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继兴:住在书袋里
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1943年至1945年,马继兴完成了《微针探源》一书的部分原稿。资料照片1945年7月,马继兴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时的留影。资料照片1982年6月,出席卫生部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座谈会的代表合影留念,马继兴(后排右五)参加。资料照片 马继兴,回族,1925年生于山东济南市,1945年毕业于华北......
-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杨海明和他的“杨氏词学厅堂”
学人自述人生本是很不容易的,而唐宋词人在他们艰难的人生中竟然集体创造了那么灿烂的词文学,并给后人留下了取汲不尽的精神遗产,这就越发值得我们珍惜和加以利用。一方面,唐宋词人无不感叹于人生的虚空和多艰(如苏轼叹曰“须信人生如寄”,李之仪叹曰“人生弹指事成空”,赵令峙叹曰“人生更在艰难中”),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万分痴恋和执着......
-
〓 我眼中的名人·应天齐:无字青砖问古城
2014年的初秋,青弋江畔老旧的芜湖古城迎来了数千位特殊的造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息。等待改造的古城区已是一片瓦砾,来客也心绪万端,然而他们都有条不紊地捡拾起废墟中的城砖,签上名,摞到一旁空地上整齐堆放的箱子中。 伫立在废墟中央的,正是这场“行为艺术”的策划者应天齐。 一年之后,......
-
〓 红楼内外的冯其庸先生——送别冯其庸先生
《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 青岛出版集团冯其庸先生影印版手迹 选自《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贾宝玉和林黛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谭凤嬛画 选自《红楼梦人物画集》《荷塘金鱼图》 冯其庸绘 1987年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时18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仙逝,这一天离他的生日只差四天......
-
〓 彭超:无臂男孩的书香逆袭路
6岁时因不慎被高压电击中,彭超失去双臂。坚强的他每天练习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衣、做饭,终于做到了以脚代手,生活可以自理。求学更是不易,为了用脚写字,即便在冬天,他依然穿着拖鞋上学,一双脚被冻得裂开,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功夫不负苦心人,2015年他以高分如愿入读四川大学,2021年又考上了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他自幼喜......
-
〓 M地铁·图书馆新春活动引进红学专题
本报讯M地铁·图书馆新春互动活动近日在北京京港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的背景是京港地铁、国家图书馆、北京曹雪芹学会合作推出的“品红之道——生活中的《红楼梦》”专题,《红楼梦》以及《曹雪芹传记》《说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导读》《红楼梦中茶》等十本电子书可以免费全本阅览。为了扩大参与性,活动采取了央视网全程直播......
-
〓 叶嘉莹先生与两套六十七年前的散曲
叶嘉莹诵读宗志黄散曲《南吕·一枝花》 资料图片1943年,叶嘉莹(二排右一)和辅仁大学同学与老师顾随(前排坐者)合影叶嘉莹保存的宗志黄散曲《钟馗捉鬼》剪报叶嘉莹保存的宗志黄散曲《南吕·一枝花》剪报 2015年4月13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第五届“海棠雅集”,因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本次雅集以“乡......
-
〓 北大校长斥敌奸
众所周知,北大是中国的文化干城,其表现牵动甚广,影响不可小觑。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无须反复权衡,也十分清楚北大校长蒋梦麟的价值,若能够拉拢他,建立“深厚的友谊”,就不难收获攻心为上的奇效。然而蒋梦麟对日方暗送的“秋波”和明示的“美意”均无动于衷。一位日本学者跑到北大来,眉飞色舞地畅谈中日文化关系,蒋梦麟却......
-
〓 湖州文脉的守望者——文化学者徐重庆的故事
徐重庆近照徐重庆先生(左二)与湖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宋捷(左四)等看望赵景心先生(左三)。供图:湖州市文广新局 初中学历,没有职称,凭什么被高校聘为顾问,指导教授的研究? 一个退休职工,凭什么使一个个文化名人视其为知己,甚至将价值逾亿元的私人藏品捐出委托他处理? 徐重庆,浙江省湖州市电影公司退休职工,一个......
