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侧记:石峁遗址,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址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每一次重大考古和发现,都牵动着世人的眼球和神经。 石峁遗址考古,无疑是2012年陕西省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活动。 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 记者在今天召开的石峁遗址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和神木县文......
-
〓 二祖庙《菩提达摩碑》碑文复原及考释
一、引言署名梁武帝撰的菩提达摩碑文,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文献。对其展开的研究,事关早期禅宗史和早期禅宗思想史,一向为佛教研究者所重视。近年来,日本学者小岛岱山和国内学者纪华传等,均就此展开研究并取得成果。小岛岱山的文章曾在国内出版的《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1期)发表,标题为《菩提达摩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其主要贡......
-
〓 良渚文化遗存中财富积累的制度要素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58期10版“历史学”文章之一良渚文化是我国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它集中反映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各方国早期文明的进程,在中国早期文明和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良渚文化遗存具备我国早期制度性财富积累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归纳为权力中心的形成、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礼制三个方面。权力中心的......
-
〓 高端互动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北京大学考古九十年考古专业六十年学术报告会
编者按:世界的历史如果缺失中国将是不完整的;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一个全球视野,它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值北京大学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庆典之际,为了推动中国考古学和北大考古的国际化发展,北大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为我们带来六个不同主题、不同视角的精彩报告。他们不仅学养高深,并且始终关心和支持北......
-
〓 试评罗尔纲先生对《李秀成自述》真伪的鉴定
【内容摘要】罗尔纲先生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分别从笔迹、内容方面鉴定出《李秀成自述》确是忠王李秀成的亲笔真迹,这是罗先生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罗先生定《谕李昭寿书》为忠王亲笔,并以此为标准来鉴定《李秀成自述》是否也为忠王亲笔,则需要进一步推敲。【关键词】太平天国;罗尔纲;《李秀成自述》;《谕李昭寿书》;真伪【作者简介】吴......
-
〓 明代珍稀文书的回归:《钦依两浙均平录》
【核心提示】《钦依两浙均平录》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庞尚鹏在浙江全省推行均平法改革的原始资料,是当时经皇帝批准,中央下颁的法令文书,是对于浙江均平法改革最为完整的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收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的《钦依两浙均平录》(以下简称《均平录》),为海内孤本。明官撰,不分卷,12册。嘉靖刻本,高2......
-
〓 由龙纹辨青花
唐宋时,我国的传统纹饰龙纹已摆脱了汉以前的抽象化、图案化和神秘感,形成了鹿角、马首、蛇身、鱼鳞、鹰爪的基本形态,对后世龙纹造型产生深远影响。元明清三朝青花瓷器上的龙纹与唐宋一脉相承,然而,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600多年的时间里,龙身的不同部位随着时代的演进产生了诸多变化,考察这些微观上的变化,进而总结出变化的规律,可......
-
〓 苏州虎丘发现跨越六大朝代古墓群
宋朝的象棋汉代的陶罐这里还将继续发掘一片超大型古墓群在苏州虎丘地区被发现,这是个跨越六大朝代的古墓群,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早期,各个朝代的古墓层层重叠,蔚为壮观,在苏州考古史上极为罕见。目前考古人员正在现场清理发掘,已经出土了包括陶罐、瓷器、铜镜、金质发簪等品种繁多的珍贵文物。昨天,记者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探访这片超大型古......
-
〓 中国青铜技术对东亚的影响
——“冶金术与古代东亚文明”丛谈之三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的话: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史揭示的文明观突出了西方的地位。金属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历史的进步,改写社会的面貌,也代表人们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古代中国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冶金术起步较晚,但它在三代以降数千年的历史中日臻完善,后来居上。透过冶金术,人们......
-
〓 人类用火史可追溯至100万年前
旺德韦克洞穴内的考古发掘区域4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科学家对南非旺德韦克洞穴遗址沉积物的最新分析成果。研究表明,人类最早控制和使用火的时间不是原来认为的79万年前,而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00万年前。旺德韦克(南非荷兰语中意为“奇迹”)是非洲中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一个洞穴,洞内经过200万年漫长时间累积......
-
〓 郑和遗迹考古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考古队6月再赴非洲寻找郑和遗迹
【核心提示】寻找郑和遗迹、追溯中国与东非文化交流历史、发掘肯尼亚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肯尼亚考古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考古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计划今年6月中旬赴肯尼亚开展第二阶段的陆地考古工作。赴肯考古工作不但是中国考古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考古工作的组成部分。”日前,中国赴肯尼亚陆地考古项目领......
-
〓 经济史论文索引(2012年2月)
总论理论和实证之间:传统社会私人交易治理机制演进的比较经济史考察:以格雷夫经济史理论评析为中心/雷鸣,邓宏图//天津社会科学,2011.6.94~100人力资源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Thomas G.Rawski//经济学(京),2011.4.1153~1186重视“李约瑟之谜”:“统一增长理论”的视角,汪川,赵亚奎//......
-
〓 从内黄三杨庄聚落遗址看汉代农村民居形式的多样性
【作者简介】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内容提要】三杨庄遗址发现了汉代房屋,其特点是每个庭院都是独立的,互不相连,这与传世文献所定型的汉代农村印象有相当的不同。解释这种不同,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认定传世文献对汉代农村居住形式的记载不完备,而把三杨庄遗址所见的庭院现象视为文献漏载的汉......
-
〓 内黄三杨庄水灾遗址与西汉黄河水患
【作者简介】程有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中下游水利史研究》(批准号为99BZS016)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在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附近发现了汉代的聚落和农田遗存。经过考古工作者钻探和初步发掘,发现这些遗存均为汉代的庭院建筑和农田遗址,因黄河的一次大规模洪水泛滥......
-
〓 敦煌遗书整理的回顾与展望
敦煌遗书蕴含世界四大文化、六大宗教的丰富信息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国北方陷入动荡。而在遥远的中国西北,道士王圆籙在静谧的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个藏匿千年之久的密室——敦煌藏经洞。藏经洞藏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等各种文字的古代遗书数万件,还有佛画幡幢等各种文物。遗书中,以汉文、藏文遗......
-
〓 西周最大池渠遗存在陕发现
日前,记者从周原博物馆了解到,考古人员对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云塘村和召陈村发现的一个池渠遗迹进行了为期3年的勘探,推断该遗迹为西周时期最大的池渠遗存。云塘村池苑遗址呈不规则圆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80米,面积达9万平方米。在池苑东侧发现了一条长1669米的水渠,渠深2米多,渠面横断面宽约2米,窄处不足1米。虽然......
-
〓 不到长城非好汉险走“土龙”觅遗踪: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之一
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2012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9期 两千多年前修筑的楚长城究竟在哪里?它为何修筑,规模多大,形状怎样,有哪些功能?如今是否有楚长城遗址?关于楚长城的研究进行得如何?本期《中国社会科学报》独家报道“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以飨读者。 不到长城非好汉 险走“土龙”觅......
-
〓 龙年话龙:中国考古出土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龙的描述和记载,而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龙,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龙的实物形象,而且为解决学界十分关注的龙的起源、龙与中国文明的形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距今8000—3000年间的中国史前和夏商时期,无论是长江、黄河流域......
-
〓 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地位
在历史文献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中,“分支学科”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回顾20世纪80年代历史文献学学科建立以来出版的诸多历史文献学论著,可以发现历史文献学界对于“分支学科”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众说纷纭的历史文献学分支学科一种意见认为,分支学科是历史文献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
-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1951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并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国外名校的客座教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