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思·张腾霄:百年风雨一书生
惊蛰已过,风却依然凛冽。在这样的光景,追思逝者,不由得平添一份哀伤。一个月前,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张腾霄去世了,却留下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财富。张腾霄1915年7月出生于河南洛阳,2017年2月7日在北京去世。从1938年进入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命运和中国人民大学连在了一起,始终没有......
-
〓 走近文艺家·瞿弦和:他的声音里燃烧着一团火
有人认为他是话剧演员,有人印象里他是主持人,还有人总能在广播剧、朗诵会中准确听出他的声音。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是文艺界众多奖项的获得者,却格外偏爱“荣誉矿工”这个称号。作为煤矿文工团团长,他要求团里的演员决不能在下井表演这件事上说“不”。入伏的第二天,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瞿弦和的思绪随着雨声开始蔓延。讲起自己的艺术生......
-
〓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民间文化确是中华文化的“命根子”
文艺界别小组会散场后,行色匆匆的委员们陆续离开了会议室。被各家媒体包围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成了会场上的主角。见到记者的时候,他像见到老朋友似的露出和悦的笑容。短发,平头,黑框眼镜,一身中式棉服,潘鲁生委员看起来像一个地道的“手艺人”——圈里人都知道,这是他在微信中的“自况”。“今年我的提......
-
〓 樊锦诗委员: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还是一头干练的短发,只是白发多过了黑发,倾听其他人发言时,她时而抿嘴思考,时而从容微笑。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小组讨论热烈,在会议现场,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成了媒体眼中的“文化明星”。几名记者围坐在这位年近八旬的“敦煌女儿”周围,问题一个接一个,樊锦诗一一回答。“您今年的提案是什么?”“......
-
〓 睹书怀人·“我们是朋友”——追忆冯其庸先生
1月22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五,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以93岁高龄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让我感到意外、悲痛。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带着刚刚印制完成、还飘着墨香的《瓜饭楼手抄〈石头记〉》,赶到北京通州冯老家里。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们的永诀!那天,冯老刚刚出院。我打开木匣,选了带朱批的一册给他,老人家......
-
〓 “大历十才子”如何避暑
“小暑大暑,非蒸即煮。”对于今天的我们,度过炎热的盛夏不成问题。可是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都城长安,盛夏的日子不好过。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表明: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温暖期,其中,唐代就是最热的时期。那时的长安,夏季异常炎热。杜甫写过“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
-
〓 不曾远离的北平——父亲侯仁之的留英生活片断(上)
投师要投名师1940年5月,父亲侯仁之在他的硕士论文《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之部》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话是:“民国二十三年秋,余以选择大学本科论文题目,就教于洪煨莲师。质以兴趣之所在,冒然以地理对。”这是在1934年秋,他还是一名燕京大学历史系三年级的本科学生,当洪业师(洪业号煨莲,取Wil-liam的谐音)问及学......
-
〓 学人小传:冯其庸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
-
〓 麦英豪:广州现代考古的开拓者
2016年11月28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8岁。这位在广州文博系统耕耘了辈子的“老黄牛”曾自题:“六十年田野考古尽心尽力,一甲子三大发现留与后人。”这是对麦英豪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一麦英豪1929年3月出生于广东番禺,广州大学教育系肄业,1952年9月考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田野考......
-
〓 述往·霍松林:“唐音”永存
先生之严毕业论文是考验门生的关键环节,霍先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我有着亲身经历——第一步,选题。先生要求我们站在学术发展的最前沿,选题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要适合自己的学术特点。有时为了一个选题,要反复琢磨推敲。像我的论文选题,开始想写《“天人思想”与汉代散文》,由于题目太大且涉及文史哲诸多领域,不好把握......
-
〓 一代骚坛唱大风
丁酉岁初,业师霍松林先生安然走完了自己人生的97个春秋,与世长辞,驾鹤西归!这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这些受业弟子的重大损失。霍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更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自从1949年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他即投身高等教育事业,至今已70年。他所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人们常说的......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陈垣重视国文教学。他主持辅仁大学时,当时学校各系大一国文,都由陈先生指定校内教学经验宏富、学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像张鸿翔、柴德赓、周祖谟、启功、牟润孙、苏晋仁诸先生,都曾任课。陈先生自己也曾亲自担任一个大系的大一国文。文廷式是戊戌政变前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的有名人物,思想开明,学养深厚,他的《闻尘偶记》开篇即说:“闻事不记......
-
〓 红楼内外的冯其庸先生——送别冯其庸先生
《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 青岛出版集团冯其庸先生影印版手迹 选自《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贾宝玉和林黛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谭凤嬛画 选自《红楼梦人物画集》《荷塘金鱼图》 冯其庸绘 1987年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时18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仙逝,这一天离他的生日只差四天......
-
〓 学人小传: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字子贞(或子真),早年更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又号逸翁。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熊十力的家乡是湖北省东部黄冈县上巴河以北的张家湾。家世穷困,其父为乡下教书先生。熊十力十六七岁即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阅读明季大儒的书与维新派变法的文章。1903年,为发动......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1952年,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会议上请拉比教授(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演讲,说:“在众多雇员里,您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拉比教授当即回敬:“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您才是学校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宗白华在中央大学任教时,常到夫子庙文玩市场访书觅古,曾慧眼......
-
〓 非凡之学 平凡之人——我记忆中的季羡林先生
历经“文革”后的季羡林先生。(摄于1978年)近日出版的张曼菱新书《为季羡林辩——几多风光几多愁》,为读者展示了个并未远去的季羡林,一位博学、仁厚,有风骨,有担当,耸起铁肩、张开双臂呵护学子的师长形象跃然纸上。曼菱是季老的忘年“小友”。从风雪严寒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先生,更懂得为年轻学子遮风挡雨。一1962年,我在河北一个......
-
〓 宁宗一:以生命追求学术的学者陆林
不绝如缕的五十多场政治运动,我都经历过。内心的烦躁,心理上的压力,使我确实很难沉下心去认真读书、思考和写作。从主观上来说,我缺乏甚至没有那种以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还有什么追求吗?我的心灵仍需要从逝者的生命精神中汲取力量,通过对比,更看清自己的缺失,从而以此净化自己的心灵。陆林走了整整十......
-
〓 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6周年跨年活动暨北京弘一大师陈列纪念馆精品展即将开幕
岁末年初,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6周年跨年活动即将在北京市怀柔区开放路举办。值此2017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社会文化活动丰富节日气氛。北京弘一大师陈列纪念馆精品展将于春节期间在京郊怀柔开幕,祈愿大众共沾法喜,随喜佛缘。展出时间为2017年1月22日—2月6日,展出地点北京怀柔汽车站旁开放路西口慈恩天下慈恩院......
-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追忆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晚年留影。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 光明图片1927年,上海光华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中的周有光(周耀)专页。光明图片周有光部分著作 光明图片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先生14日去世。就在1月13日,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1周岁生日。“来时......
-
〓 贾文忠与全形拓
贾文忠正在制作全形拓 贾树摄/光明图片在农历鸡年到来之际,青铜器修复鉴定专家、全形拓传承人贾文忠推出青铜器全形拓《鸡年大吉》,文物界泰斗谢辰生为拓片题词(下图)。至此,十二生肖“聚齐”了。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为主要手段,辅以线描、绘画、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原貌复制到纸上的一种技艺。全形拓的对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