此,市籴制度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对宋代财政与民间货币流通产生过重要影响。宋代市籴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先生所撰《宋代市籴制度的沿革》①,及8......
-
〓 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农业
【摘要】世居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建立金朝后,把发展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肇兴之地黑龙江流域金源内地为粮仓,特别重视黑龙江流域农业的发展。黑龙江流域出土大量全备的铁制农具,说明女真族已把黑龙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进宋朝的先进农耕技术,农业生产力空前发展。土地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超过金以前任何一个......
-
〓 两宋时期留居杭州的穆斯林蕃商胡贾
【内容提要】宋代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这时杭州经济繁荣,海上贸易兴盛,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大食等地穆斯林使节、商旅因此进入杭州贸易者日益增多。他们中有从海道东航而来的,也有自传统陆路贡道由北南下的。至南宋建都杭州,大食诸国蕃客前来入贡觐见、互市贸易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居于杭城“蕃坊”内,有着较高的社......
-
〓 宋代湖南的粮食种植结构初探
【内容摘要】在宋代,湖南形成了以水稻为主、麦粟为补充的粮食结构。首先,湖南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占优势地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中,占城稻不迟于12世纪30年代传入湖南,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其次,唐中后期以来,麦作技术传入湖南,并得以渐进式地推广,但小麦的全面推广主要在南宋。其他旱地作物如粟,在湖南也有所种植。【关键词】湖南;......
-
〓 古契丹族与特有的骑射武功共兴衰
公元l0世纪及以前,世居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两岸大草原上的古契丹族人,以牧放羊马、猎取野兽为主要生业。行路代步、山林打猎、出兵征战,都时刻离不开乘马,马是契丹人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因而骑术高超或低劣,则成为每个契丹人能力强弱的体现;娴熟而高超地操弓搭箭的射艺武功。又是契丹勇士的重要标志。骑射武功高强的契丹铁骑雄居......
-
〓 辽代的奴隶考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四一、绪言“奴隶”在中国社会上有很悠久的历史,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我们从古籍上即常见有奴隶的记载。如:《书经·甘誓》:“予则孥戮汝。”《论语》:“箕子为之奴。”《周礼·秋官·司厉》:“男子入于罪隶,女子人于舂藁。”《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斐豹隶也,载于丹书。”此外,尚有臣妾、臣仆、童仆、臧、获、......
-
〓 从人口为主要动力看宋代经济发展的限度——兼论中西生产力的主要差距
【内容摘要】对南宋人口密度的考察发现宋代乃至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口的增长,几经济发达区域都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而不发达区域的人口密度都比较低,在这种人口一经济模式的控制下,发达地区因人力的易得和低廉、不发达地区因经济文化水平较低,都不利于节省或替代劳动力的装置的发明与推广,因此中国未能像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那......
-
〓 关于元朝的国号、年代与疆域问题
近30年,我国的元史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各方面的专题研究日益深入。但与此相背戾的是,元朝史的一些基本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却仍存在着混乱现象。几位喜读历史书的各界朋友询问我有关元史的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元朝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年?有些历史书或历史年表写的是1271年到l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占领元大都),还有......
-
〓 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内容提要】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
-
〓 宋代四川荔枝考述
【内容摘要】荔枝被誉为“果中皇后”,是原产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宋代四川荔枝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地带,它以优良的品质位列全国次席,仅比福建为下。四川荔枝佳品众多,多获时人赞誉,堪称实至名归。此外,四川荔枝还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时人休闲娱乐媒介、有助边疆开发等方面。【关 键 词】宋代;四......
-
〓 宋代乡村“上户”的阶层属性
【内容摘要】从社会学的分层理论来看,宋代乡村主户五等户申的“上户”,就是学术界所说的“富民”。通过考察唐宋之际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在有家产有特权的官户、有家产无特权的主户、无家产也无特权的客户三个阶层稳定下来以后,“富民”阶层的地位和作用便凸现出来了。【关键词】宋代;富民;阶层;户等;上户【作者简介】邢铁(19......
-
〓 南宋绍兴地区的市镇与农村经济
姚培锋1陈国灿2裘珂雁31.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2.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嵊州市文化局【摘要】南宋时期,绍兴地区的市镇发展十分活跃,不仅工商业兴盛,而且市镇类型趋于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形成了包括初级市场和中心市场在内的两级体系。随着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小农经济逐渐突破......
-
〓 宋代城市税制再议
摘要:宋代城市地税与农田税,虽就税目性质而言有其一致性,但城市地价之远超乎农田,是专制国家必须为之做出相应制度调整的根本原因;城市中的市场地块由于其地价尤高,官府也就对其敷之以特别的税额。相比而言,屋税如同农田两税,在宋代城郭赋税体系中,居主体性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
-
〓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
内容提要: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
-
〓 《元代榷盐与社会》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晶莹剔透的盐粒始终联系着整个人类社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人类的体质因它的存在而变得强壮。一些政权也因其得以维系。自管仲施行榷盐始,国家的命运便与盐链接在一起。盐史的研究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或研究盐政,或研究包括盐业产销在内的盐业经济,或从社会史的角度探究盐与社会的关系.取得了很......
-
〓 宋元以降华南盐场社会变迁初探——以香山盐场为例
【内容提要】南宋时期,香山因盐立县,由此奠定了宋元以降香山社会的经济、文化格局。宋末元初盐场的动乱表明只有那些归附新朝廷的盐民才可以继续在盐场生存,而“抵禁”者很可能就此被排挤出盐场社会。明初灶户立籍,香山盐场的盐民获得了合法的社会身份。明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沙田的成长,适宜食盐生产的海水逐渐淡化,导致盐产下降,灶丁逃亡......
-
〓 元代大都地区的农牧矛盾与两都巡幸制度
摘要:元大都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包括农业和畜牧业,而元朝中央政府对大都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尤为倚重,由此导致了该地区农业和畜牧业在地域分布和扩展上的对立关系。这种矛盾既体现在围绕禾稼而展开的人口衣食之源与牲畜饲料的直接冲突,又体现在以秋耕为焦点的衣食之源与饲料的潜在冲突。元代两都巡幸制度在最大限度地化解这种矛盾,该制度建立的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