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文章里的精神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应邀写下《岳阳楼记》,距今九百七十年。本月中旬,《十月》杂志社邀约数十位诗人在岳阳楼下参与群诵《岳阳楼记》,以纪念其问世九百七十年,并就“历史资源与当代新诗写作”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众声喧哗里,对《岳阳楼记》的重新体味与肯定,却是一致的声音。《岳阳楼记》......
-
〓 玄奘与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交流
唐代的玄奘在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其实是对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当年的玄奘,到印度求法,向西一路过去,走的就是丝绸之路。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中国的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出发,先后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武威),到达瓜州(今安西)。这一段行程,是丝绸之路......
-
〓 大家手笔·许嘉璐:中华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
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的先民,恐怕和其他地区的许多民族一样有着大略相同的发展路径,先是采集狩猎,再是游牧和畜牧,然后过渡到畜牧和农耕,并且萌芽了手工业。说到根,中华文化的根主要在农耕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农耕时代很长。这正是人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是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正是在农耕时代,人类开始有了些闲暇和冥......
-
〓 禅让之下,是光明还是黑暗?
“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还要追溯到尚书,《尚书·虞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三篇歌颂尧舜禹之德,并较为详细记载了尧传舜、舜传禹之事,其后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又进一步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更是将“天下为公”,即禅让一事,视作“大道之行”下的产物,并认为禅让标准应为“选贤与能......
-
〓 让我们的教育回归
关于传统文化,现在的认识极不统一,有人觉得它非常宝贵,有人觉得它一文不值。 教育部发文要在中小学开写字课,我到一些地方后就有不止一个人问道:现在为什么这么重视写字啊?写字的重要性怎么提得这么高啊?我回答他们:“中国人写中国字、说中国话,这就像一杯泉水那样纯洁、那样透明,难道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当然光讲......
-
〓 以史为鉴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与今天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向西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符合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新的地缘政治、资源优势和经济价值,......
-
〓 王蒙:实现现代化,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钟
2009年7月1日,当地群众热情欢迎回到伊犁巴彦岱的王蒙。1981年,王蒙回到伊犁,在巴彦岱庄子与乡亲们在一起。2009年,在新疆王蒙与当年伊犁的老邻居重逢。 《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览》自9月27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受到各界瞩目。参观者看到王蒙写作的数百种著作及外文版本后深感震撼。人们对他有关......
-
〓 “一天一本书、一周一学期”期末很疯狂
浙江省杭州市,期末考试前,监考人员在黑板上书写注意事项。资料照片一到期末就开始瞎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惯例。这些天,朋友圈里充斥着“一天一本书、一周一学期”“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死猪不怕开水烫,考试越近我越浪”的自嘲和吐槽。再看看周围,同学们已经陷入“期末的疯狂”中了:室友小许天天到通宵自习室去“刷夜”,......
-
〓 人民论坛:夕阳里,享受“最美好的特权”
菊花黄,又重阳。最近,一段名为《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视频火遍朋友圈。视频中,那一个个让人心酸的眼神,一句句令人泪奔的“心语”,不仅诉说着老年人的孤寂与期待,也让人们在感动落泪之余深思:孝敬父母,我们是否孝到根上、敬到心里,抑或再想想,我们的孝,是否给父母带来了发自内心的笑?失忆父亲餐桌上用手抓饺子遭儿子阻拦后说:......
-
〓 光明时评:“劝退”是维护高等教育标准
山东大学日前劝退97名学生,理由是“警告甚至多次警告,成绩依然很差”,此举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本报今日刊发两篇评论,赞同者、质疑者各述其理,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观察角度。 无底线的宽容就是默许和纵容,大学必须敢于对那些经过多次警告和教育仍无果的学生“动真格的”。 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山东大......
-
〓 坚持梦想绽放人生——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一定是难忘的一天!谢谢同学们送给我的纪念册,让我一起回望了过去的四年时光,带着这满满的一本记忆,你们将离开母校,踏上新的征程。 四年前,数以万计的学生想来电影学院寻梦,但四年后的今天只有523人真正实现了梦想,你们中的每一人都是这幸运的1/523。对于学校来说,大家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四年的精雕细......
-
〓 宋画好在哪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文同《墨竹图》波士顿美术馆藏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一场学术会议,让流传千年的宋画又“火”了。不久前,浙江大学在杭州举办了一场“宋画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12位全球范围宋画知名专家与会发表各自最新学术成果。原本只是一场小型学术会议,但因报名“旁听”的人数接近千......
-
〓 喜欢国学网的代价
1999年,我还在一所高中做语文教师,当时创办了一本校刊《希望》,用以登载学生的习作。包括我和所有的社员,没有谁会打字,大家的手稿都是拿到校外打字社,打字后拷贝回来再出样刊,经过排版、校订、绘图、印刷、发放等程序,校刊最后发到学生手中,做得很辛苦,但是很有乐趣。2000年的时候,学校只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只在党办那个房......
-
〓 光明论坛·温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我们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采取更多集体和自主行动,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通......
-
〓 请对古籍修复高看一眼
近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辽宁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在辽宁省图书馆举行。 古籍修复传习所,顾名思义,就是以“师徒传承、口手相授”形式来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场所。以往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主要是举办培训班集中授课,存在着时间短、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而开设古籍修复传习所,则旨在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
-
〓 干部谈读书:在悦读中“转型升级”
领导干部的阅读既具有私人性,也具有某种公共性联系群众、参加会议、送往迎来……对基层干部来说,阅读有时确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反过来讲,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需要、一种责任,那么就像古人讲的,“枕上、马上、厕上”,无处不可读;晨起、午休、晚睡,时时有收获。今年春节,去延安梁家河参观学习,得知习近平同志当年插队来时,带的最贵重......
-
〓 光明谈:古建筑认养值得探索
近日,媒体刊播深圳市龙岗区两栋老旧文物建筑墙体开裂仍租住给多户人家,并有一家废品收购公司驻扎其中的消息,再度引发公众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关注。随着文物普查的日渐深入,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大大增加,许多原本湮没在民居中的不可移动文物被重新发现。虽然政府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毕竟财力有限,许多古建......
-
〓 起锚,书籍向大众漂流
鸟巢书屋一对新人在图书馆里拍婚纱照。位于杭州浣纱路上的老杭州图书馆改造完成后,以“杭图生活主题分馆”的新身份,向公众开放。在图书馆里,你可以拍婚纱照,可以交流烘焙手艺,可以制作手工模型……生活味道浓厚。徐 晖摄砖读空间 范继文摄一次采访,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东亚部主任考恩先生问我:“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好吧,这个问......
-
〓 文化评析:高考一时,知识无涯
6月7日,全国再一次进入高考时刻。一般在这几天里,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帮助学生们的好人好事,老师、网友对各省作文题的点评、仿作,名人们讲述当年的高考记忆,连准考证丢失的假消息都会年复一年地出现……可以说,在这段时间,不仅是考生,整个社会都进入高考模式,有人提供支持,有人围观热闹,有人追忆情怀,有人对高考改革提出种种可能。高......
-
〓 文化评析:求学四“道”
求学问道本身是门学问,要掌握其中的方法,绝非易事,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才能悟出点“道”来。总结起来:就是勤读书、多实践、少浮躁、善执着。 做学问要勤读经典的“有字书”。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得住时间、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东西。读经典是做学问的正途,看似走“弓背”路,实际上是走“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