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古籍:《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清初诗坛盟主、朝廷显贵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过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他甚至欲以500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得。蒲松龄出身低微,家世清寒,科举失意,潦倒落魄,“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但就是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
-
〓 文化评析:期待“博物馆奇妙夜”变成“平常夜”
据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特别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这是南京博物院“建院80多年来第一次夜间‘不打烊’,对公众开放到晚上9点”,“天黑之后5000多人夜游南博”,夜游美照刷屏微信朋友圈;上海35家博物馆也为参观者打造了“美妙的夜晚”。笔者以为,此情此境,反映的是公众对文化夜市与日俱增的需求。文......
-
〓 文艺观察·建言文艺评奖:评奖标准尤须明确
漫画 徐鹏飞文艺评奖在个体审美差异和群体最大公约数之间博弈,其定心之轴是“评奖标准”,标准越明确,规则越具体,评奖结果才越有说服力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托尔斯泰却毫不含糊地写了一篇洋洋数万言的文章,系统否定了莎翁创作的审美价值,并强调:“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一切都被夸张了,行为被夸张了,行为的后果......
-
〓 高深:过平民的暮年
我国已悄然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怎样愉悦地度过晚岁,特别是官员退休后应当怎样过好平常的日子?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据说王安石晚年定居金陵,经常与一位姓张的老人在街头相遇,彼此闲聊,海阔天空,谈得很是尽兴。一日,姓张的老人对王安石说:“相公,你为官多年,与我等仅有一字之别。我被人唤作‘张公’,而您则被人唤作......
-
〓 乙未年祭孔大典祭文
维此乙未仲秋,公历2015年9月28日,乃至圣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六十六年诞辰,吾等华夏胞民,谨具鲜卉果蔬,佾舞雅乐,肃祭圣师,恭献此文。圣师孔子,生于无道之世,力倡雅颂之声。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帐授徒,创立儒宗,开百代之圣教,化万民于春风。圣师之教,垂范至今。以人为本,不语乱神;以德为政,立己立......
-
〓 担当,是一种使命——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凤凰花开,骊歌唱响。每到这个季节,到了和各位说再见的时候,我跟每位老师一样,心中总会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愫。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学生代表座谈,他的通篇发言充满了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期望和关爱,在他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担当”二字,我的一个体会是,他对当今中国这一代年轻人的最......
-
〓 艺术创作为何贴上学术标签
在当前的美术界,“学术”是最为时髦的流行词,有人明确地提出:艺术创作是“一种很讲品质的学术研究”,这样,绘画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学术成果”。于是,举办一次质量较好的美术作品展览,就成了打造“学术品牌”,各种所谓的“学术作品展”、“学术提名展”、“学术邀请展”、“学术精品展”接踵而至;两地联合办一次展览,被誉......
-
〓 缅怀一位纯正的人文学者——在著名词学家吴熊和追思会上的发言
现在的人文学科似乎变得愈来愈“实际”了,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变成了与“爱”无缘的名利场。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再来看吴熊和先生对自我的超然与淡定,对中文系在兹念兹的关爱与支持,便益发觉得感人弥深。 虽然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而且对饱受十几年病痛折磨而多少有点参透“禅机”的吴熊和先生来说,驾鹤西去,也......
-
〓 读书论世:文学高峰何以可能
图为谢尔·埃斯普马克。张芳曼制图本土语言也会因为借用外来语而变得丰富,可以学习到其他语言的成熟与气魄,许多不可替代的杰作就是在外来影响与本土元素的会面中得以酝酿产生。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很多维护民族或者地区特性的呼声也在高涨。在欧洲,有很多国家紧密合作,只为保护欧洲电影,应对来自好莱坞的巨大压力。法国也已立法保护自己......
-
〓 人才史话:行赏缘何不唯功
资料图片 春秋末期,赵襄子被困于晋阳,突围后奖赏有功之臣,高赫无功却居上首。众人不忿,要求给个说法。赵襄子说,当晋阳危难之时,群臣尽皆傲慢,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唯有高赫不失君臣之礼,所以我头一个赏他。 给并无战功的高赫以头奖,这件事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赵襄子这样做,看起来是“礼”字当先,究其实是因势利导,包......
