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隋唐宋元引浊放淤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引浊放淤我国北方不少河流的含沙量很高,它们多发源或流经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遭到水流的侵蚀和分割,暴雨时期,大量泥沙被冲人河流之中。如著名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的泥沙流向下游,黄河陕县段河水终年平均含沙量达37.7公斤/立方米,平均每年有16亿吨泥沙被送往下游,海河也是一条多......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四)
四、岭南市阉珠玉使、押蕃舶使、结好使唐朝对外交聘会盟,涉外诸使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些是常设的,但不少属临时性的,因事而设,事毕则罢。岭南的涉外使职除了市舶使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使职,如岭南市阉珠玉使[1]、押蕃舶使、结好使等。由于资料缺乏,相关研究不多,在此略加辨析。(一)岭南市阉珠玉使岭南市阉珠玉使,唐代仅一见。严......
-
〓 “计然”考辨
【作者简介】张连伟,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3。【项目基金】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振兴专项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RW2011-18。《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计然”是人名还是书名,由于对《史记》及其相关文献的解读不同,学术界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钱穆先生曾据......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目录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李庆新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4月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经济史、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新作,对秦汉至六朝时期岭南与东南亚海上交通、唐朝市舶制度、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考古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者比较详尽掌握相关中外文献资料,并与田野考察、考古发现相结合......
-
〓 整地技术——《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二)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二、整地技术(一)原始农业的稻田现在研究中国农业早期形态的学者多趋向于把早期的农业区分为刀耕和锄耕(或耜耕)两个阶段[1]。是根据使用的农具和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作出的划分。刀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使用刀斧、木棒进行所谓“刀耕火种一,不翻土。锄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翻土工具锄(耜、铲),由林木砍伐......
-
〓 草原文化基因传承浅论
【摘要】草原文化遗传基因的载体是包含人居、草地和畜群三者共生的放牧系统单元,亦即人居、草地、家畜三者共生的,三位一体基本元素。放牧系统单元包含两重结构。第一层是草地一草食动物(家畜)构成的牧食系统;第二层结构是在草畜系统之外,加入人为因子,扩大为人居—草地—家畜的共生体。放牧系统的驱动力是能量按照一定的“序”的运动模式......
-
〓 千面女神:西王母信仰的演变
在中国古典神话中,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西王母神话及信仰是昆仑神话的重要内容,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说:“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拆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目录
绪论……………………………………………………………………………………………………………(1)第一节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1)一、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牧经济…………………………………………………………………………(1)二、蒙古族游牧经济……………………………………......
-
〓 《四千年农夫》概述
为了给读者最好的视角,有必要先简短地介绍一下中国、朝鲜以及日本的农业活动和习惯。需要牢记的是,现在用来描述、控制和支配西方农业以及工业运作的一些重要因素,对于一百年前的中日韩,甚至全世界的农民来说,都是不实际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美国至今仍是一个地广人稀的、拥有广阔的未被开发土地的国家,无论男女老幼,人均土地占有量超过......
-
〓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多元丰韵传世——走进锡伯族之三
除了散布全县的物质文化遗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县”)还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县之一。《自治州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拟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的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24项属于察县。记者拿到一本由佟加·庆夫和文健编著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书中收集了鲜卑瑞兽的传说、......
-
〓 再论敦煌农业雇工契中的雇佣关系
【内容提要】敦煌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是雇主与被雇人双方基于彼此需求、平等自愿订立的约定,其雇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契约中的各项预防性条款,只作用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不构成对被雇人的人身束缚和依附。雇契中所给的报酬是可观的,雇主基本上没有占有劳作者的自用价值,对佣作者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占有也有限。雇与......
-
〓 山西传统耕犁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内容摘要】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关键词】山西;耕犁;特点;成因【作者简介】胡泽学(1964—),男,湖北红安人,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所长、研......
-
〓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多元丰韵传世——走进锡伯族之三
除了散布全县的物质文化遗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县”)还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县之一。《自治州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拟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的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24项属于察县。记者拿到一本由佟加·庆夫和文健编著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书中收集了鲜卑瑞兽的传说、......
-
〓 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五章
第五章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上述安史乱后大唐帝国日渐衰微的势运,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又有了转机。宪宗自即位以后,于元和“元年,平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二年,平蜀斩(刘辟)。三年,平江东斩(李)锜……五年,擒史宪诚,得泽(今山西晋城县)、潞(今山西长治县)、邢(今河北邢台县)。七年,田弘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目录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王元林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目录序………………………………………………………………………………………………………………………1前言…………………………………………………………………………………………………………………1第一章泾洛流域气候变化……………………………………………………......
-
〓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赵 德 馨内容提要:在游猎采集为生阶段,无城无市。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市随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兴起,城中有市,市被垣围住。地主经济形态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市场经济兴起后,市破城墙而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城成为市发展的障碍,相继......
-
〓 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民族变迁
【内容摘要】华北地区历来是中国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接触、交往、融会之地。历史上匈奴、氐族、羯族、鲜卑、突厥、奚、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回、满等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生动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华北地区还是中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这里是很多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民族的重要归宿地。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中......
-
〓 世界视野中的龙文化
在欧洲历史上,中国龙曾被视为神圣地位的标志。图为1687年欧洲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一书中所载的孔子画像,此画上方配了一幅中国传统的“双龙戏珠”图案。西方龙(Dragon)与中国龙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完全不同,西方龙是毒龙,是丑与恶的化身。图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根据欧洲的一个著名传说——“圣乔治屠龙”而......
-
〓 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
1905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以“中国之新民”之名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称赞郑和是与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并时而兴” 的“海上之巨人”,是“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1],藉以振奋人心,鼓动民气,为“维新吾国,维新吾民”创造氛围。其后,郑和下西洋研究备受中外学者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
-
〓 古埃及文明生成过程中的“天·地·人”
【核心提示】一个文明如何生成?这不仅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取决于相关人群能否抓住孕育文明的时空条件,这些条件来之不易却又稍纵即逝。文明的形成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三个基本因素。古代埃及文明的成长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三种动因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结出丰硕果实。人类历史可归纳为多种文明在不同地区先后诞生、成长和衰亡的复杂过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