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健:学术期刊评级需要公开透明
不久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最新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级目录CSSCI(2014-2015)。目录甫一发布,即引起强烈反响。 过去已经有多篇新闻报道过中国地下论文买卖产业内幕,其交易额已达数亿元的规模。这些论文买卖,涉及到许多期刊,而越是被列入到CSSCI等核心期刊目录的杂志,论文买卖......
-
〓 光明论坛·温故: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论语》中“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表达了对干部任用的态度,同时对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提出了相应要求。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治国理政时较常引用的一句古语,“举直错枉”这句话颇耐人寻味。 “举直错诸枉”在《论语》中有两处论及。《论语·为政》篇载:哀公问曰:......
-
〓 编辑札记:缘何挚爱苏东坡
历史上,写苏东坡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想为什么千年之下,会有那么多人如此热爱这位潦倒的老头?他那沾满风尘的长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魔力呢?苏东坡绝对算得上不世出的天才。他不只是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还是一位酿酒师、工程师、美食家,甚至瑜伽术的修炼者。他元气淋漓、多才多艺的生命实在让很多人目瞪口呆,从而深信人......
-
〓 雅意生活:清欢有味
苏轼在《浣溪沙》中说:“人生有味是清欢”。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香茶,品尝翡翠般的春蔬,人间最有味的莫过于这清淡之中的欢悦罢。 1845年3月底,一个叫梭罗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并亲手在湖边建造了一所小木屋,他在那里一边勤耕田地,自食其力,一边沉思冥想,进行创作。在《瓦尔......
-
〓 路文彬:写作的方向
在我,写作曾是一种技能;后来,又将其视为了一种修养;而最终,写作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无法失却的生活方式。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因为我活着。活着必有活着的方向,但并不一定日日都有活着的明确方向。其实,更为朴素的,是我们常常毫不牵挂自己的这个方向;就像行走的时候,我们并非总是惦记着前方的目标。目标始终静候在原......
-
〓 光明论坛·温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16年6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宋代诗人辛弃疾有一句名句,叫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天下的大江大河千回百转,历经多少曲折,最终都会奔流到海。只要我们坚定方向、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得到更大发展,更好造福两......
-
〓 干部谈读书: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读书,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
-
〓 创作的长度
“火不灭,心不死,永不搁笔!”秉持如此信念的巴金先生,创作年轮与人生周期几近等长,最好地诠释了作家两个字眼背后的分量。代表作《家》从1931年在《时报》连载,1933年开明初版,到1980年一共改了八次。90岁后,《家书》和《巴金书简——致王仰晨》两本书信集相继出版,分别收集了与夫人萧珊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300多封......
-
〓 《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
编者按“文学遗产”曾经是本报经营多年的一个版面,在广大读者和作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跨入新世纪之际,久违的“文学遗产”将以栏目的形式重新与读者见面。衷心希望专家学者赐稿赐教,衷心希望重新获得读者的喜爱。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明代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所见明清时期《三国演义》的所有刻本中的最早刻本。这个版本上自始至终......
-
〓 人民时评:别让“帽子”遮蔽科学的眼睛
一些地方按照类似实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方式招徕人才,而这些人才究竟按照何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予以界定,却越来越少有人关注“过多的人才计划可能会耽误科研”“不要再人为创造不平等了,让学者们静下心来做学术吧”!日前,本报刊发的《人才“帽子”那么多究竟效果怎样》,在科技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 据粗略统计,各部门和各省市的“人才计划......
-
〓 评论员随笔:文化场馆别唱“空城计”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地花大价钱建了一个农家书屋,村民们满心欢喜,前往借阅。却发现,近千册藏书中,竟有不少是讲怎样种甘蔗的。要知道,这个村子地处北方,甘蔗根本不适宜在当地生长。于是,书屋唱起了“空城计”。“不中看,也不中用”,村民的议论,道出了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类似的尴尬,不在少数。比如,有......
-
〓 新闻随笔:清明踏青的纪念和记忆
如果能在图画书里找到一种宁静、再现一种回归,那该是静好岁月的写真吧。如果把这一切告诉孩子,带他们做一次纸上旅行,也真是美好。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北方,捂了一冬的厚实棉衣,终于可以脱下来了。光秃了小半年的花草树木,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终于见绿了。孩子大人的那份欣喜与兴奋,真是无法言说。于是,吃香椿咬春,去郊野踏青,真恨不能......
-
〓 人民论坛:一生平凡有什么可怕
“最迟在35岁以前,如果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我就自杀。”这是作家梁晓声在一所大学演讲后,一名大一新生对他说的。尽管几年过去后,这个年轻人未必这么想了,但他喊出的许多人对平凡人生不敢说出来的恐惧乃至敌意,仍然令人深思。前段时间票房14亿元以上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主人公夏洛之所以特烦恼,说到底无非是“人到中年一......
-
〓 纵横:上学“混日子”该敲警钟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学业新规引发热议。有人力挺,认为学业警示非常必要,给“学渣”另一种选择也足够人性化;有人质疑,学业不能救济,对学生过于宽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质量;还有人为专科打抱不平,觉得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学位歧视……尽管说什么的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措戳中了时下大学教育的一个......
-
〓 写出野草的精、气、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唐代进士考试很重要的一关是诗歌创作,诗题是官方给定的,题前例加“赋得”二字,意为“得”到某个给定的题目,故“赋”此诗。有志参加进士考试的读书人,平日往往模拟此类诗题进行创作训练,以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白居易此诗,便是他青少......
-
〓 多保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如今住在城市的所谓新区,最大的缺憾就是看不到当地的文物,要看也只能去博物馆新馆,如果想看那些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文物,恐怕就必须去旧城,有时候去旧城看到的也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老城区”。记得有一次去山东某城市出差,我住在新区,巍峨的机关大厦、宽阔的八车道再加大片的草坪,这种地方很难说是城......
-
〓 丝路花语:西安的文化范儿
1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西安成为第一站,这座中国西北城市一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莫迪此次将中国之行的首站定在西安,一是因为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时曾邀请莫迪前往他的家乡西安看看,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安这座城市在中印两国文明交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周、秦、汉、隋、唐等......
-
〓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让遗产与生活相互供养
出门在外,话不出三句,就习惯互相问起籍贯、说起家乡。老王来自某历史文化名村,和他聊着,话题变得有些沉重:多少家乡还载得动乡愁?老王无奈——这些年回到故乡,却慢慢开始“水土不服”。“自然正在被开发成假自然,道路和古建也成了古不古、土不土的模样。”他说,现在家乡的古河道里一概不让游泳划船、禁止捞虾钓鱼,人和河的亲密就这样没......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典出:《尚书·五子之歌》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
-
〓 书法三说
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可称其为书法了?有三个阶段是无法逾越的,我把它概括为书法的三步曲:完成技法通常我们所说的“篆、隶、楷、行、草”五体,既有其合理性又有严谨的逻辑性。五体的形成与音乐的五音和哲学的五行,都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基本方法,其基本笔法构成了书法的基本技法,也是进行书法基础训练的唯一通道。现代书法中,许多人是以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