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学勤: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
【核心提示】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这样。无怪乎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他们论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著作冠名为“青铜时代”。说起青铜时代,使我们立即联想到古代文明。确实,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
-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侧记:石峁遗址,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址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每一次重大考古和发现,都牵动着世人的眼球和神经。 石峁遗址考古,无疑是2012年陕西省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活动。 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 记者在今天召开的石峁遗址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和神木县文......
-
〓 二祖庙《菩提达摩碑》碑文复原及考释
一、引言署名梁武帝撰的菩提达摩碑文,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文献。对其展开的研究,事关早期禅宗史和早期禅宗思想史,一向为佛教研究者所重视。近年来,日本学者小岛岱山和国内学者纪华传等,均就此展开研究并取得成果。小岛岱山的文章曾在国内出版的《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1期)发表,标题为《菩提达摩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其主要贡......
-
〓 中国经济史论文索引(2012年度之一)
【总论】新中国经济史学的繁荣与发展:访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李放∥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1.9.29.⑦关于中国历史GDP研究的点滴思考/史志宏,徐毅∥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1.3.3~5近代中国货币、物价与GDP估算/陈争平∥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1.3.6~9购买力平价法在中国经济史......
-
〓 郑和遗迹考古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考古队6月再赴非洲寻找郑和遗迹
【核心提示】寻找郑和遗迹、追溯中国与东非文化交流历史、发掘肯尼亚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肯尼亚考古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考古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计划今年6月中旬赴肯尼亚开展第二阶段的陆地考古工作。赴肯考古工作不但是中国考古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考古工作的组成部分。”日前,中国赴肯尼亚陆地考古项目领......
-
〓 “苏轼文集”校注:苏轼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
《苏轼全集校注》(全二十本),张志烈、马德富、周裕楷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2800.00元曹雪芹说他写作《红楼梦》的辛勤过程是“十年辛苦不寻常”,今人也常用“十年磨一剑”来评说一部沉潜多年方告成书的著作,但是这两句话都不足以形容《苏轼全集校注》这部皇皇大著。2010年6月,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
-
〓 公文纸本:传世文献最后一座待开发的富矿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图片《宋人佚简》图片 近代以来,我国对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首先开始于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又扩展到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开发。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的对象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近代考古新材料的“三大发现”或曰“四大发现”......
-
〓 《海洋史研究》第2辑目录、后记
目 录专题论文“亚洲海峡历史”导言……………………………………………………普塔克/3亚洲海峡的地理、功能和类型………………………普塔克(Roderich Ptak)/5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it of Hormuz……………Ralph Kauz(廉亚明)/23海峡之门:红海港口与亚丁湾......
-
〓 不到长城非好汉险走“土龙”觅遗踪: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之一
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2012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 两千多年前修筑的楚长城究竟在哪里?它为何修筑,规模多大,形状怎样,有哪些功能?如今是否有楚长城遗址?关于楚长城的研究进行得如何?本期《中国社会科学报》独家报道“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以飨读者。 不到长城非好汉 险走“土龙”觅......
-
〓 两千多年前的人吃什么
▲麦子 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青铜时代早期新疆地区就已开始了小麦的种植与食用,到两汉以后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小麦逐渐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资料图片)▲古代吐鲁番居民的花式点心。(资料图片)▲唐代饺子 为小麦面质,形如月牙,皮薄,内有馅,与现在的水饺无异。饺子在当时称“水角”、“角子”或“牢丸”等。作为中......
-
〓 国内首部省级岩画保护法规诞生——宁夏岩画有了“保护伞”
贺兰山岩画(资料图片)8月,宁夏出台了第一个专门针对岩画的地方性法规。据了解,国内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等23个省区发现过古代岩画,由于各种原因,岩画保护形势严峻。曾经饱受摧残的宁夏岩画,在经历了千百年来各种破坏之后,现在终于有了“保护伞”——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
-
〓 2011年最具有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图)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西藏定结县羌姆石窟成为学者......
-
〓 倾听古文字的呼吸——聚焦新疆古籍保护
题图:参观者在国家图书馆观看“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CFP《高昌馆杂字》封面(资料图片) 汉语中的“消停”,回鹘文音译为“阿思答”;汉语中的“刮风”,回鹘文音译为“烟得伯刺的”……这不是今天翻译家们在教授学生学习回鹘文,而是两本明代抄本《高昌馆杂字》、《高昌馆译书》里告诉今人的信息。这两本抄本是古......
-
〓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碑文补释
吉林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的发现,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限于各方面条件特别是资料匮乏,反响虽很热烈,但因外界掌握的可靠资料并不多,有深度的研究尚未见报。为给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此碑提供必要条件,兹不揣浅陋,拿出这一碑文补释文本,未遑臻备,抛砖引玉。一、此碑研究述略2012年11月4日至6日,集安市文物局根据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
-
〓 以“侑卮”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彩陶器的历史价值——兼与王先胜先生商榷
王先胜的《再说仰韶文化尖底瓶非“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笔者的《小口双耳尖底瓶应为“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30日)一文提出异议。王文虽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看法,但认为所有仰韶文化尖底瓶均与“侑卮”无关。笔者认为,王文尚不能从根本上推翻笔者对“侑卮......
-
〓 大汉雄风今犹在汉画像石书汉史
【核心提示】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及其周边。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汉画像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艺术价值如何?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2012年岁末,记者踏上寻访汉画像石之旅。 2012年11月28......
-
〓 8000年前“江苏人”的田园生活:种稻打鱼捏泥塑
泗洪县梅花镇,秋收后的农田,看不到头。农民翻过的地方,偶有陶片露出来。陶片都是8000多年前的。农田的所在地,正是顺山集遗址。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专家,发掘了遗址的一部分,找到了遥远的古村落。8000多年前的先民们不仅过上了定居生活,还用上了灶,吃上了米饭,甚至还玩起了泥塑。这个考古发现,引起了全国顶尖专家们的关注。11......
-
〓 见物亦见人:铸造技术的中国文化渊源
“冶金术与古代东亚文明”丛谈之二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的话: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史揭示的文明观突出了西方的地位。金属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历史的进步,改写社会的面貌,也代表人们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古代中国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冶金术起步较晚,但它在三代以降数千年的历史中日臻完善,后来居上。透过冶金术,人们......
-
〓 谈日记的史料价值
【摘要】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历来被认为具有直接史料的价值。本文以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的日记为例,予以说明。【关键词】日记;史料;官员的日记;文人学者的日记【作者简介】齐世荣,男,河北南皮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9)。【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2011.6.1~1......
-
〓 清华简《尹诰》与晚书《咸有一德》辨伪
清华简《尹诰》简文公布后,已有多篇文章展开讨论。但比起竹书《保训》来,它受关注的热切程度似有未逮。其实,失传近二千年的《尹诰》重见天日,对于解决梅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证据,意义极为重大。从竹书《尹诰》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除了文字考释方面各有所见外,对于《尹诰》是否《咸有一德》以及清人辨伪成果是否可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