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传承人·徐艳丰:植根沃土的扎刻大师
题图为徐艳丰作品“圆明园”。许涿 摄徐艳丰(中)在指导儿女研习秸秆扎刻技艺。张玉宇摄河北省永清县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地势低洼,盛产高粱。高粱秆是当地人司空见惯的柴火、饲料或肥料,然而却有一位有心人,却用它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清秸秆扎刻的传承人徐艳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徐艳丰出身于木......
-
〓 一生奉献给史学研究——蔡美彪先生的治学特点与学术贡献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蔡美彪先生于2021年1月14日辞世。他祖籍浙江杭州,1928年3月生于天津。194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当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在导师邵循正先生指导下研究史学。曾在罗常培先生领导的文科研究所做助教。中国科学院成立后,1952年转到语言研究所。1953年调入近代史所,协助范......
-
〓 尺素见情怀——从闻一多致游国恩信函看两位先生之交谊
游国恩、闻一多两位先生同庚,皆生于1899年。他们曾三度共事,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探究中,建立起深厚的君子之谊。闻先生现存书信215封,集中收于《闻一多全集》第12卷,其中致游国恩先生的有8封。这些信函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学术信息,更见证了两位先生的友谊。游国恩先生早年熟读经史及《文选》等传统经典,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
-
〓 2015永远的怀念(三)
汪国真(1956-2015)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59岁。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1990年5月,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潮》《年轻的......
-
〓 叶嘉莹: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叶嘉莹(资料图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月10日,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致辞仿佛把人们带回永和九年。是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生日庆典以叶嘉莹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诗学理论研究、传统吟诵与教育研究,以......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抗战时期华罗庚的数学巨著《堆垒素数论》,原稿曾送中央研究院,无人能审,连原稿也被弄丢。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时值盛夏,何鲁躲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勘,不时击案叫绝:“此天才也!”何鲁以部聘教授之声誉,力主授华罗庚数学奖。 ◎陈垣写《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一书时,搜集资料,例证极多,稿本有三尺多厚,但他删......
-
〓 述往·霍松林:“唐音”永存
先生之严毕业论文是考验门生的关键环节,霍先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我有着亲身经历——第一步,选题。先生要求我们站在学术发展的最前沿,选题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要适合自己的学术特点。有时为了一个选题,要反复琢磨推敲。像我的论文选题,开始想写《“天人思想”与汉代散文》,由于题目太大且涉及文史哲诸多领域,不好把握......
-
〓 红楼内外的冯其庸先生——送别冯其庸先生
《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 青岛出版集团冯其庸先生影印版手迹 选自《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贾宝玉和林黛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谭凤嬛画 选自《红楼梦人物画集》《荷塘金鱼图》 冯其庸绘 1987年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时18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仙逝,这一天离他的生日只差四天......
-
〓 周正逵:完整的语文人
厚厚的《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一书摆在人们眼前,上面印有“周正逵著”。 “周先生编的教科书,是很有个性的,是独树一帜的。可以说,教材的多样化的出现,周先生是一个领路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说。语文界对周正逵的熟知,是从上世纪8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套分编型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问世开始的。 人们大都......
-
〓 未名湖畔话两岸,大学堂里说中文——专访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老师
大陆进行改革开放,以及台湾政府开放交流以来,两岸中文学术界的互动可谓相当频繁。学者专家们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在对话与研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对学术的进步有绝对正面的助益。然而,相较于师长们的紧密接触,两岸年轻学子却一直没有机会认识对方。对于两岸学界的交流来说,可谓一大憾事。台湾「筑梦基金会」为了弥补这样的缺憾,甄选了来自各......
-
〓 太虚大师小传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死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于襁褓中丧父,五岁时母改嫁,依外祖母生活。幼年时,大师曾从其舅父就读于私塾,但因体弱多病,时学时辍。大师的外祖母是一位虔......
-
〓 美好的中文
时间:2002.4.18下午地点: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室谈话者:章培恒陈村陈村:(看书橱)《清人别集总目》,总目就那么多。章培恒:这别集,哪些图书馆有,都注出来,所以多了。陈村:看不过来。章培恒:这个书是查的,看肯定是不看的。陈村:章先生,能和有学问的人谈话很开心。某虽不才,却好趁机讨教讨教。章培恒:我根本......
-
〓 解体与重建——美术批评家刘骁纯先生访谈
邹跃进(以下简称“邹”):从您的硕士、博士论文,到《解体与重建》这本书我都读过。这中间我体会最深的是您对辩证法的运用。我知道您是王朝闻先生的学生,王先生在研究中也比较注重辩证法。在研究中,您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刘骁纯(以下简称“刘”):在关于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上,我确实受益于我的老师王朝闻先生。我的硕士论文是研究秦......
-
〓 走近大家:老师孙其峰
白梅双鸠秋艳春柳鸣禽 人物简介 孙其峰,男,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
〓 我与王汝梅先生的忘年之交
吉林大学王汝梅教授是《金瓶梅》研究名家,1935年生,山东兖州人,今年86岁高龄。笔者1977年生于山东聊城,人到中年,在渤海之滨秦皇岛做一名高校学报编辑。对《金瓶梅》阅读和研究的共同偏好,使我们跨越了山海距离,弥合了年龄差异,五年来结下一段珍贵的学术之缘。初识2015年,汝梅先生又一部大著面世——《金瓶梅版本史》,兼......
-
〓 走近大家:诗人光未然 黄河的歌者
1998年光未然85岁生日时的全家合影矗立在华中师范大学杜鹃广场的诗人光未然雕像1998年光未然在家中光未然骨灰的播撒地——青海省循化县(本文照片均由光未然家人提供)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
-
〓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恽代英与他五四时期的朋友
【大家·同心同行】学人小传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学习。大学期间,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妇女时报》《光华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19年,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
-
〓 陈子展先生和他的《诗经》研究
今年5月27日,复旦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的校庆,为庆祝校庆,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专门再版一批复旦著名教授的代表著作,其中,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直解》是其中一部。 作为先生门下唯一的研究生和曾经的学术助手,协助出版社整理再版先生的著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写上几句感念的话,以表达学生对先生的思念之情,也......
-
〓 涓泉归海复何求——叶圣陶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
【大家·同心同行】 叶圣陶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1919年3月加入“新潮社”,后来成了“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追求进步,“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受到沈雁冰、杨贤江、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感召,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叶圣陶有很多党员朋友,排在第一位的是沈雁冰(茅盾),他们的结识得缘于《小......
-
〓 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100周年·陈书良:嵚崎磊落一书生
1978年,我以一个搬运工人身份考取武汉大学,与今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一起成为吴林伯先生最早的研究生。吴先生给我们上小课,总是在他家的客厅。讲课讲到入神处,先生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有次课后,师母留我吃饭,先生说起自己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笃志好学,1939年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在湖南蓝田)国文系学习,直至毕业,师从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