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大家】蒋思豫:百岁翰墨写春秋
1941年4月8日,蒋思豫先生与徐敏蕾女士在衡阳乐园大酒店结为伉俪,宋美龄作婚姻介绍人与证婚人。2012年6月28日蒋思豫先生与徐敏蕾女士摄于宁波天一阁。蒋思豫先生草书:“家贫有旧书 室陋无新茶”蒋思豫先生行楷(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4月16日,宁波,一位百岁老人的书法展引起四海关注。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
〓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恽代英与他五四时期的朋友
【大家·同心同行】学人小传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学习。大学期间,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妇女时报》《光华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19年,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
-
〓 陈子展先生和他的《诗经》研究
今年5月27日,复旦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的校庆,为庆祝校庆,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专门再版一批复旦著名教授的代表著作,其中,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直解》是其中一部。 作为先生门下唯一的研究生和曾经的学术助手,协助出版社整理再版先生的著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写上几句感念的话,以表达学生对先生的思念之情,也......
-
〓 学人小传:黄宝生
黄宝生,1942年生,上海人。梵文巴利文专家、印度学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1965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印度总统奖(2......
-
〓 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从张廷玉看传统儒者的幸福观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清代名臣、著名史学家。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钦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清史稿》称:“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
-
〓 朱偰与“中越关系史料”
中国和越南历史渊源深厚,对于中越关系的研究,吸引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学者的目光。回顾中越关系发展史,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1975年越南统一这段时期,中国为了帮助越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援助。这一时期中越关系,包括学界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对其投向了关切的目光,其中......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黄侃父亲黄云鹄,清光绪二甲进士。黄侃天资高,乡里人呼黄侃为圣童。黄云鹄即作书诫之曰:“尔负圣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分阴,勿谓年少,转瞬即老矣。读经之外,或借诗文以治天趣,亦不可忽。” ◎鲁迅的孩子海婴已经会说话时,有一次郁达夫到鲁迅的书斋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郁达夫,就......
-
〓 学人小传:夏承焘
夏承焘(1900—1986),浙江温州人。词学家、诗人、词人。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曾在多所小学、中学及西北大学任教。1930年起,先后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天风阁诗集》《天风阁词集》等;有《夏承焘......
-
〓 学人小传:叶纪彬
叶纪彬(1938—2021),笔名荆溪,福建闽侯人。文艺理论家。196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任教于辽宁师范学院(今辽宁师范大学),曾任中文系主任。曾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上发表百余篇学术文章,著有《艺术创......
-
〓 六十岁的学术飞跃——徐通锵与“字本位”理论
徐通锵先生的学术飞跃,是在60岁之后完成的。60岁之前,他已经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60岁之后,他有了“字本位”理论。虽然60岁之后的徐通锵“推翻”了60岁之前的徐通锵,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建立一套基于汉语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体系,在世界语言学界发出中国声音。保守又开放的先生 1931年,徐通锵生于浙江宁海一个小......
-
〓 一生奉献给史学研究——蔡美彪先生的治学特点与学术贡献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蔡美彪先生于2021年1月14日辞世。他祖籍浙江杭州,1928年3月生于天津。194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当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在导师邵循正先生指导下研究史学。曾在罗常培先生领导的文科研究所做助教。中国科学院成立后,1952年转到语言研究所。1953年调入近代史所,协助范......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冯友兰在清华教大三的中国哲学史。冯上课,学生如不发言,他则大都默坐不语,不主动开讲。回答学生问题,冯往往能用日常事物比喻乍看之下艰深的哲理,或把原文的意蕴层次分析得停当入微,而且时有妙语如珠。 ◎何炳棣撰就长篇论文《中国人口研究,1368—1850:一篇制度及经济史的论文》。杨联陞教授致信何炳棣,称道论......
-
〓 霍春阳:抱常而守一
(资料图片)霍春阳与孙其峰合作作品《山花烂漫》 (资料图片) 提起画家霍春阳,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一抹惊世骇俗的春色——《山花烂漫》。黝黑的山崖间,黄灿灿的迎春花,冲破政治的藩篱,披展艺术的枝条,似龙须,似凤尾,渴望着爆发,期盼着怒放。 《山花烂漫》,用迎春的新生为亿万中国人登高召唤,“一个新的时代终于......
-
〓 蒋子龙:刚了一辈子
七八年前我在天津读书时,参加地方作协组织的青年作家培训和作品研讨会,蒋子龙先生都是亲临讲话。我拿个记录本请他给我签名,他写下“祝你快乐”四字,署了大名、年月,还留了电话、邮箱。后来听说他给人签名,一般都写“祝你快乐”。我的第一感觉是他是为了应付,但更相信这句常用的祝福语出于他的本意,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并不希望别人快......
-
〓 略谈陈三立——陈寅恪思想的家世渊源试测
一陈寅恪是一位史学家,但是他的成就的意义与影响已远超过历史学界。他在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所谓代表性,就是自清末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剧变,一部分上层知识界人士感到旧有的一套治学路数,无论是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都无法对历史和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他们谋求开拓一条新的学术途径,建立一种新......
-
〓 唁电:深切哀悼老友万光治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万光治教授治丧委员会,并转万光治教授家属:2月5日传来噩耗:老友万光治教授因病医治无效於2月4日晚逝世,我们极为震惊,深感悲痛。万光治是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中的佼佼者,1978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郭预衡教授,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先生曾赞扬他有李白风度。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我们和光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疫......
-
〓 钱穆——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
一一个人在一个百年的岁月里独自拥有九十六个属于自己的生命年轮,并在漫长而持续的读书、教书、著书之中渐成一道历史风景、一座文化坐标、一桢世纪背影,这是十分罕见的。这个人,如果放在生活的户口本上去检索,他叫钱穆,中学文凭,公元1895年7月30日,在晚清光绪王朝的沉闷酷暑中,诞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叫七房桥的小乡村;如果走进当代......
-
〓 大家·邢福义:语言之思
学人小传邢福义,1935年5月生,海南省乐东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当选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汉语学报》主编。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
-
〓 蔡伟:从三轮车夫到大学教师
蔡伟自幼爱上古文字与古书。高考落榜后,他当过临时工、摆过地摊、蹬过三轮车送货……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古文字的热爱,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家看。而那些不外借的书,他就整本抄下来,用心学习。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009年,已经38岁且仅有高中文凭的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师从学术泰斗裘锡圭教授。......
-
〓 走近大家:老师孙其峰
白梅双鸠秋艳春柳鸣禽 人物简介 孙其峰,男,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