-
〓 亲近秋风,积健为雄——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谓初秋时节刚听见秋风的声音。诗人晚年多病,这大约是其晚年的作品。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视“秋风”为老朋友,以“秋风”与“我”叙旧的口吻写道:去年看罢黄菊盛开,我与您离别;今日听到玄......
-
〓 大家手笔: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
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始,我就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相信两个观点:一是在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总是”归于失败,总是被地主和贵族利用,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并形成一条“历史发展周期律”。但是,长期以来又感到这两个观点之间存在难以解开的矛盾:“真正动力”与“......
-
〓 人才史话:“功名之累”须记取
左宗棠像 资料图片 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左宗棠虽然自幼聪颖,但三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尽管后来勋业卓著,左宗棠却一直因未能考取进士而耿耿于怀,生怕人家看不起自己这个“破天荒相公”。所幸,朝廷念他人才难得,劳苦功高,赐他“同进士出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务,这才了却了他的心病。 其实,为功名所累者也不单是只有左......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勤奋开明的家风是种精神延续
1944年1月,我作为长子,于战火和逃难中出生。 我们家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世家不同,既非“累代簪缨”的高门望族,也无“诗礼传家”的骄人身世。曾祖父是个出卖苦力的海外华工,祖父是个鞋匠,父亲更是年幼失怙。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毕业程度的穷孩子,父亲是通过刻苦自学,不懈努力,一步步成为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学者。广东......
-
〓 多视角审视韩国儒家文化
孔子与韩国人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在韩国家喻户晓的圣贤,韩国人尊奉他为“万世之表”,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典大祭”。据说,韩国三星公司的创始人李秉哲,生前将《论语》当做人生和经营的指南,此书至今仍然是韩国书店里的稳销书之一。朴正熙......
-
〓 光明时评:“论文查重几乎都不达标”尴尬了谁
近年来,涉及高校学术不端的消息频遭曝光,但仍屡禁不止。日前,福建福州一高校财会系的应届毕业生就被爆出“论文查重几乎都未达标准”,以至于校方勒令所有学生返校,接受专门指导。该校一名负责人回应称,毕业阶段,多数学生在外实习,故有“返校”一说,至于查重未通过的现象,他认为“很正常”。但凡经历过高校论文写作者,对“论文查重”都......
-
〓 《腊梅珍禽图》的细节
北方没有梅花,要看梅花只好到公园或去面对让龚自珍生气的梅桩盆景,盆景梅花毕竟是盆景,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反过来说一句,真不知孤芳自赏的是人还是梅?梅花的香,细究起来,之所以让人觉着特别的香,问题在于这时候除了梅花确实还没有其他的花,既无花,何谈香哉?所以梅的香是只此一家。......
-
〓 编辑札记:何处安放乡愁
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在广袤的大地上展翅翱翔。哪怕只有三天的假期,与我一样,许多人还是收拾起往日的匆忙,奔向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故乡,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它更指向一个精神记忆的家园。在乡愁的深处,被岁月尘封的幕布被缓缓拉开。在那里,时光倒流,枯木逢春。那里有你熟悉的声音、色彩和气味儿,有......
-
〓 旅游漫笔:点赞旅游与博物馆“联姻”
前不久,北京市旅游委与市文物局联合举办2015年北京精品文博资源发布、交流对接和推广活动,计划打造以博物馆游为主题的旅游新产品。旅游与博物馆“联姻”、“嫁接”,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玩”中感受和领悟博物馆文化的博大精深,堪称是一种有益尝试与创新。北京历史悠久,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韵丰厚,博物馆资源非常丰富,......
-
〓 题壁涂鸦有好诗(一)
雍正帝行乐图 图中雍正皇帝扮成苏轼于山野题诗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内的“题壁”遗迹吾国自古以来就有题壁的文化传统,谦称涂鸦,实属雅写。这跟当今满世界狂书滥刻“某某大爷到此一游”“某某我爱你”“变心不得好死”等恶俗涂抹,雅俗向背,绝对两码事。古代说是题壁,其实逢着各类建筑或者山石桥栏树干等凡能写画图形文字处,皆可题写;或诗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