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思·潘鹤:人生虽短,艺术可长
11月22日10时45分,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潘鹤因病逝世,享年96岁。潘鹤是我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碑》《省港大罢工》《大刀进行曲》《和平少女》等。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展现时代精神的杰作,100多座大型户外雕......
-
〓 走近文艺家·尹学芸:只有默默耕耘,作品才能熠熠发光
与其说她“大器晚成”,不如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默默耕耘数十载,直到2014年,她的作品《士别十年》等逐渐在文坛大放异彩,继而迎来了佳作井喷期。2018年凭借中篇小说《李海叔叔》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她的新作《青霉素》等仍在不断为文坛带来惊喜。有人说她的成功让基层创作者看到了光。近日,作家莫言在其公众号上更新了一篇题为......
-
〓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
中国佛教发展到清代,其学理方面已极为衰微,高僧不多,而且与思想界关系很少。乾嘉时期,在一部分理学家中,如彭绍升(尺木、际清)、罗有高(台山)、汪缙(大绅)等,对佛学有极浓厚的兴趣,大力予以提倡,其影响且沿及龚自珍、魏源等。至清末,佛学出现了一个新的振兴的局面,并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发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一股......
-
〓 曾国藩,京官也难当:摘自《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由家启程,进京赴官。十一月十六日到达长沙,停留十天后,十一月二十六日从长沙上船。经半月行程,十二月十一日抵达汉口,水行平均每天六十里(途中阻风停泊四天)。由汉口起改为陆行,先是坐二把刀人力推车(雅称“一轮明月”)走了十四天到周家口(中在河南八里汊度岁),在周家口与同行朱某换乘二辆三......
-
〓 史海钩沉·胡适:中国古籍数字化开创者
台湾中研院所藏居延汉简 资料图片1941年,胡适在驻美大使官邸中翻阅古籍。 资料图片小引:图书馆大火与公藏文献 2015年2月1日,俄罗斯莫斯科,社会科学资讯机构在当地时间星期五晚间发生大火。火情持续17小时,导致俄罗斯第二大图书馆——社会科学资讯机构的图书馆约15%藏书被毁。 众所周知,公立图书馆文献是国......
-
〓 新闻人物·何兆武:这个劲值得你费
何兆武近照 本报记者 刘彬摄 一提起法国哲学家、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以及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商务印书馆那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而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就分别自法文、德文和英文翻译完成了这些西方思想文化史的......
-
〓 独立不阿的人品,沉潜考索的学风————纪念邓广铭先生
我于六十年代前期曾见过邓广铭先生。那时我在中华书局编辑部,本在文学编辑室,后因中华书局拟加快“二十四史”的整理出版,1963年下半年,当时总编辑金灿然同志对编辑部人员作了部分调整,并把我调到古代史编辑室,担任《宋史》的点校和编辑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就有时到北大向邓先生请教。但不久就掀起了政治运动,1965年秋,我随大......
-
〓 人物·大家:苏士澍的鼓与呼
苏士澍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出版人,经他组织策划,付梓的图书百余种,凭此出色业绩,他荣获第十届韬奋出版奖;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常委,他牢记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热衷慈善事业;作为一位书法家,他从艺四十余年,临池不辍,博采众长。 他就是苏士澍。奔走疾呼 一个春日......
-
〓 姚奠中先生生平
姚奠中,原名豫泰。山西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名誉主委;兼任中国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先生为当代鸿儒,德艺弘通,集学者、诗人、......
-
〓 同是曾开风气人——胡适与白话文运动的反对者
胡适与章士钊的合影以及互赠的诗文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和标志性人物。唐德刚认为,“正式把白话文当成一种新文体来提倡,以之代替文言而终于造成一个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时代,那就不能不归功于胡适了。”然而,白话文运动并非一帆风顺,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者中,也不乏一些民国学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首先......
-
〓 文化与友谊的使者——纪念戈宝权先生百年诞辰
本文作者绘戈宝权像 2013年是戈宝权先生诞辰100周年。北京、上海等地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戈宝权在文学翻译界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在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人物。 戈宝权和众多知识分子一样,在时代的潮流中,受过宠,挨过批,当过领导,也一度下放劳动改造,当过“五七战......
-
〓 学人小传:何兹全
何兹全,1911年出生,2011年去世,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著有《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读史集》《中国古代社会》等。...
-
〓 赵元任钢琴回清华 绵延七十年家国情缘
“教我如何不想他,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秋日里,这首轻柔的乐曲再次在清华园响起。 赵元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1926年,赵元任为《教我如何不想他》谱曲,随后这首歌被广为传唱,载入中国现代音乐史册。 不久前,赵元任先生......
-
〓 小小火花爱国情——张謇和通燧火柴商标设计
改革开放之初,一位南通籍作家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瞻仰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走进这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小小的会议室,他感到十分激动,会议室中的长桌和座椅引发了他的许多联想。他注意到长桌上有一个小小的烟缸,烟缸旁有一盒火柴,还有一根火柴散落在桌上。他凑近火柴盒一看,商标为“南通通燧火柴厂”,这是他......
-
〓 强盗?阴谋家?教育先驱?文化大使?——北大第一任校长丁韪良
丁韪良 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国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从1850年来到中国直至去世,只有四年时间不在中国,总计在中国生活了62年。他精通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是清末在华外国学者中首屈一指的“......
-
〓 【走近大家】齐康:再不反省就认不清了
建筑学家童寯、杨廷宝、刘敦桢塑像(从左到右)CFP齐康建筑作品“冰心文学馆” CFP齐康在外写生齐康速写《兰州仙人桥》齐康建筑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 CFP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也不是越快越好。城市发展过快会带来很多恶果,例如环境污染、土地扩张、城中村、城乡割裂、户籍问题、基础设施跟......
-
〓 艺林史话:勤修火政的苏东坡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频繁发生且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火政(消防)。 在宋朝,杭州城火灾频发,造成重大的损失,火灾一直是困扰官府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宋史》中关于杭州城火灾的记载十分多,如:“大火,民多露处”“阙门外火,多燔民居”,“燔二千......
-
〓 苏北:舌尖上的汪曾祺
著名散文理论家、苏州大学教授范培松曾给我说过一个笑话,此笑话是作家陆文夫在世时说的。陆文夫多次说,“汪老头很抠”。陆文夫说,他们到北京开会,常要汪请客。汪总是说,没有买到活鱼,无法请。后来陆文夫他们摸准了汪曾祺的遁词,就说“不要活鱼”。可汪仍不肯请。看来汪老头不肯请,可能还“另有原因”。不过话说回来,还是俗语说......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出版人·黄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10月,刚刚颁出的国家教材领域最高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面丰收,斩获61项奖项;尤其基础教育类教材评出特等奖3项,其中两项由人教社出版,再次展示了新中国教材建设基地的70年积淀和新时代的风采。谈及往事,黄强的语速适中,不快不慢,语调平和。回顾五年的人教岁月,纵有惊涛骇浪,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不惧,应......
-
〓 “出版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缅怀导师肖东发先生
肖东发 老师经常对我们学生说,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一要办好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二要办好出版,传播优秀文化,并常说“出版是永远的朝阳产业”。4月16日下午我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第22期博雅论坛,晚上回到家,接到一位同学打来的电话,告知肖东发老师去世了,猝不及防,无比震惊。心存侥幸,不停给北京的几位同学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