-
〓 【走近大家】齐康:再不反省就认不清了
建筑学家童寯、杨廷宝、刘敦桢塑像(从左到右)CFP齐康建筑作品“冰心文学馆” CFP齐康在外写生齐康速写《兰州仙人桥》齐康建筑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 CFP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也不是越快越好。城市发展过快会带来很多恶果,例如环境污染、土地扩张、城中村、城乡割裂、户籍问题、基础设施跟......
-
〓 视身如传舍 阅世似东流——遥忆魏宏运先生
2021年7月21日上午10时40分,著名史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魏宏运先生于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7岁。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开拓者、南开史学中兴的领航人和代表性人物之一,历经20-21世纪百年的风雨际会,安然走入历史,留给家人、弟子、朋友无限的哀思。先生床边的书桌上,摊放着翻开的报刊和书籍,似乎在等待主人的再次阅读……那......
-
〓 沉痛悼念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逝世
据新华社电,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于12月27日5点50分在山西太原逝世。姚奠中,191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人。1935年,姚奠中受教于章太炎先生,研习国学,是章太炎先生七位研究生中最年轻的一位。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各高校任教。1951年,他回到山西,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
-
〓 冯梦龙的“异代知音”——“草根”学者王凌与“冯学”的不解之缘
游客在苏州相城区冯梦龙村参观 资料图片以“研究冯梦龙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2016福建冯梦龙高峰论坛日前落下帷幕。参加本次论坛的学者王凌已年逾古稀,他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治学热情,推动福建冯梦龙研究走过了30多个不平凡的春秋。重新评定“三言”的俗文学地位冯梦龙,苏州人,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曲家,曾在崇祯年间担任过4年的......
-
〓 “认真的”、“玩笑的”何其芳
1958年何其芳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同志合影 1977年也是个蛇年。这年的3月30日,何其芳一大早儿起来,写了一首诗,题为《锦瑟——戏效玉溪生体》: 锦瑟尘封三十年,几回追忆总凄然。苍梧山上云依树,青草湖边月堕烟。 天宇沉寥无鹤舞,霜江寒冷有鱼眠。何当妙手鼓清曲,快雨飏风如怒泉。 诗人诗兴未......
-
〓 贾文忠与全形拓
贾文忠正在制作全形拓 贾树摄/光明图片在农历鸡年到来之际,青铜器修复鉴定专家、全形拓传承人贾文忠推出青铜器全形拓《鸡年大吉》,文物界泰斗谢辰生为拓片题词(下图)。至此,十二生肖“聚齐”了。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为主要手段,辅以线描、绘画、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原貌复制到纸上的一种技艺。全形拓的对象......
-
〓 远征军里的“学二代”:摘自《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
诗人穆旦 《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聚焦中国远征军中西南联大学子的身影,展现联大教授议政参政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厘清联大教授与各党派的关系和纠葛:穆旦翻越野人山,闻一多喋血西仓坡,张伯苓晚景凄凉,钱端升神情落寞……历史困境中的西南联大人,最后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西南联大“学二代” 在两次入......
-
〓 为芹辛苦是何人 脂雪轩中笔有神
“为芹辛苦是何人,脂雪轩中笔不神”,这是父亲周汝昌撰写曹雪芹传记中的诗句,既道明了其本人志向又表现了自谦;如今我只改一字而作为本篇题目,是因为父亲撰写的《曹雪芹传》已由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首批选定并出版问世。 2012年3月中旬的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按时听我们读报,突然一条消息让......
-
〓 大家·同心同行·王朝闻:写新物 拓新境
王朝闻(1909—2004),四川合江人。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一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有卓越贡献的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在70余年的艺术、学术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字数接近千万。他的文艺理论和......
-
〓 政治家的教育梦——孙中山关于教育的六次演说
据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一年(1905)严复因事赴伦敦,孙中山慕名来访。谈及改革之难在于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则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严复集》第五册155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思想家与实行家的救......
-
〓 三十二年只做一件事——记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者齐红深
2014年10月25日,齐红深应日本殖民地教育研究会邀请在东京大东文化大学作学术报告。光明图片他有教授职称,却没有教授待遇;他主持过5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却没有拿过研究经费;他卖掉了单位分配的100多平方米住宅,挤在一间50多平方米的临街小房里;他32年只做一件事:搜集整理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抢救和保存日本教育侵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