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称号的由来及“入围导师”
也许会有读者问道:今天再谈论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笔者认为,清华开办国学研究院,吴宓、陈寅恪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然愿意参与,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却是最早提议创办清华国学院者,他为何会如此?再联想到他在五四时期提出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不是很令人深思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之清华国学院“四大导......
-
〓 新闻人物·李修文:以诗入散文,藉诗写人生
因为一本新近出版的散文集《诗来见我》,作家李修文日前在北京东单附近的一家剧场内,接受记者采访。李修文少年成名,13岁时发表了自己第一篇小说,几年前成为湖北作协最年轻的主席。“对中国人而言,诗歌从来就不是诗人自己的事情,不是囿于书房一方斗室内的自我沉吟。诗关乎广大的世界和江湖,关乎诗与人怎样互文,以及中国人怎么相认。”李......
-
〓 十年寄哀思——怀念杨德炎先生
杨德炎(1945—2010)是活跃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卓有影响的出版家、文化活动家。曾先后担任驻前联邦德国和瑞士两国的文化一等秘书,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等称号。时常想起我们商务印书馆的杨德炎总经理,......
-
〓 艺坛拾遗:杨玉环与唐人的生育观念
连环画《长恨歌》插图 孟庆江作物有阴阳,人分男女。在传统社会中,男性因为可以传宗接代和承担粗重的劳动,因而比女性享有更尊荣的地位。男尊女卑,在出生的时候就打上了烙印,除了以“弄璋”和“弄瓦”以示区别之外,有的地方则更直白地以“大喜”和“小喜”加以区分。尽管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但是杨玉环却颠覆了唐人的生育观念。......
-
〓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傅抱石:笔意出乾坤
斯摩列尼兹宫大门(中国画) 傅抱石傅抱石:笔意出乾坤1931年7月的南昌,正值盛夏。顶着酷暑的傅抱石却一丝不苟地穿着整洁的长衫,拿着5年前写成的《摹印学》手稿,在江西大旅社门前踟蹰徘徊。此刻,他正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悲鸿。这位时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主任,刚好来到南昌,住在豪华的江西大旅社。他的到来,在南昌文化界......
-
〓 人文主义史家史景迁
所谓“蒙太奇史学”并非轻而易举,如何选取有意义的“时刻”加以组合才是见功力之处。史景迁运用的许多史料绝不罕见,但不是每一个学者都有能力、或有意愿去了解这些泛黄书页上名字背后的喜怒悲欢、挣扎与苦痛。在深厚史学素养和非凡“生花妙笔”之外,值得人们注意的,还有史景迁身上浓重的人文主义情怀,这在历史学家里殊为难得。岁暮短景,斯......
-
〓 学人小传:陈垣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历史学家、教育家。20世纪初,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进程中,他总结、改造我国的传统史学,撰写了《元也里可温教考》《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西回史日历》《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通鉴胡注表微》等专著和论文,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等......
-
〓 大家·同心同行·王朝闻:写新物 拓新境
王朝闻(1909—2004),四川合江人。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一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有卓越贡献的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在70余年的艺术、学术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字数接近千万。他的文艺理论和......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华罗庚从不隐晦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华说:“弄斧必到班门。”1981年,华又说:“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 ◎熊彼特给学生讲课,不希望下结论,他说“如果我有某种作用的话,那么我希望不是去关门,而是去开门……” ◎哲人康德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出门作保......
-
〓 大家·同心同行·梅兰芳:爱国要切实去做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提起京剧大师梅兰芳,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若说到梅兰芳还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相信很多人会是一脸茫然,甚至愕然。梅兰芳确实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他的党龄只有两年多。梅兰芳一生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不仅在台上而且在台下抒写下壮丽辉煌的人生......
-
〓 新中国故宫事业的开拓者吴仲超——半生戎马半文博
吴仲超是故宫博物院建院后的第三任院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院长。在故宫工作的30年里,吴仲超继往开来、锐意探索,领导故宫博物院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他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奠定了新中国故宫博物院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故宫博物院贡献了全部心力;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将毕生所藏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他光......
