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适与辜鸿铭和而不同
电视剧《觉醒年代》有一个古怪的人物——辜鸿铭。他身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喜欢摆谱,身边跟随一老一少两个仆人,伺候他喝茶、漱口、吸烟,看上去像个清朝遗老。其实此人出生于南洋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自幼就接受西方教育,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九种语言,头顶13个博士学位,知识渊博,学贯东西,著有《中国的......
-
〓 走近文艺家·齐·宝力高:真正的演奏家能把音符送到观众神经里
77岁的他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拉马头琴,并创下多个“第一”: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的书籍、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团,创作了马头琴史上第一首齐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第一个把马头琴演奏从草原带进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他说,只会拉琴的是琴匠,真正的艺术家能用音乐传递思想。眼前这位77岁的蒙古族老......
-
〓 追梦人刘文英
【求索】 长期以来,提到梦的分析与研究,很多人只知道西方的弗洛伊德和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刘文英先生,一位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者,用大量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古代几千年不只有神秘的占梦迷信,而且有严肃的梦的探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学者以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对梦这种极其特殊而又普遍的精神现象进行了多......
-
〓 毛泽东与岳阳楼史事考述
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屏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曾经吸引过众多伟人和名人登楼吟咏。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到岳阳,几度登岳阳楼,与岳阳楼结下了一段缘。 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 关于毛泽东游览岳阳楼的问题,在岳阳民间流传和报刊杂志上见诸文章的不少,但有真凭实据的材料并不多。据说毛......
-
〓 唐生周:教书是个良心活
唐生周在查阅资料 资料图片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学校,吉首大学唐生周教授32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当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但是,就为了做好这件事,唐生周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刚过50岁的他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唐生周说:“教书是个良心活。”他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32年来,他为自己修筑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拓展和深化——庄福龄的学术贡献研究
庄福龄(1929—2016年),江苏镇江人。1947年进入国立上海商学院学习,1951年起担任上海财经学院教师。1953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参与筹建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先后任该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庄福龄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
-
〓 杨绛、钱钟书的前尘旧事
颉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钱钟书忆初见杨绛时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她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大家风格,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杨绛的人物传记,不但详尽披露了杨绛少女时期求学、恋爱的经历,对她与钱钟书之间珠联璧合、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更是施......
-
〓 学人小传:麦英豪
麦英豪(1929—2016),广东番禺人,考古学家、研究馆员,广州现代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历任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队队长、广州博物馆馆长、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至第三届理事、第五届名誉理事,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获全国文物博物系统先进工作......
-
〓 顾颉刚的乌龙
司马迁的生年,《史记》的《索隐》和《正义》提供了两个版本。《史记·太史公自序》在“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下,司马贞《索隐》引《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元封)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元封三年,即公元前108年,按此推算,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而在“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下,......
-
〓 社会各界深切悼念傅璇琮先生
傅璇琮先生治丧委员会:惊悉傅璇琮先生仙逝,全所同仁悲悼不已,无不同深惋惜,谨函驰陈,藉申慰问!傅璇琮先生道高德重,学界仰之如泰山北斗;作为本所客座研究员,他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长期关心和支持;他的逝世,是本所和学界的巨大损失。哲人其萎,学界同悲!傅璇琮先生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16年1月23日中华书局:惊悉傅......
-
〓 2022永远的怀念(二)
陈志华(1929-2022) 2022年1月20日,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陈志华1929年9月生于浙江鄞县。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转入建筑系,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新中国进行系统的外国建筑史研究和教学的先驱。他开展的融合建......
-
〓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
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有的直接参加到战斗中,有的亲临战场救治伤病员,有的深入前线忠实报道抗战实情……他们的奉献牺牲铭记在抗日斗争的史册里,镌刻在反法西斯胜利的丰碑上,谱写了一曲曲国际主义的英雄赞歌。1937年8月到1941年6月,苏联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
-
〓 “最土博士”的非遗传承之路
他深入山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民们亲密接触,他立志成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人。他就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腾跃。2015年11月,他主动申请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文化志愿活动。初识土家文化土家族文化的“三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这都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这......
-
〓 吴林伯先生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追求——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90周年
吴林伯先生,1916年生,湖北宜都人,马一浮先生亲教弟子,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文科主任,上海育才中学国文教员,中华教育社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宜昌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199......
-
〓 张大千 于右任 “二髯”敦煌过中秋
民国时的名流中,被人誉为“美髯公”的有两位:于右任、张大千。他们长髯飘飘,风神俊秀,声名远播。 于右任既为当时的政要,又是诗人、书法家,而张大千更是书画界的大腕,同时,他们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宣传和弘扬,功不可没。乙未年盛夏,我与株洲友人同访敦煌莫高窟,所见所闻,深感人类文化瑰宝的存留和传承,是一个极为艰辛......
-
〓 大家·同心同行·陈望道: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
陈望道先生是教育名家,也是学术大师。他平生立足于学校教育而尽心于学术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陈望道在1920年8月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同时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在中共一大后出任上海地方党组织的首任书记。他一生秉持革命信仰,始终以“宣扬真......
-
〓 “神州风云袖手看”的陈三立
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时年四十岁的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在武昌时,写了一首《高观亭春望》诗:“脚底花明江汉春,楼船去尽水鳞鳞。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其时张之洞任湖广总督,陈三立父亲陈宝箴任湖北按察使。张之洞在主政湖广期间,以开风气为己任,大力兴办实业和军事、师范、妇幼等各类新式学堂,张之洞素以风雅著......
-
〓 学人小传:戴庆厦
戴庆厦,1935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5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全国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汉藏语系语言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独著或合作发表了350多篇论文,出版了《景汉辞......
-
〓 傅汉思与沈从文——跨越半世纪的恩与报
傅汉思(Hans Hermann Frankel,1916-2003),德裔美国汉学家,民国才女张充和之夫、沈从文的连襟,生前长期担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中国文学教授,为中国古诗研究、中国文学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西传作出了卓越贡献。傅汉思与沈从文二人的交往和互动跨越近半个世纪:20世纪中期,在沈从文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傅......
-
〓 横看秦始皇的正反两面
著名秦汉史学者、84岁的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中业先生曾先后出版《战国变法运动》《秦法之变》《战国盛世》《唐开元盛世》《秦始皇传》《汉高祖刘邦传》等多部代表作,其中部分作品被高校列为中国古代史战国秦汉时期的重点参考书目。其经典作品《秦始皇传》《秦法之变》在2021年由新星出版社重新出版。作者试图用理性与想象还原嬴政的一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