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钱钟书书信是公案还是私话?
书信是私谈、私话、私人交往的载体,是否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是判断“拍卖一事”是文事还是商事,是体面还是失范的关键所在。 钱钟书先生的部分书信、手稿作品将要拍卖的消息,在文化界掀起涟漪。据悉,即将被拍卖的这批藏品,包括66封钱钟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杨绛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钱瑗书信等,主体是钱......
-
〓 毛泽东诗词中的秋
《采桑子·重阳》词意图 傅抱石作“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主题。在诗句中每一触及节令之秋,诗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隐喻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感。唐代刘禹锡独辟蹊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开辟了昂扬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写秋景,继承了他的这种旷达情怀。尤其在毛泽东的诗词中......
-
〓 邓海建:为什么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命运
为什么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命运?这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命题。汉语言文字,是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往大处说,可谓“仓禀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了,国人开始叩问本心了;往小处说,这是中国教育“重理轻文”的转身,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开始被社会所重估。 一者,关注语文,是关注中国教育取向的调整。以学科设置为例,1953年,......
-
〓 黄健:学术期刊评级需要公开透明
不久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最新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级目录CSSCI(2014-2015)。目录甫一发布,即引起强烈反响。 过去已经有多篇新闻报道过中国地下论文买卖产业内幕,其交易额已达数亿元的规模。这些论文买卖,涉及到许多期刊,而越是被列入到CSSCI等核心期刊目录的杂志,论文买卖......
-
〓 品味古籍·《礼记》:儒学礼仪之圣典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因为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它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礼记》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著作,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超《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唐代设科取士,把《......
-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
-
〓 思想纵横:谈风雅
从词源上说,风雅本是一个“美词儿”。但“附庸风雅”一词的出现,改变了它的形象。一时间,人们变得耻谈和讳言风雅起来。事实上,附庸风雅固不可取,但风雅本身是不应否认的。倒不如说,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多些风雅又何妨?从一定意义上说,风雅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风雅一词源自《诗经》,意思是对文明的萃聚、传播和践行......
-
〓 且说收藏:收藏也有生命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藏品并没有生命的温度。其实,就像以玉喻君子之德,真正的收藏是在收藏家发现并感受到藏品的“生命”后才发生的。换言之,如果一个收藏家感觉不到藏品的生命温度和张力,不能与之对话、互动,这样的收藏是无意义的。时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人以投资淘宝的心态,斥重资购买古董,却并不关心其背后的历史、科学、......
-
〓 干部谈读书:品读经典的力量
面对潮涌而来的信息、频繁切换的热点以及时隐时现的荒腔杂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准绳,没有深刻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我们的视线就很容易被遮挡,判断就很容易有偏差,心气就很容易浮躁,战略定力就很难保持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性品质,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创造的传世之作。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个优良传统、一种历史责......
-
〓 编辑札记:缘何挚爱苏东坡
历史上,写苏东坡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想为什么千年之下,会有那么多人如此热爱这位潦倒的老头?他那沾满风尘的长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魔力呢?苏东坡绝对算得上不世出的天才。他不只是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还是一位酿酒师、工程师、美食家,甚至瑜伽术的修炼者。他元气淋漓、多才多艺的生命实在让很多人目瞪口呆,从而深信人......
-
〓 怀成:国际博物馆日的思考
大英博物馆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举办了首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并于次年将每年的5月18日正式定为“国际博物馆日”,目的是要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和参与博物馆工作。自此,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响应国际博物馆......
-
〓 以“大学之道”烛照青年心灵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好桥梁,让教师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又逢“五四”青年节。青年,富有活力、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是反映时代的最灵敏的一个晴雨表。青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又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节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
〓 大家手笔: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表明,“王”“霸”“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战国时期,“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孔、墨对......
-
〓 黄朴民:一张试卷中的历史记忆
1982年,我很侥幸地考上了本科就读的母校杭州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研究方向,导师是黎子耀教授。 说“侥幸”,并非矫情,因为我入学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中国通史、历史文献等科目考出较高分数,政治一门更取得了76分的高分……好多考生都栽倒在这门科目面前,当年的及格线也就45分,可是......
-
〓 语文教材:体现人文精神贯穿语文素养
这次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专家组是在更为明确的理念下,从严、多次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编写组在主编温儒敏教授的带领下,反复修改,竭力完善,教材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教材的编写过程,正是党和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做出许多明确指示的时期,根据这些指示,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明确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在这样......
-
〓 雅意生活:清欢有味
苏轼在《浣溪沙》中说:“人生有味是清欢”。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香茶,品尝翡翠般的春蔬,人间最有味的莫过于这清淡之中的欢悦罢。 1845年3月底,一个叫梭罗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并亲手在湖边建造了一所小木屋,他在那里一边勤耕田地,自食其力,一边沉思冥想,进行创作。在《瓦尔......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大学要真诚服务师生
郑吉春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华东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曾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委员兼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等职务。2010年4月任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2013年4月起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大学作为人才培......
-
〓 大家手笔:用本土理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是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论分析与阐释。基于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进行本土化理论创新,这无疑是值得推重和赞许的。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问题的研究,是从对考古资料进行历史学解读开始的。众所周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非仅......
-
〓 杜甫是谁的前身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人没有“三生”(前生、今生、来生)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人就是活一辈子,其差别只不过是寿夭不同而已。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人们的思维便突破了现实人生的囿限,有了“轮回”“三生”的观念和信仰,于是中国人便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玄妙问题。由于性格中具有浓厚的实用理性色彩,古人对......
-
〓 中国围棋史话(九):晚唐五代低颓卑弱的围棋
唐文宗以后,唐王朝国势日衰。朝廷内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吏治腐败。地方上土地兼并加剧,赋税加重,藩镇势力日益强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盛唐气象的一去不返,那种泱泱天朝的自豪之感,那种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那种希望致君尧舜兼善天下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起的是对官场仕途的极度厌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