-
〓 陈舜臣,日本文坛上的杰出华人作家
陈舜臣 赵和平画 1月17日,对于日本神户的人们而言是个特别的纪念日。20年前的那一天发生了7.3级的阪神淡路大地震。而就在几天之后的21日,作家陈舜臣(1924—2015)在神户去世了,享年90岁。他去世的时刻——凌晨5点46分,正好是20年前那场地震发生的时刻。 在日本,年轻人到20岁就标志着正式成人。......
-
〓 张伯驹:坦荡超逸,慷慨率真
书法 张伯驹1977年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举办这个简短却又隆重的座谈会,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深切缅怀他为祖国文物保护事业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向张伯驹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张伯驹先生是我......
-
〓 别是荆溪烟雨图——叶纪彬先生的学术人生
叶纪彬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界的拓荒者之一。在反思、创新的时代大潮中,他作为较早的思考者和开拓者,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融会贯通。他撰写的《艺术创作规律论》《中西典型理论述评》等著作,赋予文学本质论、文学典型论等传统概念新内涵、新解释,对中国文艺理论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关于“......
-
〓 《三国志》中的人物妙语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文学价值很高,特别是其中充满智慧的人物语言,耐人品读。卞氏智答众人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丕的母亲卞皇后谦恭节俭,曹丕被立为太子的当天,很多人前来祝贺,有人对她说:“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您府上有那么多宝物,是不是应该赏给我们一些啊?”卞皇后说:“曹丕是因为年长才有这个机......
-
〓 人物·剪影:乐种田治印
空城计 甘肃秦安,有位八旬老人,每日清晨坚持挥毫一小时篆隶。兴之所至,则构思治印。时而远望,时而端坐,时而闲步。待整方印面涌于心中,灵感勃发,凝神草稿,一气呵成。方寸之间,布局高妙,展现章法之美。 一印告成,或坐或躺,品茶吸烟,闭目养神。常见老人凝神沉思,双目转动,挥舞铁笔,跃跃欲试,许久才下一刀。 ......
-
〓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其四)
赵元任:语言很好玩儿语言天才并非天生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在天津紫竹林的一座宅院里。当时,他的祖父赵执诒是直隶州的知州,后来辗转在北京、保定、冀州等地任职。8岁之前,赵元任一直跟着祖父在北方生活。赵家人祖籍常州,惯常说隶属于吴方言区的常州话。但毕竟工作和日常生活是在直隶一带,赵元任的祖父和父辈只得入乡随俗,尽......
-
〓 唐德刚: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
2009年10月26日,89岁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在美国旧金山辞世,给喜好阅读历史的读书人带来了悲伤。唐德刚是胡适的门生,从事写作和杂志编辑工作,与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等历史中人交往颇多,成为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唐德刚的历史学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流派,自称“思想却时时‘逾矩’”,并做出这样的解释:“个人学识浅薄固然是主......
-
〓 杨荫榆:女校长的教育梦
杨荫榆去职后,易培基接任女师大校长。1926年1月13日,女师大师生为新校长召开欢迎大会杨荫榆曾担任校长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苏州吴门桥,杨荫榆被日本兵杀害于此杨荫榆的兄长杨荫杭《妇女杂志》第4卷第9号刊载的“最近出洋留学之女学生小像” 提要: ▲ 1935年,杨荫榆倾尽全部积蓄,在苏州创办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
-
〓 “翻译的东西对别人有点用,就很安慰”——访何高济
何高济/肖帅帅摄有一位翻译家,他的作品,由于知识的专业性,鲜为人知;他在翻译中,由于查阅资料,遍览群书,自己因而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他就是何高济先生。何高济1933年出生于四川,父亲何北衡是四川现代著名政治人物。而对于何高济来说,“政治”也从未远离过他的生活。 西语毕业,却与历史结缘何高济于20世纪50年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