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博圆梦妙联焕彩——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妙联赏析
上海世博,展画的元素,涌诗的素材,击舞的节奏,唱歌的时代。她让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世界则通过她正展示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值此中华民族百年圆梦并引以自豪的幸福时刻,诸多联家纷纷挥毫泼墨,一副副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妙联,更是展现了华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丰彩。东方红鼎,汉阁唐风,延脉中华智慧;禹甸绿城,珠峰瀛海......
-
〓 李轩鹏:谁动了我们的“遗产”
“到此一游”走出国门、“盗墓笔记”电影开拍、名人捐赠古建筑……今年的“遗产大事件”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文化遗产,却并未让人感觉到那么温暖,而是沉重和忧虑。直面来自公众的误解和偏见,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动了以发现过去、正经补史、传承保护为目的的文化遗产事业?!低俗“观光”——轻率鲁莽、自命不凡 中国......
-
〓 雅趣说字:山
山 这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像山峰的样子;这个字的下半部分,像岩穴的样子。...
-
〓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
-
〓 人民论坛:抖落浮躁的尘埃
在一个宁静的黄昏,辞掉一切繁杂,找一个僻静之处,放松身心,读一篇好文,犹如品茗,酽香四溢,荡气回肠。读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静思,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个独立的文字,经过作家的召唤,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灵,喊醒灵魂。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作为人类......
-
〓 域外听风:你在读书,谁在读你?
强调图书的“可发现性”“可悦读性”,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主动服务意识,正是激发互联网时代阅读活力的关键所在让读者免费阅读尚未正式出版的电子书,他们只需点击其中的一个链接,上传自己的阅读信息,相关数据将成为出版商版权购买、编辑审核、市场营销的重要依据。最近,纽约时报中文网介绍了英国一家读者数据分析公司的部分业务模式,展现了......
-
〓 新媒体声音:Master提出的问题
2017年伊始,一场人机围棋车轮大战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从商业宣传的角度看,这次Master大战群英引起的轰动,远远超出去年3月与李世石的那次大战。但是从历史角度看,AlphaGo与李世石的大战才是真正划时代的。那次大战的结果明确宣布,在围棋这一方天地,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人类,而Master与群英的车轮大战,仅仅是上次大......
-
〓 人民论坛:今天的孩子该比什么
有位家长曾略心酸地讲起一件事:每天下午放学去接孩子,总是要等到同学们都走空了,孩子才不紧不慢地出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孩子是嫌弃自己家里的车子不够高档,怕在“坐好车”的同学面前“跌份儿”。爱比较是孩子们的天性,关键看比什么。比志气,比学习,比刻苦,比特长,比才艺,比爱心,比体魄,等等,都是健康的比。然而,有的孩子在比谁的......
-
〓 “变”与“不变”之间——从《春江花月夜》谈昆曲的当代选择
昆曲《春江花月夜》海报。 资料图片昆曲的创新是个难题。只因为它太精微、太极致、太细腻、太成熟。越深入昆曲,越觉得它绝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敬畏的戏剧形态,但遗憾的是,不是越精湛的艺术,就一定受大众拥趸。每个时代的昆曲人都试图通过不同的选择来让昆曲更加充满活力,更适应它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在它源起时昆山腔选择了文人;在它......
-
〓 清康熙素三彩花果暗刻龙纹盘
本盘侈口弧腹,下承圈足,形制规整端庄。盘先于胎体之上雕刻纹样,其中胫部装饰莲瓣一周,内外壁分别雕琢两条行龙穿于祥云之间,盘心则镌刻一立龙凌空而起,其神态凶猛,威风凛凛。盘釉上以绿、黄、紫、墨等彩料绘制折枝花果,其中内壁描绘石榴、香橼、寿桃四组共十只瑞果,外壁装饰折枝花卉两组,其果实丰硕饱满,枝叶盘绕缠连。秞上花......
-
〓 见仁见智: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曾被誉为中国最富影响力的人文杂志之一的《万象》已经5个月不曾出刊,很多业内人士和读者纷纷猜测——《万象》是不是已经“无征兆停刊”? 对此,一些文学批评人士、读者和网友分析,造成像《万象》这样的人文期刊的窘状和困境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环境和阅读环境,让人文期刊、文学期刊,难以立足。“黄金时代”过......
-
〓 旅游漫笔:点赞旅游与博物馆“联姻”
前不久,北京市旅游委与市文物局联合举办2015年北京精品文博资源发布、交流对接和推广活动,计划打造以博物馆游为主题的旅游新产品。旅游与博物馆“联姻”、“嫁接”,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玩”中感受和领悟博物馆文化的博大精深,堪称是一种有益尝试与创新。北京历史悠久,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韵丰厚,博物馆资源非常丰富,......
-
〓 文化评析:保护文物是不朽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现实载体,具有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朽价值。一提到西安,人们就会想到兵马俑;一提到北京,人们就会想到故宫、长城;一提到武汉,人们就会想......
-
〓 文化评析:钱钟书书信是公案还是私话?
书信是私谈、私话、私人交往的载体,是否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是判断“拍卖一事”是文事还是商事,是体面还是失范的关键所在。 钱钟书先生的部分书信、手稿作品将要拍卖的消息,在文化界掀起涟漪。据悉,即将被拍卖的这批藏品,包括66封钱钟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杨绛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钱瑗书信等,主体是钱......
-
〓 毛泽东诗词中的秋
《采桑子·重阳》词意图 傅抱石作“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主题。在诗句中每一触及节令之秋,诗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隐喻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感。唐代刘禹锡独辟蹊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开辟了昂扬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写秋景,继承了他的这种旷达情怀。尤其在毛泽东的诗词中......
-
〓 邓海建:为什么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命运
为什么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命运?这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命题。汉语言文字,是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往大处说,可谓“仓禀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了,国人开始叩问本心了;往小处说,这是中国教育“重理轻文”的转身,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开始被社会所重估。 一者,关注语文,是关注中国教育取向的调整。以学科设置为例,1953年,......
-
〓 黄健:学术期刊评级需要公开透明
不久前,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最新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级目录CSSCI(2014-2015)。目录甫一发布,即引起强烈反响。 过去已经有多篇新闻报道过中国地下论文买卖产业内幕,其交易额已达数亿元的规模。这些论文买卖,涉及到许多期刊,而越是被列入到CSSCI等核心期刊目录的杂志,论文买卖......
-
〓 品味古籍·《礼记》:儒学礼仪之圣典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因为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它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礼记》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著作,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超《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唐代设科取士,把《......
-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
-
〓 思想纵横:谈风雅
从词源上说,风雅本是一个“美词儿”。但“附庸风雅”一词的出现,改变了它的形象。一时间,人们变得耻谈和讳言风雅起来。事实上,附庸风雅固不可取,但风雅本身是不应否认的。倒不如说,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多些风雅又何妨?从一定意义上说,风雅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风雅一词源自《诗经》,意思是对文明的萃聚、传播和践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